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51章

    只是为了安全起见,每天依旧要过来看两趟。

    但断续膏三天才换一次药,他们过来也多是询问恭王有没有乱动,当然,对恭王的话,太医院的太医们已经不是那么相信了,多是问的他身边伺候的人。

    皇帝似乎对这个儿子也不是那么信任了,所以这次治疗他直接下令让人十二个时辰不离身的守着他。

    就连晚上睡觉他的脚踏上都要睡着一个人,恭王就是夜里翻了几个身皇帝都知道。

    当然,这样宫人们很痛苦,但恭王也没好受到哪儿去,他现在连跟自己心腹说两句抱怨话的空间都没有了。

    每天看到的不是周满这张讨厌的脸就是萧院正那张老脸,正是憋屈得不行,偏他似乎身体也好,虽然堵得心口疼,却没有病倒。

    萧院正把脉看出他郁结于心,但也只是客气客气的让他不要多想,安心养病。

    满宝倒是在给他开药的时候还开了一剂宁神汤,但效果一般就是了,主要是他自己没想开。

    而就在恭王渐渐好转时,皇帝终于下旨给白二郎和明达赐婚。

    圣旨还是在满宝他们休沐那天到的,时隔两旬,她难得回一趟家,殷或答应中午给他们送点儿牛肉来做臊子面,结果牛肉还没等到,先等来了礼部的官员。

    除了礼部的官员外,还有持着圣旨的古忠,有内侍提前来报,让他们准备好接旨,白老爷便是有心理准备,这会儿也激动的头一晕,而白太太是整个人都傻了,一时坐在椅子上没动弹。

    第1980章

    圣旨

    白大郎最先回过神来,连忙扶住他爹,然后让下人去准备接旨的东西。

    刘老夫人见他们乱糟糟的,便不由摇了摇头,接过安排起来,“府上也不是第一次接旨了,急什么?”

    还让白善和满宝把白二郎拉了下去换衣裳。

    白二郎已经从震惊中回神,被推回自己的房间时还有些不可置信,“就这么定了?”

    白善道:“前后一个月了,还短呢,赶紧换衣裳去吧。”

    白二郎换了衣服出来,白太太也终于回神了,她顾不得去看一旁还晕头转向的白老爷,连忙跑去找白二郎,将她能找到的所有好看的配饰往他身上戴,“可不能丢脸。”

    白二郎觉得身上挂这么多东西会更丢脸的,白善和满宝也这么觉得,于是白太太往他身上挂一件,他们就拆一件,最后白善就选了一块玉给白二郎系上,满宝则给他挑了一个络子,然后安抚白太太,“这就足够了,再多,给宫里的人见了还以为我们家是暴发户呢。”

    白太太一想也是,但看着桌子上的东西还是惋惜不已,“可惜只你一个,不然都带上,也好让皇帝知道我们家的家底不薄,公主嫁到我们家也不是很受委屈的。”

    正说着话,刘贵从外面疾步进来道:“堂太太,少爷,满小姐,堂少爷,宫里的人进街了,一会儿就到门上。”

    白太太立即不磨蹭了,让儿子赶紧出去迎接。

    等古忠他们在周宅门前停下,周宅已经中门大开,白老爷领着两个儿子和白善周满站在了最前面,后面则是跑来凑热闹的老周头等人。

    没办法,这么大阵仗的接旨老周头还没见过,所以他很好奇。

    他以为前两年接那道平复周银冤屈的圣旨已经够热闹了,却没想到给公主赐婚的热闹更大。

    天使竟然提前来报,一路敲锣打鼓过来,圣旨还没到呢,附近的邻居就全都知道了。

    古忠拎着圣旨下马,进入大门后等他们按照规矩跪下才高声宣旨,外面有来凑热闹的别家下人,听了圣旨后回去和主人家学声,多少能拿一些赏钱。

    这一道赐婚圣旨和别的圣旨没有太大的区别,照例是列举了一下白家的家世,然后夸了一下白氏的祖先,又点了一下白二郎乃是文采人品皆备,所以被皇帝招为明达公主的驸马。

    白二郎听得津津有味,等古忠念完圣旨就先他爹一步谢恩,伸起手来要接旨。

    古忠只居高临下的看了他一眼,然后笑眯眯的看向白老爷。

    白老爷规矩还是懂的,伸手打落儿子的手,一边表示歉意,一边谢恩伸手接过圣旨。

    古忠这才笑道:“这是喜事儿,二少爷高兴也是可以理解的。”

    白老爷连连称是,看向他大儿子,白大郎立即拿了一个钱袋上来,白老爷接过后塞给古忠,算做他的酒钱。

    古忠也不推辞,笑着道:“咱家就托大先拿了二少爷的喜钱,以后还要再讨一杯喜酒喝。”

    白老爷就笑眯眯的道:“应该的,应该的。”

    转身就要请古忠等人进屋去吃了东西再走。

    若是别的圣旨,宣完了自然要走,但这是赐婚的圣旨,除了他来以外,礼部的人也来了,他们就是来说亲的。

    因此古忠和礼部的官员一起被请到了正堂。

    于是大家开始商量起白二郎和明达公主的定亲事宜起来。

    不错,虽然皇帝赐婚了,但定亲该走的流程也是要走的。

    礼部的官员和古忠在周宅里用了一顿午饭,然后从白家这里拿走了白二郎的生辰八字,还和白老爷沟通了一下将来公主府的建造地址,以及他们对一些婚嫁的要求等。

    当然,这些事儿白二郎他们三个小的都插不上话,不一会儿就败退而出。

    殷或带着长寿过来时,三人正蹲在花坛边上密切关注正厅里的动向,因为背对着大门,所以没看到殷或主仆。

    殷或往正厅里看了一眼,开口问道:“是宫里的人吗?”

    三人被这道突然的声音吓了一跳,纷纷抬头,见他逆着光,面容看得有些不正确,三人便从地上站起来,问道:“你怎么来了?”

    殷或就指了一下长寿手里的牛肉道:“不是说好了给你们送牛肉的吗?我的车才进这条街就听人说皇帝赐婚了,宫里的人来的是你们家吧?”

    白善三人这才想起这事儿来,应了一声后领他往后面去,还顺便解释了一下他们刚才蹲在那里的行为,“堂伯今日有点儿激动,所以我们不放心,就在那里多看了看。”

    满宝接着道:“我是大夫嘛,要是太过激动我也好扎针。”

    白二郎:“我爹看到我可能就好了,所以我们才等在外面的。”

    殷或忍不住笑出声来,点头道:“我知道,你们不是故意蹲在那里偷听和偷看的。”

    三人有些不好意思,想要转移开话题,于是看向长寿手里拎着的牛肉,白善夸道:“这牛肉一看就好,才杀的?”

    满宝和白二郎也看过去,眼睛闪闪发亮起来,“牛骨头炖汤也挺好喝的。”

    长寿就自豪道:“这是宿国公家庄子里不小心死了的牛,我家少爷回来说想吃牛肉,宿国公家就特意留出了最好的一块来。”

    殷或道:“不是最好的一块,最好的宿国公府早收着了。”

    满宝却道:“这么好的已经足够了,走,我带你们去找我大嫂。”

    老周头也在厅堂呢,但钱氏等人没去凑热闹,看到满宝他们拎着这么大一块牛肉过来,钱氏就忍不住道:“馋的你们,牛可是不好乱杀的。”

    殷或笑着应是,解释下次不会再杀牛了。

    白善他们很怀疑,“你还能管到宿国公府上?”

    “不能,”殷或道:“但应下来总是没错的。”

    这就是他应付家里祖母和姐姐们惯用的伎俩了,百试不爽。

    白善道:“我听人说宿国公府每个月都要宰杀一头牛,他们家哪来这么多的牛?”

    “不是关内养的,”殷或道:“是从草原上送来的,有关外的商人给他们送,宿国公爱吃牛肉,这是众所周知的,连陛下馋牛肉了,一时找不到,也要和宿国公府要一些的。”

    第1981章

    感谢

    白老爷从七里村出来的时候带了很多土货,特别是周二郎,他将今年春天剥下来腌好的竹笋给他装了好几坛。

    小钱氏现在就从坛子里捞了一把竹笋出来,牛肉切了炖上,等炖得差不多了便把切好的竹笋放进去一起炒,再炖一炖。

    然后她转身去扯面。

    她将面下好,捞出来盛在碗里,一碗面只下了一把青菜,将做好的臊子浇了一勺子上去,不一会儿,大家的面前就各放了一碗面。

    满宝立即动手拌了拌,招呼着大家快吃,不要客气……

    白善和白二郎自然是不客气的,拌了拌后就开吃,吃完了一碗还忍不住又盛了一碗。

    殷或脾胃弱,但也没忍住将这一碗面全吃了,果然和周满说的一样,吃过一次就再也忘不掉了。

    他这才隐隐有些明白,为什么宿国公这么喜欢吃牛肉,因为牛肉的确挺好吃的。

    他们这边是简简单单一碗面,老周头则是跟着白老爷他们一起陪着礼部的官员和古忠一起吃了一顿特别丰盛的午食。

    送走礼部的官员时他还有些意犹未尽,但一回到自家的院子他就闻到了一股特别的香味儿。

    他忍不住问道:“什么东西这么香?”

    满宝从厨房里探出头来道:“爹,你回来了呀,嫂子给我们炖骨头吃呢。”

    老周头就舔着肚子上前,问道:“白老爷家有好多好吃的,你们这边怎么还自己开火了?”

    白二郎连连点头,招呼大家,“晚上可以去我家吃,我爹高兴,一定让人做了许多好吃的。”

    满宝则问道:“爹,礼部的官员有没有说起大约的婚期?”

    老周头道:“没说呢,听说还要等另一位公主出嫁呢,我听那意思,还得二三年以后呢,倒是问起白老爷以后是住在公主府里,还是在京城另外买宅子住。”

    老周头忍不住看了一眼白二郎,道:“其实,我们几家住在一起也是不错的,没必要另外买宅子住,等以后公主嫁过来有了公主府就更宽裕了。”

    主要是这一年来,三家很多事儿一起干方便很多,各种花销也减少,大家一块儿住着也亲热。

    尤其现在白老爷还和皇帝成了亲家。

    老周头不知道白老爷头晕不晕,反正他头是有点儿晕的,他只要想到白老爷是皇帝的亲家,而他现在和皇帝亲家住在一起不说,他和白老爷也是亲戚呢。

    他闺女的夫家堂兄=他闺女的亲戚,也就等于他的亲戚了,于是一混合,他也是皇帝的亲戚了。

    老周头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有这样的时刻,一直到白善他们带着殷或回自己的院子休息时他都还没缓过神来。

    他叫住满宝,问道:“等回了村里,我要是说我是皇帝亲家老爷的亲戚,官家不会问我罪吧?”

    满宝想了想后道:“应该不会,谁家还没几门穷亲戚呀。”

    老周头一想也是,不过还是反驳了一句道:“我们家现在可不穷了。”

    满宝见她爹这么欣喜可以当皇帝的亲戚,就想起她要辞官的事儿,纠结了一下她还是没说,起身拍拍衣服道:“爹,你先休息一会儿,我去看看先生。”

    白善他们也在先生那里,没办法,白老爷今天不太想见孩子们,他现在已经缓过劲儿来,便觉得之前激动得有些丢脸。

    白太太却不以为意,坐在他身边絮絮叨叨,“……听说明达公主是皇帝和皇后亲生的女儿,在所有公主里最受宠的,你说我们得准备多少聘礼才配得上她?”

    又道:“我们家要不要在京城再买一栋宅子住下,总不能一家老小都住到公主府里去吧,我倒是不介意的,就怕二郎为难,万一皇家的人说他吃软饭怎么办?”

    说到这里白太太又烦恼起来,“不知道公主好不好相处,以后会不会欺负二郎。”

    白老爷道:“你也太操心了,你没听二郎说吗,他们是朋友呢,你不也见过人,说人很温柔吗?”

    “但天家公主总是威严的吧?”

    白老爷道:“再威严那也是你儿媳妇,总要守礼的,你也不要太虚,那才是给二郎丢脸呢。”

    “你不虚,你不虚今天晕什么?”

    白老爷:“我……我那是高兴的,高兴二郎竟然也能娶着媳妇了。”

    但其实心里还是恍惚的,白老爷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一个人,虽然他出身白氏,算是世家旁支,但父亲早早亡故,他从小看到的人情冷暖可不比白启少多少。

    他为什么田产铺产这么多却还是选择偏僻的七里村定居?

    除了因为七里村那块地的确风水不错外,就是为了躲开一些人。

    都说独木难支,他祖父将他们这一支分出来,到他这儿都是单脉,底下才有了两个儿子。

    虽然本家那边插手不上他这一支的事儿,但逢年过节总是找借口说要修缮本家祠堂,或是赡养族中孤寡与他要些钱;

    不仅本家如此,还有州县里的一些官员,总能找到借口上门来拿钱。

    白老爷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也知道自己不会考官出仕,所以干脆带着一家老小搬到了七里村,正好可以躲开外面的纷纷扰扰,偶尔出去交际一下,和外面维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就好。

    他一直以为,他们这一支可以在州县立稳脚跟应该是在大郎之后,至于二郎,他能平平安安的当个田舍翁,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毕竟这孩子小时候是真皮。

    白老爷没想到这么皮的小子竟然能被皇帝看中,带着他们家直接飞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他咽了咽口水道:“这事儿得好好的谢一谢庄先生。”

    白太太点头,“是得谢一谢庄先生,刚才在前面多亏了庄先生打圆场才没有出错呢。”

    白老爷瞥了她一眼后道:“还得谢一谢周满和善宝呢,我记得大舅哥不是送了一块蓝田玉来吗?干脆分成四块,给他们一人做一块玉佩。”

    白太太一愣,问道:“你不是想拿去送礼,到时候给大郎做名声的吗?还说考科举要扬名的。”

    白老爷道:“现在用不着了,拿出来给孩子们用。”

    他都是皇帝的亲家了,还用得着拿一块玉到处去送人求扬名吗?

    第1982章

    打趣

    殷或在周家吃了晚食才回家的,说好了要一起过来吃东西的刘焕不见踪影,谁都没往心里去,第二天刘焕便一脸忧郁的出现在周家门口。

    他跟着殷或进门,不停的念叨:“我不来你们也不叫人去看我,我还想着你们能派个人来找我,我好找借口出门。”

    白善三人正在看七里村的小庄子和莆村庄子的账目,闻言头也不抬的问道:“出宫的时候还好好的,你家里人为什么不让你出门了?”

    “我祖父说天使来你们家宣旨了,这会儿正忙着呢,不让我来添乱。”刘焕说到这里好奇的凑到白二郎身边,“这样说来,你真的要当驸马了?”

    白二郎略微矜持的点头,脸上却是压不住的高兴,“是啊。”

    刘焕不明白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见他乐成这样便道:“之前魏玉被选为驸马的时候你还跟我一起同情他了呢,怎么自己要当驸马时这么高兴?”

    白二郎道:“那能一样吗?”

    刘焕:“怎么不一样了?”

    “怎么会一样?公主都不一样。”白二郎道:“明达公主知书达理,聪慧机敏。”

    刘焕拉长了声音“哦——”的一声,小声道:“所以你是说长豫公主刁蛮任性,还笨拙吗?”

    一旁的满宝和白善:……

    俩人轻咳一声,抬起头来警告的看着俩人,满宝更是道:“长豫公主和明达公主可都是我的朋友。”

    刘焕立即不敢编排人了。

    一旁的殷或笑了笑,放下手中的书问:“可有我需要帮忙的?”

    白善就毫不客气的将一份账册分给他,“帮我算一下结余。”

    殷或便看到上面记录着,“三月初五,收鸡蛋三十八枚,鸭蛋十二枚……这是什么?”

    “我们在七里村的庄子的一些产出,”白善道:“算算看账目对不对,最后再核对一下钱数,对了,我们的鸡蛋多,一般卖出去是两文钱三个鸡蛋。”

    一旁没事做的刘焕惊讶,“鸡蛋这么便宜?”

    满宝瞥了他一眼问,“你以为有多贵?”

    白善则道:“不便宜了,你算算一家一顿饭得要多少个鸡蛋?”

    满宝道:“要是我家可就太多了,就是一个人一个鸡蛋也得二十来个呢,更别说一个人一次肯定不止才吃一个。”

    殷或替他们计算,白善则是看着手中的账册沉默了一会儿后和满宝道:“我看今年莆村的夏收还不错,种子上不用我们多担心了,但农具还得添加一些,你添还是不添?”

    他的意思是,你不是要辞官吗?

    那还要用心经营吗?

    满宝纠结了一下后点头道:“添吧,少添一点儿。”

    她叹息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嘛。”毕竟现在辞官的事儿还八字没一撇呢,总不能因为自己的缘故耽误莆村百户人家嘛。

    白善就做好了记录,点头道:“秋收要开始了,等秋收结束就可以算今年一年的收成了。”

    到时候是亏是盈便一目了然。

    一旁的白二郎也把支出核算好了,将账本记好以后就丢下笔,“真是累啊,赚这么点儿钱太不容易了。”

    满宝就道:“你闭嘴吧,就算账而已,还没让你下地去种呢。”

    白善则扭头问满宝,“试验田里的稻子怎么样了?”

    要是能有成效,说不定他们投下去的成本会更快回来。

    满宝:“……正要和你说呢,我大哥说前面还长得好好的,后面不知道怎么了就慢慢参差不齐起来,一些谷穗挺长,一些却是长岔了,还有,现在眼看着要收获了,有些壳里还是空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