第669章
所以皇帝暗示,族群大了就应该分族,树大分支,这是自然之理,不然树冠过大,都要依靠主枝,只怕会压垮了主枝。甭管各族族长心里怎么想,事后会怎么做,反正他们当时是笑眯眯的应下了。
只是告辞离去时听说杨侯爷已经在偏殿里等了一天了。
崔氏和几位族长对视一眼,都默默的举步离开,没有说什么。
皇帝当天没有见杨侯爷,杨侯爷只能再次无功而返。
而殷礼和唐鹤也开始将案子移交大理寺,算是收了一个尾,没人知道他们到底从宫中清理了多少人出来。
就是唐鹤自己都不是很确定,因为到最后,很多内侍已经不是他在审问,而是殷礼把人带到了西内苑去。
是从此消失不见,还是指证了其他人,或是悄无声息的回去,当做一切都没发生过,只是换了一个主子,恐怕除了殷礼,就只有皇帝知道了。
唐鹤将所有案卷资料交上去,这事儿就算了了,连着劳累了两旬,他终于可以休息,于是回家后先抽出一天时间来陪妻儿,第二天正巧是休沐日,他便带着唐夫人和孩子去了杨家做客。
车才到侧门口,他便听到了马蹄声,忍不住撩起窗帘看出去,就见白善和周满白诚三人骑着马跑来。
唐大人露出笑容,跳下马车先打量他们,问道:“大冷的天骑马的感觉如何?”
满宝掷地有声的道:“爽!”
话说完就忍不住鼻子一痒,然后就重重打了一个喷嚏。
唐大人见了便哈哈大笑起来,转身从车里将孩子抱下来,然后扶着妻子下车。
满宝和白善白二郎也下马,下人已经去敲门,杨和书估摸他们也快到了,正好迎出门来,见他们都挤在门口,就笑道:“快进来吧,我们收拾一栋楼生上了火盆,现在里面正暖和。”
满宝和唐夫人走在了一起,将赤骥拉进院子里才把马给下人,叮嘱道:“天冷,别让它在外面受冻。”
唐夫人忍不住乐,“感觉你这马比我们人还精致些。”
到了后院,白二郎就问道:“怎么不在敞轩?”
杨和书道:“孩子还小,不能吹风,所以还是在楼里好。”
上了二楼,只在角落里开了一扇窗,想赏景可以在那里看,其他人则可以坐着烤火烤肉,光线还好。
杨夫人抱着孩子站在楼梯口等他们,一见他们来,便转过孩子,让孩子去看他们,哄着孩子认人。
孩子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大家,最后目光定在了满宝身上,也不知道是认得她,还是因为单纯的喜欢她,就伸手冲她啊啊的叫。
满宝上前俯身看了看他,笑道:“等我洗了手再抱你。”
杨夫人就笑道:“你比我还讲究些。”
满宝笑道:“我手上刚拉着缰绳,还抱了马呢,他还小,讲究些不是坏处。”
杨和书就让下人给他们端了水净手。
二楼生了好几个火盆,桌子上摆着腌好的肉,一上楼满宝就觉得暖和,于是解了身上的披风交给下人。
唐夫人这才留意到她身上披的大麾,伸手摸了一把后道:“这摸着倒像是鸭子毛,自家做的?”
外头可不会有卖。
满宝笑道:“刘祖母送我的。”
唐夫人便羡慕道:“这样的披风可难得。”
她拉了杨夫人和满宝单独转进屏风后面说话,那里是隔出来的女眷休息室,里面只有两个木盆,桌上摆着茶点。
唐夫人笑道:“来,让他们去烤肉,我们坐着说说话,一会儿吃现成的。”
满宝看了一下室内,走到窗口那里推开窗,然后再合起来,随手拿了木插挡在窗下,让窗户开了一条缝透气。
唐夫人看得目瞪口呆,问道:“这是干什么?这大冷的天你还要吹风不成?”
满宝道:“屋里生的火盆太多了,透透气,不然会中毒的。”
两位夫人对这种事儿敏感得很,问道:“为什么会中毒?”
满宝还没说话,一旁候着的嬷嬷便笑道:“这生炭火是要开窗透一丝气,不然会闷死人,不过周太医放心,这外头开了一扇窗呢,这屏风又没封顶,不会有事儿的。”
满宝笑了笑道:“是这样说,可屋里火盆多,我觉着太气闷,这里开一条缝更好。”
嬷嬷还要说,杨夫人突然道:“满宝说得对,我也觉得这会儿气顺了好些。”
嬷嬷道:“可是夫人,小少爷是不能受凉的。”
杨夫人笑了笑道:“他抱着严实得呢,不会吹着风的,气闷了更不好,迎月,你再把另一扇窗也开出一条缝来。”
迎月应了一声,转身去开窗。
嬷嬷欲言又止,看着杨夫人的脸色到底没说话。
满宝便拿了桌子上的拨浪鼓摇着逗孩子,孩子听到咚咚咚的声音就被吸引,连唐夫人的儿子都从外面跑进来看。
满宝见两个孩子都喜欢,干脆从桌上又翻出一个来,一人塞了一个,让他们自己摇着玩儿。
可惜琪哥儿还小,还真躺在人的怀里,手里拽着拨浪鼓也是乱摇,好几次都摇不响,于是发脾气的将拨浪鼓丢出去。
唐夫人看着咋舌,问道:“这脾气像谁?也不像你呀。”
杨夫人就不好意思的笑道:“夫君说像他小时候。”
满宝不相信,“杨学兄脾气好着呢。”
杨夫人就笑道:“夫君说的,说他小时候可皮了,所以我们想等孩子长大一些就好了,现在脾气大些没什么,等他会走能说话了就慢慢教他,总能教过来的。”
唐鹤盘腿坐在铺着皮毛的木榻上,听到屏风里她们的话,扭头和杨和书笑道:“这个可不好教。”
白善和白二郎已经开始动手烤肉了,闻言好奇的问道:“杨学兄小时候脾气很大吗?”
唐鹤就摇头啧啧道:“那脾气可不小,现在不也挺大的吗?只是表面斯文而已,你们别被他给骗了。”
杨和书抬头冲他们温和的笑了笑。
唐鹤就扭头对俩人道:“假的,别信。”
白二郎愣了一下后就拍大腿叫道:“我知道了,就跟现在白善一样,就是假装的!”
第1761章
去处
白善抬眼警告的瞥了他一下。
白二郎就指着他和唐鹤杨和书道:“看到没,威胁我了。”
唐鹤忍不住拍着腿哈哈大笑起来,大乐道:“就是这样的,忒的讨厌了。”
杨和书就无奈的道:“你别教坏了两个孩子。”
唐鹤就道:“明明是在说你,怎么又成我的责任了?”
杨和书伸手用夹子给火盆添了两块炭,笑道:“我分明就很温和,你在造我的谣。”
唐鹤扭头问白二,“这会儿你明白我多年来的感受了吗?”
白二郎有些迟疑,“是有些明白,可杨学兄的确很温和呀。”
杨和书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了。
白善已经烤好了肉,直接盛在盘子里塞进白二郎手里,“给学嫂和满宝她们送去吧。”
白二郎端着给她们送进去,进去了才反应过来白善这是嫌弃他丢人呢。
他不太高兴的嘟了嘟嘴,放下盘子就回去找白善算账,外面的话题已经换了一个。
倒是满宝一边吃肉,一边很好奇的问道:“杨学兄小时候很顽皮?”
杨夫人不太好意思的道:“在我印象中,夫君一直很温柔的。”不过很有主意就是了,基本上他拿定的主意别人很难再改变。
唐夫人却点头道:“不仅顽皮,脾气还很大。”
她压低了声音,尽量不让外面的人听到:“一不如意就发脾气,我以前都不知道知鹤为什么要跟他好。”
杨夫人不开心了,轻声道:“相公聪敏,又人品贵重。”
就算她是她表妹,唐夫人也不会赞同她的话的,“嗤”了一声后道:“一直是知鹤哄着他好不好?”
杨夫人虽声音温和,却很坚定的道:“夫君温文尔雅,我倒没少看表姐夫生气。”
满宝夹在俩人中间,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总觉得有些害怕,于是悄悄的起身溜了。
唐鹤见她溜出来,就好奇的问道:“你们在里面嘀嘀咕咕的说什么呢?”
满宝就抬头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后摇头道:“没什么,烤肉吧,我想吃肉了。”
屏风内室的人不知道最后有没有吵出结果,反正好一会儿她们才把孩子给带出来,脸上还是笑嘻嘻的。
唐夫人把儿子塞给唐大人,就找了个位置坐下,扭头问满宝,“你怎么跑出来了?”
满宝找了个借口,“我想吃肉。”
唐夫人扭头看了一下天色,问道:“这会儿还没到午时吧,你们早上出宫的时候不是吃过早食了吗?宫里的伙食是不是不好呀,我看知鹤也瘦了好多,他才在宫里吃几天呀?”
唐鹤立即道:“伙食还是可以的,我这是累的。”
唐夫人就顺口问道:“你这案子算了了吧,以后还要进宫吗?”
唐鹤摇头,“已经都交给大理寺,剩下的事儿不关我的事了。”
唐夫人就看向杨和书,正想问对他是否有影响时,他突然抬头对屋里伺候的下人道:“这儿人太多了,迎月几个留下,嬷嬷带着其他人回去吧,院子也需要人看着。”
嬷嬷正要说话,杨和书清冷的目光就落在她的身上,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她。
嬷嬷心中一凛,连忙低头避过杨和书的目光,低低地应了一声后带着人退了下去。
迎月看着人下楼,还到楼下确定人走远后直接把门给关起来。
唐鹤看得咋舌,问道:“这是你继母给的?你竟会用她给的人?”
“不是,”杨和书冷淡的道:“是父亲给的,说是带孩子很有一套,所以我就收下了。”
唐鹤微微皱眉,很显然,这个下人不是很听话,不然杨和书也不会如此表现。
白善抬头看了一眼楼里,见留下的都是彼此的心腹,他便毫不隐晦的问杨和书,“学兄是打算离开京城了吗?”
杨和书露出笑容,微微点了点头道:“是有这个打算,已经在运作了,最近有空,我们多出来聚一聚。”
满宝没想到他真的要走,一时情绪有些低落。
杨和书见了便伸手拍了拍她的脑袋道:“相逢有时,你我都在朝中为官,总有再见的时候,不必失落。”
唐鹤比他们想得都开,笑道:“伤心什么,以他之能,出不了几年我们就又能再见了。”
杨和书笑着点头,似乎一点儿也不为这次的外放而伤感。
满宝抬头问道:“是升迁调出,还是平级?”
杨和书道:“这个不打紧的……”
满宝就叹了一口气道:“那就是贬官调出了。”
杨和书失笑,“你怎么成了一个官迷似的?”
连白二郎都知道,“位高才能权重,权重说的话才管用。”
杨和书和唐鹤都惊讶的看向他,“你这是长大了呀。”
白二郎就自得起来,“那是自然的。”
白善则问,“是去哪儿?”
杨和书便道:“暂定夏州,但具体还得再等一等,吏部那边还未同意。”
不过他既然说出口,显然此事已经大致定下了。
满宝算了算夏州的距离,觉得不是很远,于是高兴起来,问道:“那学嫂去吗?”
杨和书看了一眼崔氏,笑着点了点头道:“要上任也得过了年之后,我得把手上的事儿都交接出去,到时候孩子也大了一些,所以会带着一起上任。”
见杨和书一直脸上带笑,满宝也能感觉到他是真的心里很平静,并不如她想的那样失意和愤懑,便不由挠了挠脑袋问:“杨学兄,贬官不伤心吗?”
杨和书眼中闪过笑意道:“我不是很伤心,不过要是你,估计会哭鼻子。”
满宝就忍不住挪了挪身子,嘟囔道:“我心理也很强大的。”
杨和书便笑道:“我不是很求名利,又年轻,本来就想多外放几年看一看各地的民生风土人情的,不论外放去哪儿,将来都多的是机会。”
白二郎忍不住乌鸦嘴,“万一将来一直留在任上不得重用呢?”
杨和书自信的道:“升官的才能我还是有的,且陛下用人重贤。”
还有一句话他没说出口,太子也不是会公报私仇的人,他自认这段时间和太子共事得还算愉快。
他年纪不大,将来多的是机会。
而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他并不觉得这次的挫折多难受,只怕难受的会是其他人。
第1762章
父子
杨侯爷这会儿的确很难受,应该说,此时杨家人都不好受,杨溶此时还在狱中。
殷礼和唐鹤并没有找到杨溶参与进去的直接证据,而他的管家于水将一切都包揽了过去,似乎皇帝就拿他没办法了。
但大家又不是傻子,断案又不只看口供,是人都会想的好不好。
于水一个管家为什么要害太子妃和皇孙?他哪儿来的胆子敢往宫里放这么多人手?
大家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是被人指使的,只是背后之人是谁而已。
杨溶不论认罪还是不认罪,对杨氏的影响都很大。
他本来就已经焦头烂额,偏杨和书还在这时候请辞,不惜调去夏州做一中县的县令也要离京。
要知道,他回京以后因为接连立功,已经是五品下的官员,京官转外放,不说升迁,他还主动下到从六品,这和直接代杨氏认罪有什么区别?
偏那孩子主意大得很,还不听劝。
杨侯爷有些头疼,他叹息一声,推开窗去看外面白茫茫的一片,隐约听到园子里传来的笑声,就招来下人问道:“后头再闹什么?”
下人躬身道:“大爷在园子里招待客人。”
杨侯爷听了皱眉问:“都有谁?”
“有唐少爷,白家的两位公子和周家小娘子。”
杨侯爷一听就知道是谁了,他皱了皱眉,挥了挥手道:“我知道了,你去吧。”
这边人一走,那边管家就疾步进来,附在他耳边低声道:“五皇子出宫了。”
杨侯爷眼睛一亮,低声问道:“和谁?”
“和两位公主以及六皇子,他们是出宫来看五皇子的王府的,这会儿正在王府那块儿。”
五皇子明年开府说亲,后年成亲,娶了媳妇就要去封地,所以他的王府已经在建了。
本来他应该今年定亲开府的,但皇帝今年内库没钱,虽然老五是庶子,但皇帝还是挺疼他的,就舍不得给他一个空落落的王府,特意押后了一年。
现在秋收结束,皇城的各种收成都送到内库中了,皇帝又有钱了,所以才重新办起来。
今日五皇子就带着他三个弟弟妹妹出宫来看他的王府。
杨侯爷立即起身出府,想要见一见他。
他前脚出门,后脚千亩就小心的上了观景楼,俯身小声的与杨和书汇报。
杨和书手中的茶杯一顿,他无意识的转了两圈,放下后对千亩点了点头,让他叫人小心的跟上去。
唐鹤最了解他不过,一看他这动作便知道他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扭头问他,“你在查谁?”
杨和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没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