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04章

    贾里正又不傻,一下就知道是谁干的了。

    治下出现这样严重的事,那些土匪还多是他们同族的人,贾里正都没犹豫就决定瞒下这件事。

    不然闹出来,贾家以后在这一片别想做人了。

    他就只能替贾大郎瞒着。

    贾大郎也知道贾里正知道了,见他出手,倒也大方,直接给贾里正家里拎去了两只鸡和两袋粮食。

    贾里正收了东西,那就只能更尽心的替他们遮掩了。

    白善道:“所以此事路县令虽失职,却也不能全怪他。”

    他转移掉话题,道:“如今贾里正和众匪都被押在了县衙中,下官想听一听大人的处理意见。”

    第2933章

    投桃报李

    郭刺史被请教,对此很满意,他想了想后道:“按律严惩吧,这些人都是本地的村民,甚至同里,竟然能做出劫掠乡民这样的事情来,民风已经败坏,若是不严惩以震慑人心,只怕以后还有人学着他们落草为寇。”

    打劫绝对是这个世界上聚拢财富速度最快的方法,对于因为天灾人祸,活不下去才落草为寇的人郭刺史还有可能考虑网开一面;

    但对这些完全是因为心恶才落草为寇的人,郭刺史觉得便是全杀了也不为过。

    尤其是劫掠乡里的人,更不能容忍。

    大晋说到底还是熟人社会,同州、同县便比陌生人更有感情,更不要说同里了,说白了,大家喝的水可能都来自于一条河。

    就算是灾荒年代落草为寇的山匪,那也是去别的地方抢劫的,谁会在自己的地盘上落草?

    那些人抢掠的也多是过路的客商,抢掠本地的人,你还当不当人,以后还葬不葬回祖宗祠堂了?

    做土匪的人恶,做到连本地人都抢的土匪更是恶上加恶,已经连最基本的廉耻都没有了。

    白善也是如此认为的。

    他道:“贾里正也该严惩。”

    郭刺史颔首,不过还是提醒道:“地方宗族盘根错节,你处理时要小心一些,贾氏要是不好处理,可以暂缓,不要再弄出民变来。”

    白善应下。

    他又道:“小刘村太小,山匪之事虽不是他们的过错,但因为涉及的人过多,当地只怕会排挤小刘村,结成村仇就不好了,你也要想办法化解掉。”

    白善恭敬的应了一声“是”。

    郭刺史沉吟,“此事其实还是上一任遗留下来的问题……”显然还是想把锅完全扣在路县令头上。

    白善:……

    为了他们那摇摇欲坠的盟约,白善只能继续劝道:“刺史,路县令是青州资历最老的官员之一了,他在这事上所有失职,但并不显。何况他在青州的名声还很好。”

    去年一场东征之后,青州大半重要官员都被撸了,只遗留下一个路县令。

    在那之前路县令还没什么名声,之后就声名鹊起了。

    别人都有事儿,就他清清白白留下来了,看着就是个好官呀,更不要说他接手刺史府后能够将青州的乱局稳定下来,不仅在青州官场有了很好的名声,在读书人中也有了名声。

    各县的文士这大半年来都没少讨论这位益都县新县令,所以白善给郭刺史的建议就是,“大人此时对他问责,落在外人的眼里,只怕有心胸狭窄之嫌,既如此,不如大方勉励,也让世人看一看刺史的胸襟。”

    郭刺史本来就在犹豫之间,闻言叹息一声道:“罢,就如此吧。”

    谈完了县城的公事,郭刺史就和周满谈起医署的事来。

    周满便道:“大人,我这次还带了青州医署药典文天冬来。”

    她笑道:“他是我的学生,在太医署时成绩便很好,青州城这边的医署要是开起来,我会让他暂时坐镇。”

    郭刺史闻言便含笑来回看着俩人,笑问,“周大人的这个安排倒是周道得很呀。”

    周满觉得他想多了,她之所以这样安排并不是想留在北海县和白善待在一处,而是因为北海县那边的医署正到关键时候,她得紧盯着它,看它走上正轨。

    她回头可还得写报告呢,很重要的。

    但郭刺史只是调侃了一句,没有再继续,让周满想解释都找不到机会。

    白善就伸手悄悄的捏了捏她的手指,见她看过来就冲她笑。

    周满冷艳高贵的瞥了他一眼,咻的一下抽回自己的手指,不理他。

    郭刺史带着俩人出去,大家在宴会厅上坐下,总算开始了这次设宴的主题。

    大家谈论起各县的发展问题和需要的帮助来。

    当然,作为最近有重大问题发生的北海县被重点关注了,就算郭刺史和白善没有提起,也有别的县令对山匪之事表示了关切。

    白善便官方的回复了几句。

    见郭刺史竟然没有趁机对路县令发难,不免有县令主动道:“治下出现如此严重的匪患,白大人和上任县令都难辞其咎吧?”

    路县令便主动和郭刺史道:“这的确是下官失职,请大人惩处。”

    郭刺史却叹息一声道:“事情发生时你已经调离北海县,也不能全算你之过,不过教化平民亦是尔等身为县令的责任。”

    郭刺史对七县令道:“尔等该引以为戒,回去后好好的宣传忠孝仁义,做好教化之责,不要以为教化就只是看着县学里的学生,并不是多少人考上府学,多少人考中明经进士就可以了的,平民百姓的教化也不容忽视。”

    白善立即和其他县令一起起身出列,对着郭刺史恭敬的应了一声“是”。

    这件事竟然就这么轻轻揭了过去。

    众县令:……说好的郭刺史和路县令龙虎相斗,水火不容呢?

    多好的找茬机会啊,怎么就放过了?

    路县令一直提着的心悄悄放下来一半,落座时忍不住看向对面的白善夫妻一眼。

    白善正在给周满拉开椅子,没接触到他的目光,周满就拉了拉他的袖子,白善回头,趁着郭刺史不注意朝他微微颔首,露出一个笑容。

    路县令回到家时还在沉思,他的师爷松了一口气,道:“好在白县令还记得和大人的盟约。”

    路县令道:“你一会儿让人悄悄的给他送个口信去,让他准备好下个月的官盐。”

    路县令很懂得投桃报李的原则,道:“青州贫困,郭刺史打算用青州的官盐打出一条路来,正巧他又选择了北海县和我打擂台,那对官盐的要求肯定会更高,不仅是质量,更要求数量,让他扩大盐场,想办法将宋家从盐场里挤走,掌握盐场吧。”

    师爷忍不住道:“大人当时都没能挤走宋家,他可以吗?”

    路县令道:“让他试试吧,而且比起当初的我,白县令资本更雄厚,靠山更多,可比我有底气多了。”

    至于能不能做到,那就不是他应该管的事了,反正消息他已经给出了,怎么做是白善的事。

    师爷应了下来,亲自将此话吩咐了下去。

    第2934章

    千里送药丸

    白善和周满住在驿站里,虽然他们在青州城里有铺子,但那是刘贵他们的住处,论舒服,自然还是驿站舒服的。

    俩人笑着和其他县令打过招呼后就进屋,门一关上脸上的笑容就落了下来,然后就脸对脸的趴在床上不动了。

    大吉过来敲门,俩人一点儿动弹的意思也没有,用眼神较量迫使对方去开门。

    白善最后还是争不过周满,眼见着大吉如此锲而不舍,他就只能起身去开门。

    只不过还是忍不住抱怨,“这会儿还有什么事呢?”

    不知道他今天累吗?

    他今天体力脑力齐消耗,可累得不轻。

    跳傩戏很需要体力,又快马加鞭到青州,不能风尘仆仆的去见上官,便又紧赶着先到驿站里换了衣裳……

    如此紧张的行程,让他连睡前洗漱都不想搞了,为什么还要在这时候来打扰他?

    白善打开门,大吉抬头看了他一眼后道:“郎主,路县令那边派了个人过来传话。”

    白善精神一振,瞬间精神。

    今天的付出有了成果,虽然累,但采摘果实这样的事当然还是得自己亲自去了。

    白善出门,回身将门关上,悄悄和大吉去了驿站的后门。

    后门墙根处正蹲着一个下人。

    白善很无语,“为什么就不能走前门?”

    虽然前门有人把守,要是不想让人知道,随便假装个小摊小贩的也可以啊,总感觉在后门见面更显得有问题。

    周满听到门被关上,勉为其难的抬起脑袋来看了门口一眼,然后又继续趴着不动了。

    跟随在她身边的西饼终于在驿站里排上了一桶热水,她拎了过来,直接倒在架子上的木盆里,兑好冷水后就去拉周满,“娘子,先洗漱吧。”

    周满懒洋洋的起身洗漱,又换下衣服,拆了头发,这才舒服的靠在了床上。

    但她这会儿反而精神起来了。

    白善也精神了,兴冲冲的跑了回来,他推开门看了一眼周满,也撸了袖子去洗漱,换下衣服就快速的钻到床上,眼睛亮晶晶的和周满道:“你知道路县令给了我什么消息吗?”

    “什么消息?”

    白善道:“郭刺史想大量的出手官盐。”

    周满惊讶,“这不是正对你下怀?”

    “不错,新盐场那边还可以再扩大扩大,”白善道:“我们县出官盐的途径不多,青州刺史府这边要是愿意出面,那便有了保障,相当于不管我出多少官盐,他们都吃得下。”

    周满却觉得这话有点儿不对,她挠了挠脑袋道:“市面上突然多出这么多盐,价格岂不是要下降?那些人会把官盐送到官衙吗?”

    白善笑道:“我们北海县就一个县,这会儿开的盐田也没多少,能多出多少去?以后等这个法子推广开来,只会更多的。”

    他转了一个身,和周满并肩靠好,道:“不过你顾虑的也不错,这涉及到民生和国政,的确要提前准备好,看来我得写封密折了。”

    白善回去的当天就准备密折了,还让大吉亲自去新盐场里取了一罐盐回来。

    周满一见,立即道:“我也有点儿东西要送给陛下和魏大人他们。”

    她这段时间走街串巷,听到了一些偏方,有些听着就很无理取闹,但其中也有可用的方子,周满便琢磨出了两味养生的药丸。

    也就是调养气血,舒肝解郁的,周满还往里加了一些玫瑰酱,她觉得挺好吃的,最近还用它另外调了另一种药丸,那就是给皇后明达长豫和太子妃她们的了。

    她偶尔也吃,尤其是心情暴躁想和白善发脾气的时候,虽然有时候也不太管用,但甜蜜蜜的吃着心情也会好一些。

    周满抱出一怀的瓶瓶罐罐,直接将包袱摊开,让五月给准备笔墨纸,一边写了标签让她糊上去,“每个人的瓶子上我都写了名字的,回头他们一看便知。”

    白善好奇的拿起皇帝那瓶,一边打开一边道:“你还敢从宫外给陛下送药?”

    他打开看见里面装着的东西,半晌无言,“你……罢了,陛下应该可以理解的。”

    皇帝一点儿也不能理解,他收到一包袱的瓶瓶罐罐,因为好奇,他都没去拆白善的密折,而是先打开包袱看那些瓶瓶罐罐。

    当中一个罐子非常的大,和其他瓶子上都写了字不同,那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瓦罐,一摔就能碎的那种。

    所以皇帝很好奇的先拆开了大罐子,吓得古忠连忙去拦,但没拦住,见皇帝因为太用力还蹦出来一些白色的颗粒,便上前捻了一颗,放在嘴里尝了尝后懵了,“盐?”

    白大人和周大人这是干什么,千里迢迢送一罐盐?

    太子也好奇的上前两步,“这这么看着有点儿像盐?”

    皇帝也捻起来要吃,古忠一把抓住他的手,连忙用帕子擦,“陛下,这外头的东西可不能乱吃,即便是白大人和周大人送的,焉知路上没被调换?”

    他道:“这就是盐,咸的,和一般的盐没什么区别。”

    皇帝道:“没区别,他们两个吃饱了没事干给朕千里迢迢送一罐盐?”

    书桌前的太子提醒道:“父皇,还有别的瓶子呢。”

    皇帝一听,看了看那些瓶瓶罐罐上的字,认出是周满的字迹,便找出写了皇帝二字的瓶子,古忠连忙伸手要去接,“陛下,奴才来开吧。”

    皇帝已经快手的将瓶子打开了,他不在意的道:“既然能送到朕眼前来,那就是没问题的,朕开一个瓶子的胆气还是有的。”

    太子也觉得古忠太过大惊小怪了,眼睛就盯着桌子上的瓶瓶罐罐看,他在上面看到自己和太子妃的名字了。

    他看了眼他爹,决定替他分担一点儿,于是伸手去拿了自己的瓶子。

    皇帝已经往瓶子里看了看,一脸沉默的从里面拿出了一张小纸条,仅仅倒出了一颗圆溜溜的药。

    皇帝打开小纸条看,当头只有一句话,“调养气血,舒肝解郁的养生药丸,知道陛下常生气,可配此方久服,一日一丸,方子如下……”

    皇帝掀开眼皮去看太子,就见太子也倒出了一张小纸条和一颗药丸而已,心里勉强舒服了点儿。

    他不客气的冲太子伸手。

    太子看了皇帝一眼,还是恭敬的将纸条送了上去。

    第2935章

    密折

    皇帝打开太子的纸条看,“补精益气,疏肝解郁的养生药丸,太子殿下您的脾气不好就是因为肝火旺盛,但通常补精益气的方子用得不好就会上火,这个药方却是些普通的药材,平时便可当食物吃的,药性没那么强……”

    皇帝看了眼下面带着的药方,撇了撇嘴,发现也差不多,也就有两味配伍不一样而已。

    可对太子的叮嘱就比较细,凭什么?

    他来回的对照了一下,发现俩人的方子的确大部分相同,连制作方法都差不多,这才掀起眼眸看了太子一眼。

    皇帝扭头和古忠道:“宣萧院正过来。”

    为什么有差别,问专业人士就知道了,他瞎猜也没用。

    皇帝不急着看白善的密折,喜欢上了拆瓶子,他略过皇后和明达几人的瓶子,直接抽出了给魏知的瓶子,拆开……

    他往外一倒,发现里面也是一颗药和一张药方,不免撇了撇嘴,周满可真够一视同仁的。

    对他和太子小心翼翼也就算了,魏知那里谁会去害他呢?

    何必如此小心。

    皇帝拆开小纸条一看,更不高兴了,因为他和魏知的药方一模一样。

    总喜欢特别一些的皇帝不太高兴了,他瞥了一眼太子,到头来最特别的还是太子?

    太子眼观鼻,鼻观心的垂眸站着,感觉到皇帝在看他,便提醒道:“父皇,要不要看一下白善的密折?”

    萧院正在不在宫中还不一定呢,等人过来不知要到何时,不如先将密折看了。

    皇帝看了看剩下的瓶子,不太感兴趣了,他都能想得到周满给皇后他们的药丸是什么。

    于是开始拆开白善的折子看,他也好奇,送药丸也就算了,千里送一罐盐是为了什么?

    皇上脸上的轻松笑容在看到折子之后慢慢落了下来,脊背都不由挺直了。

    他目光犀利的将折子来回看了几遍,沉吟片刻,将折子递给太子。

    太子一看他爹的脸色就知道是大事,连忙接过。

    皇上对已经传了话回来的古忠道:“去请魏知。”

    皇帝顿了顿后又道:“还有刘尚书和老唐大人。”

    古忠连忙低头应下,弓着身倒退出去,招来一个小内侍,低声道:“快请魏大人、刘尚书和老唐大人来。”

    小内侍领命后便快速的出宫去皇城中找人。

    很不巧,今天三位大人都不当值,这个时候应该是在皇城里。

    古忠进殿后对立面候着的内侍及宫女挥了挥手,他们便低头有序的退了下去。

    古忠想了想,觉得有些事知道的多了的确会于寿命有碍,正要退出去,就听皇帝道:“将这些瓶瓶罐罐收拾了给皇后她们送去。”

    古忠闻言大松一口气,立即上前将标签写了皇后她们的瓶子收在了包袱里。

    正要退下,就见皇帝捻着盐罐里的盐吃,还连着吃了两口。

    皇帝沉思,“比宫里用的盐差些,但比军中和外头卖的盐要好很多啊。涩味要淡,颜色也更白一点儿。”

    太子便也抓了一指头吃,除了咸和一点儿苦味外吃不出什么不同来,谁吃盐是干吃的?不都是放在菜里配着吃的吗?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