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96章

    大多数死于天花的病人都是因为熬不过这一关。

    往往天花还没全发出来人就死了。

    少部分则是在疮痘发出来后不能有效的退烧,不能让疮痘愈合而死的。

    但三号都不给他们用药的机会就有痊愈的趋势,这是他们还没见到过的病例。

    满宝收了手,看向萧院正和卢太医。

    萧院正思考了一下后道:“开药,让他更快的愈合。”

    于是三人退出去开药。

    二号和一号的情况却不是很好,俩人都很快的发痘,身上的疮痘越来越多,满宝到最后已经数不过来,干脆就不数了。

    不错,她还去数痘痘了,主要是三号身上的疮痘不多,所以几时发了几颗,一共多少颗她都记录在案。

    卢太医将二号身上的针拔了,对站在一旁的仆役点了点头,由着他给人穿上衣服,然后转身出去,将外面身上套的围裙给解了丢在竹篓里,去洗了洗手,也不摘下口罩,就这么含糊的周满道:“二号高热了,我刚给他扎了退烧的针,但药不能吃,你看是不是给他开一个出痘的方子?”

    第2106章

    试错

    满宝站在门口看了看后道:“他现在出痘的速度就很快,再促痘,会不会太冒进?”

    卢太医就皱眉想了想,“那他今晚估计要烧一晚上,我刚才给他扎针的时候摸到滚烫不已,他估计熬不过来,开综合方吧,略微退一下烧。”

    满宝点头,“不要压住疮痘。”

    “我知道。”

    于是俩人斟酌着商量出一个方子来,并不难商量,他们在夏州时就配出了好几个好用的方子,现在不过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再增减一些药材,或是量上有些变化而已。

    俩人写出药方,满宝便拿着药去边上的药架上抓药,这是他们从太医院拨过来的药材,都是用得上的。

    用一个个盒子装着,上面写着药名。

    满宝称出一包药,交给仆役道:“去熬药吧。”

    三号恢复得很快,不过两天身上的疮痘就开始结痂,估计用不了两天痘痂就能脱落。

    满宝看着沉思起来,道:“用他的痘痂继续下一次试验怎么样?”

    萧院正和卢太医也不由看过来,再看边上两张床上的已经昏昏沉沉没多少意识的病人,叹息一声后点头,“他痊愈得不错,以他发痘的情况来看疮痘的毒性应该不是很大。”

    另外两个人的情况就不是很好了,奇怪,明明是同一份痘痂,份量也差不离,怎么三人的情况差这么多?

    满宝皱眉道:“因为年纪?”

    萧院正和卢太医就看看还年轻的三号,再去看二号和一号,也只有这个原因了。

    卢太医道:“从夏州的情况来看,老人患天花后的死亡率的确更高,其次是成人,孩童和少年反而是最少的。”

    满宝也点头。

    萧院正沉思,“以后,要种痘也得趁早呀,就不知成功率有多大,要是都像三号这样的情况就好了。”

    满宝道:“犯人里很少有年纪这么小的吧?”所以上哪儿找试验对象去?

    萧院正道:“也就被牵连的犯官家属里才有,那得去大理寺去找,不过种痘危险得很,被牵连的犯官家属多为流放和充入掖廷,怕是不会愿意冒这个生命危险。”

    满宝微微点头,再看看情况吧,他的痘痂毒性要是更小,那接下来的种痘危险性就不是很大了,到时候可以和大理寺商议着让他们戴罪立功。”

    有觉得命比较重要的,自然也有想搏一搏,富贵险中求的人。

    萧院正和卢太医都没表示反对,只是现在提这个还太早,现在当务之急是保住病床上这俩人的性命,不然三人染上天花就死了俩,这死亡率比夏州的还要高。

    三人尽心尽力的救治起来,针灸和药汁轮流上,二号的病情慢慢稳定下来,出来的疮痘有好转的迹象,人也在慢慢退烧。

    三人都松了半口气,然后注意力大多转到一号身上。

    可他不知道是因为年龄大了,还是身体比另外俩人差,高烧一直不退,天花也不能全都散发出来,不过两日人就烧糊涂了。

    满宝他们看着不行,不得不给他开药降温,但这会儿了根本降不住,而且就算压下了,事后也会反弹的厉害。

    而且天花不能发出,势必会引发其他病症,这种情况这四个月来他们见到的太多了。

    到第三天中午,卢太医摸过脉后看了眼躺在床上脸色灰白的一号,摇了摇头后出去道:“不中用了,救不活了。”

    满宝进去看了一下,忍不住又给他行了一套针,但晚上人还是没了。

    大家都不是第一次见死人了,也只是惋惜的叹了一声,然后该记录的记录好。

    满宝看了一下他身上还新鲜的疮痘,忍不住扭头看一旁已经完全痊愈的三号和二号。

    俩人接触到他的目光悚然一惊,齐齐往后退了一步。

    满宝就放下手上的小本本,和萧院正卢太医道:“我们还没试过,他们种痘出来的人是不是真的能不再传染天花。”

    卢太医:“出过痘的的确不会再出痘,这不是众所周知的事儿吗?”

    萧院正明白周满的意思,“可他们情况有些不一样,尤其是三号,他从出痘到痊愈连五天的时间都没到。”

    而且身上的疮痘很少,基本上没受什么苦,说真的,萧院正自己心里也有些打抖,万一这出的痘没用,天花还是会传染给他呢?

    满宝道:“有个办法,用他身上新鲜的痘浆试一下。”

    萧院正看看床上才闭眼不久的一号……身上还红红的天花若有所思起来。

    不一会儿,三位太医就夹着一块棉布上前,挑破了他身上两个新鲜的天花,沾了浆液后便走向三号。

    三号瑟瑟发抖,以为他们又要塞进自己的鼻子里,谁知道满宝拉住他的手,袖子一撸,用一根粗针在手臂上扎了一下,都出血了,然后他们便拿着那块棉布在他的伤口处擦了擦。

    满宝道:“有没有效果,过两天就知道了。”

    莫老师知道这件事后乐得不轻,道:“你们之所以想接种天花疫苗为的不就是减弱天花毒性,能够没有危险的获得天花免疫吗?”

    他道:“照你给出的三号脉案,他的情况甚至还算不上好,我知道的最好的天花疫苗,除了输入时有些微的疼痛感外身上不会有任何的不适,接种成功的人身上会有一颗痘的痕迹留下,这就算对天花有免疫的能力了。”

    满宝听着向往不已,问道:“这就是书上写的牛痘法吗?”

    莫老师笑道:“依照记载,牛痘是比人痘要安全很多,可惜我找了许久都没找到过于详细的制作方法,不过我请教一些同事,他们都认为牛痘接种应该也是经过几代培育的,最少也得是第二代,这样毒性才会减弱很多。”

    满宝问道:“也和人痘的水苗法一样,是用痘痂研末做痘苗吗?”

    莫老师摇头,“我猜测是用痘浆,这样效果要快点儿,如果真如书上所描述的那样,牛痘比人痘安全这么多,那经过几代驯化的天花病毒就没多少毒性了,这时候接种,应该是直接种痘,可惜你们那里没有注射,或许可以像今天你这样直接扎破胳膊后用痘苗污染伤口?”

    满宝沉思道:“既然说不清楚,那就只能一个一个的试了。”

    莫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科学嘛,本来就是不断的试错。

    第2107章

    讨价

    等了三天,不论是二号还是三号都没有再发痘,三位太医松了一口气,将从他们身上收集到的痘痂用瓶子装好,然后写上标签封存起来。

    俩人依旧留在这栋房子里休养,满宝他们则去换洗后进宫去见皇帝。

    他们带上了这些日子记下来的笔记。

    皇帝不太懂医术,因此特意招了几位众臣跟着一起听,尤其是老唐大人,他刑案出身,对医术了解得更多些。

    萧院正作为代表详细的将这段时间的试验数据说了一遍。

    皇帝翻着桌子上的脉案,顺手交给古忠,让他给底下的大人们看。

    魏知先看了一下开始的时间,问道:“也就是说,从种痘到现在才十五天而已。”

    “是,”萧院正道:“但其实他们发痘的时间只有五天到九天,也在天花病人的发病时间内,但平均来说,发痘时间是略低于总体的发痘时间的。”

    满宝补充道:“也是我们试验的人数太少,因此这个数据可能不是很正确。”

    皇帝和几位大臣听出她的言下之意,这是想要更多的人做试验。

    皇帝敲了敲桌子,“也就是说,种痘果然有用,染过天花的人的确不会再染天花。”

    魏知则是思考了一下风险后给他泼了一桶冰水,“陛下,三人就死了一个,这个比例还是太大了,打仗都不一定会死这么多人,这种痘法还得再斟酌。”

    满宝立即道:“是,人痘还是不够安全,所以臣想往西域寻找牛痘之法,听说牛痘比人痘要安全许多,求陛下成全。”

    满宝深深的一揖。

    皇帝挥了挥手道:“此事再议,还不急,这才二月末呢。对了,这个三号看似安全许多,用他身上的痘子再试试?”

    满宝和萧院正对视一眼后道:“是,臣等也是这么认为的,再用二号的与之对比就可知道痘痂的毒性是不是越小越安全,我等将来也知道了如何筛选合适的痘浆来种植。”

    萧院正接话道:“只是刑部大牢里判斩刑的犯人没了,判绞刑的也没几个,所以……”

    皇帝就看向老唐大人和刑部尚书,道:“那不如问一下其他的重犯,若有敢应命者,减免他们的刑罚。”

    老唐大人皱眉,不同意这样的奖励规则,他道:“陛下,会判重罪的犯人莫不是穷凶极恶之人,若是放了他们,对民间又是一大危害,而且对受害者也不公。”

    所以他一直反对皇帝做善事就要大赦天下之类的提议。

    魏知也这么认为,同样表示反对。

    皇帝就道:“既要人家的命来做试验,总不能一点儿好处也不给,那样谁肯做?”

    “那也不能因此就放了他们,若他们出去后再为害乡邻,那些受苦受罪的人又与谁说理去?律法就是律法,不可过多更改。”

    皇帝有些生气,“种痘法若真能试验出来,那将是功在千秋的事儿,难道就因此放弃此法?”

    满宝眼见着他们要吵起来,连忙道:“陛下,重利之下必有勇夫,可重礼不一定就要放了他们,可以给他们其他的好处呀。”

    她道:“我看大牢里的伙食很难吃,可以给他们说,要是应征,那坐刑的包他们一二十年的三餐,每餐有鱼有肉有蛋;若是流刑,从两千里转到一千里,再给点儿钱;对了,要不之前给钱吧,那样他们是要花钱赎罪还是拿来吃吃喝喝都随他们的便。”

    皇帝立即道:“对,这个法子不错。”

    老唐大人和魏知也不说话了,一起看向刑部尚书,刑部尚书就摸着下巴道:“倒也不是不行,只是给多少钱合适呢?”

    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睛去瞟刘尚书,道:“我们刑部今年的预算本来就少了,若是以重利许之,那还得户部拨款呀。”

    户部刘尚书没想到这火会烧到他这里来,他不就是来旁听的吗?

    听到刑部尚书这么说,忍不住道:“国库它也不能自己下金蛋,去年本就艰难了,今年各部都要钱,还有去年欠下的窟窿还得堵,哪还有多余的银子?”

    刑部尚书道:“若是连户部都拿不出银子,那我们刑部更拿不出来了。”

    老唐大人就帮刑部尚书,“总要拿出一些来,不然还真把人放了?到时候他们再犯事,刑部再出手抓人,一来二去花销也不少。”

    刑部官员出差也是有钱拿的,那也算在俸禄内,同样需要户部付钱。

    刘尚书便瞥了太医院三人一眼,哼哼道:“最多一百两,多的没有了。”

    好小气!

    只是满宝三个还是在心里算了算这一百两足够请多少个犯人,一个人不算生病,一个月要吃好喝好,不说顿顿有肉,隔一天吃一顿,那也得五百文左右,那一年就是五两左右,就算只算十年的伙食,那也得去五十两了,那他们岂不是才能请两个犯人?

    不行,不行,这肯定是不够的。

    她和萧院正卢太医私底下算过,接下来的第二次试验最少得需要十二个病人,三个年龄段,每一个年龄段四个人,一种痘痂要同时种在两个相同年龄段的人身上,这样才能对比出试验数据。

    其实还是太少了,要是人够多,应该扩大十倍才好。

    不过他们觉得就算是刑部大牢,恐怕也找不出这么多重犯来愿意做这个试验。

    但要让户部出六百两似乎是有些不太容易的样子,于是满宝道:“一百两太少了,最少得一千两。”

    刘尚书见她一翻翻了十倍,不由噎了一下,虽然朝堂上,大家总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可也不会一上来就喊超过十倍去呀。

    满宝就给他算了一笔账,得让犯人心甘情愿的给他们做实验,最起码得包对方十年的伙食吧?

    于是俩人说起现在的物价来。

    皇帝和众臣就看着俩人你来我往,已经说到今天的菜蔬是六文钱一斤,那个便道:“那是因为现在是开春,菜蔬稀少才会如此,你看夏秋之时,一斤菜蔬最多两文。”

    第2108章

    还价

    满宝也干脆:“那就照两文算,一个人一天总要吃上一两斤的菜蔬吧,还有肉,就算是隔天吃,现在一斤肉,哪怕是猪肉也得十二文一斤,鸡和牛羊又还要更贵,就算隔天只吃半斤肉……”

    “哪儿吃得这么多,二两肉就够了……”刘尚书道:“而且别以为我不知道,十二文一斤的猪肉是好肉,我们可以买一些不太好的肉嘛,猪头,一些比较柴的瘦肉,还有下水之类的,便宜的五六文,贵的七八文也得了。”

    皇帝和其他大臣目瞪口呆,原来外头的肉是这么卖的吗?

    等等,为什么他们会这么了解?

    刘尚书也就算了,他好歹是户部尚书,每日都会有部下送上物价单,但周满,你又不是户部的,又不用出去买菜,怎么也这么熟?

    满宝自然是从她爹那里知道的,他现在没事儿早上就和六哥或大哥大嫂一起去逛菜市,偶尔给家里买些钱,大部分时候是给饭馆采买。

    她这段时间为了方便看护皇庄的三个病人经常在宫外住,早上起早了就和她爹一起坐着吃早食,一边听他说起今天啥啥又涨了一文钱,哪哪又便宜了点儿……

    说得多了,满宝就记下了。

    俩人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加上萧院正和卢太医不时的在一旁帮忙,刘尚书估计也觉得一百两太少,于是勉为其难的提到了六百两。

    不过钱却不是直接给太医院的,甚至不直接给刑部,而是道:“到时候将菜单列出来,愿意接受这一条的,以每日三餐就在这些菜单中点或轮着,每到月底刑部与其他花销一起向我户部报上来就是。”

    还是不愿意直接给钱。

    “还有其他方法,比如减少流放的距离,年限这些则另外计算。”

    刑部尚书觉得这也忒麻烦了,于是表示还不如直接把钱一次性付清,国库不至于六百两都拿不出来吧?

    刘尚书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道:“没错,就是难以拿出,不然行不从他处挪一挪,今年你们刑部申请的外干资金就不少。”

    刑部尚书立即就不说话了。

    魏知道:“陛下,除此外还可以将一些重犯流放到边关,直接改了兵籍,他们回归民间或许会危害一方,但在军中,有军士看管,应该惹不出事来,说不定还能创一番功业。”

    皇帝就问老唐大人,“唐卿以为呢?”

    老唐大人皱眉思索。

    刑部大牢里的一些重犯过后都是要押送到矿场里干活儿,那是真的惨,比流放的还要惨一些,毕竟要被人当奴仆一样看过,大多数重犯都不能活着走出矿场,基本上过不了十年就死了。

    相比之下去军中就显得优容许多,虽然依旧是拿命来拼杀,却有可能积累功绩给自己抵罪。

    就算积累的功绩不足以抵罪,日子也会比在矿场里的好过许多。

    到底是要拿命去拼搏的,于是老唐大人不再有意见,点了点头。

    于是大家就暂定了这几种奖励方法,回头拿到刑部去给人选。

    皇帝对周满他们的试验结果还是很满意的,知道他们这两天忙坏了,于是让他们回去休息。

    满宝得了两天的假,是补的上次旬休的假,她拎着自己的药箱高高兴兴骑上马往家走时,萧院正的马车从后面赶上来,帘子撩开道:“周太医,大后日你先不忙着接其他的活儿,先去刑部找我,我们一起去挑人。”

    满宝点头应下。

    马车便赶在她前头先走了。

    她回到家,跳下马将赤骥交给下人,拎下药箱问:“白善他们在家吗?”

    “少爷和二堂少爷出门去状元楼了,还说满小姐回来要是闷可以去状元楼找他们玩儿。”

    “吏部的考试还没考完吗?”

    正月京城举行了明经考试,二月份放榜后就紧接着来了礼部的考试,很简单,进去让礼部的官员看一下脸长得周正,身高适宜,说话没什么毛病就可以通过,是最简单的一门考试。

    然后就是吏部的选官考试了。

    白善没打算选官,所以虽然考中了进士,但连礼部的考试都没去,但崇文馆和国子监依旧给学子们放假,让他们自由活动。

    易子阳去参加,也不知道考得怎么样了。

    满宝想了想,把药箱拎回房间后还是骑着马跑去状元楼找他们了。

    易子阳正在给他们默刑部的考题,他记性还好,不至于做完就忘题。

    而且状元楼里现在到处都是议论题目的,就算他一时忘记了,出去转一圈,听到他们议论他也就记起来了。

    白善看着考题,感叹道:“果然也不容易呀。”

    易子阳点头,“大部分是很基础的题,考的多是推官的题目,还有就是劝课农桑,要做完不难,倒要想写得尽善尽美却不一定,你看这两题,写的是公文的抬头和给陛下上折的抬头及结尾,说真的,我自己都懵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写得算不算对。”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