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84章

    白善回来时,周满也只看了一半的人而已。

    村长一脸兴奋的去招呼着大家给他们准备午食,满宝也收工休息,看看兴奋的村长,又看看脸色不太佳的宋主簿,扭头问白善,“这是怎么了?”

    白善道:“我已经决定重启这边的新盐场,今天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都觉得再搭建一些灶台就可以上工了。”

    满宝问道:“煮盐吗?”

    白善听她这么问便挑眉,“除了煮盐还有别的法子吗?”

    满宝便看了他一眼,起身回屋,不一会儿便拿了一册薄薄的书出来给他,“里面有好几个制盐法,我粗略的翻了翻,觉得除了煮盐法外我们也就能用晒盐法,其他的法子我们目前的条件都做不到。”

    白善接过,发现是一册没有头尾,应该是被人撕去不少纸张的书,对于这种情况他见怪不怪了,有时候满宝拿出来的书就是这样的,不仅会丢失头尾,还会丢失中间部分的东西。

    他抬头看向四周,见村长亲自在厨房里忙碌,而宋主簿正在围墙后面生闷气,董县尉在压低了声音和他说着什么话,除了大吉,没人留意他们这边。

    白善便压低了声音问:“这是小岳父给的?”

    满宝没有点头,却也没有摇头否认。

    白善便感叹道:“小岳父对我可真好。”

    满宝不理他,道:“你先看一看吧,上面有些话说的不清楚,也不知道北海县适不适合,你先试试。”

    白善颔首。

    就在院子里翻开了书看起来,虽然是大白天的,但屋里还是很暗沉,不如在院子里爽快。

    他这样光明正大,自然没人会去凑热闹问他看的什么书,宋主簿在忧虑别的事,因此也没凑到跟前来。

    白善琢磨了一晚上,第二天就一脸兴奋的叫上村长道:“让青壮们拿着锄头和铲子等东西,我们今天就去试着建盐田。”

    村长一呆道:“大人,我们还没有去砍薪柴呢,得砍了薪柴回来晾晒……”

    白善兴奋的道:“我们不用煮盐法了,我新想出了一种制盐法,我们先试这一种。”

    村长嘴唇抖了抖,半晌说不出话来。

    走过来的宋主簿也呆住了,然后眼睛一亮,立即兴奋起来,凑上去问:“白县令,您刚说您要试新的制盐法,不用煮盐法?”

    白善浅笑道:“宋主簿今天不是说这附近的树木不多,柴薪不够吗?”

    “我想了想,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山林亦是朝廷的财产,不能为了煮盐便不顾其他生物,大肆伐木破坏,”他道:“所以我打算换一种制盐法。”

    村长连忙道:“大人,我们不必砍这附近的树也可以的,可以去远一些的地方砍。”

    这连绵不绝的山林,难道还怕没有树木吗?

    宋主簿闻言,转头训斥他,“你当天下的山林都是你们小洼村的吗?这附近的树也就算了,但要是远的地方你们要是也采伐,到时候引发矛盾,闹起纷争来,这些损失你赔得起吗?”

    村长口拙,加上对方身份天然压制,他根本回不了话,只能着急的看向白善,“大人,我们砍了树就会按照规矩将树种上,一定不会毁坏山林的。”

    白善还没说话,宋主簿继续道:“你说的好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砍一棵树就这么会儿功夫,而一棵树要长成却最少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们煮盐要耗费这么多薪柴,你补种跟得上吗?”

    村长涨红了脸道:“那龙池那边也砍了许多树……”

    “你们能和龙池比吗?龙池的盐田都多少年了,每年能为朝廷煮出多少盐你知道吗?”

    村长脸色紫红,低下头去不说话了。

    白善慢悠悠的道:“吵什么呀,我这个法子可是刚从书上找出来的极好法子,我们这次不用柴薪,而是用太阳来晒。”

    他摇头晃脑的道:“要说天下至阳之物,那非天上的太阳不能比,所以我想用太阳晒出来的盐一定会比煮出来的盐更好。”

    村长都快要哭了,这话一听就不靠谱啊,他也质朴,直接道:“大人,这太阳这么厉害,它也不能把米煮熟成饭呀,这把海水煮出盐来,只能靠柴薪啊。”

    白善却道:“本县是北海县县令,的确要考虑诸多,不能为了煮盐便毁坏山林,所以我一定要试这个法子。”

    村长道:“那要是试不成呢?”

    白善道:“一次试不成就试两次,一年晒不出来就晒两年,行了,叫上人跟我去弄盐田吧,那灶台不用砌了。”

    见村长脸色灰败,白善便和他道:“放心,衙门这边该给你们的工钱不会少的,每日十二文,照着龙池盐场那边的待遇给你们。”

    宋主簿张了张嘴想反对,但想到白善好容易换了主意,他便又噎了回去,怕他又想起煮盐的事来。

    宋主簿还有些不敢相信,但白善就是带着人去了海边,到处走走停停,最后选了一处将沙滩上的沙子拢了拢,挖出盐田来。

    而远处的盐场竟然就这样放着不管了。

    第2879章

    相信

    连着两天,白善都没再提砌灶台的事,反而让村长带着村里的人在海边开出了三四块盐田,直接开进了海水晾晒。

    宋主簿跟着蹲了两天,觉得白善这算是白折腾了,但见他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模样,他难得的没有表达出反对意见。

    不过海边实在是太晒了,宋主簿就和白善道:“大人,县衙里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呢,不如我先回县衙去?”

    “不必,”白善道:“县衙那边有方县丞呢,新盐场的事交给村长来做,我们去巡视下一个村庄。”

    宋主簿:“……大人,这盐场就交给他们处理?万一他们偷偷煮盐怎么办?”

    白善不以为然,“私盐是大罪,他们家小皆在此,我又已经在此开设盐场,他们又怎会那样想不开?”

    “我还没想好将盐场交给谁来管理,等我想好了再说,反正这太阳一时半会儿的也晒不出盐来,先留着吧。”

    宋主簿:……

    一旁的村长听了伤心不已。

    白善却私下找了他,给他圈出好几块地方道:“这两日我去看过,这几处地方盐分最高,有些地底甚至有盐卤,所以你们的盐田要从这儿一直挖到这里,若有盐卤,便化开在盐田里晾晒。”

    村长惊住,连忙问道:“既有盐卤,取了用水搅开再煮一次便可用了,为何还要在盐田里化开?”

    一直到现在村长都不相信太阳可以晒出盐来。

    白善却坚持道,“听我的没错,现在你们先挖盐田晒盐,我过一段时间会再过来一趟的。”

    村长虽然担心村子的前景,但工钱是白善出的,而且他又已经知道村子里悄悄煮盐的事,村长不敢不听他的。

    他只能唉声叹气的应了下来,

    白善见他服从,便放心的带着人去了别的村庄开始巡视,目前主要还是春种的事,白善还顺便看了一下麦子的情况。

    满宝就拉着一车的药材跟在他身后一路义诊,等她终于把一车的药材消耗光,他们这才回县城去。

    本来就黑的董县尉和宋主簿更黑了,倒是白善和周满一直戴着帽子,且可能是天生的,俩人都没怎么晒黑,这让宋主簿嫉妒不已。

    一进城,宋主簿便下意识的想跟着他们回县衙,结果他家里的下人跑来道:“郎主,老太太身体不适。”

    宋主簿一听立即道:“白县令,下官先回家去看看老母亲,县衙那边……”

    白善立即点头道:“去吧,县衙那边有我们呢,替我问老太太好,让她保重身体。”

    宋主簿应下,立即拎起衣袍和下人一起急忙回家去。

    满宝看着他跑远,啧啧道:“本来还想客气一下,要是病不好,我也是可以出外诊的。”

    白善道:“这会儿你就别吓他了,我们也回去吧。”

    满宝点头。

    县衙里很安静,表面看上去特别的平和,俩人才进县衙,方县丞便立即迎接出来,三人去了办公房说话。

    董县尉左右看了看,去找自己的属下。

    属下看见他就一脸惊恐的道:“董县尉,您终于回来了,您知道这几天出了多大的事吗?”

    董县尉淡定的问道:“多大的事?”

    对方就压低了声音道:“方县丞趁着县令和您及宋主簿不在去查了盐场的账目,结果查出不对来,当即就拿了盐场那边的宋管事,不仅如此,户房那边的两个书记员也全都被拿下了,此时都关在大牢里呢。”

    他欲哭无泪的道:“您要是早半日回来也好啊,今日一早,方县丞才带着我们把三人家中抄了一遍。”

    董县尉好奇的问:“抄出什么东西来了吗?”

    “抄出来了呀,好些贵重的绸缎绢布,还有好几麻袋的铜钱,别说宋管事才三十出头,就是再干上三十年,凭他那点俸银和家里的田地也挣不了这么多东西啊,现在他说不出东西的来历,加上账目有错,除非县令开恩,不然他死定了。”

    董县尉就道:“白县令是不会开恩的,你让他们死了这条心吧。”

    事情多半就是白县令和方县丞一起商量着干的。

    虽然现在白善重用方县丞多过于他,但董县尉才是白善来了县城后陪在他身边最多的人。

    他可是一直看着这位县令是怎么处理地方事务和关系的。

    说真的,虽然有些冒进,但不得不说,他这样干的速度比当年路县令那样慢慢布局后再掌权可要快得太多了。

    当然了,结果肯定也是鲜明的,白善要是赢了,那从此北海县衙就是他一言堂;白善要是输了,那几家不仅还和以前一样,甚至还会比以前更强势,说不定路县令这些年的经营就会毁于一旦。

    不过董县尉一点儿也不着急,他和属下们道:“这些闲话以后少说,我们只是听吩咐办事的,上头怎么吩咐我们就怎么做,知道吗?”

    属下愣愣的点头,问道:“这事儿不提醒宋主簿吗?”

    他记得他们老大和宋主簿关系很好啊。

    念头才闪过,脑袋就被他们老大拍了一下,董县尉没好气的道:“用得着我们去提醒吗?人家早回家去了,我们就是一群管治安的衙役,保护好治下的百姓,保护好大人,不要奸人作乱就可以,剩下的事少操心。”

    属下:“哦。”

    董县尉打发走了下属,扭头看了一眼那边的办公房,忍不住叹息一声,看来县城又要乱了呢,就不知道这一次吃亏的是谁,还是两边都吃亏。

    可惜他没本事做渔翁,不然此时做个渔翁可太好得利了。

    办公房里,白善翻着账本看,方县丞很贴心,特意将有问题的账目画红,还在边边上做了标注,因此他一眼就能看明白。

    他将册子递给周满看,问道:“只抓了一个管事?”

    方县丞道:“大人,北海县每季都要向青州刺史府交一定的盐,若是抓的人太多,海盐煮不出来,到时候是要问罪的。”

    白善道:“你不抓他们,他们就能按时将盐煮出来了吗?”

    “这……”

    白善很干脆的道:“把现在能查出问题来的人全抓了,然后审问,凡问出来的人全部抓了,然后再查探。”

    第2880章

    人手

    方县丞没料到他动作这么大,不由道:“大人,即便你将盐场的管事都换了,我们恐怕也很难掌控盐场。”

    他压低了声音道:“路县令此前不是没试过这个法子的。”

    只是最后两败俱伤,路县令到底赌不起,所以在损失更大之前退了一步,盐场那边换了一个姓宋的管事过去,当时还是主簿的方县丞则提为县丞,题外话一句,之前的县丞姓宋,是宋主簿的一个族兄。

    他“因病”辞官后,方县丞代替了对方,而宋主簿就是那时候提上来的,盐场那边还是宋主簿在管。

    所以方县丞是路县令一路提拔上来的,宋主簿则是宋家一系的,那董县尉呢?

    白善微微一笑,和方县丞道:“放心,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我都能承受得起,所以你放心去做,天塌下来,且还有我这个县令顶着。”

    方县丞定定的看了白善一会儿,点了点头后应下退了出去。

    这就是世家子和寒门的区别吗?

    还是有背景和没背景的区别?

    若是路县令,他一定是徐徐图之,必定不敢这么大动作的。

    满宝目送他离开,啧啧道:“你人手不够用呢,方县丞张口闭口都是路县令。”

    白善不在意的道:“收服他便是了,只不过我才来,彼此间还不太了解而已,等再过两年,你看他是谁的人!”

    白善说得霸气,但周满还是问他,“你新盐场那边打算用谁?”

    既然方县丞是路县令的人,那就不能用他了,要知道青州可不止一处靠海,这东西在出成果前是不能随意外传的。

    即便是好为人师的周满也知道,该是自己的功绩一定要抓紧,不能便宜了别人。

    白善沉吟道:“我再找找,董县尉要是可用我就用起来,不行我就只能和家里要人了。”

    白善问她,“哥哥和侄子们可有愿意来跟我的?”

    满宝沉吟起来,“立重不行,他现在还在庄子里一边种地一边读书呢,立学他们也要选官了,你觉得立威如何?”

    白善不由坐直了身体,连连点头道:“他不错,写信回去让他过来一趟?”

    白善起身走了两圈,思考道:“盐这事儿,不仅是盐场而已,后续还有很多可为之事,只是立威来了我这里,四哥那边怎么办?”

    满宝挥手道:“还有立君呢,放心,家里不缺人用的。”

    家里人多就这点好处。

    于是白善转到书桌后面,提笔就开始给家里写信,“青州距离京城太远了,让立威把他媳妇也带来吧,免得想念。”

    满宝“嗯嗯”两声,和他道:“再问一问家里,太医署那边有没有消息啊,怎么还不给我派人?”

    满宝给萧院正去信好长时间了,结果那边一点儿消息也没有,也不知道他答不答应派人过来。

    萧院正答不答应大家还不知道,但周家这边却是一收到白善的消息就开始给周立威准备上了。

    老周头和他道:“到了那边要听你姑父和小姑的话,别给他们闯祸。”

    周立威应下。

    刘老夫人则是过来找老周头和钱氏说话,“白善是独子,他也没个兄弟,以后还需要亲家多多关照。”

    钱氏笑道:“亲家这就客套了,姑爷肯带着几个孩子,那是孩子们的福分。”

    这样的福分,陇州那边就很想要。

    留在京城的本家听说这个消息后,忍不住找上门来,和刘老夫人道:“总是住在周宅也不方便,这毕竟是侄媳妇的嫁妆,传出去,外人要说我们陇州白氏无能,白善吃软饭了。”

    刘老夫人则笑道:“三郎君过于忧虑了,我们祖孙住在周宅都这么多年,之前都没人议论过,此时又怎么会说?”

    “今时不同往日,当时他们两个没成亲,自然可以说是借住在未来的岳家,但现在两人已经成亲,你们还住在周宅里就不妥了。”白珉道:“你们不是在京城里买了好几个院子,不如选一个搬出去。”

    刘老夫人便笑道:“我回头和孩子们商量商量。两个孩子出门前已经托了亲家照顾我们婆媳两个,这样突然搬出去,只怕外头要以为我们两家不和,两个孩子也为难,所以和孩子们说过再论这事。”

    白珉便沉默了一下,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借口来劝说,因为他同样不想恶化和周家的关系。

    他停顿了许久,最后还是道:“我听说白善在青州那边举步维艰,没有人手可用?”

    刘老夫人,“倒没听孩子说过,他回信来说在那边挺好的,春种快要结束了,他和青州的官民都相处得好,倒是因为他和他媳妇都忙,所以家里的事无人打理。”

    刘老夫人在他开口问起人手时就知道他是为何而来了,不给他开口的机会,直接道:“本来我是想带着郑氏亲自过去的,两个孩子忙着外头的事,我和他母亲可以帮他们照看后宅。”

    “但两个孩子都心疼我,觉得青州路远,过去不免劳顿,所以就没让我过去,你那弟妹也不愿离开我,最后还是拜托了亲家那边,让他们家二房的一个孩子过去照看照看两个孩子。”

    白珉忙道:“婶娘,族里这边也是有许多后生的,不如从族里挑几个孩子送过去,总不能一直劳烦亲家。”

    刘老夫人面上愣了一下后便笑道:“下次再挑吧,这会儿亲家这边都收拾好东西了,而且这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立威那孩子是过去给他们打理杂务的。”

    又道:“族里的孩子还是应该以读书为要,将来科举出仕才好,怎能操劳这些俗务?”

    白珉:……就是因为有的子弟很难读书出仕,所以才要跟着族中已经考中选官的人出去历练,多少有些前程啊。

    寒门子弟外放当官会带上自家的亲戚族人打理家务和外头的事务,一些小世家为了培养子弟自然也会这样干。

    当然,他们眼光会更高一点儿,要做的不是“下人”“俗务帮手”一类的事,而是直接参与到地方事务中。

    白善走的时候带上了大吉和刘贵,连厨娘都带着了,这会儿写信回来要人,显然就不是为了所谓的家务去的,肯定是任下有缺,他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手,所以让人过去了。

    这样的机会,竟然就这么便宜了周家!

    第2881章

    没有杜撰

    周立威也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于是将兄弟姐妹们都聚齐了,自己掏钱买了一壶酒给他们,炫耀道:“你们继续努力,我去和小姑混了。”

    众人羡慕嫉妒恨,压着他去了状元楼,一定要他请了一顿好的。

    几人吃饱喝足,摸着肚子回到家时正好白二郎过来做客,便跟着过去招呼了。

    白二郎道:“我见到萧院正了,萧院正说太医署已经选定文天冬,他正好也是周满的学生,他准备准备就可以启程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