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11章

    至于去唐府看病,那只能借用中午休息的时间了,太紧了,根本回不了家。

    刘老夫人忍不住问了一句,“痘苗……怎么样了?”

    满宝道:“就看这一次试验了,再过三五日就大概出结果了。”

    明日种痘,一般两天到五天时间会陆续出完痘,到时候对情况就有一个大概的估计了。

    刘老夫人就松了一口气,点头道:“那就好。”

    等到了时间,刘老夫人和郑氏将满宝送到前院,她没忍住拉了拉她的手,笑道:“满宝,这世间有许多辛劳事,你做好了分内事就好,不必太过在意他人目光和看法。”

    满宝愣了一下,然后笑开来,“我知道刘祖母,您放心,我并没有受委屈。”

    便是生气,在那么舒服的洗头洗澡之后,气也就消了。

    这一件事,是谁受羞辱了还不一定呢。

    满宝笑眯眯的再去赵国公府,她依旧穿着上午的那套衣裳鞋袜,连头上的珠花都没变动位置。

    她晃晃悠悠的跟着管事往后院去,就站在二门进去的那个路口问她,“哎呀,我穿的还是今早从皇庄里出来的衣裳,要不要再去换洗一下?”

    管事嬷嬷哪里敢,低头弯腰道:“周太医羞煞奴婢了,上午是奴婢自作主张,还请周太医勿罪,奴婢给您磕头了。”

    满宝等她跪下去后才道:“不必你跪我,既不用换洗,那就走吧,国公夫人还在等着我们呢。”

    管事嬷嬷大松一口气,连忙应了一声,领着周满去正院。

    赵家已经准备好了药材,满宝检查过药后就塞了药包,这才教他们怎么煮药蒸药包。

    然后让赵家的下人看着火,她带着刘三娘去给赵国公夫人扎针。

    等取下针,药包也捞了出来挤掉水,热腾腾的拿上来做热敷,药罐里还有放在里面泡的灸石。

    满宝用夹子夹了一块灸石用布包好,先上一次手教刘三娘灸穴位。

    等她灸万,刘三娘也捞了一块药石,循着周满灸过的方向再灸一次。

    赵国公夫人被碰到后腰处时,舒服的放松下来,才热敷过的腰此时疼痛感缓解了一半,再加上灸石烫过,她就觉得一股热量正在腰间升腾,舒服得她忍不住呻吟出声,然后抱着枕头就昏昏欲睡起来。

    本来她想着等针灸结束便提一下今天上午的事,给周满道个歉,替孩子们找补一下,谁知道她一眯眼就睡过去,等睁开眼睛时,已经是晚上了。

    周满早回皇庄去了。

    国公夫人此时腰上的疼痛也不明显了,不用人扶都可以下床走路,她伸手按了按自己的后腰,忍不住感叹,“难怪京城各家女眷都想请她呢,的确是药到病减呀,不仅腰背,我觉得全身都舒坦。”

    老嬷嬷就笑道:“要不怎么叫小神医呢?”

    国公夫人就叹气,连忙问道:“下午是谁送周太医走的?”

    “是六郎君,特特从外头跑回来送的,还给赔了好大的罪,因为是奉旨前来,我们给了银子周太医也没收,六郎君就说回头把府里的几本医书都抄一本,也不管人家有没有,反正都送一份过去,也就算是我们赔罪了。”

    国公夫人就道:“老六长进了呀。”

    “可不是,奴婢也是这样说的,以前六郎君就只想着跑马喝酒,哪里想得到这些?但今年来出息了不少,听说还赚了不少钱呢。”

    “哼,他能赚什么钱,他花用他媳妇的嫁妆,给人家补上了没有?没出息的东西,就没见过哪家的男人花用媳妇嫁妆的。”

    “那也要六夫人愿意给六郎君花呀,要奴婢说,本来是人家小两口感情好,互相花用也是正常的,要不是三夫人斗鸡眼,特意叫破,这事也不能叫外人知道了。”

    提起她国公夫人就生气,不仅气三夫人,也气世子夫人,忍不住嘀咕道:“都是败家的根子,当年这儿媳就没有娶好,也怪我,当年就不该这么急,再等几年就好了。”

    第2421章

    成果

    赵国公府里的事,满宝没有往外说的欲望,在她看来,这就是一件小事,她当场就报回去了,不必很在意。

    而赵国公府里,从世子夫人到六夫人都因为这件事或直接或间接的被斥责了,府里更不会往外说了。

    所以开始外面还真的不知道。

    满宝又出去两趟,将赵国公夫人的病治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就是要放宽心情,靠食补了,偶尔用针灸调养一下就可以,不必再吃汤药。

    于是满宝开始专心关注皇庄里的事,偶尔请个中午假出去给王瑞乐看病。

    但就在此时,宫里知道了。

    正是皇庄里第三批和第四批试验者出结果的时候,用牛痘再在牛身上种痘,而后用牛痘种在人身上,高烧的比例一下降到了百分之十一和百分之九,两批总结了一下就是百分之十啊。

    而且,这两次皆没有死人,不过,高烧的病例依旧会有其他不好的后遗症。

    果然,天下的医者就不是容易满足的人,死人的时候追求不死人,不死人的时候则要追求降低高烧比例,等比例下降了,就要求更低的比例,以及就是高烧也没有后遗症。

    但是,现在的试验结果对太医院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成果了,萧院正熬夜写了折子,第二天兴冲冲的拿去给皇帝过目,结果进了小朝会,却是有几个言官正在弹劾赵国公。

    这本来跟他没关系,但竖起耳朵听了一下,周满的名字就不断出现,这就有关系了。

    好歹她是太医院的人呢。

    结果念头才闪过,火就从赵国公身上烧到了周满身上,之前是弹劾赵国公內帏不修,结果吵着吵着则变成了周满明知皇庄有天花病人,却还总是进出皇庄……

    萧院正:……

    这就不能忍了,老实站在角落里等着说话的萧院正立即走出来道:“陛下,周太医去赵国公府为国公夫人看病是奉的娘娘懿旨。”

    “可我听说,除了给国公夫人看病外,基本上每七天她都还要再出去一趟,还是去的唐府出外诊,这都什么时候了,竟还敢在外私接病人。”

    老唐大人微微蹙眉。

    萧院正就道:“此事臣知道,周太医和臣禀报过了,也言明就是去治病救人的,她并没有耽误皇庄里的工作,都是到用午食的时间便出去,在下午进病区前回来的。”

    “而且,要是大人们在意她进出皇庄带毒,那更应该小心臣和刘太医郑太医等人才是。”萧院正道:“臣等几乎每日都要进出一次皇庄,臣甚至还上大朝会、小朝会,连日来不也什么事都没有吗?”

    萧院正道:“皇庄内共有三道关卡,病区和医者生活的地方是完全分开的,每次从病区里出来,我们都要沐浴更衣,不得从里面带出一丁点东西。”

    “是,臣是要求周太医和卢太医无手令不准私自外出,却不是因为他们接触到的病人比我等更危险,而是因为病区里就是时刻需要太医看着,不然轮流进出,每日换人,这进进出出的换洗太过耗费时间。”萧院正道:“陛下,我等便是防治天花的人,我们既然敢进出,自然是做足了准备的。”

    皇帝连连点头,立即和稀泥,“萧卿说的不错,当然,几位爱卿所虑也没错,以后让周满少出来就是了,皇庄那边的试验也快有结果了吧?”

    “是,”萧院正立即抽出袖子里的折子,躬身递上去道:“第三批和第四批的试验数据都出来了,第四批正在等待再感染的试验结果,但臣等猜测应该不会有问题,现在这是数据。”

    古忠立即下去接过折子送给皇帝看。

    皇帝一看大喜,“如此,算是大成了?”

    萧院正便道:“其实还可以多做几个试验,各种年龄段,各个地方的牛都用一些,还有种痘最适宜的季节……臣在折子后面也列有还可再做的试验,若都能一一做完确定相关数据,到时候实行种痘,成功率应该会更高。”

    皇帝看到最后面列的长长的一列试验名称,脸上的兴奋淡了一些,问道:“这得需要多长的时间?”

    萧院正道:“全都做完的话,一二年吧。”其实不止,但皇帝是个心急的性子,先把时间往短了的说,等他同意做以后再说。

    结果一二年皇帝就嫌长,想了想后勾了两条道:“就先试一下十二岁以上和十二岁以下少年种痘的差别吧,其他的,以后再说。”

    萧院正有些失望,但还是打起精神来应下,然后迟疑的问道:“这人……”

    “朕让户部和宫中的采买去调派雇佣,你就等着人就好。”

    萧院正这才松了一口气,然后问起皇庄里各个病例的去处,“臣还想追踪他们的情况,想看一下一年以后,三年以后,五年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后,他们身上会不会因为种痘有其他不好的反应,或是经年以后让他们接触天花,他们是否还有抵御的能力。”

    皇帝就道:“所有人皆发回原处听遣,你们记号人的来处去处,到时候自去调查。”

    萧院正应下,又提了一个问题,“陛下,皇庄里的房屋和药堂建造不易,试验过后,那些东西能不能还保留下来,将来若有其他试验可以在那里做。”

    皇帝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皇帝拿着手中的折子看,很高兴,和萧院正道:“尽早结束第四次试验,将数据确切的报上来。”

    又对其他大臣道:“此乃功在千秋的大事,若种痘的危险如此之小,却能防治住天花,我李氏子弟也该接种,朕该为第一人。”

    大臣们听了纷纷一惊,连忙劝皇帝不可冒险。

    萧院正冷汗也直冒,皇帝都这把岁数了,说真的,他还真不敢让他冒险,倒是后宫里还小的皇子皇女,还有皇孙们可以试一试。

    皇帝却很心情不错,他自觉自己身体不错,那些身体亏空的奴隶和伤兵老兵都可以接种痘苗,他为什么不可以?

    于是原先还记挂着赵国公府里纷争的几个官员瞬间将此事抛在了脑后,也认真的劝起皇帝来。

    皇帝最后笑眯眯的拿着折子走的,顺手把赵国公也给提到了太极殿,美其名曰和皇后叙叙旧。

    一到后面,还没进殿呢,皇帝就停下了脚步,回头皱眉问赵国公,“怎么回事,周满不是去给大嫂治病的吗?怎么听着你们家跟人闹矛盾了?”

    第2422章

    想封

    赵国公一脸的忧伤,连忙认错道:“都是家里的几个孩子不懂事……”

    他是后来听老妻说的,说是家里几个儿媳妇不省心,害怕周满从皇庄里带出不好的东西来,所以让管事在二门处拦了人要换洗。

    无知妇人担忧多一些正常,但只派个二门上的管事就去安排了周满,那就太过羞辱人了。

    别说她不只是个太医,她就算只是一个太医,此事也过于羞辱人,有脾气的太医便是奉旨看病了,过了那天再想请人上门可就难了。

    赵国公能怎么办?

    只能代家里几个孩子请罪了。

    他满脸愧疚的道:“是臣没有教好他们。”

    皇帝就同情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息道:“儿女都是债呀,不过周满既然受了委屈,那你就给人送些东西赔罪,她是个大度的,我记得六郎和白善白诚是同窗,以前周满也时常去崇文馆听课的,倒也算半个同窗,应该不会过于计较的。”

    “是,”赵国公笑道:“夫人说,周太医几次上门都很静心,从未怠慢过,的确是个大度之人。”

    至于赔礼的东西,他表示他回去会准备的。

    皇帝一听就放心了,于是带着赵国公进去见皇后。

    赵国公悄悄松了一口气,其实家中怠慢周满,便如同怠慢了皇后。毕竟,她是奉皇后懿旨去看病的。

    皇帝不想这些事让皇后知道,以免她烦心,于是扯了赵国公笑眯眯的进去,把手中的折子给皇后看,特别高兴的道:“萧院正他们快要将痘苗试验出来了。”

    皇后惊喜:“果真?”

    皇帝点头。

    皇后便笑道:“那可得好好的赏赐他们,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喜事。”

    皇帝就沉吟起来,“此事自然是周满首功,毕竟方子是她跨越大漠从西域千辛万苦找回来的,此次试验她又耗费心力最多,自从进皇庄后,她已在里面呆了有两个月了。”

    “是啊,”皇后笑道:“陛下要怎么赏她?”

    皇帝就笑道:“上次她从西域回来,本来是要封她做乡主的,毕竟同去的白善刘焕几个都封爵了,她为首官,更应得爵位才是,不过……哼,”

    皇帝哼了一声,皇后和赵国公都知道原因,周满迟迟不归让他丢脸了嘛。

    皇帝就道:“但那一次,还未完全确定牛痘在中原这边是否可种,所以没封此功,现在却已经确定方子有用,朕想就封她一个爵位吧。”

    实在是实职不好再封。

    周满的太医品级,再往上封,那就和刘太医齐了,再往上一级,就和萧院正同级,怕是不好管理。

    本来她是从四品编撰,就和萧院正相差半级,而文臣比太医尊贵,所以她已经算是和萧院正平起平坐,再往上,以后他们发生矛盾,是让她听萧院正的,还是萧院正听她的?

    所以短时间内皇帝不想加封周满的实职了。

    既然实职不好加,那就给她一个爵位。

    乡主也只是五品,只不过身份尊贵而已,皇帝迟疑,“要不封个县主?”

    赵国公心忍不住一跳。

    皇后则垂眸想了想,然后劝他道:“陛下看一看她的年纪,她是个有大前途的人,将来立功的时候还多着呢,您现在封她为县主,那下次她立功,您是封实职,还是加封她为公主?”

    皇帝一听,立即点头,“有道理,那就封乡主吧。”

    赵国公悄悄松了一口气。

    皇帝和妻子大舅子吃了一顿饭,便让人送赵国公出去了,等他一走,皇帝就看着皇后乐,“朕记得第一次给周满封官的时候,你还和朕说,封得高一些,以后她闯祸了可以降职,不至于一闯祸就呲溜出宫去了,现在却已经要留着她升官的余地了?”

    皇后就笑道:“那是我之前小看了她。”

    皇后揽着皇帝的手一起坐在榻上,笑道:“那时候她才多大呀,满朝文武就找不出来比她还小的臣子了,一团孩子气不说,说话还直来直去的,噎了人还不自知,又有些过分的自信,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哪里走得远?”

    其实还有一份担忧皇后没有说出口。

    周满毕竟是第一个上朝会的女官,虽然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不太在意了,但当时肯定会有人有意见的,不过她官位小,人也小,后头又牵扯着太子,一旦阻拦就可能牵涉到东宫之争中,所以大家都压着那份意见没有说。

    但皇后心想,等太子妃生下孩子,太子的地位稳固,恐怕朝中有些大臣就要看不得周满与他们同朝为官了。

    她没想到周满做的那么成功,不仅在太医院中很快站稳脚跟,在大朝会上,作为文臣,她也很快站稳了脚跟。

    让以魏知为首的文臣认同了她,从此再没人想过让她离开大朝会。

    因为皇帝也是男人,皇后的这些思虑从不说出口,可是她不说,不代表她没想过。

    周满已经是一名合格的文官了,而且是被文武百官认同的文官,所以,她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既然有这么远的路,那就不能走得太急,以免太招眼。她还年轻,将来有的是机会升迁。

    念头一闪而过,皇后就和皇帝笑道:“谁知道她这么讨喜,于朝中的政务也不是全然不知,您也看到了,她现在能力就不弱于萧院正和刘太医了,我听说,便是远去西域,一年的时间来回,她竟然就写了半部医书,此时已经交由尚书局刊印,不仅太医署中放了不少给学生学习,崇文馆这边也收录了。”

    皇后道:“三年的时间,她独立编撰的医书就有五本,其中有一本针灸之学和一本药方,萧院正说,那里面的方子,现有的医书中少有记载;而她参与编撰的医书更是多达八本,这样的勤奋,这样的能力,是我以前小看她了。”

    所谓参与编撰,就是满宝将以前记录的脉案方子等用普通的语言叙述出来,然后将稿子交给编撰的主官,由他们统一在一起之后制定好目录,引言等一并交给书局刊印。

    第2423章

    建议升品

    对看过不少病人,且笔记记得特别详细,记忆还特别好的满宝来说一点儿也不难。

    这些年,她记录病例的本子都有两箩筐了,里面不仅有脉案和所用的方子,还有人的姓名、籍贯、来时的模样,病人的陈述,甚至还有复诊的脉象,用药过后的各种记录等,随便摘抄一部分就可以直接放进医书里去,根本不用怎么费心编撰。

    所以她出产之高,就是民间大夫出身的刘太医都汗颜。

    不过大家看过周满的笔记后都不觉得奇怪,太医院的太医们能怎么办呢?除了佩服,自然只能试着和她学一学了。

    不过这样做,真的很困难,一天两天,三五个,七八个病人没啥,一个月两个月,三五十,七八十个病人都要写得这么详细,他们就很头疼和烦躁,更不要说要坚持下几年,甚至十几年了。

    想想就眼前发黑。

    很多情况下是很多人都坚持不到一旬就默默放弃了。

    难道你能够数十年一日的记载你每天早上吃了几块饼子,几个馒头,喝了几口水,甚至饼子是咸是甜这种琐碎事吗?

    反正很多太医是做不到的,所以最后大家也只能将敬佩压在心底,每天都看着周太医在写脉案时补充上各种各样详细得让他们头皮发麻的东西。

    皇帝知道周满聪明,也知道她现在太医院里地位稳固,却不知道原来她竟编撰了这么多书,一时惊诧,“难怪朕封她做四品编撰,崇文馆那边也一声不吭呢。”

    只有老天爷知道他那段时间可一直等着崇文馆的人反对一二,他连驳回他们的理由都想好了,结果竟然没人吭声,原来是如此。

    皇后不由看了他一眼。

    皇帝却思索起来,和皇后道:“将来她要是再立功,朕看就升她在崇文馆的官职吧,太医院那边最多还能再升半品。”

    皇后就笑了笑道:“陛下何不将太医院的品级往上提一提?”

    皇帝显然没想过这点,不由惊讶的看向皇后。

    皇后就笑道:“以前太医院只有那么些人,只给宫中和朝中的官员看病,但现在有了太医署,太医署里几百的学生,外面又管了十二个地方太医署,将来地方太医署只会越来越多,管的人多了,地方也多了,涉及的事也就多了。不如将太医署升品,这样手下能用的人也多些。”

    皇帝就思索起来,半晌后道:“此事可不容易,太医署升品,所涉及的东西就多了,它要是升品,那就不能再归属太常太常寺正卿是正三品,六部尚书,其他八寺也都是三品,只是正从之分而已。

    而太医署萧院正是正四品,要是整个太医署提品,那就和主管的太常寺同级了,肯定是不可以的。

    若没有上下尊卑,如何能管理好?

    所以,要提品,太医署就得分出来独立成一个部门。

    皇帝犹豫起来,此工程之大,他只是想一想就眼晕,花销之大,他只是心头拂过便觉得心疼了。

    但考虑到痘苗已经做出来,将来这东西肯定要推广来,让更多的人接种的,不然谈何消灭天花?

    可仔细一想,要是连天花都能消灭,那其他的病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消灭一下?

    皇帝心里各种念头闪过,就盘腿坐在榻上发起呆来。

    皇后见了也不打扰他,随手将旁边桌上的针线拿过来做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