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18章

    但皇帝都这么大方了,这几年能封爵的也没几个。

    当然,白善他们几个绝对不是最高的,侯爵伯爵这几年还是有的。

    但他们这几个绝对是前程最远大的。

    周满就不必说了,看她这几年的升迁路径就知道了,崇文馆那边是一声不吭,有人曾经私下和那边打探过,目前没人能找出她编撰的书籍毛病。

    人家是术业有专攻,就连他们编撰的国子监用书,人家偶尔都能说上两句,且还亮色不少,反正孔祭酒就多次用了她自己琢磨的解析。

    医匠不可怕,可若她不是医匠呢?

    要知道,她在崇文馆的官阶比在太医院里的还要高,所以她虽是太医,但更是文官。

    崇文馆编撰,多清贵的位置啊,她要不是女子,且只修撰医书,以她现在修撰的书籍数量,大有可能更进一步,直接兼职到国子监去,说不定将来还是三相的选择之一呢。

    所以这一位的前程不可猜测,因为她的前路没有例子,谁知道她能走到哪儿?

    她刚当官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她能坐稳五品官这一辈子就值了,结果人家都四品了。

    多少人一辈子就卡在了五品进四品这道关卡上了。

    周满的前程不可测,但白善的可以呀。

    这一位可真正是少年英才,要不是有杨和书珠玉在前,他不定怎么惊艳朝中的大人们呢。

    可即便有一个杨和书在前面,白善也很让人惊艳。

    而且,他有比杨和书更好的优势。

    他出身世家,却是微末世家,不像杨和书,他们家势大,在宫里还有个贵妃,还有个皇子,所以一开始大人们用他时其实是有些犯疑的。

    是杨和书明着说了自己的理想,又主动选了罗江县那样偏僻贫穷的下县历练,而陛下实在惜才,舍不得不用这样的人。

    于是杨和书才一再被提拔。

    可白善没有这些顾虑,而且他名声比杨和书更好,他还未曾出仕就在士林中有了不畏强权,忠孝两全的好名声。

    就因为益州王,剑南道出身的那些官员和学生就认他,而他又是关内道陇州人……

    这就很微妙了。

    加上他自身的才华,这一位将来有可能走得比杨和书还要顺畅。

    可惜他们不在同年纪,也不在同阶,不然他们可以看一场王不见王了。

    白诚的将来看得就更清楚了,就凭皇帝对明达公主的喜爱,他将来就算没有实职,过的也绝对不差。

    最妙的是,太子对明达这个妹妹也很疼爱,也就是说,不出意外,他两朝都可能是简在帝心的人物。

    所以这样的三个人的封爵筵席,他们怎能不参加?

    那肯定要参加的,不然将来人家再进一步,他们可能真的没机会参加了。

    于是,每一个进来的人都对白善白诚和满宝很热情,他们三个只能回以热情,就算有小伙伴分担这份热情,他们的脸还是笑僵了。

    僵到他们转身面对殷或和刘焕时还是一副笑僵了的模样。

    殷或:“……你们不想笑就别笑了。”

    他看着怪渗人的。

    第2440章

    心里话

    但三人的笑脸并没有立即收起来,而是僵笑道:“脸有点儿抽筋了。”

    这是笑了多久啊?

    所有的客人都进去了,满宝就和他们去待客,一桌敬一杯酒是必须的,还有可能被别人灌,于是满宝悄声和端着盘子的周立重道:“掺点白开水,嗯,半壶酒半壶白开水,最好加点儿蜂蜜或者烧开的红糖水进去。”

    周立重:“……小姑,掺水就掺水了,怎么还要加蜂蜜和红糖水?”

    “你傻呀,半壶水加下去,那酒的颜色淡成什么样了?加点儿蜂蜜或红糖水看着真一点儿,而且总有点儿甜,不至于太难喝。”

    白善就小声指点道:“别去大厨房,去找周大嫂,你看我们三个人,多准备两壶,不然不够用。”

    周立重:“小姑父,不然我们兄弟几个替你们喝吧。”

    立学和立固现在都能喝酒了。

    满宝摇头拒绝,“算了吧,你们年纪这么小就喝酒,小心以后对肝不好,我们自己来,嗯,多加点儿红糖,一壶酒分作三壶,其他的都加水和糖水。

    周立重:……得,就一会儿的功夫,半壶酒就变成三分之一壶酒了。

    周立重看了看这么多客人,转身端着盘子下去了,满宝他们三个就先找了稳重老持的魏大人等人说话。

    果然,魏大人他们并不劝酒,而是让他们多吃菜,吃了一筷子菜就开始勉励他们。

    反正就是皇恩浩荡,你们都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以回报陛下才行啊。

    魏知寒门出身,对此感触尤深,难得不避讳的拉着满宝的手道:“你我这样的身份,能有今日之成就,固然是腹有才情,但也少不了伯乐识马,不然,任凭我们有再多的才华也无用武之地啊。”

    一旁的老大人们惊讶的看向魏知,就见他脸色薄红,这才发现他不知何时喝了好几杯酒,只是醉了?

    醉倒不至于醉,只是感触良多,他和周满的家世有差不多,嗯,其实还是有差别的。

    魏知是寒族,而周满是连寒族都比不上的庶族。在她之前,周家就没一个读书识字的。

    看着此时周家高朋满座,几次来过周家吃酒,切身体会到几次变化的魏知一下触及内心深处最隐秘的事。

    他拉着满宝的手,眼睛红红的道:“身受君恩,所以常常担忧自己配不上这份恩德,因此才要时刻警醒自己,做到为臣子,为千里马该做的事,周大人,你将来也要如此啊。”

    “陛下立志要做明君,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完成陛下宏愿,助他成为千古明君,为此,便是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满宝张大了嘴巴。

    白善和白二郎也听得一愣一愣的,所以您时常劝诫陛下,把皇帝气得跳脚是为了报君恩?

    嗯,这么一想还真是,都是在阻止皇帝犯错,为了让他成为明君呀。

    一时,不仅满宝三人,就连同桌坐着的老大人们都一脸惊讶的看着魏大人。

    满宝眼见着魏大人眼红得都快要哭了,立即伸手扶住他道:“魏大人,您喝醉了,您不如先到客房小睡一下?您午后还要上衙呢。”

    满宝看向白善和白二郎。

    俩人回神,立即上前扶住人,将魏大人扶去休息。

    老唐大人就扭头看向赵国公,“你没事灌魏大人酒做什么?”

    赵国公:……谁都没留意,他怎么就看到了?

    赵国公轻咳一声,目光有些飘忽的看向远方。

    远方,皇帝正在西内苑里策马狂奔。

    殷礼骑着马带着侍卫们跟在后面跑,他提醒前面的皇帝,“陛下,左前方有兔子。”

    皇帝看到了,于是搭弓射箭,箭头擦着兔子的脖子插在了地上,兔子惊得蹦起来,屁股一扭就飞快的跳走了。

    皇帝很高兴,哈哈大笑道:“朕的箭术没有退步嘛。”

    殷礼一脸敬佩的点头。

    皇帝惋惜,“可惜在孝中,不然今日可以放手一猎。”

    不过今天可以来跑马皇帝也很高兴了,趁着魏知不在宫中,其他御史大臣们也都不在,皇帝特别兴奋的在西内苑跑起来,看到的猎物,全都擦着脖子插在地上,偶尔失算,不小心把大小动物伤到了,他还赶紧让人去抓了来上药。

    皇帝决定晚上回去就给菩萨和太后上香请罪。

    皇帝在西内苑里跑了一个时辰,筋骨这才松泛开,他高兴的和殷礼说悄悄话,“也不知道赵国公有没有把人灌醉。”

    殷礼:“……应该不容易。”

    醉了也是能醒的,以魏大人的自制力,恐怕不会迟到,所以……

    “陛下,时辰差不多了,我们回去吧。”

    皇帝就惋惜的将弓交给身后的侍卫,点了点头后叮嘱道:“告诉你手下的人,今日的事不许外传。”

    “是。”

    皇帝高高兴兴的回宫,一回到太极殿就一本正经起来。

    而在周满家里的魏大人也早醒了,不仅醒了,他酒也消得差不多了,周满的醒酒汤不错,除了难喝点儿,效果还是不错的。

    魏知就很清醒,问他的长随,“前面散了?”

    长随弯腰应是,“除了一些不用当差的大人,其他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老唐大人和一众御史台的御史都在这里,连魏知都在,谁敢旷工?

    所以除了已经请到假的和不用当差的部分官员外,就只剩下白家和周家的一些亲朋还在了,其他人全都回去了。

    他们也要回去醒醒酒方便回衙门干活儿呀。

    魏知满意的点了点头,但也没有就此走,而是穿戴整齐后就去宴客的地方晃了一圈,确定真的没有漏网之鱼后方在白善三人的欢送下移步到前面。

    老唐大人正带着一众御史在前面坐着呢。

    魏知惊讶,问道:“老唐大人怎么还在这里,不去衙门吗?”

    看到他,老唐大人有些惋惜的起身道:“我早就开始工作了,行吧,也是时候回衙门了。”

    他转头和手下们道:“行了,你们各个衙门口去晃晃,看看谁没有按时回去当差的,还有,醉酒的也一并记下。”

    御史们齐声应下,然而四散走了,好似刚才在饭桌上与人推杯让酒的不是他们一样。

    御史,果然是翻脸无情。

    魏知面无表情的回头和白善三人道:“不用远送,我这就走了。”

    本书由,看书领现金红包!

    第2441章

    宗亲

    魏知按时回去上衙,到下午时还拿了些公文去找皇帝处理。

    皇帝没表现出什么异常,所以魏知并不知道皇帝因为久不运动,突然跑了一个时辰的马,腰背正有点儿泛酸。

    满宝他们将客人都送走,立即跑去后面找明达公主和长豫公主。

    长豫公主脸有些红,满宝就笑嘻嘻的撞一下她的肩膀,打趣问:“是因为小魏大人?”

    长豫红着脸,却不甘示弱的扫了一旁的白善一眼道:“你少打趣我。”

    谁还没个未婚夫呀,想要互相伤害吗?

    满宝就收住话口,和俩人道:“走,我们玩去。”

    一行人就悄悄的从东侧门那里溜了出去。

    等坐到马车上,明达才想起来问,“你家的客人怎么办?”

    “差不多都走了,”满宝道:“我们特意选的今天设宴,大人们要回去上衙,一些夫人太太也要回家照顾孩子,现在还留在我们家的,不是跟我家关系特别好,亲近的,就是一些没什么事做的老夫人了。”

    这些人,不说有刘祖母和她娘在,光她几个嫂子就足够了,用不着他们凑到跟前去招待,就是理由,家里也能给他们找出来好多。

    满宝说的没错,现在周宅里也就还剩下唐夫人、傅二小姐几个了,不过她们此时也要告辞了,正站在前院要上马车呢。

    因为周满的关系,唐夫人和傅二小姐关系还不错,这两年虽然走得不是特别近,但偶尔也会相约出去吃吃饭,逛逛街,算得上说得来的一拨人。

    唐夫人此时就想邀请傅二小姐上门,和她那堂妹交朋友。

    她很喜欢傅二小姐的聪慧和性格,听说她以前过得也不是很好,生产的时候婆家都敢明着弃她保小,还不给看大夫,但听说,她现在当家,她婆婆就是要买半匹布都要和她伸手拿钱,而她公爹的俸禄,都不过她公爹和婆母的手,直接是交到她手上的。

    就是这样的情况,她公爹还对她交口称赞,认为他们家娶了一个好儿媳妇,还帮着压制她公婆和丈夫。

    她曾在路上见到过他们夫妻,岳大郎看着风度翩翩,似乎很疼媳妇,但要买一方砚台还要和傅二小意温柔。

    知道前情的唐夫人并不可怜岳大郎,反而还要暗暗啐一口,暗骂一声:男人果然大多数都是狗男人。

    他们家老唐是个意外。

    唐县令不知道自己正被妻子在心里夸了一下,才回到县衙就连着打了两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自得其乐,“这是有人思念我呢。”

    唐夫人希望她堂妹能够跟傅二学一学这些手段,当然,不是用在马家身上,因为马家用不着了。

    但这种霸气和能力是可以学习的。

    傅二亏就亏在家世上,傅家但凡门第比岳家高一些,他们家也不至于将傅二还留在岳家,早和离走人了。

    在大晋,女儿家还是很尊贵的。

    马车才走出一段,唐夫人就觉得才拐角过去的几辆车子很眼熟,“那好像是周满他们常坐的马车,边上的护卫是白家的护卫吧?”

    唐夫人皱眉,不解的道:“不是说他们三个敬酒喝醉了,已经趴着起不来了吗?”

    唐夫人的丫头也仔细的看了看,不太确定的道:“可能去送什么人吧,不是说白家来了好多族亲吗?”

    唐夫人就讥笑道:“他们?恐怕不留到晚上是不会走的,留晚了,可能还不想走呢。”

    不错,白氏族亲的确没走,还在和刘老夫人及钱氏说话呢。

    白氏对这门亲事满意得很,甚至心底其实隐隐觉得白善能有今日,一半借的还是周满的势。

    白氏宗族中一直悄悄的议论,认为白善要不是有周满这个名满京城的小神医带着,那也不能进宫去,更不要说告御状了;

    敲登闻鼓就先去了大半条命,哪有他直接面见陛下告御状来得妥帖和轰动?

    他经此积累了名声。

    又因为周满要给太子和太子妃看病,所以跟着进了崇文馆,一下就成了太子伴读;

    就是这一次封爵,还是因为跟着周满西行寻找药方,这才碰上西征,运气好的做了内应攻下龟兹城,不然……

    所以周满就是个有福之人啊,谁挨着谁受益。

    羡慕的有,但嫉妒的更多。

    于是白氏来的宗亲老太太和太太们对钱氏和周家的几个嫂子都特别热情,恨不得也住到周宅里来。

    可惜不行,不说周家,连刘老太太似乎都没听懂她们暗示京城居大不易的话,只是跟着叹息道:“是啊,京城的物价太高了,房子也贵,真是什么什么都贵。”

    钱氏更是道:“我们家要不是有满宝的俸禄,她兄弟几个又还能干活儿挣点家用,我们也不敢在京城住下了,太抛费了。”

    刘老夫人更是叹息,“可不是,我们家也就靠着还留下的那几亩地,再收些铺租才能支撑善宝读书,不然我们婆媳两个寡妇失业的,也不知要怎么才好了。”

    钱氏就附和道:“亲家也困难。”

    刘老夫人就笑,“多亏了满宝厚善,特意留了我们住在这儿,倒省了一笔租金,不然更难了。”

    白氏宗亲就笑得有些勉强,他们并不知道刘老夫人在京城有两套房子,却知道当年白善他们进城后是租住在常青巷的,如今常青巷那房子还是白大郎家花钱买了下来的呢。

    不过听说那边也不大,就够他们夫妻两个住,白二郎作为小叔子都不好回去跟着挤,所以一直跟着他的先生住在周满这里。

    没错,白善和白二郎住在这里自然要有正当理由的,当然不能够因为白善是满宝的未婚夫这样的理由,传出去也太软饭了。

    所以一直以来,周白两家在外的说辞都是,他们是跟着庄先生住在这里的。

    先生跟着学生住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另外的学生又跟着先生住在一起,也同样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别人家里,这样的事儿也不少,所以没人觉得不对。

    不过,这一次白氏的宗亲就忍不住悄悄的和刘老夫人说了,“我们家善宝毕竟也是个子爵了,虽说是跟着庄先生的,但这也是他未婚妻家,总不好一直住在这里,不如另外买了房子尽快搬出去,不然以后他在岳家跟前怕是要撑不起腰来了。”

    下午六点见

    第2442章

    伸手要

    刘老夫人一振,脸上一片赞同之色,拉着劝说她的人低声道:“好弟妹,这事儿我怎能不知?可你们来京城也有一段时间了,应该知道,这京城的房子哪是那么好买的?”

    她道:“内城这边,随便一个小院子就得上千贯钱,自善宝他爹去后,我和善宝他娘也就勉强维持生计,供善宝读书,哪有那么多的钱买房子?”

    “买到外城去,我们家也丢不起那个人,”刘老夫人道:“而且外城那儿住的人家和内城这里没法比,总不能以后两个孩子成亲,还让他们从崇远坊里搬到外城去住吧?”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