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而对于禁卫而言,打猎并不难。殷或都不用找他爹,直接找几个叔伯兄弟提一声,自然会有人送来。
禁卫里有一半是勋贵子弟,剩下的一半才是从各军中选出来的优秀兵种子。
虽然殷或很少与他们一起玩,不,是从不与他们一起玩,但只要见到他爹,总不可避免的见到一些人。
尤其这几年他在崇文馆里读书,每旬进宫他都是被他爹带着先进西内苑,再从西内苑抄近道去东宫,每旬还有两节骑射课在西内苑上,嗯,虽然每次上骑射他都是自己坐在一旁看着,或者自己骑马在西内苑里溜达,但跟他们的交流也不可避免的增多了。
这一多就有了感情,一有感情,拜托事情时就好出口了。
殷或就让长寿去找了一人,于是傍晚就有人给殷或的私宅里送了一只鹿。
才死的,血还是流动的呢。
满宝他们才帮着殷或将东西采买回来,看见送来的鹿就好奇的围观。
满宝看了一圈后道:“公鹿,好东西啊。”
白大郎和白善:……
白二郎问:“都是鹿肉,有什么不一样吗?难道公鹿肉比较嫩?”
满宝道:“因为有鹿茸和鹿鞭。”
白二郎:……
满宝就指着它的角道:“看到没,它的角还嫩着呢,还未曾骨化,第一次鹿茸应该是被人给割去了,这是再长的。”
“难怪我们太医院从不缺鹿茸,原来西内苑里养了鹿取鹿茸呀。”
白善生怕她接下去就说鹿鞭,连忙转开话题道:“殷或,你这宅子里有厨子吗?明日要不我从家里带两个厨子过来帮忙?”
厨子还是有的,不过只有一人,殷或没有暖房的经验,于是点了点头道:“那就托付于你了。”
第二天一早白善他们最先过来,还带来了家里的两个厨娘,容姨为主。
殷或也没少吃她做的饭菜,见了她便笑道:“你怎么把你家的大厨给带来了?”
白善笑道:“贺嫂子现在的厨艺也不错,容姨对办酒席熟,各种规矩都懂。”
贺嫂子和他们从西域回来后,迟疑了一下还是没有立即回乡去,而是选择自卖自身,和白家签了活契,打算在白家干个五年,等攒上一些钱再回乡。
或许五年后她不会选择再回去也不一定。
在西域时想着回来,是因为思念中原的风土人情,而真的回到中原时,就会发现家乡其实没多少自己在意的亲人了,回去反而意味着麻烦,此时似乎停留在哪里都是可以的,只要是在中原,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就好。
她不喜欢西域,那里风沙太大,穿的吃的,甚至连说话都和他们不一样,她在那里是个异人,因为相貌不同,所有人看她都是不一样的。
但到了京城就没有那种感觉了,尤其是周宅里,有关内道的人,也有剑南道的人,她甚至能和钱氏等人说上家乡话,她一下就不是那么想离开了。
刘老夫人把她放在容姨手下,这大半年来她和容姨学了不少菜,至少做出来的菜连刘老夫人都觉得不错了。
至于白善他们,走过西域,吃了她近一年的饭菜点心,他们是觉得很不错的,至少比他们和护卫出品可好太多了。
殷或招手叫来一人,笑着道:“我让人带容姨去厨房。”
上前来的是一个面白温雅的青年,看到周满,他便露出灿烂的笑容,上前行礼,“拜见周大人。”
满宝“咦”了一声,“是许安呀。”
许安笑着颔首。
殷或就道:“他现在是我这宅子里的管家了。”
他不太爱用殷府的下人,可能是以前留下的印象不太好,现在他自己的县子府里用的人大多数是从庄子里另外挑选的。
长寿要贴身伺候他,所以他干脆把府邸交给了许安来管。
这些年许安一直在殷府里给他打理院子的,基本不出门,在殷家,他只听殷或一人的,比长寿还独,所以殷或特意把人带到私宅里来。
满宝就一脸欣慰的看他,“不错,不错,现在就是管家了,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殷或:……还能怎么前途无量?
他瞥眼看她。
许安微微红了脸,羞涩的笑了笑后道:“少爷,花园那边准备好了,您要不要带客人们去花园里坐坐?”
殷或点头,他还是第一次作为主人单独请客,不过他没少去周满家里做客,因此回想了一下他被周满和白善招待的过程,便侧身道:“我带你们去逛园子。”
这座宅子是皇帝赏赐的,比之殷府自然是小很多,三进的院子,没有套院,所以一通到底,但后面也有个小花园。
还有座小亭子,殷或决定就在这里烤肉吃,这儿四面透风,凉爽。
第2473章
暖房三
白善他们惬意的在凉亭里喝了两盏茶客人们才上门。
因为是临时决定要请客,所以连帖子都是临时写的,就只请了几个比较亲近的人。
封宗平和易子阳赵六郎在门口遇上,一进门,看到就他们这几个人便知道今天也就他们这几个了。
也是,以殷或的性格,能请他们都够稀奇的了。
只是奇怪,殷家怎么不帮他操持?
封宗平好奇的问:“你这以后就住在这里了?”
殷或点头,“以后有事找我,你们可以先来这里。”
殷或第一次自己承办酒宴,不太有经验,白善他们则是根据自己的记忆来指导。
反正就是有许多好吃的就对了。
所以他们昨天采买了不少好吃的东西回来,有菜有肉,还有干果和鲜果。
此时他们才坐下,新鲜的水果就装了一盘一盘的送上来。
赵六郎他们也没经验,在亭子里找了个舒服的位置坐下,就着果盘就吃起来。
不一会儿,许安就带了人将烧烤的炉子和处理好的鹿肉抬了出来,将铁板架上,生火后看了殷或一眼后便退下,让他们自己烤。
殷或他们现在已经很有烤肉的经验了,烤出来的肉极有滋味,并不比家中厨子做的差。
赵六郎见他们手艺娴熟,纷纷感兴趣的坐直了身体,“行啊,一年不见当刮目相看呀,这是去西域学的?”
白善点头,一边夹着肉翻面,一边道:“我们一路过去,吃的最多的就是烤肉了。”
满宝补充:“还有馕。”
封宗平就笑道:“那今天我们三可就袖手而吃,全靠你们了。”
会的人不少,他们几个人烤的还是足够他们三个吃的,于是白善点头。
一边吃着烤鹿肉,一边吃些水果解腻,等大家都差不多吃撑了的时候,厨房来说,“少爷,菜都做好了,您看是摆在哪里?”
难得上门吃酒是吃的烤肉的赵六郎等人正觉得开心,听到这句话就一呆,“还有菜?”
殷或理所应当的道:“筵席自然要有菜的。”
赵六郎:……
他摸了摸自己不太矜持的肚子,左右看了看后问封宗平,“你还能吃得下?”
封宗平顿了一下后道:“勉勉强强还是可以吃一些的。”
满宝也觉得烤肉太好吃,水果也好吃,已经吃饱了,于是道:“不能撑着,先留着,我们晚上再吃一顿。”
赵六郎瞪眼,吃席还能这么吃?
但这是殷或做主,只要他说可以,那就可以,于是他和许安道:“告诉厨房,还没做的菜先留着,已经做了的你们先自用吧,待晚些再做一桌。”
许安应下,躬身退了下去。
赵六郎就冲殷或竖起大拇指,“你厉害。”
他靠在后背的垫子上,也放松了许多,曲起一条腿问,“你住在这边,你祖母和父亲竟也愿意?”
殷或浅笑道:“我开心就好,祖母和父亲不会过多干涉的。”
赵六郎听了羡慕不已。
殷或扯了扯嘴角,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的,他祖母只不过是拗不过他罢了。
而且,他六妹妹有身孕了,这段时间他祖母的精力都在六妹妹身上。
殷或有些高兴的喝了一口果子酒,也就一口,再多也不能够了,他问满宝,“你们后面还要进皇庄吗?”
满宝点头,“萧院正说只要有人接种就进去,对了,陛下不是想让禁卫接种吗?”
白善提起要给白善他们种牛痘的事,赵六郎听得一怔,问道:“不是说十六岁以下种痘最好吗?”
满宝:“是这样没错,但他们年纪也差不了几岁,以后大家都要出远门,还是种痘比较好。”
封宗平和易子阳立即道:“我们也能种痘?”
满宝点头。
俩人就思考起来,说真的,内心深处,他们是有点儿害怕的,但同样也想对天花免疫。
于是俩人对视一眼后道:“我们也想试一试。”
赵六郎琢磨了一下,便道:“要不你给我儿子种一种?”
满宝:“……他才多大呀,你可别坑儿子了。”
她上下打量他,赵六郎脊背一寒,生怕她来一句“你还差不多”,不过周满却摇了摇头,一句话都没说。
赵六郎心里一点儿也没感觉到轻松,反而觉得更寒了。
满宝和封宗平易子阳道:“我给你们摸摸脉,真想种痘,回头和太医院报备,应该都可以的。”
现今陛下对此事很关注,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主动种痘呢,所以对朝廷官员请假种痘非但不生气,还会主动和各部门的主官叮嘱,不得阻拦想要种痘的官员请假。
自然,准驸马不在种痘适龄范围内也主动请求种痘的,皇帝也大手一挥就同意了。
于是白二郎决定和白善同一批进去种痘。
白善一听,立即提前准备好各种应试的书籍和卷子,他道:“再过两月你就要进士考了,可不能平白耽误半个月的时间。”
白二郎:……
殷或见了忍不住笑出声来,还主动道:“要不要我在崇文馆里找先生要几张去年的卷子?”
白善点头,“好极。”
已经考过明经,正式入仕了的刘焕咯咯的笑,乐得跟一只老母鸡一样。
白二郎见大家都欺负他,于是转而找了殷或欺负,“我们在皇庄的这段时间你就要一个人在崇文馆上学了,要是太子临时问政……”
殷或道:“我和父亲说了,我近来身体不适,所以打算和崇文馆请半个月的假期休养。”
他微微一笑道:“我打算去护国寺上礼佛散心。”
白二郎:……
这下轮到满宝他们乐了。
见他愤愤不平,满宝道:“你知足吧,殷或和明达都想种痘呢,奈何他们的身体不适合,不过长豫倒是适合,可惜陛下毛病太多,不愿意让皇子女们来皇庄,他打算在大明宫里收拾出一个宫殿来给皇子女和皇孙们种痘。”
满宝说到这里一叹气,“听说,陛下下令让恭王带着他儿子女儿们进京了,还要赶着一起过中秋呢。”
白善道:“明明是下令让所有的皇子女带孩子回京,并不单恭王一个的。”
这道旨意的公文还是他拟的呢。
满宝道:“不都差不多吗,最先到的一定是恭王。”
第2474章
未来
最先到达京城的还真是恭王,毕竟洛州距离京城不是很远。
只不过他到的时候周满正关在皇庄里呢,种痘事业依旧在有序的进行,而且太医院开始将技术下沉到太医署,周满和卢太医一人带了五个学生,从培育牛痘,判断牛痘毒性开始学起。
其实并不是很难,只要过两次手就会了。
太医署的学生也开始种痘,等他们都对天花免疫了,再对天花做研究时就要方便许多。
萧院正和刘太医周满商量着,等过一段时间还要召集京城中各药铺医馆,若是没有意外,太医院还会将种痘技术教授给他们。
这是周满的提议。
因为中秋将至,满宝在带刘三娘的时候不免想念自己的另外两个徒弟,尤其郑辜和郑芍送她的中秋礼已经提前送到家里了,于是周满就更想他们了。
于是提议让地方医署的人员回京培训,她道:“陛下既然有意让更多的人接种牛痘,那这项技术肯定要要交给地方医署的。”
萧院正自然也知道,但他不想那么快就教底下的学生,他的计划是万人之后再教习。
满宝却道:“禁卫一接种,距离万人的目标也就不远了,而且,现在我们人手不足。”
皇庄这边,太医院给了她和卢太医派遣医助,但人手依旧是不够的。
而且,培育牛痘也需要大量的人手,这件事一直是她和卢太医在做,被占去了大量的时间。
她道:“将人召回来也需要时间,而且地方医署不可能不留人,分两批,甚至是更多批次的回来学习,所耗费的时间更长了,一回一去的花销也高,所以我觉得计短不如计长。”
而且既然已经计长,满宝不介意更计长一些,直接道:“天下之大非我等能双足踏遍的,天下人之多,也不是我们几个人能顾得过来的,所以我认为若真想将种痘一事做好,势必需要专门负责此事的人。”
满宝道:“而且,天下新生,国力日渐强盛,人口增长会越来越快,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生孩子,这些孩子长到一定岁数都需要接种痘苗,因此这一行业是不会衰减的。因此我建议在太医署中增设种痘科,专门负责学习、培育痘种、接种牛痘,还有对更安全的牛痘的研究。”
刘太医和诸多太医们目瞪口呆,萧太医也目瞪口呆,然后他目瞪口呆后总算是想起了自己的正职——太医院院正。
他终于思索起防治天花的前景来,说真的,对于皇帝说的,将来天花绝种的话他是打心里嗤之以鼻的,因为政治稳定很艰难,一朝皇帝一朝臣,他估计,陛下活多久,种痘之事就维持多久,而将来……
萧院正看了一眼周满,继任者要真是太子殿下,那继续此事的可能性倒是极大,可要是换了一个继任者……
反正,萧院正是不会计划那么远的事的,他最多计划明年的事。
而他对太医院明年在种痘一事上的规划是种痘满一万人,得到一万人的数据。
但周满已经计划到三年开外去了,她甚至悄悄和萧院正道:“刘太医都和我说了,院正您是担心那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摊子铺得太大,将来遭受反噬的是我们太医院。可您要知道,作为大夫,我们最厉害的不是太医这个职责,而是脑子里关于治病救人的东西。”
“如今我们借用国力和陛下的内库做出来的所有东西都是可以传承的,大不了将技术交给更多的人,将来就算太医署不在,地方医署也都被取消,甚至太医院也不在了,可我们的技术是存在的,那就不算亏。”
于是周满撺掇萧院正招募民间大夫,将种痘法和治疗天花的方子及针灸法传授给他们。
说真的,萧院正和周满谈过后,整个人都是恍惚的,他忍不住看着周满,半天说不出话来,其实他也不知道该和周满说什么,因为实在是出不了口。
同僚多年,俩人来往又多,彼此间算是很了解了。
萧院正知道周满喜欢与人交换医术,她就拿了不少方子和理论医学与他换了两本书,这两年,他的医术也有所进益。
说是交换,可有时候周满并不计较得失,比如她交换给他们的针灸之法,转头就写进了医书了,直接刊印成册,教授给太医署的学生。
有时候,她授课时,若是提到以前和他们请教过的疑难病症,她也会把好容易从他们手里交换来的东西教给学生们。
太医们上前请教,她也从不吝惜。
所以,说是交换,她不过是想从他们那里学到东西,但其实并无据宝之心。
太医院里的每一个太医现在都知道这一点儿,所以他们很纠结。
想要不付出代价的从周满这里学到东西,也简单,不要让她知道你手里有好东西就行。
因为她不知道,你请教她,她多半会教你;她若是知道,她就一定要你把东西拿出来交换,不然她绝对不教,也不乐意教别人……
可周满交际太广了,又话唠,太医院里谁家有什么好书,祖上出过什么厉害的大夫,她全都一清二楚。
而且,要将这些藏匿起来,那你岂不是没有长处了?
他们吝惜自家的医学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不至于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