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62章

    “历来帝王信重佛道都有隐患,轻则误国,重则灭国,我是朝廷官员,食君禄,食民奉,自然要为皇帝和百姓考虑,百姓信仰自是自由,但大师也才说了,陛下为天下表率,既是天下表率,佛道之后还有儒法兵墨等百家,他就不应该有太大的偏向。天下百家,谁于统治万民有利,他才偏向哪家。”

    满宝看着坐在对面的智深认真的道:“而这其中,佛家是最不可能与统治万民有利的。”

    智深没想到她直接谈论起政治来,见她如此笃定,便笑问,“这是为何?佛法奥妙,若万民皆学佛法向善,世间不知要少多少灾厄。”

    白善就幽幽地问道:“护国寺中的僧人没有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吗?”

    智深愣了一下后道:“有的,便是贫僧也不能脱离这四苦。”

    “在寺中早晚诵经的僧人们尚且摆脱不了这四苦,更别说万民了。”白善道:“既有这四苦,也摆脱不了生老病死,那该有的嫉妒、纷争也依旧不少,世间的灾厄也不会因此减少。”

    第2011章

    赞赏

    “相反,若是万民都向佛,谁还事生产呢?”满宝可没忘记他们为什么会反对佛道大盛,她道:“佛门度牒不纳丁税,不缴赋捐,也无劳役,若是万民向佛,边关谁守?道路河道谁来修?水利怎么办?”

    白二郎道:“就是我读书不怎么好也知道,古来佛寺兴盛之后王朝必多磨难。”

    这话就太诛心了,智深脸色不由肃然,“三位施主太过偏颇了,哪次佛寺兴盛不正是王朝正盛时?”

    白善:“盛极必衰,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智深:“所以焉能将王朝衰亡归于佛那王朝兴盛也与佛寺无关了,”白善道:“既然佛寺不能于社稷有利,朝廷就不该偏向佛寺,陛下为朝廷之首,更不该有所偏向。”

    智深微微摇头,“护国寺并没有让陛下偏向的意思,我佛只是想引导万民开智,引人心向善罢了。”

    白善微微一笑道:“大师高义,但我以为世间一切先从责任开始。便是僧人,他们也享受了国家安定,而佛寺能传道也该得益于天下安定,若是乱世,还有谁能安然的上山来礼佛呢?”

    所以呢?

    白善却没有再往下说,而是反问道:“大师以为呢?”

    智深自然是认同的,盛世的确比乱世更好传道。

    白善他们收下了智深的礼物,他还亲自将三人送到山门,不少人都看到了。

    智深大师可不好见,三个少年能让智深大师送到门下,大家还是挺惊讶的。

    “那不是周小大人吗?”一起上朝,每个月都要见面的,想不认识都难。

    “那是明达公主的驸马吧,旁边那个是白公子?智深大师竟亲自送他们到山门。”

    这样的少年,大家看了少不得羡慕,“白家和周家的风水也不知道是怎么摆的……”

    白善他们客气有礼的和智深和尚告辞,转身就回去。

    白二郎见他们急匆匆的,就问道:“回去干嘛?”

    “写折子,”白善道:“智深大师都认为佛寺和僧人也都应该对国家负责人了,虽然可能不行,但我们也可以提一提建议了。”

    白二郎:“……还真写呀,那以后我们去玄都观会不会被赶下来?还有回去以后守清观主还乐意让我们上山去拜天尊老爷吗?”

    上的折子当然不可能只针对佛寺的管理,道观也会一起被提起的,不然搞得好像他们在针对佛家一样。

    白善想了想后道:“还是应该要有一些优待的,我们回头想一想。”

    但在读过南北朝的历史后,三人就没少琢磨过现在越来越兴盛的佛寺对国家的影响。

    就是庄先生都私底下说过,佛寺兴盛无异于撬国库的墙脚,现在还不显,但再过二三十年,等入寺的僧人越来越多,修建的佛寺越多,占去的佛田更多时,税赋肯定会大规模缩减,到时候国库空虚,税赋的压力肯定要转嫁到其他百姓身上。

    很多东西史书都不会点明,但几人都不笨,读史从来都不是读的表面上的文字。

    不仅佛寺,道观也是一样的。

    只不过现在道观式微,而且很多道人都是云游四海或隐居于山中,真正在世间行走传道的没多少人。

    这其中还有一半是骗子,和佛寺的兴盛完全不一样。

    白二郎很不想回去,但白善和满宝都要回去,他一个人在外面也无聊,便只能跟着一起了。

    智深目送他们走远,转身回去,却没有回自己的房间,而是去了主持的房间。

    巧的是,他的后窗就正对着刚才他们说话的院子。

    智忍大师正在埋头写着什么,听到声音却是头也不抬,问道:“三位小友送走了?”

    智深道:“只怕不是友,师兄也听到了,他们对我们护国寺,甚至佛寺都有偏见。”

    智忍大师却是笑着摇头,“没有偏见。”

    智深:……

    他盯着智忍看,“师兄竟喜欢他们?”

    智忍这才收笔,将译到一半的佛经放到一边,他道:“师弟没听出来吗?他们三个是以天下先,十五六岁的少年有此志向的不少,但有此见解的不多。”

    他直言不讳的道:“他们年纪虽小,但通透不在师弟之下。”

    对于智深今天特意将人带到后面这个院子来交谈的行为,智忍本没有什么感觉,因为他无意介入这些纷争,所以对以前来此的人,他都是专心写自己的经文。

    只有这一次,他有些欣喜,这三个孩子年纪还小,这是他们现在的短处,却也是最大的长处,他们将来有无限的可能。

    智深已经习惯了师兄的打击,他毫不在意,他只关心护国寺的将来,“师兄,陛下信重护国寺,但太子对佛寺却没特殊的感情,现在周满不仅是陛下眼前的红人,也是太子跟前的红人,她偏道家,将来太子登基,长此以往,恐怕我佛寺会遭重创。”

    见智忍不以为意,智深便道:“师兄难道忘了太武帝灭佛和武帝灭佛的惨烈了吗?”

    智忍见智深情绪激动,便叹息道:“师弟着相了,我佛本就不该插手政事,只要远离政事,入门皆是施主,平常心待之就不会有这样的祸事了。”

    他再次规劝道:“师弟不该买入这么多佛田。”

    智深却道:“护国寺中僧人渐多,若不买入佛田,弟子们何以为继?”

    智忍便道:“师弟不该收这么多的弟子。”

    “宣扬佛法,研习佛理都需要弟子,”智深的目光落在智忍的桌上,道:“师兄要专心研习佛法,那就不该为一日三餐劳心费力,这些也都需要弟子和信众奉养。”

    智忍淡淡的道:“一茶一饭皆可天赐,我不仅有徒弟奉养,自己也还能耕种,并不用寺中供奉。”

    他顿了顿,想到刚才白善说的责任,正想提醒一下他,但抬头便见智深一脸不赞同的模样,他便顿了顿,沉默着没说话。

    智深再次和师兄话不投机,但也没生气,这几十年来他们十次谈话有八次意见不合,以前智深还会生气,现在却是不会了。

    他行礼后告退,出门才发现师兄的大弟子正垂手站在门外,他便点了点头叮嘱道:“好好照顾你师父。”

    戒嗔合掌应下,等师叔走远了才敲门进去。

    智忍已经又提笔继续翻译他的经文去了。

    第2012章

    紧急

    戒嗔给师父倒了一碗水,自己行过礼后也坐在对面要翻译经文。

    不过戒嗔有些不能静心,他问道:“师父不是说白公子他们可能想要建议佛田缴税吗?师父为何不提醒师叔?”

    智忍停下笔道:“他们是有此想法,但未必能成。”

    他笑了笑道:“其实此法不错,可惜天下佛寺众多,而自古以来,出家人一直在红尘之外,此举怕是不能行。”

    戒嗔:“师父赞同此法?”

    智忍叹息道:“我不赞同,你师叔有一点儿说的没错,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研习佛理,但他又做错了,佛寺这样扩张于百姓无益。”

    他道:“此法未必能成,但至少会让现在心生贪念的佛寺收敛一二。”

    显然,他也认为护国寺太过贪心了。

    智忍将手腕上缠着的佛珠取下,慢慢的滑动着,心中默念经文,半响后才道:“戒嗔,为师近来正在译《妙法莲华经》,发现有些经义越读越不解,所以我想往西域去拜佛求经,你可愿随为师而去?”

    戒嗔道:“徒儿愿意,只是师叔那边怕是不会放行。”

    智忍道:“道才是世间唯一,弘扬佛法,也要有正确的佛法弘扬才行,我会说服他的。”

    智忍和尚突然对戒嗔眨了眨眼,笑道:“就算说服不了,我们也有别的方法离开不是吗?”

    戒嗔:“……是!”

    智忍满意的笑了笑。

    “师父,您送他们的经书他们会看吗?”

    “看也可以,不看也可以。”

    “可上面有您写的注解,若是他们不看,岂不是明珠蒙尘?”

    智忍不在意的道:“那不过是我的粗浅见识罢了,本不是明珠,何来蒙尘?”

    又道:“他们不是虚度光阴之人,不看佛经也会看别的书,做别的事,这便足矣。传扬佛法随缘,你不可与你师叔一样过于强求。”

    戒嗔应下。

    而此时,回到家里的满宝一边等着师弟们摆笔墨纸砚,一边随手翻开了这三本佛经。

    她随手翻到的是《楞严经》,只是往下扫了十来行,她就没忍住继续往下看,然后看了一下边上的小字注解,她道:“这佛经不像是智深的。”

    白善伸手接过去看了一下,也觉得不像是智深的,疑惑道:“难道是人不可貌相,是我们误会他了?”

    白二郎:“那不可能,别看他长得慈眉善目的,他就占了一个长相的便宜,其实我觉得他跟我一样暴躁。”

    白二都这么觉得了,那肯定是的了。

    满宝啧啧道:“都说字如其人,他要不是另类的非字如其人,那这佛经应该是别人送的。”

    白善往后翻了一页,“不过他倒没说错,这《楞严经》看着不错。回头有空了可以看一看。”

    白二郎凑上去问,“你要皈依佛门吗?”

    白善推开他的脑袋,“你才要皈依佛门呢。”

    他丢下手中的书,在面前摊开一张白纸,问道:“这折子谁来写?”

    满宝和白二郎立即一个研墨,一个递笔,谄媚的笑道:“你写,你写。”

    白善就伸手接过笔,道:“我写就我写,一会儿满宝帮着改一下,回头白二你来抄。”

    白二倒是表示没问题,就是,“用谁的折子上?”

    白善道:“用我们的白折。”

    他道:“这种事儿太拉仇恨了,满宝来做不合适,我估摸着这事儿十有八九做不成,但是可以给朝廷敲个警钟,也可让天下佛寺道观,甚至是天下的士族收敛一二,很是得罪人。”

    “我们现在还只是崇文馆学生,位卑力小,上的折子影响不大,就算有人记恨也不会记恨很久的。”

    “那可未必,”白二郎道:“你也有名呢,我就好一点儿,我没你有名,还是驸马,应该比你讨人喜欢点儿。”

    满宝立即道:“那以后你要是被天下的佛寺道观拒之门外了,我们就进去替你烧香。”

    白善:……

    这不过是玩笑,既然是他们三个的主意,三人共同的想法,也都参与了,自然是一起署名的。

    不过白善认为折子自己出力最大,因此坚持排在第一位。

    对于这种拉仇恨的事,满宝和白二郎从来不和他争,客气客气就随他了。

    白善瞥了他们一眼后在白二郎抄好的折子后面落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把笔递给白二郎。

    只想排个第三的白二郎愣了一下后接过笔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道:“其实我听说排在第二才是最容易让人忽视的。”

    白善:“闭嘴吧你。”

    要不是满宝执意要和他们有难同当,其实他是不太想她署名这个折子的。

    写好了折子,外面也已经霞光满天,白善吹了吹,吹干墨水后便收好了放在桌子上,“明天一早回宫,你们想好应对之法了吗?”

    说的是昨天晚上的事儿。

    昨天晚上的事儿不大不小,皇帝肯定是要问话的。

    满宝和白二郎一起点头,“放心吧,昨晚上我做梦都梦见要说什么话了。”

    满宝道:“明天一早我爹娘他们启程,送完他们我们再进宫。”

    那得天不亮就得起床了,白老爷夫妻俩也跟着走,白二郎也要去送的,所以问道:“送到城门口?”

    “想什么呢,送到大门口就可以了,等他们上车,我们就骑马进宫。”

    商量得挺好,结果满宝根本没机会送他们,傍晚才吃过晚食,宫里来人紧急宣她进宫。

    满宝他们吓了一跳,第一个想法就是,明达公主她们不会漏了口风,皇帝大怒,要把她拎进宫里教训吧?

    白善也有此担忧,因此上前一步要贿赂内侍打听消息,听见消息紧急过来的刘老夫人就瞪了他一眼,问内侍,“公公,不知道可要带药箱?”

    “自然要带的,周太医赶紧的吧,车子已经在外面等着了。”

    白善他们的心瞬间就落了下来,然后又微微提起来。

    周立君已经机敏的转身撒腿就跑,“小姑,我去帮你提药箱。”

    于是满宝就和内侍打听,“是给谁看病?”

    内侍也不隐瞒,“是太后娘娘。”

    但是多的,一句话都没有了,不管满宝怎么问都不敢再说详细的,满宝见了也就不勉强。

    不过她走前还是对白善和庄先生,以及刘老夫人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2013章

    回光返照

    家里人送满宝出门上车,老周家人还是第一次碰见这种情况,有点儿着急,“没事儿吧?”

    庄先生就摸着胡子笑眯眯的道:“没事儿,就跟药铺里有急症的病人所以要找大夫一样,老丈不用担心。”

    又道:“以前满宝不也在别人休沐时留在宫中看诊吗?”

    这么一比喻,老周头他们放下心来了,“这就好,这就好。”

    白老爷叹气道:“就是明日她不能送我们了。”

    “没事儿,没事儿,”老周头乐呵呵的,“翻过年再回来看就是了,又不是见不着了。”

    钱氏也是这样认为的。

    周立君却看向刘老夫人,有些忐忑的问,“老夫人,怎么了?”

    刘老夫人拍了拍她的手安抚道:“没事儿,就是府里得准备一些白麻了。”

    白老爷也叹气,问道:“库房里的足够吗?我们也带一些在路上吧,若是有严苛的官员也好应付。”

    “怕是不够,”刘老夫人道:“好在今天是十六,夜市布庄也开,我让人去买。”

    不是不够,是缺很多,家里人身体都健朗,谁没事儿备着白麻呀。

    老周头他们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准备白麻做什么,难道……”

    刘老夫人他们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这也是满宝临走前的暗示。

    马车一路向北,直接进入皇城,一路到了宫门口才停下,满宝拎着自己的药箱下车,跟随引路的内侍快速的朝太后的宫殿赶去。

    她到的时候,太后宫里已经跪了不少的孝子贤孙,只有皇帝一家在内室,连恭王都被用椅子抬到了这里。

    刘太医领着萧太医等人在床前救治,看到她来便点了点头,然后起身给她让了一个位置。

    满宝上前摸脉,脉象时断时续,显然已经不成了。

    她抬头看了萧太医和刘太医一眼,也收了手起身站到一旁。

    三人商量了一下脉象,都觉得已经没办法了,刘太医压低了声音道:“太后是午后昏睡过去的,话还没交代呢,陛下的意思是让太后醒来交代一下,也看一看子孙后再走。”

    显然在她来前,皇帝已经知道太后不行了,宫里也已经在准备后事。

    他们紧急将周满宣进宫里来就是让她施针,让太后醒来交代一下后事,顺便让她体体面面的离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