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苏楠也不慌,当初让她在这里租位置,说明百货商场的上层领导也是有想法的。如今证明,她说的是有些正确的。所以机会还是有的。
商场这边处理好了之后,苏楠就坐车回家。
路上,她思索了一下这次卖鞋的经验。
把自己不足的地方,以及优点都做了个总结。
晚上上夜校,杨老师问她鞋子的情况。
这事儿江老师都找她谈了,说是鞋厂厂长都找江老师说了这个事儿了。杨老师怕苏楠这人年轻气盛。
当听到苏楠说鞋子卖光的时候,杨老师惊讶道,“这么快就卖光了?”
“主要是限量限时,这两个比较吸引顾客。当然,我设计的鞋子也是很受欢迎。要不是您现在不穿高跟鞋,我都想让您试试了。”
杨老师惊叹道,“真的卖完了啊。你说说看,你到底是怎么卖的?”
苏楠就把自己卖鞋子的经历和杨老师说了。
杨老师听完之后,笑道,“你点子还挺多的。”
“主要是想赶紧卖完。别的鞋子上架之后可以摆着慢慢卖,我时间限制,就只能另辟蹊径。”
“反正你这鞋子卖光了,我可算放心了。你们江老师总是对我叹气。”
苏楠笑了笑,然后和杨老师说了想请假回老家的事儿。
好学生请假,杨老师自然批假。
放学后,苏楠又去找江老师道歉,说自己惹事儿让她担心了。这几天事情没办完,都不好意思来见老师。
“你没做错,是我过于担心了。你比我想的要优秀。”江老师现在对苏楠真是十分满意。
“你这次收获不少吧。”
苏楠点头,“这次鞋子从打样到最后上市场销售,每一步都是我自己盯着,每个环节我都亲自参与了。不管是生产还是销售,受益匪浅。”
江老师欣慰道,“你好歹是给我撑住了面子了,这次我看鞋厂领导怎么说。你这样去做助理,屈才了。”
对于苏楠的遭遇,江老师也很生气。
鞋厂领导给她打电话说苏楠行事冲动不稳重,她听着那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都已经给面子让她留在设计部了,怎么还闹这大的动静,让领导为难。
江老师当时就很不高兴,她给鞋厂推荐的是人才。不是卖自己的老脸给人开后门的。她推荐苏楠,就是看中的苏楠有这方面的能力,值得培养。
结果鞋厂领导竟然只把苏楠当个关系户一样对待。
而且这关系户后台还不硬。可想而知去了设计部,能有什么出路了。那是注定要被埋没的。
这次结果,真是让江老师舒心了。
……
第二天苏楠到了鞋厂办公室,大家都看着她。
林主任道,“你怎么回来了?”
“鞋子卖完了,我就回来上班了。主任,我这边具体安排什么职位啊?”
林主任啪嗒一下,茶杯都没拿稳,他犹豫道,“你是说……卖完了?一双不剩?”
“没剩,卖的挺快的。样鞋都卖了。”苏楠道。
“……”
设计部的人都惊得不敢置信。
甘乐道,“怎么会卖这么快?”
一般百货商场卖鞋也卖不了这么快吧。就算苏楠给人蹲下来穿鞋,也卖不了这么快啊。
她当然不懂,这种限时限量对于销售速度的影响有多大。
只觉得不可思议。
苏楠提醒道,“其实这重点不在于我的鞋子用几天卖完。因为商场货架上的鞋子也要放很长时间才能卖完。现在重点是我的鞋子卖完了。”她可不想让大家把思路跑歪了。
“主任,这说明我的设计还是有市场的吧。客户是愿意为我的设计花钱的。”
“……”
这下子大家都说不出话来。刘姐偷偷看了看尴尬的林主任,还有旁边不敢相信的甘乐,以及一脸事不关己的江哥,只觉得这个设计部要变天。
林主任扔下一句,“这事儿我会和厂领导反映的。”然后端着茶杯出去了。
等人一走,刘姐立马问苏楠,“怎么卖这么快啊?那鞋子……真那么好啊。”
苏楠笑道,“好不好的,我不知道咋说。但是客户确实喜欢。”还是那句话,不是多么出挑,只是这鞋子符合广大的市场流行趋势以及需求。”
她一开始就对自己定位明显,自己现在不是什么世界知名设计师,随便设计什么都能引领时尚潮流。所以只能随大众。这也是一种设计理念。设计出客户喜欢的、日常需要的鞋子。
重新回到这个办公室,苏楠就没再给大家端茶倒水了。
大家似乎也不觉得奇怪。
闹出这么大动静的苏楠,他们也没办法把人家当一个端茶倒水的小干事来对待了。
林主任一直到上午快下班才回来。
回来之后就满脸严肃的和苏楠说了她的工作岗位。
让苏楠当设计师。
这个安排出来的时候,刘姐他们也只是微微惊讶了一下,似乎也没觉得意外。
毕竟闹这么大动静,苏楠也证明了自己的能耐了。如果还让人当助理,他们都不知道怎么用了。
只有甘乐道,“那万一过几天有人退货呢?”她还是不信第一次设计产品就能这么顺利。不出点问题。又不是天才。
苏楠道,“那我就赔偿呗。设计师嘛,也有失手的时候。甘姐,你说对不对?”
甘乐:“……”
苏楠当上设计师的事儿很快就在单位里传开了。
大家都没啥热闹看,所以都等着看这个热闹。看苏楠怎么收场。
结果这才几天呢,苏楠竟然就当设计师了。听说是她设计的鞋子几天就卖光了,在商场卖的特别好。别人都抢着买。
厂长见她有本事,所以就让她当设计师了。
这次可没人说苏楠是凭着关系户当上设计师了。人家这是真的有本事啊。
有人马后炮,“苏楠那鞋子做出来的时候,我一看就知道这鞋子好卖。我做了这么多年的鞋子,好不好我能不知道?”
带过苏楠的人就说,“苏楠真挺吃苦的,在我们部门学习那阵子,真是追着我问问题。这有本事的人就是不一样。”
“当初能在老温手里提前就过了实习期的人,能不厉害?”
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新上任的苏设计师请假了。
要回家探亲去。
作者有话说:
么么哒。
第62章
◎苏楠回乡(抓虫)◎
算上上辈子,
苏楠好多年没有回老家去了。
之前没回家,一方面是没时间,
忙着在城里站稳脚跟,
想早点出人头地。
另外一方面,也有些近乡情怯。
上辈子,她真的很少回娘家。很少关心娘家的人。回忆自己上辈子,
真的就和脑子进水一样,陷入泥潭中爬不出来。丢弃了很多宝贵的人。也失去了家乡。让这个自己长大的地方渐渐在回忆里模糊起来。
这次苏楠回老家,
是没提前给家里打电话的。不想他们花功夫为自己准备什么。
她买了一堆的东西,
大包小包的。不过有程刚拎着,
她倒是不辛苦。
她本来是想给程刚放假的。毕竟回老家也不怕张安那群人。
但是程刚是个实诚人,拿了工资就干活。他当初来的时候就是保护苏楠的安全,
也没说就只防着张安一个人。所以坚持跟着。等到了当地的县城,他就住县城招待所等着和苏楠一起回安阳。
介绍信是找孙武刚帮忙开的。名目是出差。
一路往县城去,苏楠就找到了对家乡的熟悉的感觉了。
以前没到安阳的时候,
她就喜欢来县城逛街,
可那会儿进一次城不容易,要一早的就在公社等车。而且那时候车费对她来说也是一笔花销。
所以那个时候,苏楠就特向往城里的生活。
后来多少年,她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
就回忆着这过去的时光。
想着在村里快乐的奔跑的生活。
没有车就是这点不好,
到了县里就没有车坐了。这会儿县里只有一班去公社的车。要等点才能到。而且等到了之后,
苏楠还得从公社走回去。
“以后等我有钱了,
我一定要先买一辆小汽车。”苏楠心里念叨着。
暂时这想法可实现不了了。现在的车比房子贵。
程刚把苏楠送上车了,才走。
他不方便跟着苏楠去村里了,
到时候真要说不清楚了。
苏楠一路颠簸,
都有些后悔了。该让她二哥来接一接的。
车子开出县里路口,
又有人上来。
苏楠看了眼,那人也看了苏楠一眼,两人愣住了,“姐,二姐!”
上来的小伙子看着苏楠就高兴的叫道。
苏楠笑道,“林子。”
这是她小堂弟苏林。也是老苏家这一辈里最小的一个。打小儿念书成绩好,而且也能静得下心来学习。
苏林挤过来,蹲在苏楠旁边,用自己带的小板凳坐着。“你咋回来了,我都没回家,也不知道这个事儿。”
苏楠笑道,“也是突然有假期了,”
车里人都看着苏楠,好奇的打量着她。有些人也觉得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但是都有个想法就是,这姑娘可真是体面。
瞧瞧那满身的气派,一看就是大城市回来的人呢。
然后听着两人的谈话,车里人就知道了,这果然是大城市回来的。在外面当工人呢,这次回来探亲的。
谁家养的这么好的闺女。长的这么俊俏还这么有能耐。
到了公社,苏林帮着拎东西下车。
苏楠道,“得亏遇着你了,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咋回去呢。”
“你应该打电话回家里,让我哥来接的。你说你这回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家里忙,我也不想打扰家里。”
“一家人,说啥见外话呢。”苏林满不以为意。
别看这小伙子这会儿说话头头是道的,但是在外面就是个闷葫芦。典型的老苏家男人一个。
公社到大队也只走了一会儿。
苏林告诉苏楠,家里已经分了田地了,今年开春,二哥就开始在家里种菜。不过爸妈怕亏本,只给了一块地给他种。大伯也跟着种了一点。奶奶把自留地都给二哥了。现在他在家里干的特别起劲儿。
苏楠听着,看着熟悉的田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刚到大队这边,田地里都是农人忙碌的身影。分田地之后,大家的劳动积极性高了。以前老人孩子都不愿意来田地里了。但是现在全家老小齐出动。显得比当初上工的时候还热闹。
大伙儿眼神好,老远就看到进村子的路上走着两个人。关键是还大包小包的。这年头大包小包的人,那都不是普通人。
很多人都多看了眼。“老苏家的书呆子回来了?”
“好像还有一个……”
“咋看着有些像苏楠?”
“看着有些像,但是比苏楠洋气。”
“废话,从城里回来能不洋气吗?”
很快,大伙儿就知道,老苏家的苏楠回来了。
老远有人和他们打招呼,问是不是苏楠回来了。
苏楠笑着道,“是我回来了,回来探亲的。叔叔婶儿都忙着吧!”
大家都看着苏楠那意气风发的样子,一时间都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表情了。
在苏楠没回来之前,他们一直觉得苏楠是离了婚没脸回来了,他们觉得下次苏楠回来的时候,甭管她在城里混的多好,都会抬不起头来见人的。
结果苏楠回来了,大大方方的,自信飞扬的,反而显得他们有些抬不起头了。感觉和对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一样。
老苏家的人也很快听到了消息,往家里赶。
李秀芳高兴得都跑起来了。苏宝山虽然嘴上没说啥,但是脸上也是露出轻快的笑容来。
李秀芳叮嘱道,“闺女回来了,你可别说她啥。”
“我能说什么?”苏宝山道。
那也是他的闺女。以前养在家里的时候,多宝贝的闺女呢。
老二一家子也听说了,二婶陈月英也洗洗手,要回家去。
刘月纳闷道,“妈,回去干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