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正当壮年的年纪,谁不想着建一番事业呢?别说一直被冷落的董县尉,就是方县丞也很高兴有白善这个上司。
他感念路县令的知遇之恩,但不得不说,就算他是路县令的心腹,路县令也做不到将这么多县务交给他来做,然后自己隔三差五的下乡不在县衙。
感情都是相处出来的,人的心也是会偏的,方县丞此时的心就有点儿偏了,他不由的找董县尉商量,“你说要不要找路县令帮帮忙?白县令总躲在外面也不是事儿,现在宋家派了人在县衙外守着,青州城那边隔一天来一个人问,我看县令也躲不了多少日了,他再不回来,青州城那边怕是会直接派人下乡去找。”
白县令要是那样被请回来便有些难看了。
董县尉:“这可是和郭刺史做对,路县令能帮忙?”
方县丞也不肯定,只能道:“试试?”
董县尉就鼓动他,“你和路县令熟,你去试试。”
方县丞:……
他挠了挠脑袋,最后叹息一声道:“明日我找个借口去青州城一趟吧。”
董县尉想了想后道:“白县令不是说今年六月要招役丁修一下路和水利吗?要不拿着公文去青州城里审批?”
这种服役只要不是大规模抽调和占用农时,基本上不必要报备刺史府,自己县就可以拿主意,但报备也没错,显得亲近些,最主要的是,他们现在需要一个理由去刺史府。
董县尉觉得自己的主意不错,于是看向方县丞等待夸奖。
方县丞瞥了他一眼后道:“明日休沐,我带妻儿去青州城置办些布料器物不行吗?服役这种事为什么要经刺史府的手?万一他和白县令生气卡住了怎么办,今年我们还招不招役丁了?”
董县尉:……好有道理,是他少想了。
方县丞第二天果然带上家人去了青州城,而此时,被烦得不行的郭刺史也在想着是不是去北海县一趟。
他看了眼博古架上的珊瑚树,上前摸了摸,如玉一般的莹润,的确是难得一见的珊瑚树。
既然拿了人家的好处,那就得替人消灾,不然这东西肯定要退回去的。
郭刺史是不太舍得的。
想了想,他还是高声叫来下人,吩咐道:“让他们准备车马,我们去北海县走一走。”
“郎主何时启程?”
郭刺史道:“今日晚了,明日吧。”
想了想,他还是不愿和白善把关系弄得太僵,于是道:“派个人去北海县传话,就说我明日去县中巡视,让他们县令赶紧在县衙候着。”
下人应下,派了人去北海县通知。
公文是给了董县尉,董县尉给了周满,他苦恼道:“周大人,郭刺史亲自来,是不是要把白大人叫回来?”
周满收起公文问,“你知道你们白大人在哪里吗?”
“在大家洼,县城过去并不远。”所以现在去通知,白善还能摸黑回来,或者第二天一早快马加鞭的赶回来也行。
周满抬眼瞥了他一眼道:“不,你不知道。”
“啊?”董县尉一头雾水的看着她。
周满道:“我是说你不知道白县令在何处,我也不知道,他下乡去了,北海县那么大,其中不乏偏远贫困之地,谁知道他带着人去了哪里?重要的几个地方都找了,找不到人,县务是你和方县丞协理的,你们先招待郭刺史吧。”
董县尉听明白了,“……周大人,明日是休沐日,方县丞去青州城了。”
难道要他一个人面对郭刺史吗?
他做不到啊。
周满见他额头都开始冒汗了,也不为难他,道:“罢了,我们医署来招待他好了。”
周满想了想后道:“正好,北海县这边的医署已经上了正轨,这几天陆续有一些村落的人相约来看病,病人还不少,正好让郭刺史看看成效。青州城的医署也该办起来了……”
这些可都需要钱啊。
董县尉也听出了周满潜在的意思,半晌无言。
所以郭刺史过来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
第二天,周满就特特把自己绯红色的官袍拿出来穿上,然后拿着一把蒲扇坐在县衙里等郭刺史上门。
董县尉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不时伸长了脖子往外看,知道刺史要来的其他吏员衙役也有点儿紧张的在院子里晃荡。
周满觉得大堂还是有点儿热,就从椅子上换到了廊下坐着,一边吹着偶尔吹过来的风,一边呼呼的扇着蒲扇,见他们如此紧张,不由道:“我说,今天休沐,你们都不休沐吗?”
连宋主簿都没回家,破天荒的来县衙加班,他笑了笑道:“周大人,下官们还没见过郭刺史这么大的官儿呢,一时紧张和好奇,让大人见笑了。”
周满就用蒲扇点了点自己身上的官袍道:“看过来,看过来,什么叫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儿,本官不就在这儿坐着吗?”
院子里的人闻言一起扭头看向周满。
她穿着绯红色的官袍,官帽也戴上了,唇红齿白,脸又白嫩,因官袍是圆领长袍的男制,所以穿上去雌雄莫辩……
周满掀起眼皮淡淡的扫了他们一眼,问道:“好看不?”
众人一个激灵醒过神来,立即偏开头去不敢再看。
周满便哼了一声道:“不就是四品吗,值得你们这样大惊小怪的,本官的这四品还是京官呢。”
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论尊贵好似周满更在郭刺史之上,只不过部门不一样而已。
大家互相看了看,好像不是那么紧张了。
周满摇着蒲扇抬头看了一下天上的太阳,叹气,“明天就是六月了,可真是太热了。”
众人一起点头,很热啊,很热。
第2961章
我知道
“所以这么热的天,郭刺史为什么到现在都还不来,赶路不应该起早一点儿吗?这会儿就算坐的牛车也该到了吧?”
一语落,一匹马飞奔而来,在县衙门口勒住,不等停稳就从马上跳了下来,他冲进县衙大声叫道:“白县令呢,白县令呢?”
坐在栏杆上乘凉的周满被他这一声惊叫差点儿栽倒在地,她扶了一下柱子才坐稳,没好气的问道:“喊什么,吓死我了,郭刺史到哪儿了?我……”
她抬头看了一眼大太阳,勉为其难的道:“我代白县令去迎接好了。”
“哎呀,白县令呢?迎接什么呀,郭刺史回刺史府去了,京中有贵人来,要见白县令,快请白县令与我一起去青州城。”
周满眨眨眼,从栏杆上跳下来,摇着蒲扇道:“京城的贵人啊~~好说,好说,来人,快去找白县令啊,看看他到哪儿了,昨晚便说今儿一早就能回来,怎么现在还没到?”
董县尉看着她睁眼说瞎话,代大家应下,立即点了两个衙役出门,“快去马厩里选马,要最好的,去大家洼那里找县令,就说京城来了啥贵人,周大人让他赶紧回来呢。”
周满手上还拿着扇子在摇晃,又慢悠悠的坐到了栏杆上,心中则有个小人在欢快的转圈翻跟斗,她忍不住和科科啧啧两声,暗道:“贵人来的可真是太是时候了。”
科科也觉得他们两个运气好,再差上一天,等郭刺史到了这里,即便有周满这个官职不小于他的官员在,白善不在,他们双方的关系也会恶化的。
必定不能像以前那样和睦。
来通知的差役见周满又坐在了栏杆上慢悠悠的扇凉,不由焦急的跺脚,“周大人,您怎么一点儿也不急啊,刺史大人和贵人都在青州城里等着呢。”
周满急什么呀,她一点儿也不急,以太子那脾气,他要是着急,直接带着人就来北海县了,还能被郭刺史拦住?
太子不来,那必定是不急,他又刚到青州城,那不得洗个澡,换个衣服,吃个饭什么的?
不急,不急,一点儿也不急。
她还安慰差役,“天这么热,你看你头上都是汗,别着急了,白县令还在路上呢,我已经派人去找了,等他到了我们就过去,放心,贵人不会怪罪的。”
见他脸被晒得通红,便连忙叫衙役们带他去洗脸休息,“我家厨房做了酸梅汤,去小门那里叫人给你们盛一桶来,都喝一碗消消暑……”
衙役们立即上前簇拥着差役离开,差役反抗不得,只能拼命的往后面看,叫道:“周大人,周大人,刺史大人在等着你们呢……”
周满挥了挥蒲扇,看他走远了便呼出一口气来。
董县尉回来,禀报道:“周大人,人已经派出去了,不过什么贵人这么厉害,竟然让刺史这么着急?”
周满不在意的道:“没事儿,我们等等白大人。”
可是等白善收到消息再从大家洼回来,天都快黑了吧?
周满也想到了这一点儿,唉声叹气道:“这个时候露宿好多蚊子的。”
但她还是决定回家叫五月收拾一下行李,等白善回来了他们便往青州城去,可以在城外住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再进城。
周满计划得很,正要往后院去,差役从一堆衙役手里挣脱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碗呢,他脸色涨得通红,和周满叫道:“周大人,郭刺史说了务必让你们快些去,您别耽误时间了,快把白县令叫出来吧,那贵人我们得罪不起啊。”
周满摇着扇子一脸同情的看着他,“孩子,你莫不是脑子有问题?要不要我给你把把脉看一看?”
董县尉也有些生气,和差役道:“我们白县令是真不在,你以为我们县令是在躲着你们吗?他是真的不在,真的不在!”
董县尉强调过后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缓了缓语气去拍差役的肩膀,安抚道:“兄弟,我也知道你着急,我们也着急,但我们大人是真的不在,不过你放心,我们已经派人去找了,他估计是在路上,说不定过不了一会儿就回来了。”
差役怀疑的看着董县尉,又去看周满,“真不在?”
周满摇着蒲扇认真的点头,“真不在。”
差役见她还是这样慢悠悠的,差点儿哭出来,“周大人,青州城里真的来贵人了啊。”
“我知道啊,”周满不太理解的看着他,“我没有不信。”
可您的表现分明就是不相信!
差役总觉得白善就在这县衙里,说不定躲在哪儿看着他呢。
周满见他快要哭了,连脖子耳朵都变得通红起来,不由蹙眉,“虽说太子殿下身份贵重,但只要没人特意去招惹他,他还是很好说话的,你这么怕,难道你们郭刺史得罪太子殿下了?”
“那也跟你没关系啊,你一个差役,殿下也怪罪不到你头上来吧?”
差役一呆,愣愣的看着周满。
周满见他脸上的潮红似乎下去了一点儿,微微松了一口气,安抚他道:“行了,别怕,殿下要是因为我等去晚了怪罪你,我们会帮你承担的,真的!”
差役:“……您知道贵人是太子啊?”
周满顿了顿后颔首,“听说而已,不是太子吗?”
“是太子啊,”差役回神,然后问道:“白县令真不在县衙?”
周满:“……真不在,他下乡去了,跑得远,昨天我们收到郭刺史的消息后就派人去找他了,以为他晚上就应该回来到了,谁知迟迟不回,应该是路上有什么事耽误了。”
差役闻言心里好受了点儿,总算不那么着急了。
周满立即对后面呆住的衙役们道:“愣着干什么,快带他下去洗脸喝酸梅汤,多喝点儿,别嫌弃。”
衙役们回神,拉着差役深一脚浅一脚的下去了。
董县尉也恍惚了一下,咽了咽口水问周满:“太……太子来我们青州城了?”
周满瞥了他一眼,颔首。
“我滴个乖乖……”他长这么大,连刺史都没见过呢,现在竟然要见太子了?
不对,他好像见不到太子,人家要见的是白县令。
第2962章
我的官盐
周满扇着蒲扇回到后院,算了一下白善回来的时间,叹息一声,招来五月三个道:“收拾两个包袱,我们晚上要出门。”
又道:“将家里的东西规整规整,回头太子要是来北海县,有可能会住在我们这儿,到时候我们得搬出去。”
便是五月等也有点儿紧张,“太子殿下来了?”
周满颔首,挥手道:“去收拾吧,对了,除了官服,再往里塞两套好点儿的衣裳,人靠衣裳马靠鞍,咱现在可不能让人小瞧了。”
既然要好衣裳,那就得要好鞋子,好配饰来装点,这么一打点,东西就不是两个包袱能装得下的了。
五月便道:“娘子,装在箱子里放在车上吧。”
周满转了转眼珠子,颔首道:“好主意,去,让人将马车准备上。”
白善此时什么都不知道,正背着手优哉游哉的在库房里看晒出来的盐呢。
晒出来的盐都装在了细麻袋里堆在库房中,为防止受潮,地面用石头和木板隔出一手宽的空间来,盐袋就堆在上面。
白善数了数,对照了一下账本后微微颔首,账目没问题,依照现在的盐价,他们这个库存量出手,北海县一年的财政支出都够了。
盐果然赚钱啊。
白善伸手拍了拍盐袋,叹息。
周立威每次来库房都很有成就感,也很高兴,他不太能理解小姑父的叹息,“小姑父,这盐少了?”
白善摇头,“不是,我是想着,盐这东西我们平日用得少,却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东西,但必不可少的东西都这么难低价到百姓手中,这能是好事吗?”
周立威听不太懂,“那盐不一直是这个价吗?”
从小到大,似乎就没怎么变过。
白善道:“但现在获得盐的成本降低了,不煮盐,对木材的消耗也会减少,只要气候适宜,人力跟得上,我们就可以大范围的晒海盐……”
白善顿了顿,将许多话压在了心底,只道:“不知到那时盐价可几何?”
周立威想得简单,笑道:“盐多了,肯定会便宜的。”
白善没有点头,却也没摇头,目光从他的这些官盐中一点一点的扫过,带着些心满意足的出了库房。
周立威将库房上锁,和守在外面的士兵点了点头。
大家洼最重要的两处,一处是盐田,另一处便是这打通的三间大库房了,所以罗巡检都派了心腹把守。
但进出库房的钥匙只有周立威有,也只有周立威能带着人进出。
白善和他走出一段路,回头看了一眼后道:“盐场应该有自己的士兵。”
周立威:“啊?”
白善垂眸看了他一眼后摇头,“罢了,为长远计,还是应该交叉着来才好,等回头盐场的人多了,你从长工里挑选出一些来做盐场护卫,和罗巡检的士兵一起值守库房和盐场。”
“当然,主要的巡察防守之责还在于罗巡检身上。”
周立威还不太懂,白善正想细细的传授他一些制衡之道便听到了急促的马蹄声。
他扭头看去。
大吉看出来的是县衙的衙役,于是招手叫了一声,吸引住还在往盐场跑的俩人。
两个衙役听到声音扭头看了一眼,立即打转马头跑过来。
俩人累得不行,马也累,跳下马便道:“大人,刺史府昨日来了信,说郭刺史要亲来我们北海县,但今儿又派了差役来,说是青州城里来了贵人,让大人赶紧去青州城,周大人让我们赶紧来叫大人,让大人快回去。”
衙役一口气说完这么长的话,一口气差点儿没接上来。
周立威还不知道他小姑父来大家洼是躲刺史来的,闻言立即催促道:“小姑父,那你快回去吧。”
又好气,“什么贵人啊,这么急着叫您回去?”
白善已经猜到了,高兴起来,“回头你就能见着了,你留在这里看好盐场,我这就回去了。”
周立威:“我也能见着?”
但白善已经快步往住所去,没回答他这个问题。
他带着大吉和随行的衙役快马回到县城,不过他们没进城,因为到城门口时天已经有些黑,虽然城门未曾关闭,但也开不了多长时间了。
周满让人将马车停在城门外的路边,她就坐在车辕上,腿一晃一晃的,看到他们一行人快马而来,立即用帕子捂住口鼻和他们挥手。
尘土飞扬,白善到了跟前后勒住马,打量了一下她带来的马和车,问道:“这是要赶夜路?”
周满点了点头,“郭刺史现在肯定又生气又心虚,我们还是早一点儿去的好,别把关系弄得太僵了。”
明天城门一开他们就进城,郭刺史看他们如此辛苦和努力,一定能体谅他们不是故意放他鸽子的。
白善想了想,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于是回头对衙役们道:“你们回去吧。”
董县尉也在车队中,他非常想和白善周满一起去青州城,但他不能,因为方县丞此时就在青州城中,北海县这边肯定要留人镇守的,不然县令县丞和县尉都不在县衙中,宋主簿还不得翻天啊?
果然,白善看到了董县尉,微微一笑道:“县衙就托付给董县尉和方县丞了,对了,方县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