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进城的时候满宝放下了帘子,没有惊动人,只是看了文书的守城官一直盯着车队看,等车队过半便忍不住扯住一个人问:“不是说周太医在队伍里吗?人呢?”“满小姐在第二辆车里,你认识我们满小姐?”
守城官一听,立即笑道:“我们夏州城的人没有不认得周太医的,看到我脸上的这三颗麻子了吗?周太医治好的。”
护卫:……脸上都留了麻子了,有什么可自豪的?
守城官很自豪,因为他能从这场天花里活下来。他是军营里的人,军营里得了天花最后活下来的都是在周满的治疗下好的。
他只留下三颗麻子,比其他人强太多了。
既然周太医已经过去,他只能惋惜的放开了人,目送车队慢慢进城。
等进了城,满宝才撩开帘子重新看向外面。
白善也看着外面,他和满宝道:“夏州城和之前不一样了。”
满宝点头,“他们脸上多了好些笑容,已经不怎么看得出天花的痕迹了。”
白善嘴角微翘道:“杨学兄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车队继续往驿站的方向去。
夏州城的驿站在县衙附近,车队才走到一边,府衙那边就有人迎了过来,和周满道:“周大人,车队交给小的们就行,我们送他们去驿站,大人说在府里备好了水酒,先请先生公子们过去歇息,这两日大人公子们就先住在府衙,也让我们大人尽一尽东道之谊。”
满宝和白善相视一眼,点头应下了。
于是他们六人就带上庄先生先去了府衙。
车马直接听在府衙的后院侧门,崔氏站在侧门那里迎接他们,她笑道:“夫君他还在前头忙着,暂且脱不开身,但让人告诉了我,让我好好招待你们。”
她笑道:“知道你们要来,我早早收拾好了两个院子,你们将就住着,总比驿站那边舒服些。”
满宝笑着应下,“劳烦学嫂了。”
崔氏笑着表示不客气,她问道:“你们能在夏州停几天?”
满宝道:“我想先看看夏州的情况。”
她还想了解一下这些天花病患后来的健康情况,看用药有没有对他们的身体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
顺便再打探一下草原上的情况。
第2133章
信息
刺史府比县衙要大很多,后面的官邸自然也比县衙后院要大。
先前牛家那么多人住在刺史府里都绰绰有余,到了杨和书住进来自然更加宽裕。
琪哥儿还小,所以和父母住在正院,那么大的刺史府只主院住了主人,其他院子都空着。
这次周满他们来,崔氏干脆收拾出两个院子给白善他们住,而满宝和周立如则另外住在另一边的小院子里,跟他们那两个院子还是分开的。
他们的马车上有贴身的物品,行李车都送到了驿站。
崔氏也给他们准备了不少的东西,满宝一到房间便有丫头送来干净的衣服,还有沐浴的水。
于是满宝好好的洗了个头洗了个澡,等她打着哈欠困倦的从浴桶里出来时,崔氏都安排好了前面在外室坐着等了。
她只着里衣披着头发就湿漉漉的出来,崔氏连忙对丫头道:“快将她头发擦干。”
立即有丫头上前伺候,还有个丫头拿了件大衣给她披上。
满宝盘腿坐在榻上让她们弄,打了个哈欠眼泪都快要出来了,“学嫂怎么过来了?”
崔氏笑道:“过来看看你怎么样了,我原先还担心你路上瘦了,谁知道竟好似养回来了一些。”
先前周满在夏州快四个月,人瘦了一大圈,脸上的婴儿肥都去了大半,可时隔两月再看,她又胖回去了。
满宝就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腰,还好,还好,虽然还是肉乎乎的,但还是腰。
她道:“我回去以后有一段时间是住在宫外的,每天都能吃我嫂子做的饭菜,她给我炖了好多汤喝。”
汤水是很养人。
崔氏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道:“还是胖点儿好看,之前太瘦了。”看着就心疼。
崔氏比以前更亲近周满,满宝自然也感受得出来,她笑了笑,耷拉着眼皮就要睡着。
崔氏看出她的困倦,猜测她应该是被热水熏的。
在路上,即便吃喝不愁,洗漱也不会方便,他们从京城到夏州,本来八天的路程愣是走了十九天才到,恐怕就没好好的洗漱过。
于是崔氏看向丫头,给她们使了一个眼色。
很快有丫头拿了被子上来,在木榻上铺了一层就就让满宝靠在软枕上。
满宝一靠下去眼皮就直接耷拉下来。
崔氏坐了一会儿,听见她绵长的呼吸声便知道她睡着了,于是起身离开。
和她一样因为舒服的洗了一个澡便睡觉的大有人在,也就庄先生精神还不错,沐浴过后便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顺便等杨和书。
杨和书一直忙到午时才将手头上要紧的事儿处理完,回到后院时,满宝他们已经睡了有大半个时辰了。
崔氏给他倒了一杯茶,道:“我看他们都困倦得很,所以没让厨房动手,等他们醒了再吃。”
杨和书点头,“也好。”
崔氏:“倒是庄先生没睡下,现正在院子里晒太阳呢。”
杨和书便起身,“送一些午食过去,我过去陪先生用饭,顺便说说话。”
崔氏应下,叫人给他们做些俩人爱吃的东西送过去。
庄先生正想和杨和书了解一下草原的情况。
连一个小破站都知道了今年草原日子不好过的事儿,半边辖地是草原的夏州自然更清楚了。
杨和书道:“天花是夏州城最严重,但也有人传到了草原上,那边地广人稀,不好传染,但更不好控制病情。”
他道:“有些部族一染便是整族染上,医药不多,基本是灭族之祸,所以今年草原的日子也有些艰难。”
庄先生便不由问道:“病是从夏州传过去的?”
杨和书点头,“我调查过,第一例病例的确是那胡姬,她是进了夏州城后才发病的,不过……”
他拢了拢眉道:“自我知道有天花后就开始控制人外流,因为北边缺医少药,更少有人往那边跑,病情之所以传染过去,还是因为有牧民到夏州城来,不小心染了病回去传开的,但我听最近从伊州过来的西域商人说,那边草原上也有人患了天花。”
庄先生从满宝那里了解到更多些,他道:“是有人和太医院禀报过此事,满宝怀疑是两地差不多时候同时发了天花。”
庄先生顿了顿后问,“不知草原上的人此时是怎么想这事的?对夏州这边的汉民……”
杨和书道:“他们认为天花是天罚,是他们做了不好的事儿的惩罚。”
他紧皱着眉头道:“虽说没仇恨汉民,可是草原上为了献祭死了好几个人了。”
庄先生半晌没说话,许久后才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已经都过去了,朝廷先前给草原上各部族和散民送过三次药材,全都按照太医院的药方配的,但那边少医,加上草原上的天花似乎更恶毒似的,存活率只有三成。”
杨和书道:“现在草原上最要紧的反倒不是天花,而是雪灾。”
他道:“夏州还好,伊州,包括肃州那一带前段时间竟又下了一场雪。”
庄先生算了一下时间,“怎么会?”
杨和书点头,“今年天时不好,所以草原上的牧民更艰难,他们也因此更相信这是天罚。”
庄先生不说话了。
杨和书只能提醒,“先生这一趟要小心些,白善他们到底年轻,要约束好,以免祸从口出。”
杨和书不信神佛,他知道白善几个偏信道家,只是也不相信献祭一类的事。
几个少年人年轻冲动,此去草原,要是不小心遇上这样的事,只怕不会袖手,到时候闹出事来就不好了。
草原不同中原,朝廷对丰州以北,凉州以西的地方基本上没什么控制力,这几个地方都属于边镇,官员基本上只管城内的汉民,很难管治草原上的牧民。
要是他们和牧民发生冲突,朝廷这边的官员面子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牧民更多还是听部族的,而部族,基本上不会听朝廷官员的。
庄先生严肃的点头,沉着脸便是明白。
等满宝他们醒来时,已经是半下午了,杨和书又回到前面处理公务,连庄先生都休息了一会儿坐到廊下看书了。
六个少年摸着肚子出门,感觉好饿。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
第2134章
后续
六人直到夕阳出现才见到杨和书,于是一群人凑在一起吃了一顿晚食,顺便了解一下夏州的情况。
夏州的情况现在好了很多,在杨和书带着朝廷援助的物资回到夏州前牛家就因为各种流言不得不离开了夏州。
之前,天花一疫的怨恨主要就集中在牛家和杨和书身上。
牛家的原因自不必说,而杨和书,夏州本地的人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认为,要不是杨和书封城,夏州不会死这么多人。
如果能够南下或往东去求医,他们起码能再活一半。
即便知道封城可以最有效的防止天花扩散,但真涉及到自己和亲人的性命,能够无悔认同封城的又有多少人?
杨和书自然也知道这一点辩无可辩,他也不辩,只是他随大理寺官员离开夏州之后,城中的流言便慢慢改了方向。
崔氏搬到了城外庄子去住,但她不是什么事都不做的,杨和书只带了一个万田进京,其他人手,包括自己的师爷都留给了她。
夏州的百姓开始记起杨和书为了救人一直在第一线,天花病人都是被隔离起来的,连家人都抛弃过家人,不愿意到医棚中照顾。
可是杨大人基本上每天都要去一次医棚,有时候还亲自去安抚病人,可以说很不顾及自己的安危了。
而且,杨大人的夫人也染了天花,她同样没有被送出城,虽然一部人认为杨和书此举太过心狠,但大多数人都感动于他的无私。
至少,杨夫人和他们一样没有出城,并没有因为是县令夫人就特殊对待。
加上一直是杨大人努力从朝廷那里得到赈济的粮食、药材和钱,这一次生病的富人不说,至少绝大多数一般人家,治病所用的医药都是以杨大人为首的衙门负责的。
大家治好病转身就能走,一文钱都不用付。
当然,治不好也是直接抬下去就烧了,连尸骨也没有。
因为有了这些言论,杨和书的形象总算是慢慢扭转过来,城中百姓对他的怨气少了不少。
尤其是普通的百姓,没过多久就转而去怨恨起牛家来,对杨和书更多的只剩下感激和同情了。
至于当地士绅和富商,崔氏和师爷思索了好几天后还是听从杨和书的建议,放出杨和书将要被调回京城,牛刺史可能要戴罪立功被降为朔方县县令的事儿。
这个消息一出,不仅普通百姓,连一直一心一意怨恨着杨和书的士绅们都没忍住砸碎了杯盏。
要说他们不恨牛家是不可能的,要不是牛康,他们也不会染上这个该死的病。
只不过这个病出来以后杨和书跑在了最前面,挡住了大部分人求生的路,所以大家才那么恨他。
但现在……
牛家竟然还要留在夏州城。
普通百姓想的不多,只是觉得牛刺史不配为官,更深的就想不到了。
但士绅们和富商们想的却是,牛家要是还留在夏州城,将来还不知道要出多少祸事呢。
而且,这一次他们可不仅仅是恨杨和书而已,也怨恨牛家,在疫情发生后,他们也抢过要送进牛家的大夫、药材、粮食这些东西的。
甚至有一家地主在死了一个独子后没忍住叫人拎着粪水去泼了牛家的大门,可以说是把人得罪得死死的。
牛家还在夏州城任官,他们还活不活了?
于是就在京城还没审判时,夏州就如火如荼的闹了起来。
后来牛刺史被流放,家里还被抄没了这么多资产,便有平民愤的这一个原因在。
不然,牛刺史也最多是失职,按照大晋律,他最多是被罢官回家。
朝廷律法对官员素来是更宽容的。
杨和书特意在京城多留了一段时间,不仅是为了跟朝廷要援助,也是为了让夏州的人冷静一下,将这些后续进行完毕。
他在夏州,矛盾就只会集中在他身上。
他不在,崔氏又搬到城外庄子里闭门不出,示人以弱,别说他们还有人手操作,就是没操作,以世人多同情弱者的尿性,他们最后也会被转移开仇恨。
杨和书直到大理寺做出判决,牛康启程从京城回夏州去,估摸着他快到夏州时他才启程回去。
果然,他刚回到夏州就听人说牛康回到夏州后就被人套了麻袋打一顿,然后不到三天,牛家就从夏州城搬离了。
因为他们搬出刺史府后住到了自家的一个别院去,就是别院整天被人往里丢东西。
不仅有人往墙上泼粪和涂抹脏东西,还有人将一些旧衣服往院子里丢,上面涂抹了一些黄色的汁液,牛家人怀疑是天花的痘汁,因此害怕得不行。
当然,最后县衙查过,那不是天花痘汁,所有天花时期的衣服被子等都彻底的清洗或焚烧了,那种要命的东西,除了满宝收集了不少外,其他人都是有多远就躲多远,怎么会留?
反正等杨和书回到夏州时,当地百姓最激烈的情绪已经过去,不仅普通百姓,连那些士绅都觉得,真要把夏州城交给牛刺史,那还不如交给杨和书。
至少杨和书不会公报私仇,且有他打理夏州,夏州城接下来两年应该会慢慢变好吧?
不过百废待兴,现在杨和书也很忙就是了。
“现在不管他们心底怎么想,我们面上还是挺和气的,我说话还算管用,”杨和书和满宝白善道:“不过,利益当前,我们肯定不会有太多情分的,所以你们要是往草原上去,尽量避免出事,不然我能求的人也就只有龚将军了。”
满宝道:“有龚将军就可以了,兵权在手,相当于整个夏州都在您的控制下,还怕什么?”
这孩子一如既往的直接。
杨和书笑了笑,问道:“你要检查哪些病人?”
“三拨吧,学嫂他们这一拨,平民百姓,中间用的不是很好药方的那一拨,还有军营里的人,我想给他们问诊一次。”
崔氏他们好说,往外发几张帖子就行,之前满宝在别院里救治的病人自会主动找上门来,平常的那一拨的话……
杨和书略一思索便道:“我从县衙里调名单吧,直接让里正通知人去县衙看诊,不然传出去,只怕涌来的人太多。”
满宝点头,“家境略好,家境一般,家境贫困的三三四。”
杨和书表示明白。
第2135章
复诊
周立如看了一下时间,提醒满宝已经过了午正,满宝就看了一下下一个病人,见是个颤颤巍巍的老者,就和周立如道:“看完下一个再休息。”
周立如应下,坐在一旁向后招手,老者就上前。
周立如就问他的姓名,是哪个里或哪个村的,等在册子上找到了人,周立如便将他的名字户籍记下,然后开始摸他的脉询问起最近的身体状况来。
等她问完,满宝也看完了手上的病人,还给对方开了个药方,和她道:“没有后遗症,但你有孕了,这是安胎药,你有些体虚,回去喝上一旬的药,然后多吃肉蛋,菜蔬也不要少吃。”
病人又惊又喜,“我,我有身孕了?”
满宝点头:“应该有七十二天了,不一定准,是根据你上次月事来算的。”
病人眼泪就滚下来,“那个从来就不准的,三四个月才来一次也是有的。”
满宝知道,有些人体内血气不足,就会这样,但只要规律,也不是非常严重的病,不过到底对身体有碍。
可保证营养饮食,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更别说吃药了。
见过的病人越多,满宝越知道这一点儿。
想了想,她干脆扯出一张纸来,一口气写了好几个膳食方子给她,道:“这是养胎和养气血的膳食,你可以拿回去,不论是产前还是产后都可以吃。”
病人拿着纸,认不出上面的字来。
满宝道:“主要是用鸡蛋,你家里多养几只鸡下蛋就好,别小看鸡蛋,它的营养不比肉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