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后宫的主子就那么几个,一般生病了值守的太医就能搞定,搞不定自然会有人来叫她的。她道:“我要留在崇文馆这边修书。”
她不仅是太医院的太医,也是崇文馆编撰嘛。
长豫一边吃着果子一边问:“那你还坐在这儿。”
“我在这儿找灵感,何况,”满宝看着俩人,“你们真不要我陪?”
“有你陪自然最好了,”长豫笑问:“你陪我们多久?”
满宝想了想后道:“一会儿。”
说是一会儿,但她一直坐在观景楼里陪他们消磨时间,明达居高临下的看着崇文馆的方向,似乎听到了他们的朗朗读书声,便慨叹道:“也不知道白二有多少把握能考上。”
长豫道:“反正魏玉一定能考上。”
满宝惊讶,“这么自信?”
长豫自信的道:“魏玉功课不差,才名在外,而且他不仅是我的驸马,也是魏大人的儿子,我不信会有人将他落榜。”
她扭头对明达道:“父皇疼你,白诚看着也不是草包,他应该也可以上榜。”
满宝本来就知道声名在外对考生们来说很重要,也知道外部的情况对考生有影响,却不知道影响竟如此大。
见长豫说得自信,而明达也没反驳,满宝知道事情还真的可能会这么发展。
她想了想后道:“看来白善还是得再扬一扬名呀。”
明达就笑道:“我觉着他不用了,过犹不及,他如今忠孝的名声有了,才名也有了,他这个名声可是实打实的好名声,只要考卷不差,不仅会被录取,名次也不会低的。”
其实,魏玉的文章和之前的才名也都不差,只是他现在不仅是魏相的儿子,也是长豫的驸马,这两个身份反倒掩盖住了他的才名。
所以对魏玉来说,这个“声名在外”是弊大于利的,而对白二郎则正相反,不过明达想得通透,却没有将这番话说出来,以免长豫忧心。
但她话虽未说尽,但满宝还是听出来了,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今年不少人都决定参加进士考,国子监那边,本来没什么想法的季浩也参加了。
他一参加,才从府学那边过来入学的卫晨等人立即闹哄哄的要一起参加。
反正他们是国子监学生,是有资格直接参加进士考的,不像其他人还要先经过府试甄别才能拿到资格。
白善他们再休沐后和他们聚了聚,干脆将崇文馆的先生们布置的课业给了他们一份。
虽然考题还没确定,但出题人很有可能是孔祭酒及其手下几位先生,虽然他们也在国子监中任教,孔祭酒还是国子监祭酒,但他们很难上到孔祭酒的课。
和白善他们每隔一天都要上孔祭酒一节课完全不一样。
别说卫晨,连季浩都觉得他们很可能会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对他们送来的课业并没有拒绝,而是拿回去认真的研究。
三月过去,周大郎春忙之中抽空和小钱氏回来了一趟,和满宝一起上刘家拜访,回来后便立即开始走六礼。
因为他们觉得刘三娘将来很出息,是比他们儿子还要出息的人,毕竟她以后会是太医,而大头现在还只是个种地的,偶尔跟着老四出去走商似乎多赚点儿钱。
但不说赚的那点儿钱是否有未来儿媳妇的多,就是有,那也是背井离乡才赚到的,远没有刘三娘做太医来得体面。
所以为了不让儿子太心虚,周大郎和小钱氏将自己房里的钱都算了算,这一算才发现这两年他们也攒了不少。
周大郎道:“得一碗水端平,大头有的,也得给三头留一点儿,虽然以后家里还会赚,但他现在还读书呢,束脩和买书买纸笔都要钱,我上次还听他和立固说要抄什么书赚钱呢,一本书才赚二十五个铜板。”
所以周大郎便从一堆钱里挑出两块银子,“我称称看有多少。”
“十二两,不然就留这两块吧,如果只交束脩都能交四年了,算上笔墨和纸张和一些书,也够用两年的,两年以后我们怎么也能存下一些了。”
小钱氏道:“三头也已经十五了,两年以后也该说亲了吧?”
其实要是别人家,或是家里以前,十五岁也该开始相看了,相看个一二年定下来就可以成亲,刚刚好。
但自从周六郎之后,家里孩子们成亲的时间越来越晚,但再晚,十七岁也该开始了。
既然要说亲,那说亲和成亲的银子也得预留一些,就算他们能赚钱,两年的时间也很难赚到一个儿子娶媳妇的钱。
所以周大郎挠了挠脑袋,“那……大头这边的聘礼再少一些?”
“再少一些吧,”小钱氏其实也有点儿心虚的,但他们钱就这么多,现在还有两个儿子没成亲,总要一碗水端平才好。
于是,周大郎又开始往另一边分了一些碎银子和铜钱,因为想着俩人之后两年还能赚,所以还是分少了一些。
小钱氏也是这么想的,于是认同了他的分法,开始清点这一堆钱,还是铜钱居多,那些碎银块还都是之前父母分的公中的钱呢。
这时候周大郎才想起周四郎的好来,念叨道:“四郎也不知道啥时候上京城来,他去年赚的钱就没分。”
小钱氏道:“要分也是爹娘分,四郎在没用,老二和老三还在老家呢。”
周大郎一想还真是,于是连着爹娘一起念叨了,“也不知道爹娘啥时候上京城来。”
而此时,老周头也看着周四郎收回来的茶叶道:“你把去年赚的钱都买了茶叶?”
周四郎道:“爹,草原上的茶叶卖得特别好,还有茶砖,基本上拿去多少都能被抢完。”
第2034章
一碗水
老周头道:“那也没见你把赚到的钱带回来呀。”
周四郎:“那不是都买了毛皮、珍珠和药材了吗?还有牛,您看账册上的账目,我们去年可赚了不少,今年我们拉去这么多茶叶,只会赚得更多。”
老周头问:“然后你再给拉回来更多的毛皮、珍珠、药材和牛?”
周四郎虽然是这么打算的,但被老爹这么一问,他也卡了一下才道:“爹,这样不好吗?”
老周头道:“好个屁呀,挣的钱我们都用不着,一直买来卖去的有什么意思?”
他道:“大头年纪不小了,今年肯定要成亲,成亲要聘礼,那刘太医家里看着可比我们家富贵多了。我们家的聘礼就不能太过寒酸了。”
周四郎:“您就不怕这聘礼送去,人家给全扣下,只把一个孙媳妇给您?”
老周头道:“不会的,我都问过了,那些富贵人家,但凡厚道一些的,送去的聘礼都当嫁妆原样送回来,还会再加上一些嫁妆呢。”
他怎么可能做陪伴的买卖?
周四郎:“那也是人家的嫁妆了,跟大头没关系?”
“怎么没关系?”老周头伸手拍了一下他道:“你少在这儿胡咧咧,都是一家人,难道以后她的嫁妆不给丈夫,不给孩子?”
“而且她将来还是个太医呢,”老周头感慨道:“你看看满宝现在一年能赚多少钱和米粮回来?大头能娶着她,简直是打了灯笼,所以这聘礼上我们不能太小气了。得给大头把面子撑起来。”
周四郎一听也沉吟起来,“可爹,你说得太晚了,我昨天回来前已经跟人预定好了茶砖,把手上大部分的现银都用完了。您手上现在还有多少钱?”
老周头转身就走,“我手上哪儿有钱,手上是公中的钱,回头要分的。”
“不可能,”周四郎追在后面道:“分钱的时候您和娘一直有分一份呢,您和娘又俭省,怎么可能没钱?”
老周头道:“那是给满宝备的嫁妆。”
他道:“你也不看看白善家里什么情况,到时候聘礼肯定高,我们总不能什么嫁妆也不准备。”
周四郎撺掇道:“现在先用一些,以后再从大哥他们那里拿钱补上。”
老周头就横了他一眼道:“馊主意,大头下面还有三头呢,娶媳妇也要量力而行,怎么能借钱来办聘礼呢?”
但他一回屋还是没忍住和钱氏商量起来,“老大手上的钱肯定不多,京城的东西那么贵,要想买好的聘礼肯定要花不少,不然我们先拿出体己来给老大一些?”
钱氏直接拒绝了,她道:“给了大头,等二头结亲的时候给不给?底下还有三头和四头,还有一连串的孩子。”
她道:“一碗水不能端平,孩子们是会有意见的,这次上京把老二和老二媳妇带上,二头和二丫也该定亲了。”
“那家里……”
钱氏沉吟片刻后道:“我们去到秋天就回来,到时候二头和二丫的亲事能定下最好,不能定下也得留待明年再说了,以后立固他们要是说亲,也让老三他们上京去。”
“儿媳妇还是得自己看过才好,以后儿媳妇奉养的是他们。”
“那老大那里就不帮了?”老周头皱眉道:“刘家可是一门好亲,聘礼准备不好要闹笑话的。”
钱氏道:“大头手里是有钱的,他自己的聘礼他自会想办法去,有多大的本事就端多大的婉儿。本来就说好孙子辈的嫁娶各家负责各家的。”
这也是当初钱氏让他们自己存钱,并且每年都分一次公中钱的重要原因。
孙子辈们要嫁娶和读书,每家孩子不一样,愿不愿意读书,会不会读书,甚至嫁什么样的人,娶什么样的人也都不一样,所以她才干脆让他们上交一部分钱后剩下的自己存着,而公中的钱除了日常开销外每年都会分一次……
所以嫁娶也早是各房负责各房的。
钱氏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大头已经是孙子辈了,你管了他,剩下的几个孩子你就得管,不然轮到他们说亲时,他们也叫着聘礼嫁妆不够,你给是不给?”
老周头:“……咱家每年都赚这么些钱了,等轮到他们的时候怎么可能还不够?”
钱氏淡淡的道:“这世上的东西多少算是够的?”
老周头沉默起来。
钱氏道:“大头他们的事儿自有他们爹娘去管,我们只管管好自己儿女的事儿就行。”
她道:“大郎到六郎七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现在就剩下满宝一个,我们只要将她也送出嫁就好了。既然说了这些钱是给满宝走的嫁妆,那就是给满宝的。”
老周头便不再提这件事。
周大郎和小钱氏也没想找父母要钱,他们和父母一样的想法,有多大碗吃多少饭,虽然很想把聘礼办好一点儿,但那也得在他们有的情况下。
他们要是没有,让他们去借钱娶儿媳妇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他们钱少,大头自己有钱呀。
他转身跑去找周立君,俩人对了一下账本后周立重便从周立君那里拿走了一个包袱。
他把包袱拎回去给自己的父母。
周大郎打开看到里面的钱惊呆了,“你哪来这么多的钱?”
虽然比不上他们夫妻俩攒的钱,但也很多了。
主要他是一个人,而他们是两个人!
周立重道:“我以前攒下的,跟着四叔五叔他们每个月都有工钱的,而且我攒下的钱都放在了二妹和四叔那里,我跟着四叔去草原时都带着了……”
他就是不去,也把钱交给四叔入了股,所以赚的不少。
而周大郎夫妻能够在种地的情况下攒的钱比他还多,也是因为公中的钱都在周四郎手上,每年他来回一趟走商,年底总要分一笔钱的。
周立重把钱交给父母后道:“爹,娘,你们拿着我的钱去办聘礼吧。”
小钱氏就忍不住和周大郎道:“他比你以前可出息太多了。”
周大郎娶她的时候聘礼可都是家里出的,还没多少东西呢。
当着儿子的面,周大郎有些尴尬。
第2035章
想买地
周立重是真的攒了不少钱,满宝听说婚期已经定下,就在六月二十八,转身立即写信给爹娘,让他们快来看他们的大孙子成亲。
然后就在空间里的架子上挑挑拣拣,挑出认为适合刘三娘的布料,抱了出来后就拿去给小钱氏。
小钱氏见她抱了一怀抱的布匹来,看着起码有五六匹,底下的布料差一点儿触到地上,她立即上前去接住,问道:“你要做衣裳吗?”
“不是,”满宝道:“这是给立重做聘礼的。”
小钱氏微讶,将东西抱回屋里,仔细一数,发现一共是六匹,而且每一匹的料子和颜色都好,满宝很少在外面买布料,可以说,她来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就没见过满宝在外面买过布料和衣裳这些东西,全是拿了家里的不了出去给人做,或是刘老太太那边做好了送来的。
“这是宫里赏赐的?”
满宝点头,“这两匹是皇后赏的,这一匹是太后赏的,这一匹是明达送我的,这两匹则是太子妃给的,我觉着颜色都不错,很合适三娘,所以可以给立重做聘礼。”
小钱氏笑道:“我和你大哥会出去买的,大头自己就存下了不少钱,我和你大哥算过,足可以置办一份很好的聘礼了,这些东西你拿回去吧。”
满宝摇头,道:“大嫂,你就拿着吧,反正我得的赏赐多,本来我得的布料就有一半是交给四哥拿出去换茶叶,换药材这些东西回来卖的,这几匹之所以不拿出来就是因为好。”
“好的布料,只要保存得好,一二十年没变色都是可以的,所以布匹才能当钱花,立重添上这几匹布做聘礼,不仅面上好看点儿,还可以省下一些钱来做别的事。”
满宝私底下也有过打算的,而且白善也提醒过她,一家的发展最少要看到二十年后,而一族的发展你最少要往五十年后看。
所以满宝悄悄的和小钱氏道:“省下一些钱来,立重他们成亲以后既可以周转,我们也可以给他们买些田地。”
小钱氏一怔后立即道:“大头在村里分了地的。”
“今年村里的永业田分够数了吗?”
“还是够的。”
“那口分田呢?”
小钱氏就笑道:“还是山呀,还有山下一大片地,说起来这次他运气还好,分的时候分到了一座很小的山,因为不够数儿,所以里正就把山下的那一片荒地也都归了他,因为荒地占的数多,村里还给他把荒地开了出来,你二哥三哥今年就给他全种上女贞子了……”
家里的地都是合在一起的,收成什么的都属于公中,但将来分家,除非老周家穷到需要卖土地以供养父母,不然分家时肯定是足数分回到各人手中,是谁的,那就是谁的。
小钱氏说这个是为了告诉满宝,他们家现在不缺地,大头也不缺。
满宝道:“地是不嫌多的,而且那是在村里,离京城还是太远了,将来三娘如果留京里,立重在京里做什么呢?他总不能一点儿地也没有。”
小钱氏就笑道:“他现在有本事,就是只家里的地也能养活自己和一家老小的。”
满宝知道她说的是周立重跟着周四郎走商的事儿,再不济,他现在也能做个账房,比在村里种地还要强一些。
满宝就拉着她大嫂的手语重心长的道:“大嫂,为长久计,立重这边还是应该买些地,走商这种事儿可以像现在四哥一样一年就走两趟,不可过多。”
“当朝对商人宽厚,管得不严,但以后国库要是很缺钱,当朝者急需用钱,怕是要多征商税,在其他方面也会有严苛的要求,所以土地还是不能少,至少我们是农,不能是商。”
“这是长远计,短的来说,他们夫妻两个在京城附近有块地也不错,不说种些粮食,就是种点瓜果蔬菜一年就能省不少钱了。”
现在周记饭馆的许多瓜果都是从莆村那边送来的了,那些能存放的冬瓜,南瓜,还有白菜等,在去年周大郎就自己辟出一块地来种上,而常用的豆子类,更是直接用佃农们交上来的租子。
不仅饭馆在用,家里这边吃的也多是庄子送来的,还有白家那边,时常送些应季的果蔬来,他们又不奢侈,所以家里的花销并不大。
小钱氏住在京城里一年多,却经常和附近人家的采买来往,主要是她做的好几样吃食都很受欢迎。
只是配料也常有人来买。
虽然只是采买的管事,但来往的次数多了,她也偶尔从他们那里听说些他们主人家的花销,那可真是不少。
这么一说小钱氏就能理解了,满宝说的什么长远计她虽然听不太懂,却也知道是对自家有好处的。
所以她也很快被说服,想了想道:“只是京城里的地很贵呀,之前爹拿着钱也想在京城附近买些地,还让你大哥他们出去打听,只是问到的,价格都高,这也就不说了,我们就想了两天,再去问的时候就卖出去了。”
和他们那里买块地要反复看个一二十天完全不一样。
满宝忍不住乐出声来,道:“大嫂,京城的难买,我们可以去雍州看一看,那边地多,而且地价也不是很贵。”
“也只能这样了,那我们分出一些钱来,到时候去雍州买几亩地,不过地都很难买呀,”小钱氏疑惑的道:“可我看京城和雍州这边地很多,比我们那边大多了,一大片的平地过去,不像我们的还有山,这么多的地怎么会没有卖的呢?”
满宝道:“朝廷有规定的,朝廷给的永业田,只有不能赡老和没有家资归葬老人时才能卖,口分田在人死后是要收回去的。”
“所以普通老百姓卖地的少,有家资的更少卖地,除非是要迁徙离开,”像他们家,以后要是不留在京城了,这附近只有几亩地,还不如直接卖了,不然留着,自己不能种,租出去收租也麻烦。
“还有就是家中有变故的,”满宝道:“虽然京城和雍州人多,但这样的人家也不多,所以土地难求就是这样。”
但这样也有好处,他们难买到地,其他人也难买,那普通老百姓就很少失地,从朝廷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好事儿。
第2036章
分析
小钱氏将这番话原样学给丈夫和儿子听,周大郎还在看着桌上的布料,周立重已经道:“我知道,我和二妹二弟私下都说过,虽然做生意赚的钱多,但也难。”
“在外面跑商的,但凡能做出点成就来的,不是自己极其聪明,家底丰厚,那就是背后有靠山,不然根本走不远。”他道:“说真的,我们家里除了小姑就没有特别聪明的,就是三弟,他读书比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好,但也常需要夜里点灯看书才能比得上别人,所以除非小姑来做家里主,不然我们家纯靠本事是做不来多大的。”
“那就只能找靠山,”说到这些机密,周立重微微压低了声音道:“四叔一直想和长豫公主合作生意,倒不是有多大的野心,想把生意做得多大,其实就是想要出门时不太受欺负。”
周大郎一听,立即问道:“你们在外面受欺负了。”
周立重道:“一点儿委屈不受是不可能的,我第一次和四叔出门的时候,在草原上还被马帮请到他们寨子里做客呢,那时候我和四叔虽然是被‘请’去的,但连个座儿都没有,在前头说话的是和我们一起走的一个商队管事……”
就是被打劫,周四郎他们也还没面子走到劫匪的前面去,可见他们有多渺小了。
后来他们可以出来,还是因为带着他们进草原的秃发部发现和马帮讲不了理之后,干脆拿着周四郎私下给的两袋茶叶请了附近部落的人出面,又遇上了在草原上有些路子的向铭学,这才算平安出来,只是破了一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