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三人凑在一起站在灯下一看就是一个多时辰,直到脖子实在酸得不行,再一动,只觉得脚底密密麻麻的麻意上涌,三人一时都没好动弹。满宝轻轻的挪了挪脚,她到底年轻,所以最先恢复过来。
她看向俩人,小心的合上医术,眨了眨酸涩的眼睛问,“要不要扶?”
刘太医和萧太医就一起伸手。
满宝就小心的把书放到一旁的架子上,一手一个将人扶到桌子边坐下,立即跑回去把她的医书给拿来。
三人坐在了桌前,萧太医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一口喝下去透心凉。
他看了眼杯中苦涩的茶水,一点儿也没嫌弃它是冷的,和周满道:“应该是真的,就算不是真的,这也是一本假借华佗之名写出来的真医书。”其用处也不小。
满宝和刘太医也是这么认为的。
满宝叹息道:“可惜娘娘给得太迟了,要是早些,说不定还能循迹找到下册。”
没错,他们刚才翻了翻最后几页,这本手抄本只是上册而已,根本没记完。
萧太医若有所思道:“太后出身显赫,更不要说前面几十年战乱,典籍孤本流落在外的不少,这样一本医经夹杂在别的书中,想要找到来历怕是不易。”
不是不易,而是几乎不可能。
医经不像其他的书,在这些贵族士族的眼里怕是远比不上一本好字帖贵重。
连素来好脾气的刘太医都没忍住叹息一声:“明珠暗投啊。”
满宝却喜滋滋的拿着书道:“现在是明投了。”
萧太医和刘太医:……突然间有点儿嫉妒怎么办呢?
正说着话,一个医助进来禀报,“刘太医,前面有几位王爷身体不适。”
刘太医现在只是代理院正之职,所以大家还是习惯叫他刘太医,但太医院的事儿现在的确是他管着的。
他起身道:“走吧,去前面看看,我们也该忙起来了。”
灵堂布置好以后在宫中的皇亲就要开始哭灵了,包括太后的亲儿子亲孙子儿媳孙媳曾孙等,也还包括不是亲的儿子和孙子,以及各种皇室宗亲。
挺多的,老的幼的都有,这个晕一下,那个不舒服一下,太医们就忙了。
满宝正要将书放回箱子里和他们一块儿去,想起了什么,立即先把盒子放进去,然后才把六本医书小心翼翼的放到上面,她这才抱着往屏风那边走。
那里面有一张小床是给人休息的。
萧院正看了一眼,皱眉道:“这东西放在这儿不安全,人多手杂的,不然让人给你送回太医院或崇文馆去?”
“宫人们都忙得脚不沾地,哪儿有空呀,搬来搬去的更不方便,还是放在里面吧。”
满宝搬进去,然后蹲下去再次打开箱子,左右看了看后问科科,“他们能看见吗?”
科科:“他们已经先走了,现在屋里没人。”
满宝立即把六本医书全都藏在了空间里,两个盒子太大,她没收起来,而是盖上箱子后将它推到了床底下。
谅也没人敢偷老子像和佛像这么打眼的东西。
满宝小跑着去追刘太医他们。
灵堂已经搭建起来,皇帝和皇后领着皇子女和妃嫔们跪在最前面,后面则是按照亲疏远近跪着的。
因为皇家能生,所以人一溜儿的跪到了外面院子里,此时夜露深重,中秋过后天已经凉了,青壮年还好,但外面还跪着好几位上了年纪的老王爷和年纪较小的皇亲。
不舒服的就是几位老王爷。
他们是真的不舒服,养尊处优多年,有几人还沉溺于酒色,本来年纪就大了,再一跪,身体便不舒服了。
他们已经跪了有半个时辰了。
确认人是真的不舒服,该开药的开药,该扎针的扎针,不仅他们,医助们也忙得不行。
忙到后半夜,皇帝这才开口让人都下去休息,明日一早还有哭灵。
他看了一眼殿内跪着的孩子,对太子妃道:“你抱着鹰奴回去吧,孩子小,别让他受惊了。”
让恭王妃也带着她儿子回去。
然后皇帝在恭王的腿上看了看,到底没舍得让他跪灵,让他和明达长豫一起回去了,只留下了太子陪着他。
明达不想走,皇帝就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道:“好孩子,你祖母知道你的心意,只是你体弱,要是跪出病来,你皇祖母反倒伤心。”
于是让长豫将她带走。
等他们都走了,皇帝这才让人把云凤郡主也带走,偌大的大殿里一下只剩下帝后和太子了。
皇帝也不舍得让皇后守全场,一直低声劝说她回去休息,但皇后素来贤惠,婆婆去世怎么可能不跪灵,全都摇头拒绝了。
最后皇帝皱着眉想了想,到底没敢强硬的把她弄走,他知道,真强制她离开,她怕是心里更不好受,一着急,病可能更不好。
既然皇后都在这儿,周满就不能去休息了,皇帝让她在大殿中值守,皇后身体要是不舒服,转身就可以找她。
周满领命,在大殿里陪着他们一家三口守灵。
刘太医和萧太医则收了手上的活儿,给她派了一个医助后就先回侧殿去休息了,他们白天也还有得忙呢。
明日一早百官要进宫哭灵的,谁知道哪位大人需要太医呢?
第2017章
准备
外面天色渐亮,晨光照了进来,宫人们小心翼翼的进出将灯笼熄灭后带走。
皇帝和皇后默默地烧最后一把纸钱,太子起身去烧香和添灯,脚步转过殿中的一个大柱时脚步一顿。
服侍着太子去添灯的吴公公微微一抬头就看到周满仅靠着大柱,脑袋侧靠着大柱睡得正香,也不知她何时拖过去一个蒲团在膝下垫着,但跪也不好好跪,直接像是坐着,一手还搭在左手的药箱上……
因为殿中挂着白帐,这柱子上绑了白麻,垂下来正好挡住她,昨天晚上谁也没留意到她竟是躲在这里的。
太子见她睡得嘴巴微张,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实在伤眼,便快步从她身边走过,走过时脚尖轻轻的碰了一下她。
满宝瞬间惊醒,一下就坐直了,她一脸懵的扭头看了眼太子的北影,一抬头就对上正冲她挤眉弄眼的吴公公,她还没领悟呢,吴公公就跟着太子跑了。
满宝挪了挪身子,让跪麻的双腿缓解,半响才扶着柱子起来。
太子将殿中需要添的灯都添好,回来时就见周满将蒲团移出了柱子后面,跪到前面去了。
只是因为靠着柱子睡,她半边脸还有印子呢。
太子瞥了她一眼后当没看见,走上前去将燃好的香递给皇帝和皇后。
皇帝和皇后上了一把香,磕了头后才相携着站起来。
皇帝还要去沐浴更衣到前面去见百官,皇后一会儿也要去见官眷,互相带着各自的手下哭灵,所以皇帝没有和皇后多言,只是点了跪在后面发呆的周满道:“周满,照顾好娘娘。”
满宝回神,立即应下,等皇帝和皇后太子走过才从垫子上爬起来,然后拎着药箱跟皇后回了太极殿。
满宝给皇后看过脉,和她偷懒不同,皇后是实打实的守了一夜,所以此时身体有些虚弱。
尚姑姑也知道这一点儿,一会儿还要见官眷诰命,所以她让满宝给皇后看一下是否需要吃药。
这时候也不能吃药膳,因为补气血的药膳许多都要用到荤腥之物,所以满宝还是开了药,然后让皇后去沐浴更衣,给她扎了针,又吃了早饭后才吃药。
等忙完这一切,皇后就靠在榻上闭目养神,等着时间去前面见官眷诰命。
可能是因为既扎了针又吃了药,也有可能是因为一夜没睡,一向浅眠的皇后竟然靠着软枕沉沉的睡起来,因为大家都听到了轻轻地鼾声,这是很少见的。
于是宫人们手脚都轻了起来,悄悄退了出去。
尚姑姑就拉了满宝轻轻的退出去,她笑道:“让娘娘睡半个时辰,周太医先去用饭吧,一会儿你还要陪着娘娘去跪灵呢。”
满宝应下,转身去偏殿用饭。
等皇后醒来时,前面已经准备好了,皇后去了灵堂,太极宫上的广场上已经分两边站满了人,皇帝和皇后领着宗室中的人站在了灵堂前,满宝跟着尚姑姑她们站在了侧边,隔着一个大殿,对面就是负责照看皇帝的萧太医。
刘太医已经轮班下去休息了。
礼部尚书主持丧礼,指引着帝后下拜,外面则有传令官传令,百官和百官家眷听令下拜,然后是哭灵。
满宝一直到正午才跟随皇后下去,在她下去休息时趁机回了一趟灵堂的偏殿,这里已经是他们太医院的临时办公房和休息的房间,此时里面都是趴着睡和坐着休息的太医和医助。
郑辜郑芍和刘医女也在,三人是一大早领命进来帮忙的,才去给人熬完提神汤和消暑汤,看见师父进来,立即上前。
满宝便招了他们上前,师徒四个将床下的箱子拉出来,她查看了一下里面的东西没什么错漏,这才让郑芍抱出去给吴公公,托吴公公让人先帮她带回东宫。
吴公公要派人回东宫拿太子的欢喜衣裳,接了东西后压低声音道:“殿下让你看紧了娘娘和小皇孙。”
满宝点头,“我会注意的。”
吴公公满意,让人抱了东西后转身离开。
满宝这才回头安排三个弟子,“郑辜,我和萧太医说好了,你去给他打下手,郑芍,你去跟着郑太医,三娘你跟着我。”
将只能熬药打下手的三人安排的妥妥帖帖,屋里还坐着休息的医助们羡慕得不行,但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了。
满宝回身看见,想了想后去找萧太医,“刘太医说今天还不显,但过两天生病的人肯定很多,不如轮着来,分批留在后面抓药熬药,这样前面后面的人都可以休息。”
萧太医明白周满的意思,她是想培养更多的太医,但是,“百官,勋贵,还有各家女眷都在宫中,陛下要是体贴,七天也就散了,陛下要是孝顺,那九天就是最少的,跪在最前面的那些老大人,病了谁我们都不好交代,所以我们不仅要速度快,医术也要好,这些医助没经验,带到前面去还得重头教……”
这也是他们不喜欢带没经验的医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不出事而已,他们最多受一点儿气,可要是耽搁了谁,或是失手做错什么,自然不是医助的错,只可能是主治太医的错。
郑辜三个还好,不说他们在济世堂时就被周满带着坐堂过一段时间,他们还长时间进宫给宫女内侍们看过病,对切脉,下方,针灸,熬药等各种步骤都不陌生,脉案也都能写得很详尽和规矩。
但其他医助就不一样了。
满宝想了想道:“所以还是得教。”
她转身道:“您和刘太医早就应该带着他们了,这样有事儿才不至于太忙乱,将来这样的事儿说不定还多着呢,不如从现在开始。”
萧太医知道她是觉得他们没有好好培养医助,可他谁的医术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那些医助又不是自家的子侄,学东西本来就要靠自己,他们平时该带的也带了好不好?
就是现在,他也不是给周满白带徒弟的,他愿意教郑辜还是她说的过后会一起研究《青囊经》。
有些话不好说,但萧太医看着周满,目光便表露了一切。
满宝领悟过来后叹道:“好吧,那我再选两个医助带在身边?”
萧院正便笑道:“周太医愿意操劳我自然是没意见的。”
满宝也不再勉强他,进去又挑了两个她觉得医术品行都还不错的医助,让他们跟着她一起走了。
第2018章
守丧一
满宝私心里准备着辞官的事儿,到时候出门游学不一定会带弟子,所以他们最好的前程就是留在太医院里,或是领命去地方太医署。
但不管是哪一种,太医院里多些人才和人脉是不会有错的。
和打算一辈子扎根在太医院的众太医们不一样,满宝可没打算一辈子留在太医院里。
所以她一点儿也不避讳教授医助,也没有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
被选中的蔡医助和尹医助见周满比以前更详细的指点他们,全都打起精神来,一点不敢松懈的认真听着。
其实说白了,他们站在这儿就是留意大家的脸色,看到崔老夫人脸色不太好,满宝就一边让宫女去问,一边和站在身后的三人道:“看到了吗,像崔老夫人这样的,应该是消渴症,她这是胃里没东西犯病了,手都打抖了。这时候怎么办?”
这个他们知道,吃东西就好,但吃什么东西就很有讲究了。
三人低声的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宫女便扶着崔老夫人去了旁边休息的偏殿,其他人继续跪着,等到了时间就哭。
满宝站着没动,对刘医女道:“你带着尹医助去看一下,要是处置不了就让人来叫我。”
刘医女低声应下,和尹医助一起去了偏殿。
尹医助有些兴奋,压低了声音和刘医女道:“刘医助,周太医对你们真好。”
刘医女深以为然的点头,是啊,她祖父都不肯教她医术呢,师父全教了,从不藏私。”
满宝觉得明达脸色哭得太厉害,趁着中途休息,叮嘱蔡医助盯着人后就进去找明达,将她和长豫带到偏殿。
她见俩人眼睛红肿,就问宫人拿了一块冰包了给她们敷眼睛,然后安慰道:“你们节哀,要是哭坏了身体,太后娘娘反倒走得不安心了。”
明达和长豫是真的伤心,毕竟太后一直也挺疼爱她们的。
尤其是明达,因为她是嫡公主,她和云凤在太后那里地位差不多的,甚至因为陪伴太后更多,其实比云凤还要更亲近两分。
只是太后怜惜云凤,所以显得云凤更受宠而已,但昨天晚上分遗产,其实她分到的仅次于太子和新庆郡王,尚且比云凤的厚了两分。
俩人谈兴都不高,满宝也不惹她们说话,让她们休息了一下,给明达扎了几针后就让她们回去了。
因为和太子妃关系好,满宝也总是会让人去扶太子妃去偏殿,小皇孙并不用守灵,但一天三次还是要出现,由嬷嬷抱着跪下磕头,也很折腾。
加上外面的哭声一阵一阵的,灵堂又全是檀香味儿,没两次小皇孙就吓哭了。
满宝只能抱着他一下一下的顺他的后背,给他按摩穴道止惊惧,然后开了药给奶娘喝,让他吃了奶后才慢慢安慰下来,但因为哭得久,就是睡着了也一抽一抽的,时不时的从满宝的肩膀上吸吸鼻子抖起来。
太子和太子妃看得心疼不已,皇帝和皇后也心疼,可皇帝不好下令,只能看向皇后。
皇后就下令,宗室中七岁以下的孩子不必来哭灵和守灵,太后心疼子孙,必不愿孩子们受到惊吓。
于是小皇孙就被送回了东宫,灵堂中孩子的哭声也少了一些。
太后病逝,皇帝悲戚,亲自哭了七天,百官和百官家眷便陪着哭了七天,头三天还好,从第四天开始就不断的有人因为熬不过倒下,太医院便越发忙碌。
满宝和众太医轮值,但每天睡觉的时间统共也不超过是两个时辰,到第七天时,她走路都感觉在闭眼睛,但有人倒下,她愣是能最快发现。
礼部尚书开始上书表示皇帝应该国事为重,不应太过悲戚,不然太后走了也不安心云云……
朝中其他大臣跟着上书,皇帝被劝了三次,这才不亲自守灵哭灵,于是百官也开始恢复秩序。
太后的灵堂依旧摆着,护国寺的僧人和玄都观的道长们依旧在念经和做法事,但除了皇室和宗室外,百官不再进宫哭灵,而是开始正常上班。
官眷们也终于可以不用一大清早进宫,傍晚才出宫了。
皇帝取消了大朝会,只每日还会和大臣们开小朝会,然后披折子,时不时的想起太后来还要哭一场。
是真的哭,满宝因为皇帝伤心和萧太医赶着跑了两次小书房后非常确定皇帝是真的伤心,不仅眼泪哗啦啦的流,连脉象都看得出来很伤心。
满宝代入想了一下,觉得要是她娘也出事,她一定会哭死的,所以特别理解的安慰皇帝,然后就给他开苦苦的安神药,希望不喜欢喝药的皇帝能够在喝了药后为了不喝药想开一点儿。
想开是不可能想开的,一直到满宝可以离开皇宫回家休息时,皇帝还会时不时的跑去太后的灵堂那里哭。
她把太后送她的箱子搬回了家,然后在屋子里转了一圈,最后让她大哥在一个好位置上装了小木房子,然后把太后送的佛像和老子像分别放进去。
每尊像前都有一个台子供着香炉和供品。
满宝对家里人道:“太后娘娘送的,以后我要是不在家,你们记得帮我上香。”
郑氏愣愣的,看呆了,“哪有一个屋子供着的……要不要分开?”
“我给他们分别修了房子的,而且我觉得佛经和道经都有共同之处,他们在一起说不定还能探讨探讨呢,不要紧的,”满宝道:“只要我们上香时虔诚就好了。”
小钱氏也是这么认为,和满宝道:“大嫂给你上。”
满宝就笑眯了眼,“谢谢大嫂。”
“你有什么愿望告诉大嫂,大嫂给你许。”
满宝就严肃了道:“希望太后给我的医书都是真的。”
“啊?”
满宝认真的道:“就许这个愿望,希望太后给我的医书都是真品,尤其是《青囊经》是真真的真品,要是我还能得到下册就更好了。”
白善惊讶,“太后手里有《青囊经》,还送你了?”
满宝点头,“不止《青囊经》,还有五本医书,只是最近太忙了,我还没来得及看。”
但有《青囊经》在前,其他的医书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她决定一会儿就看看。
第2019章
国丧
因为太后病逝,不仅崇文馆,国子监也暂时放假,皇帝随后颁发诏令,民间守孝三月,三月不得饮宴办喜事;
官员守孝六月,六个月内不能嫁娶饮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