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04章

    “今天领你们来的教坊司管事是谁?让他过来,大爷我今儿还真就点了你全程陪着我怎么了?”

    周立如皱眉,不由去看小姑。

    满宝也皱眉,扫了一眼那些人后,发现有些人眼熟,有些人没见过。

    最眼熟的自然是为首那个才刚刚被她们谈论完没多久的韩大人了。

    满宝看了一眼脚边的牡丹花丛,没有特别好看的花色,但也挑了一朵红色花瓣的,然后拿着花上前,“凤华姑娘。”

    教坊司一群小姑娘正被韩大人说得脸色发白,手足无措,听到这道声音便回头看。

    满宝笑着走过来,将手中的花递到凤华面前,笑道:“这里没有好的牡丹,只能勉强找出一朵来借花献佛,我给你簪上如何?”

    凤华姑娘惊讶,她并不认识周满,但目光扫过韩大人几个,见他们都没说话,有人甚至还扯了扯韩大人想要离开,便猜出这一位身份应该不低,至少这几位郎君似乎不敢得罪她。

    于是笑着行礼,谦卑的谢赏。

    见她微微低头,满宝就将花给她簪上了,还退后一步似模似样的欣赏了一下,然后点头赞道:“果然这花比不上你,人比花娇多了。”

    凤华低头一笑,似乎有些为难的看向韩大人等人。

    满宝就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便也冲他们一笑,“韩大郎君,你们怎么不在前头喝酒?是想韩夫人她们了?要不要我带你们去找她们?”

    就有一个拉了韩大人道:“韩大,我们快走吧,跟她凑什么热闹?”

    韩大人皱了皱眉,“周大人,你要给几个官妓出头?”

    “我给她们出什么头?”满宝理直气壮的道:“只许你找她们喝酒,就不许我找她们陪我说话吗?”

    韩大人噎住,“你一个小娘子,找一群娘子做什么?”

    满宝道:“说话呗,你以为我是你们呀,非得找异性,反正他们是刘家请来宴请客人的,我也是客人,谁抢到她们各凭本事。”

    韩大人被噎得不轻,还要说话,周满突然眼睛一亮,冲着他们身后就摇手,叫道:“刘小娘子,我们在这儿呢。”

    带着下人路过的刘小娘子闻言跑过来,好奇的看了一眼韩大人他们就问周满,“周小娘子,你在这儿干嘛呢,我祖母刚才还和客人们提起你呢,正想介绍你给几位老夫人认识,结果一转身就找不到你了。”

    满宝就指了凤华几个道:“我想玩游戏,正找人呢,可巧看上了她们,结果韩大郎君也看上她们了。”

    刘小娘子闻言便露出东道主的微笑,正要笑着安抚,顺便协商一下,韩大郎君已经不耐烦的挥手道:“行了,行了,我也不是非要她们陪酒的,走走走,我们走。”

    看他们走了,满宝就笑着对刘小娘子道:“多谢你了。”

    她扭头对凤华几人道:“你们忙去吧。”

    凤华深深地看了周满一眼,屈膝行礼后带着人退下。

    刘小娘子看着她们走远,啧了一声,和她道:“你可真够怜香惜玉的。”

    满宝道:“那也要她足够我见犹怜,有哪家的老夫人要见我?我不认识吗?”

    “你肯定不认识,从晋阳那边过来的,”刘小娘子给她带路,解释道:“各家的老夫人都有,也不知道她们是来恭喜我堂哥的,还是来见你的。”

    “我有什么好见的,肯定是来恭喜你堂哥的。”

    “那可不一定,就是不看病,那也可以看个稀奇,”刘小娘子道:“你不知道,你现在名声可响亮了,本朝第一位女太医,第一位能上朝的女官,最近京中女学盛行,好些小官之家都把家中的女孩儿送去读书,就想着以后要是能个你一样也进哪个馆子当个编撰就好了。”

    满宝:“……我也只是编撰医书而已。”

    “所以最近要学医术的女孩子更多了。”

    连周立如都点头,悄声和满宝道:“小姑你不知道,我今年回太医署读书,看见了好多新同学,全是去年新进学的,好多女孩子。”

    刘小娘子这才发现周立如,扭头看过来,问道:“你以后也要当太医?”

    周立如点头,“这是我的理想,我不仅要当太医,我以后还要和我小姑一样写医书,努力一把看能不能当编撰。”

    她道:“能够编撰医书是所有医者的梦想。”

    “好志向呀,”一群老太太从石屏后转出来,笑道:“小姑娘能有如此志向,倒显得我们一群老不死的太古板了,小姑娘也是周家的孩子?”

    满宝领着周立如和大家行礼,好奇的看向尚书夫人,“老夫人这是要去哪儿?”

    尚书夫人笑道:“我正要领着她们去前头听书呢,可巧你们就找过来,走,我们一起听书去。”

    他们这群人哪里是去听书的,分明是借听书的名说别的话,消遣其他的。

    一坐下就有人问周满,“这就是周太医了?看着可真年轻,今年多大了,可定亲了吗?”

    第2400章

    说亲

    周满和白善有婚约的事又不是秘密,京城中知道他们两个的人,十个里有九个知道,剩下的一个有可能是还没懂事。

    虽然问这句话的老夫人不是京城的,但她也是知道的,问这句话不过是为了顺势引出下一个问题。

    在满宝表示自己已经定亲后,老夫人们的目光就一起落在了周立如身上,笑眯眯的道:“这是周大人的内侄女?长得可真好看,今年多大了?定亲了没有?”

    周立如看了眼小姑,憋了一口气,将脸憋红以后就低下头。

    满宝见了连忙道:“她还小呢,不着急。”

    “看着和周大人差不多大,成亲可以晚两年,定亲却是可以了的。”

    “是啊,这女孩子过了十三就可以把亲事说起来了,不然好的郎君都叫人给挑走了。”

    满宝左右看了一下,发现她们被团团包围,现在想跑也找不到好的理由,干脆摆开了架势问:“老夫人是有什么好的人选推荐吗?”

    对方见她明问,眼睛顿时一愣,立即道:“有呀,我有个侄孙,年纪和她相仿,一表人才,这次跟着我一块儿来吃喜酒了,周大人要是愿意,我这就让他进来拜见一下你。”

    满宝就笑道:“老夫人也太心急了,他们还小呢,不急着相看,不过我们做大人的倒是可以帮着先看一看,不知道府上是?”

    对方立即介绍起来,是刘氏在晋阳的一个族亲,他们家再晋阳做官,虽然不大,只有五品,但也挺体面的。

    满宝笑着听,就问道:“不知您侄孙叫什么名字,现在哪个学里读书?”

    “他叫刘义,懂事早,所以现在跟在他哥哥身边做事呢,”老夫人笑眯眯的道:“周大人一看就知道,他长得好呢,又高又壮,就看面相就和您内侄女很相配呢。”

    满宝微微扬眉,端了茶笑道:“倒是个好孩子,只是我家立如还要读书呢,估计再读个三四年才能勉强出师。”

    满宝努力的回想起来她娘给她四哥五哥说亲时,觉得不合适时说的拒绝的话,斟酌了一下后道:“要我说,女孩子也不必很急着说亲,虽说她是女孩儿,但也该练好本事,等将来离开了父母能有本事养活自己,也就完事不愁了。”

    老夫人一愣,勉强笑道:“我们这样的人家哪里还需要媳妇亲自出门讨生活不成?”

    其他人老夫人也很赞同,刘太夫人却讶异的看着周满。

    满宝就笑道:“这倒也是,可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家小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何况,这做的还是自己喜欢的事,那就更高兴了。”

    一位老夫人迟疑了一下,还是道:“女子还是应该相夫教子为主的。”

    满宝笑道:“当然要相夫教子了,就好比男子也要努力谋取前程封妻荫子一样的。夫君若是出仕,我等能在仕途上助他们一臂之力,这便是扶持夫君,而我们读的书多,经历的事情多了,以后有了孩子也能更好的教导他们,老夫人,您说是不是?”

    老夫人们:……

    周立如在一旁连连点头,小声道:“太子和太子妃喜欢我小姑,连带着也很喜欢我小姑父呢。”

    这是一记重击,没人能说周满的这番话不对了,因为这的确是“相夫”。

    老夫人们看着一旁眼睛闪闪发亮的周立如,便知道这一位和周满一样,所以做媒的心思一下就淡了不少。

    刘太夫人去一下热情起来,扫了一眼她们姑侄俩边上的点心盘子,转头吩咐下人道:“去厨房要一盘不是很甜的点心来,嗯,就要酥肉好了,要才出锅热乎的。”

    刘府很少将酥肉当点心招待客人的,不过下人也只是愣了一下便行礼退了下去。

    刘太夫人回头对上一众老姐妹的目光便笑道:“两个年轻女孩子,胃口一定好,这会儿离吃饭过了一段时间了,她们正好补充补充。”

    刘太夫人笑着问周立如,“学医累吗?”

    周立如摇头,“不累。”

    “傻孩子,读书哪有不累的,我家那小子啊……倒也不喊累,只是我见他早起晚睡的读书,这心啊就疼。”

    满宝差点儿被茶水呛到。

    她咳了两下放下茶杯,刘太夫人笑眯眯的道,“虽说他读书也不喊苦,不喊累,但要是没人看着就容易偷懒,去年西域之行多亏了你们照顾和监督他,这次回来才能一举得中明经,对了,你们一路上他都读了什么书?”

    这个问题周立如还真能回答上来,因为这一路上,她就和他们一起在庄先生面前读书听训的,不巧,她的文化课最差,总是和刘焕一起被单独留下背诵课文。

    于是周立如道:“就学了《康王之诰》和《文侯之命》里的六篇文章,还有的就是几篇诗经,剩下的都是一些课业了。”

    刘太夫人见她说的这么明白,眼睛顿时一亮,她顿了顿后笑道:“那《康王之诰》的第一篇是?”

    这问答的模式和庄先生太像了,周立如一下绷紧了脊背,道:“叫《毕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一旁的老夫人们听得一愣一愣的,尤其是刘义的堂祖母,此时看着刘太夫人一脸欣喜的模样,她心中不由有些后悔。

    她垂下眼眸思索片刻,便抬头和周满笑道:“周大人,我有个小孙子在县学中读书,可惜他此次不来京城,不然可以让周大人见一见他。”

    不等周满说话,刘太夫人就接口笑道:“所以这就是缘分呀,弟妹下次把他带来,我让他堂兄带他在京城四处逛一逛。”

    刘太夫人突然微微拢眉,和满宝道:“之前焕儿喝醉了是吧?”

    满宝点头。

    刘太夫人就叹息道:“难为你们照顾他,我都听他说了,你们这一路西行可是遇到了不少艰难险阻,一行人历经生死才到的西域,又波折了许久才从西域回到京城。”

    满宝立即表示这都是她该做的,毕竟她是主官,自然要尽可能的保护随行的人。

    又道:“他也帮助使团许多,要不然陛下也不会赐他县男之爵了。”

    第2401章

    心动

    提起这事儿刘老夫人就神清气爽,刘焕能封爵对他们老两口来说是意外之喜,可以说,有这个爵位在,刘焕就是一辈子不出仕,当一辈子纨绔也够了。

    到时候分家产时多给他分点儿不动产,就足够他平安富贵一世了。

    刘老夫人对周满更和气,主动道:“知道周大人时间难得,我就不留您和我们这些老太太说话了,来人,送周大人去找白公子他们。”

    满宝立即就走,她也怕她们再提起亲事之类的话。

    等她们走了,这边就只剩下一群老太太了。

    一位老夫人道:“姐姐这是想给焕儿说亲呢?”

    刘太夫人就笑道:“焕儿年纪也不小了,说亲不是正常的吗?”

    是正常的,可和周立如说就不是很正常了,周家是什么家世,刘家又是什么家世?

    这一次为什么不请自来的客人这么多?

    自然是因为刘焕得封爵位,很多人都想给刘焕说亲的。

    不过到底是大庭广众之下,人又多,许多话不好出口,于是大家笑了笑,转头看着亭子里的说书先生说书。

    一直等大家换地方,或者休息去了,和刘太夫人关系最好的一个妯娌便跟着她一起去正院的偏屋那里坐着,“嫂子,你不会真看上周家那个小姑娘了吧?”

    刘太夫人道:“就是我们这样的人家,女孩儿们从小教着,她们都未必能说出《康王之诰》有几篇文章,更别说背下来了,娶妻娶贤,家世什么的倒可以先放在一边,我倒觉得她不错。”

    二太夫人就皱眉,“可这家世也太差了些,周满之前,他们家可都是泥腿子。”

    刘太夫人不在意的道:“他们家有一个绵州牧,周满现在又是四品的编撰,也就是家底薄一些,可你看她的本事,别说世家小姐,就是世家公子,又有几个比得上她的?”

    她道:“不是我自贬,咱自家的孩子自家知道底细,焕儿就不是多能干的人。”

    “说句大不敬的话,之前宫里要给明达公主选驸马,我是想过让焕儿去努力一番的,”刘太夫人道:“我想着,他读书不行,人又憨直,做了驸马都尉,便是将来没本事出仕,在这京城里也没多少人可以欺负他去。”

    “可他祖父不答应,说陛下心疼明达公主,一定看不上他,我略一想,也觉得明达公主太好,虽说驸马都尉少有出仕任实职的,但陛下肯定也不想太委屈了明达公主,到时候挑刺起来,左看他不好,右看他不好,那也是一对怨侣,这才不了了之。”

    “本来呢,我和他祖父也没想他有多出息,就想让他试一下明经科举,实在考不上就恩荫一个县官或是小官当一当,”刘太夫人道:“到时候给他娶一个擅庶务的妻子管着,又有他大哥和几个堂兄弟看顾,好歹能平安一生。”

    其实后一种方法是他们家公认的,就是刘焕都不止一次的和白善他们说过,“等将来我恩荫出仕,再分了家,我就能做主了。当驸马有什么好的,你要是和公主关系不好,进公主府还得奴仆一再禀报,要是遇上一些刁奴,你就得站在外面受气。”

    “皇帝盯着你,皇后盯着你,宫中的其他皇子皇女也都盯着你,尤其明达公主这样受宠的,做她的驸马可太惨了。”

    刘焕只要想到他都被他祖父母管了前半生,再被皇室管后半生,想想就可怕。

    刘太夫人自然也看出孙子的想法,和二太夫人道:“你看这次来赴宴的这些人和我提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家?仔细一扒拉,比得上周立如的能有几个?”

    二太夫人笑,“嫂子说什么呢,她们怎么会比不上?”

    刘太夫人摇头,“她们还真比不上,你仔细的论一论,他们提的几个女孩儿有几个是真的和焕儿门当户对的?”

    二太夫人一愣。

    “焕儿祖父就不说了,他爹也是五品的官员呢,可他们提的这些姑娘,官品和他父亲相当的,不是庶女就是嫡次女;能提嫡长女的,不是父兄没有官职,依靠的是叔伯堂兄弟的,就是官品很小的。”

    “我知道,便是焕儿得封县男的爵位,见过焕儿之后,他们也觉得他没多大出息,加上他上头还有个哥哥……”刘太夫人顿了顿,在这一点儿上她也不得不承认偏心,家里的政治资源基本上都倾向于刘大郎,留给刘焕的很少很少。

    “周立如的叔公还是绵州牧呢,又是天下闻名的义士,在陛下那里都有名号的,更不要说周大人,她小姑小姑父将来都是前途无量的,这门亲事要是能成,将来焕儿和周白两家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说到底,婚姻一事是利益结合,她给焕儿带来的利益并不比那些官宦之家的小娘子差。”

    又道:“撇开利益结合看主母的品性手段,她更不差,你刚也看到了,论读书,就是你养的几个小娘子怕是都比不上,手段更不用说,将来立志要当她姑姑那样的小娘子,她还会处理不好家里那些庶务吗?”

    二太夫人不说话了。

    刘太夫人越说越兴奋,道:“这事儿晚上我就和他祖父提一提。”

    二太夫人:“大伯能答应吗?还有焕儿,他能愿意吗?”

    刘太夫人就道:“问一问就知道了。”

    不过刘太夫人没有先问刘焕,而是先跟刘尚书旁敲侧击。

    刘尚书就撇撇嘴道:“泥腿子?往上数几代,谁家不是泥腿子出身?我们家是耕读之家,可不是只会读诗书的人家,晋阳那边是怎么想的,竟然拿出一个庶孙跟人家说亲。”

    他顿了顿后道:“我倒不是说刘义那孩子不好,而是觉得他们不配,周满那侄女现在还在太医署读书呢,她四个亲传弟子,一个现在太医院里当医助,两个在地方医署,虽说官品小,但那也是九品,以周满现在的医术,他们就是背靠大树,进太医院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要我看,周立如将来所成也不会差。”

    “刘义和焕儿差不多大吧,这点儿年纪就早早不读书,只给人做些跑腿的活儿,将来能有什么出息?这门亲事不合适,你别掺和,免得将来周满怪罪起来我们面上难看。”刘尚书道:“这位可不是留情面的人,在大朝会上连魏大人那样的人都敢怼的。”

    刘太夫人就问:“和刘义不合适,你觉着和焕儿合适吗?”

    刘尚书就一呆,反应过来后扭头看着老妻,不由摇头笑道:“你呀,你呀,你明着说就是了,何必拐这么大的弯?”

    第2402章

    满意

    刘太夫人道:“我可没有拐弯,她想给刘义说亲是真,我想给焕儿说亲也是真。”

    她道:“一家有女百家求,谁抢到那就是谁的本事。”

    刘尚书就瞥了老妻一眼,觉得她说的废话,“她那侄孙能比得上我们家焕儿?”

    “虽说我们焕儿不太出息,但现在不仅有爵位,还考过了明经,将来就是当不得大官,求个四五品的实职还是可以办到的。刘义能比吗?”

    刘尚书虽然百般看不上刘焕,可也要看和谁比,和大孙子,和白善殷或这样的人是比不上,但比刘义还是绰绰有余的。

    刘太夫人就问他,“那你觉得这门亲事怎么样?”

    刘尚书就沉吟起来,半晌后道:“我们家又不是那种死守着身份的人家,而且他们周家现在也算新贵,别看他们家如今就一个周满在朝为官,还是个女子,但她一人就抵了多少人了。他们家子侄又多,只要一直读书,将来总有能出仕的人。”

    “不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咱这位陛下都换了几拨臣子了,所以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不知道将来是什么样,谁也别在这时候就看不起谁。”

    刘尚书摇头晃脑的念叨了一阵,颔首道:“你看过了那丫头的人格品性,要觉得好就定下吧。”

    刘太夫人道:“我看着倒有几分她小姑的志气,虽然才华比不上,但比我们家里养的孩子还要好。”

    刘尚书就撇撇嘴道:“周满这样的才气天赋,满朝文武有几人比得上的?”

    他道:“她端的是本事的碗儿,别人抢不走,萧院正私底下都偷偷的说,他提了皮毛,她转眼就能摸到骨血,在医学上,她可不只是举一反三,人家是得一就推出十来,这份本事是老天爷特地赏脸吃饭呢。”

    刘太夫人想起了什么,幽幽的问道:“那我们家要能定下这门亲事,将来你这孙媳妇岂不是也要入朝?”

    “求之不得,”刘尚书笑道:“你不是说她有几分她小姑的志气吗?那牙口要是也能学到她小姑的三分就好了,将来焕儿要是有幸能站在大朝会上,吵起来还有个人帮衬。”

    刘太夫人就想起今日刘焕被人为难时周立如打趣说的那番话,眼中发亮,“好,既然你也应下了,那我就找机会替焕儿去周家走一趟。”

    刘尚书却想起来一事,“这事儿不得给大郎和大郎媳妇他们说一声?”

    刘太夫人就冷哼道:“回头与他们提一声就是了,难道他们还会反对不成?”

    她道:“孩子都是我们养大的,亲事自然也是我们这边做主。”

    刘尚书头疼,只能劝慰道:“也要说一声的,毕竟是他父母,之前益儿的婚事也是他们那边定下……”

    “就是因为益儿的婚事是他们定下,焕儿的婚事才要我们来定的,”刘太夫人提起这事还一肚子的火,“之前这事一早就定好了的,怎么,他们现在想反悔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