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太子都忘了这事儿,不过她一提就想起来了,他也不看周满的折子上要请几天假,直接让人去和太医院说了一声,并和孔祭酒打了一声招呼。不错,满宝的顶头上司有两个,一个是萧院正,一个则是孔祭酒。
孔祭酒本不想批的,但听说她是要去寻亲,儒家以孝道为先,便批复了,然后一抬手就看到了白善和白二郎的请假书,他皱眉问,“周满是要去寻亲,这两个去干什么?”
同样上交了请假折子的庄先生尴尬的清了清嗓子道:“他们是担心他们师姐找不到亲人,所以去帮忙的。”
庄先生道:“祭酒不知,周满的身世是她长大后才知的,以前从不知道有母舅家,当年她父亲就是入赘夏家,他岳父母离世后才带着妻女回乡,这一走就是十四年,恐怕商州那边也是物是人非了。”
孔祭酒皱眉,道:“话虽如此,但他们是学生,学生就该以学业为主。”
庄先生连忙应是,然后把自己的请假折子拿了出来,道:“所以下官决定与他们同行,一路监督,免得他们荒废了学业。”
孔祭酒:……
他看了看庄洵,又低头看了看递到眼前的请假折子,他隐约感觉到为何白善三人是这样子的了。
都说徒肖其师,子肖其父……
孔祭酒伸手接过折子打开看,问道:“太子同意了?”
庄洵一旬的课并不多,只有三节,但他还要给太子上两节小课,孔祭酒不得不承认,庄洵教学生是有一定本事的,至少太子能听得进去他的课程和劝诫。
庄洵笑道:“和殿下说过,但殿下说,这是崇文馆内务,该问祭酒才是。”
孔祭酒心里舒服了些,沉吟片刻后便批复,然后将折子放到一旁道:“早去早回。”
庄先生一脸感激的行礼应了一声“是”。
除了白善和白二郎的请假书外,庄洵和周满的折子都还要送到吏部备案。
不在朝廷规定的节假日和探亲假中,他们请假是要扣除相应的俸禄的。
满宝知道了确切的批复,便跑去和明达道:“我下旬就不进宫了,你有事就给我家写信吧,要是事急,我家里会给我传信的。”
才十天出头,明达不觉得自己会需要给她写信,不过还是笑着应了下来。
满宝从怀里拿出一个盒子道:“这是我给皇后做的水晶珠串,你拿去送给娘娘吧。”
明达接过,看到水晶是白色的,只是中间的那块黑黝黝的石头和她的一模一样,她便知道,最要紧的应该不是水晶,而是这块石头。
她点了点头,和满宝保证一定不供出她来。
满宝就撺掇她,“要不你也在老子像前先供个七七四十九天再给皇后娘娘?”
明达笑着点头,“好。”
第1906章
打听
第二天满宝离宫时,明达已经从库房里翻出了一尊老子像,也学着满宝将水晶手串供了起来。
老周头知道他们这一次要请假去商州了,心中很有些忐忑,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把老大和老五都带上了,他觉得去的儿子多点儿他底气也能足一些。
刘老夫人也要启程回陇州,陇州张氏的老太爷要过寿,这一次寿是大寿,且她想让他们这一支重新在陇州站稳脚跟,所以就回去了。
她没有要求白善与她一起回去,她道:“我们多年不在陇州,虽然还和亲戚们有走动,但毕竟许多年不见,很多感情都淡了。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所以你不必与我们回去。”
又道:“这次你陪着满宝去商州也好,看看夏家是什么情况,将来你们的孩子是要有一个随夏姓的。”
这可是大事,马虎不得的。
白善恭敬的应下,当天先把祖母和母亲送出城,他们第二天才收好了东西启程。
三人没有坐马车,而是打马跑在了前面。
商州距离京城并不是很远,他们速度就算慢一点儿,第二天午时前后也到了。
晚上一行人在路边的一家驿站里停下,满宝虽不是公办,但她是官员,依旧可以减免一些费用。
老周头第一次出门在外也享受到了闺女当官的好处,一边享受驿站吏员的奉承,一边悄悄的和钱氏道:“当官还真是好啊,要是以后立学和立固也考上官了,那我们家再出行岂不是就不用花钱了?”
钱氏:“……没听满宝说吗,需要有他们陪同才行,他们都忙,哪儿有空陪你出来住驿站?”
他们来的人并不是很多,只有周大郎和周五郎跟着来了,剩下的就是大吉等护卫。
因为小钱氏没跟着,所以他们中途就没做饭,而是掏出小钱氏给他们做好的干粮啃起来,再摸出竹筒喝了两口水就继续赶路。
终于在第二天午时到了商州。
商州距离京城不是很远,从南和西南上京的商旅大多要经过此处,所以商州比绵州可热闹多了。
满宝牵着马进城,便看到往来的小贩正大声的吆喝,她的目光环视一圈便落在了路旁的面摊上。
摊主正拿着一坨面和一把刀,刷刷的往锅里削面片,不一会儿就削出一碗来,他煮了煮,往里丢了一把青菜,不一会儿就捞出面和青菜,一旁的妇人就往碗里添东西,不一会儿就上桌了。
满宝看见面上的肉沫,一下走不动了。
白善拉了她一下见没动,便问道:“饿了?”
满宝点头。
白善便回头看正护送了马车进来的大吉,道:“午时了,我们就在这儿吃了午食再去找地方吧。”
大吉其实已经让一个护卫先进城安排了,不过对方可能不熟商州,目前还没看见人影呢。
于是他想了想后点头,往后招呼着大家把马车停在边上,让老周头他们下车,先吃了饭再说。
满宝立即颠颠的跑去扶她娘,白善则去扶庄先生,白二郎已经跑到摊位上占了好几个位置。
等大家分两桌坐下点了面,老周头就左右张望起来,道:“商州看着比咱绵州热闹多了。”
老周头这一生只去过绵州三四次,最近的一次还是因为要上京才路过绵州的。
但人多不多,热不热闹却是一眼可以看出来的东西。
一旁的摊主一边给他们削面,一边自豪的道:“我们商州可是京城的门户,自然繁华些的,你们绵州是哪里的?”
他是单纯的不知道绵州在哪里,其实,他们除了周围的几个州县和京城外,知道的地方少之又少。
老周头就也自豪的道:“我们绵州也是益州城的门户。”
“益州城很大吗?我倒是听说过一个益州王,前年造反了的,吓煞我也,还以为又要打仗了呢。”
老周头:……
为什么益州王代替了他们益州?
老周头不想再提益州,转而道:“我们绵州也很好的,我们绵州的锅盔好吃。”
摊主道:“我们商州的刀削面也好吃,尤其是我的,那是商州一绝,好一碗勒,您尝尝……”
老周头直觉他在说谎,他要是商州一绝,那还会在城门口摆摊吗?
正想反驳,白善已经开口问道:“听老伯这样说,老伯对商州很熟了?”
摊主看了白善一下,忍不住笑起来,“自然是熟的,我家祖辈都是商州人,从我父亲起就在这城门口摆摊削面了,不过小公子年少,可不敢当小公子一句老伯,我和你祖父应该是一辈儿的。”
说话的时候还伸手指了一下老周头。
白善不说话了。
满宝抬起头来道:“这是我爹,是他未来岳父。”
摊主一听,愣了一下,然后尴尬的笑道:“这样啊……”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开始拼命的夸老周头,“老哥好福气啊,您这闺女一看就是有福气的,瞧这圆脸庞的,再瞧这白白嫩嫩的样子,您这女婿看着也是一表人才啊。”
老周头这才高兴起来,自傲道:“那是当然,我这闺女最有福气的。”
白善清了一下嗓子,将话题拉回自己想要问的,“那老伯对商州的人熟悉吗?”
摊主便一边削面一边和白善说话,“小公子是来投亲的?”
白善笑着应了一声是,“家里有个亲戚在商州,只不知住在了何处,不过姓夏。”
白善看了一眼满宝后道:“单名讳衍,是位秀才。”
摊主努力的想了想,没想起来,笑道:“我们商州也很大的……”
满宝问,“那你知道松花巷在哪儿吗?”
“这个知道,沿着这条大街往下走,到第三个路口往西转,再往南转,往下去两个路口的西边就是松花巷了,你们的亲戚住那里?”摊主想了想,皱眉道:“松花巷夏秀才?”
“松花巷现在没有秀才呀,倒是十多年前还有位夏秀才。”
众人精神一振,白善便道:“就是那位夏秀才。”
摊主便看了看白善,又看了看周满,然后笑道:“怕是误会,那位夏秀才十多年前就不在了,家里也没人。”
第1907章
寻找
满宝心里突然有些酸涩,问道:“那总还有些亲戚吧?”
摊主道:“没听说有,怎么,夏老秀才真是你们要找的人?”
白善见满宝脸上没了笑容,忙道:“或许是的,所以想打听一下他们家里还有没有亲戚,若没有,那他们家原先住的房子现在是谁住着的?”
“那却不知道了,小公子可以上松花巷问一问。”
白善谢过他,提早来商州安排的护卫找了过来,已经给他们定好了客栈。
几人吃了面便先去客栈放行李休息,这才让人去打听松花巷。
满宝从山里找出来的那个包袱里有两张房契,一张是房屋的,一张是铺面的;
三张地契,还有两张户籍,也是因为夏欣的户籍上有夏衍的名字,满宝才能知道外祖父的名讳,这样才好找一些。
不然,只有她母亲的名字怕是很难寻找的,因为这个时代,女子也少有恒产和在外面走动的。
太阳太大,白善戴了斗笠出门,和有些犯困的庄先生等人道:“先生和老伯先在家里休息,我们先去松花巷里打听一下。”
老周头立即指派了周大郎和周五郎道:“你们陪着你们妹妹去,可要看好人了。”别让夏家把人抢走。
周五郎觉得他爹想多了,如果小婶家里没人了,夏家恐怕不会有人高兴看到满宝出现,更别说抢走人了。
满宝却道:“我们分开打听吧,大哥,你和五哥去找一找这个铺子,这是我小……爹收着的地契。”
周大郎伸手接过,和周五郎商量了一下点头,“那我们去了。”
“去吧,去吧。”
周大郎和周五郎并不担心他们三人单独出行,论出门的经验,他们三个可比他们兄弟两个丰富多了。
因为不知道商州到底有多大,满宝三人出门时便把马给牵上了。大吉只带了一个护卫跟着他们。
五人骑着马从大街上走过,问了人便往松花巷去。
一路上,三人东张西望,居高临下的看着商州街道两边的摊位和铺面。
等转到松花巷时,这里已经没有多少人了,正是下午,巷子里只有几个孩子在玩儿,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大人。
满宝下马,抬头看着门户上的户号,顺着往下找,只是有些人家是不挂户号的。
因此找不齐,但一般户号都有规律,所以他们在心里算了算,顺着巷子往下,在四家间来回看了看,便敲响了一家的门。
这家隐约可以听见里面有鸡叫声,显然是有人住的。
几人听到了脚步声,不一会儿大门就打开了,见是个女子,白善便后退一步让满宝上前。
满宝下意识的露出笑容来,先行了一礼后问道:“请问这位姐姐,松花巷二十三号是哪一家?”
“二十三号?”她愣了一下后笑道:“小娘子突然这样问,我也不知是哪家了,我连我家的号都不知道呢。”
她走出门来,笑问:“小娘子是要找人?不知道是姓什么的?”
“姓夏,”满宝顿了顿后道:“十多年前是个秀才,他们一家以前是住这儿的。”
“我们这里姓夏的人家倒是有一户,但并没有秀才,你们是不是记错了?”
白善问,“不知哪一家姓夏?”
“诺,就前面对门那家。”
三人便扭头去看,谢过她后决定去问一问。
满宝有点儿紧张,咽了咽口水后上前,抬手敲了敲门。
结果她才敲了一下,门就开了一条缝,几人这才发现门一直是虚掩着的。
门内的人似乎也听到了动静,一个女声大声道:“进来吧,门没关。”
满宝便推开了门,一眼便能将院子看尽。
院子左侧挂着杆子,上面晾晒了不少衣服,门边还有一间门房,一人擦着手从厨房里走出来,看到门口站着的人微愣,问道:“你们是谁呀?我还以为是隔壁的方大嫂呢。”
三人忙行礼后道:“大嫂,我们是来找人的。”
她蹙眉道:“找谁?”
跟在满宝他们身后瞧热闹的对门那大姐姐立即扬声道:“夏嫂子,他们是来找一个夏秀才的,我说我们巷子里没秀才,他们还不信,不知道是不是你们家的亲戚。”
夏嫂子皱眉道:“我们家没秀才,你们是不是找错了?”
满宝却看了一圈这院子,半响才收回视线看向她,问道:“这位嫂子可认得一位叫夏衍的秀才公吗?”
夏嫂子面色微变,下意识的否认,“不认识,你们找错地方了。”
三人又不傻,见她面色不对便知道有内情,但夏嫂子根本不给他们再开口的机会在,直接把人往外赶,“我家要做饭了,你们赶紧走,别打搅我们……”
说罢就要将门关起来。
邻居姐姐忍不住道:“夏嫂子,都这个时辰了还没吃午食?你们家孩子不是都跑出去玩了吗?”
“我们家的事儿要你多管?吃饱了没事干专盯着人家院子瞧的长舌妇……”
邻居姐姐显然没想到会遭骂,愣了一下后骂回去,“高氏,你说谁呢?我好心给你们家亲戚指路,你不但不识好人心,还无缘无故的骂人,你们家不会真的做了什么亏心事不敢让人找吧?”
俩人直接喷着口水吵起来。
满宝三个吓得连连后退,挤着站到了一旁,看着俩人掐着腰吵起来。
白善掏出帕子擦了擦脸,一脸嫌弃的道:“我要洗脸。”
满宝看了一眼后道:“得问问这儿的水井在哪儿。”
白善点头,转身道:“走吧,去前面问那些小孩儿。”
白二郎道:“就这么走了?”
白善道:“不然呢,你要留下来与她们争吵吗?”
他道:“我可吵不过她。”
满宝也道:“我也吵不过。”
白二郎:“……那就不找了?”
白善瞥了他一眼后道:“已经确定了,就是这座宅子,便不是,也必定与这宅子里的人有关,剩下的找里长就行了,连人是什么关系都不知道,两眼一抹黑,我们怎么找他们谈?”
他道:“先找里长吧,或者直接找县令?”
他们要是白丁,自然不会想着去找县令,可满宝是官儿呀,他们两个也是崇文馆的学生,这身份在外面还是很能唬人的。
第1908章
认出
三人一边说话一边后退,不一会儿就远离了战场,先找巷子里玩的孩子问路找到了水井。
北方水少,很少有人家能够独自打一口水井的,多是里长做主选定地方打了水井大家一起用。
水井离他们在的地方不是很远,虽然已经正午,却依然有不少人在那里打水洗衣服。
白二郎跑在最前面,和井边的人借了桶便将桶丢下去,笨手笨脚的打上来小半桶水,但也够他们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