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40章

    “好,好啊,”高句丽王哈哈大笑,兴奋得原地转圈,转身道:“召众臣进宫,今夜我们要好好庆祝庆祝。”

    大晋那边还在争论,薛贵觉得封尚书等人对契苾将军要求太高了,他汇报了一下这一次的战亡数据,“亡二百一十八人,伤一百九十二人,其中六十八人为轻伤,余下一百二十四人皆为重伤。”

    “契苾将军砍了对方的小将,末将打听过,此人是高句丽第一勇士,武艺很是高强,带出的两千高句丽兵,亡四百九十八人,重伤两百三十一人,轻伤三百六十二人,溃逃失踪了十三个,其余皆被俘,其中战马四百九十二匹。”

    封尚书冷哼道:“光听战果似乎是赢了,但我们看的是后续,此一战平白损失了近四百人,契苾将军自己也受重伤,却对局势一点用处也无,高句丽那边现在说不定正在大肆庆祝呢,之前营造的亡国之像被一战破之,攻城损失惨重,围城则时间会拖得更久,这不是战败是什么?”

    围城之战打的本来就是粮草,就是心理战。

    之前他们虽然围而不攻,却牢牢的占据着优势,国内城本已人心浮动,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阶层,都已经对高句丽心生悲观。

    章徽甚至通过高五王子的母家和他们传递了不少消息,这一次过后,恐怕又要恢复原态,而且章徽在国内城的情况还会更加不好。

    满宝见大家就这么围着契苾何力谈论起战事来,争论不休,于是慢慢移动到白善的床边。

    大吉目光一闪,脚步轻易的站在她的侧边,更好可以挡住那些大臣的余光,若是他们转身看过来,也被他的身体挡住,不会看到满宝的动作。

    满宝指尖夹着针,轻轻掀开了白善背后的被子,看了他颤抖的睫毛一眼,微微一笑,在他身上扎了两针。

    只是轻刺两下就拔了出来,白善疼得脸色一白,差点儿忍不住痛呼出声,他紧紧地咬住嘴巴,忍不住睁开眼看了满宝一眼,然后又立即闭上了。

    皇帝他们一开始进来时他是睡着了,一点儿感觉也没有。

    但很快他就被他们的争论声吵醒了,所以算是听了全场。

    满宝见他的脸色看起来像个病人了,便悄悄移动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好,不动了。

    皇帝顿了好一下后便重申,“此战怪不得契苾将军,倒是朕考虑不周,未曾想过对方会出此毒计。”

    封尚书却道:“敌人出什么计谋我们自然没办法干涉,但契苾将军显然可以更谨慎些,他斩杀申鸣之后若能察觉到高句丽的打算,据守不前,岂不是大胜吗?”

    “要不是白大人提早一步察觉提醒,恐怕我大晋军队损失会更严重。”

    提起白善,皇帝想起来了此行的目的,立即转身去看白善,皇帝:“白卿醒了?”

    众臣和众将齐刷刷的转身看过来。

    白善趴着,微微一动,想要起身行礼,但又觉得此时自己受伤,似乎不应该可以下床。

    皇帝已经先他一步按住他,连忙道:“快躺着。”

    见他脸上煞白,皇帝便叹气道:“辛苦白卿了,此一战你立了大功,现在身上还疼吗?”

    白善生怕他会拆开他的绷带看伤口,连忙道:“不疼了。”

    大家盯着白善惨白的脸看,额头上还冒着细汗,眉头紧蹙,一看就是疼的。

    皇帝也看出来了,安慰的拍了拍他的手背,然后去找周满,“应该有止痛药吧,不如给他开一些。”

    周满:“……是。”

    皇帝就让白善好好养伤,等他伤好了立即回中书省,他的身边还需要他呢。

    这是皇帝表达看重之意。

    白善看着皇帝问:“陛下是想趁机突袭国内城吗?”

    皇帝微讶,没想到他如此敏锐,挑眉看向他。

    白善扯了扯嘴角道:“如今局势陷入僵局,我们毕竟是远伐之兵,此时局势对我们有些不利,最好的办法就是突袭。”

    “可是陛下,若是强攻,只怕是伤亡惨重。”

    皇帝便问,“难道爱卿还有智取之法?”

    白善就看向满宝,轻声道:“或许可以问一问这次俘虏的高句丽兵。”

    他道:“若能得他们从心中倒戈,或许能有捷径。”

    皇帝若有所思,“倒是个办法。”

    第2758章

    另辟蹊径

    皇帝带着人回到主帐,只留下几个重要的大臣和大将,其余人等都让他们去消息了。

    周满也被留了下来。

    他看向众人,“爱卿们觉得白卿的提议如何?”

    封尚书道:“可以一试,若成,总比强攻损失要小。”

    赵国公却是很不抱希望,“城墙坚固,这些高句丽兵也都是俘虏了,他们总不能叫开城门,便是收服了他们只怕也没多少意义。”

    牛刺史却道:“鼠有鼠道,蛇有蛇路,或许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呢?”

    皇帝也是这么想的,于此的花费并不大,不过是些药材和粮食罢了,最重要的还是周满。

    于是皇帝看向周满,满脸是笑的道:“此事就托给周卿了。”

    满宝躬身应下。

    皇帝道:“这件事要做,但我们也要做另一种准备。高句丽敢使此毒计,显然还是抱有大期望,短时间内投降是不可能的了。”

    他道:“从军中挑选出敢死队吧,记下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家人,事后不论死活皆有重赏。”

    赵国公问:“何时突袭?”

    皇帝就扭头看向外面昏暗的天空,冷淡的道:“今晚便是一个好时机,重伤了朕的两个股肱之臣,他们一定很开心吧?”

    封尚书立即问:“陛下想突袭何处?城楼吗?”

    昨天高句丽刚往城墙上浇水,这会儿滑溜溜的,哪怕对方防守放松,了,此时去突袭也是事倍功半,可能连功半都没有。

    他不建议拿将士们的性命去冒险。

    皇帝瞥了他一眼道:“自然不是城门。”

    他示意古忠将地图拿来,展开后点了几个地方道:“我们从东攻来,这一片已经被我们全部收服,但这东北和东南这两处地方都还留着。”

    连赵国公都忍不住无言了,“陛下,这两处只有三个镇,连个县城都不是。”

    这样的地方他们打下来有什么意思?

    根本不费多少兵力好不好?

    皇帝道:“反正现在强攻国内城也没好结果,围城他们情绪也起来了,大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将这一片全都收了。”

    阿史那将军问:“陛下是想让国内城成为真正的孤城?”

    皇帝便冷笑道:“拿下这些重镇之后,原地征收粮草,找一找镇上的大户,还有那什么里长之类的,将士们缺粮草,正好补充了。”

    他倒要看看,没有了外部的支援和供养,国内城还能坚持多久。

    其他人虽然觉得此法不会奏效,但依然听从了。

    反正那就是小镇,再往旁边去是一些小县城,城中的守军并不是很多,对于晋军来说拿下他们并不困难。

    他们之所以不打这些地方是因为不值得。

    拿下国内城,踏进高句丽王宫,高句丽就算灭亡了,这些小城小镇都不用打,直接就属于大晋了;

    拿不下国内城,派兵去攻打这些地方,事后他们退去,这些地方还是会回到高句丽的怀抱,所以实在不必要派兵出去,不仅浪费兵力,还浪费粮草。

    但要是以征集粮草的名义就不一样了。

    现在晋军还要养着小城中被封尚书一路军队吃穷的百姓,因此粮草有些紧缺。

    他们现在粮草只有两个来源,户部在国内筹措,大军在已经攻下的城池中征收。

    虽然看着不少,但国内城还不知道要围到什么时候,多准备一些总是没问题的。

    于是薛贵和牛刺史等人主动请兵出战。

    皇帝给了他们两队兵马,让他们分兵去攻打东北和东南两路城镇。

    等高志知道这些的时候,薛贵和牛刺史已经连下十来个镇,三个城池。

    倒不是高志消息滞后,而是他们的速度太快了。

    国内城周边的兵力,不是被抽调去安市城支援,现在变成了俘虏,那就是被召入国内城一起防守国内城和王宫。

    城中根本没多少兵马,多数是衙役在守城,更不要说外面的村镇了,那是除了一些大户人家领着家丁习惯性的防守一下外,晋军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啊。

    主要是高句丽也没想到晋军会这么丧心病狂的浪费兵力去攻打这些城镇。

    这些地方既不是关口,也不在他们的进攻路上,毫无战略意义好不好?

    谁知道他们就占了呢?

    薛贵和牛刺史占领这些地方后便开始着人去征收粮草。

    一收才发现问题,不少贫寒百姓直接哭倒在地,有的甚至宁愿冒着寒冷的天气逃出去也不愿意拿出粮草来。

    “将军,过去的两个月里,高句丽已经征收粮草三次了,不少人家现在根本没粮食,我们进屋找过,好几家都直接吃树皮了。”

    另一个士兵道:“也不是纯的树皮,里面还是有点儿米的,就是不多,几十粒吧。”

    薛贵:……

    他只能把士兵们都召回来,不征了,已经悄咪咪要逃的高句丽百姓一呆。

    薛贵也坐在石头上发呆,“难怪封尚书和赵国公他们都不同意突袭这些地方……”

    因为是真的不值得啊,浪费兵力不说,也浪费粮草。

    出兵,将士们运动量大,加上寒冷,消耗的粮草也比平时多好不好?

    薛贵头疼的挠了挠脑袋。

    另一边的牛刺史,占下小镇和底下的大村庄后,直接让人将村里和镇上的老人叫来问话,问了一些这半年来高句丽的赋税情况后便大致有数了。

    又随便划拉了一片,将各家的孩子给抱过来问话,每天早食吃什么,晚食吃什么,几点睡的,每天都干什么,谁家的晚食最香……

    一通话问下来,牛刺史都没往那些普通百姓家中去,直接带着兵马去了几户人家里坐着。

    都不用他张口,主人家自会备上几车粮食让他带走。

    牛刺史算了算,这些粮草也就够他们自己的消耗,根本没有支援大军的数。

    不过他想了想也觉得不亏,好歹大军少支出两千人的粮草,那就能余下这部分粮草,也算赚了。

    于是他对令兵道:“回去告诉后勤,就说我们的粮草暂时不用提供了,我们可以自给自足。”

    第2759章

    良师

    后勤收到这个消息,立即去找赵国公,牛刺史带的两千人已经可以自给自足了,但薛贵还每天和他要粮草呢。

    赵国公便去公文问薛贵,收到回话后便给薛贵去信,“可收大户粮草用之。”

    又给牛刺史去信,“不得收刮百姓,陛下是仁义之师,须为后人留下善意。”

    赵国公将此事告知皇帝,撇撇嘴道:“高句丽简直是杀鸡取卵,国内城周边都征收了三次粮草,让百姓无所依着,更不要说更远的地方了。就是没有我们,只怕也撑不了几年了。”

    又道:“薛贵到底年轻没有经验,不及牛刺史老道。”

    皇帝点头,点评道:“牛刺史可治理地方,可领兵作战,薛贵为猛将也。”

    皇帝心中一动,问道:“大哥觉得牛刺史做安东都护府总督如何?”

    赵国公想了想后道:“倒是可行,但……会不会升得太快了?”

    皇帝不在意的笑道:“他即为牛刀,何必要拿去杀鸡?何况以他的资历,升为总督也不算早,不过是出身寒门无人举荐罢了。”

    要不是这一次东征,他还不知道边陲之地竟然藏了如此多的人杰呢。

    薛贵算一个,牛刺史自然也算一个。

    要不是新罗和百济内讧,说不定都用不到他御驾亲征,牛刺史就悄悄的将辽东打下来了。

    赵国公不再有意见,俩人默契的不再谈论这个话题,这种任免大事,提前传出去并不好。

    薛贵得了赵国公指点,总算知道怎么征收粮草却又不会引起太大的民怨了,于是带着士兵们连下两座小城,先和城中的官员征收,然后和一些大户人家征收,以及城中的粮铺等。

    一时间,富商及一些地主家庭损失惨重,不少人哭嚎着向国内城而去。

    牛刺史行事要更温柔点儿,他占下城池后直接接管城中的库房,嗯,基本都是空的库房,然后就去官员家中坐一坐,收了几车粮食后就去另一家坐一坐。

    有些人家吝啬,明明家中有许多粮食却一粒都不愿意拿出来,反倒提议带晋军下乡去他们的佃户家中征收。

    牛刺史冷笑连连,高句丽都把能搜刮的都搜刮了,他再去和普通百姓征收,岂不是主动承担了他们的怨气?

    而且他们身上还能搜刮出什么东西来?

    遇到这样顽固不自觉的,牛刺史也不动用武力,直接带着士兵们去他家吃饭。

    他就带了两千人,五百人往另一处收沿途的村镇,另外五百人则往另一处,剩下的一千人他就带着去吃饭,吃上两顿对方就老实了。

    最后他心满意足的拉着四五车粮食离开。

    他的副将吃得肚子都圆起来了,笑道:“大人,他们服软太快了,再顽固两天就好了。”

    他们自己吃饭只能吃七分饱,不比做客,既然是客人,即便菜少一些,饭总得管够吧?

    这两顿是他们出征以来吃得最好的一次。

    他再也不羡慕营中那些人吃马肉了。

    两天前的围城之战,他们的战马死了三匹,敌军的死了七匹,全都给剥了皮吃肉。

    可惜他们第二天就出门突袭,根本没来得及吃一块肉。

    现在他们一点儿也不羡慕了。

    五万多人呢,分十匹马,大家也就能吃个肉沫,只怕连块肉都看不见,哪儿有他们现在这样好啊。

    牛刺史道:“这是突袭,突袭知道吗?我们得抓紧时间,这已经是第二天了,现在天冷,今晚大家在城中休息一夜,明日一早便继续,一天最少要下一座城。”

    这些城池根本没有抵抗能力,有些小城连城墙都没两丈高,搭个梯子就上去了,攻城速度特别快,慢的是征集粮草。

    契苾何力重伤,现在便是高志、阿史那、薛备等人轮流去叫阵围城。

    一战过后,城楼上的人嚣张了一点儿,已经不再的一味挨骂,而是时不时的回嘴,两国大军就隔着一道城楼和一大片空地对骂。

    高志出场时则是劝慰居多,这会儿城楼上的人就不客气了,将高志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骂了一遍又一遍,还宣告了高句丽王的诏书,将高志从族谱上去掉,将其贬为罪民……

    高志的脸色很不好看。

    他以前出场虽然也会被骂,但从来不会被骂得这么狠,更没有诏书一说。

    赵国公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和皇帝道:“这下围城更难有成效了,对方心志坚定了下来,此是大患。”

    白二郎昏昏欲睡的站在后面听着,有些走神。

    白善的伤好了很多,这两天只要他空闲下来就被叫过去问话,问突袭的两支军队的情况,还问围城的情况。

    关键是他负责的是医帐的后勤,他怎么知道这么多?

    只能瞅着空来皇帝身边打转,听一些消息然后转告给他听。

    唉,白善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勤劳了,难得受伤可以休息,为何还要操劳这些事?

    白二郎觉得好困,困得眼睛都要睁不开了,他渐渐走神,神思不知飘在了何处,再回神时就是听到皇帝正在叫他。

    他抖了抖,努力睁开眼睛去看皇帝。

    皇帝:“……”

    古忠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皇帝,小声提醒白二郎:“驸马爷,陛下问您如何才能使人心溃败?”

    白二郎咽了咽口水,脑子里一片浆糊。

    皇帝和赵国公都看着他。

    皇帝有些嫌弃,他的女婿也太不争气了,赵国公也有些不满,明达那样的人才,怎么配了白二这样的驸马?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