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懒得去,麻烦。”听他的中文腔调宁一宵始终觉得怪,“你还是说英文吧。”
景明是他在S大读书时就认识的朋友,很合拍,真正的欧亚混血,爸爸是法裔房地产商人,妈妈是华裔,搞制药的女强人,当初如果没有这个一头热的富二代当天使投资人,宁一宵的创业之路起步不会这么快。
虽然是个土生土长加州人,但他特别喜欢中国文化,当初就是因为宁一宵是中国人才主动交友,还给自己千挑万选在《岳阳楼记》里挑了个中文名,不许朋友叫他Luka,鼓动所有人叫他“景明”,弄得身边一些美国朋友舌头都捋不直,平时和宁一宵说话一定要说中文,还照着相声学了京腔,觉得特别带劲。
“我不,你在干嘛?”景明不换英文,甚至还故意带了些尚不成熟的京腔。
“抽烟。”
景明就像抓住什么把柄一样,语气都高昂起来,“不是要戒烟?居然复吸了?”
宁一宵嗯了一声,“今天有点难受,想抽。”
景明长叹一声,“按我说你干脆别戒了,抽了能怎么样,又不是明天就会死。再说了,人一辈子就这么长,像你这种除了工作什么都不干的人,总得有个消遣的途径吧。”
宁一宵没听进去几个字,只安静地抽烟,在不合时节的阳伞下吐出灰白的烟雾。
“工作狂真可怕,我看你唯一的休息活动,就是回家盯着你那个小猫玩偶发呆……”
宁一宵很突兀地打断,起身,“我回去了。”
“哎哎哎,回哪儿?”景明没什么眼力见,也不觉得有什么,又问,“对了我等会儿要参加个聚会,你来吗?”
“不了,我回酒店,工作没做完。”宁一宵说完摁灭了烟头,连同自己心里那些隐隐约约的情绪一起扔进垃圾桶。
“你偶尔也放松放松。”对方又叹气。
宁一宵还了火机,叫了车,漫不经心道:“你这个合伙人偶尔也工作工作。”
景明用中文说着完全是西方表达习惯的话,“行吧,祝你今晚愉快!”
这话说着滑稽,听着也滑稽。
宁一宵并不期待自己会有什么美好的夜晚,更何况是今晚。
回到酒店他便打开笔电开会,但大多时候是听他人的报告。宁一宵很擅长一心二用,所以一边听一边看财务官发来的报表。整个会议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快结束的时候他点开邮箱一一回复,这才发现收到了卡尔的邮件,有关今天他拜托对方查的人。
邮件里有许多附件,很多都是论文,宁一宵点击了下载,然后给卡尔拨打了电话。
“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他应该是纽约的一位临床精神科医生,有自己的门诊,我收集了一些他发表过的期刊和会议论文。梁医生应该是主攻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研究。我们有项目需要和他合作吗?”
卡尔误会了宁一宵的来意,但没有听到宁一宵否认,便继续说:“其实我们的实验室里有一位和梁医生师出同门的博士,就是艾维斯,如果需要合作的话,我认为可以通过他来谈谈。”
宁一宵不置可否,顿了顿才继续:“其他的呢,和专业无关的资料。”
“和专业无关的……”卡尔思索了一下,“私生活?”
他没有完全摸清宁一宵的想法,想了半天,突然想起自己刚刚看到的一篇论文,“哦对了,梁博士本科时期有发表过关于同性心理学的论文,而且还在那篇文章里表明了自己的性取向,他是个同性恋者。”
这总够私人了吧?
卡尔静静等着回应,还以为宁一宵会夸赞他的细致。
没想到宁一宵直接挂断了。
卡尔一瞬间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有上司心理学这门学科,他一定要去报名进修。
--------------------
作者有话要说:
打工不易,卡尔叹气
第4章
N.生日礼物
==========================
宁一宵站起来,在酒店的房间里走了几步,又回到桌边,最后拿起手机拨通了艾维斯的电话,旁敲侧击地询问关于梁温的事。
这是个热心肠又开朗的研究员,很热情地为他介绍起自己的师弟,诸如头脑聪明、友善幽默之类的美好形容词堆了一沓,无意识地火上浇了油。
“Shaw,你该不会是想让我挖他过来吧?先给你打个预防针,我这个师弟中产阶级家庭出生,湾区纽约西雅图都有置业,不太缺钱,而且他很喜欢当临床医生,就是喜欢为确切的一个个病例服务,对理论研究不感兴趣,恐怕你是请不来他的。”
宁一宵笑了笑,仿佛并不在意,“那你有他的联系方式吗?”
艾维斯很快给他发过来,“收到了吗?不过他私人电话很少接陌生号码,你可以打他的门诊号码。”
他说完又改口,“哦不,我刚刚想起他最近不在门诊,说来也巧,他这两天也在西雅图,好像是要参加一个美术馆的展览……”
就像是一个精妙的运算系统捕捉到了关键字,宁一宵立刻询问,“什么展?”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下午苏洄所说的话,他说过要参加什么,后又改口。
“装置艺术展。”艾维斯还以为他求贤若渴,很大方地将这些告知给他,尽管不抱希望,也好心祝他顺利。
得到展览信息的宁一宵静坐了一分钟,最终还是给卡尔通电话,要求他退掉明早的航班,再帮他订一张展览门票,并将明天所有能推的日程统统延后。
他听得出卡尔在电话里表现出来的困惑和迟疑,这一点也不奇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宁一宵发现自己没办法停止工作。
只要一停下来,只要他的大脑产生了一点点空隙,就会忍不住想,想现在的苏洄在做什么,在和谁说话,与谁共进晚餐,和谁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
像死循环的代码,不断地报错,不断地运行,一路错下去,无休无止。
他希望有人能帮他中止这段代码,但似乎没有人能做到,就连睡眠里的自己也逃不掉。
只睡了三个小时的宁一宵,第二天的早上八点就前往美术馆,进入展馆中。
这里比他想象中还要大,走进场馆,看到形形色色的观展者,每个人都对艺术展品抱以欣赏的态度,除了最不虔诚的他自己。宁一宵忽然觉得有些可笑,自己竟然真的因为旁人的一句话来碰运气。
很矛盾的是,他一面寄希望于切切实实的相遇,可又不希望真的遇见,真的要通过第三个人见到他。
这代表着他们之间的确存在联系,而自己和苏洄,已经毫无瓜葛了。
这并不是个人展,两层楼的展厅里摆放着许多创作者的装置艺术品,主题名为“你的诞生”。
宁一宵的全部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在来美国之后几乎没有来过这样的地方。他没有时间欣赏艺术,也害怕欣赏艺术。
所有会令宁一宵想到苏洄的东西,他都能避则避。可连他自己都想不到,原来这个人只要出现,一切就都失效,他甚至会很不识相地用这些伎俩靠近。
对照着艾维斯发来的照片,宁一宵四处张望,寻找着梁温的踪影,好像很不凑巧,他几乎找遍了一楼展厅,都没有看到。
上了二楼,他正思考是不是自己的预判出问题的时候,在观展的人潮与艺术品之间,宁一宵一眼就看到了苏洄。
这一刻的他是为苏洄高兴的,因为苏洄的确实现了他想要的。
但他不像昨天的他了。
宁一宵愣愣站在原地,没有再上前一步。
苏洄就在二楼展厅的一个拐角处,他拥有一小片白色空地摆放他的艺术品,被蓝色的灯光浸透。
那是许多许多用细线吊起来的破碎的蝴蝶,由白纸折叠成,纸上隐约有些字样。
然而,作品名却与蝴蝶无关,叫《网》。
很多装置艺术的突出重点在于被悬挂的物品,所以常常会用灯光将那些用以悬挂的细线隐形,但这件作品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突出了所有的丝线。
假如只观赏悬挂的数千只蝴蝶,看到的就是蝴蝶,而如果将视线移到墙面,会发现细线设计出的“网”的光影,墙上的影子里,每一只蝴蝶都被一只完整的线笼罩住,不得自由。
宁一宵读得懂,无论是六年前,还是六年后,他都能读懂苏洄的作品。
蝴蝶并非蝴蝶,而是自由。
在“你的诞生”这样的主题下,苏洄给出的答案是:诞生于囹圄的自由。
巨大而美妙的装置艺术下,他穿了件茸茸的灰色开衫长毛衣,围了条很长很大的彩色格纹围巾,脸很小,下巴完全陷进围巾里,看起来还像个学生,但漂亮得一览无遗。
他不像其他的创作者,会热心地解释自己的作品内核,而是很安静地站在一旁,垂着手,眼睛望着那些上前来看他作品的人。
这一刻,宁一宵很普通的视力忽然间变得很好,他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苏洄脸上的细小神情,他的忐忑和忧虑,他得到肯定时的一点点满足,也看到他手上握着的灰绿色钢笔,还有他身后的墙壁上贴的编号“21”,这些明明都是很不明显的。
可他就是看得很清楚。
宁一宵扼止着内心的想法,一面又忍不住再往前走一步,好将他的展品看得再清楚些。
忽然地,他看到苏洄转了头,像受惊的小动物一样后退小半步,在看到来人后脸上露出了不明显的笑。
那就是梁温。
在看到他资料的时候,宁一宵也抱过侥幸心理,或许对方只是苏洄的主治医生。但眼前这位人生顺遂、年轻有为的医生,连病人的私人工作都要相陪,送热茶,送手套,还帮苏洄整理他的围巾。或许还会开车送他回家,或是酒店,甚至在自己的公寓收留苏洄。
他很好奇,医生是否需要做到这种地步。
宁一宵的一双腿像是凝固在原地,仿佛也突然化作这里的一尊展品,待人观赏。如果是,他也很不够格、并不真的值得被摆放在这里,只会让人匪夷所思,令人发笑。
意识到这一点,宁一宵转身,很没有留恋地下了楼。
过程中他撞到了一个男孩,对方穿得十分具有圣诞风格,他身上红绿配色的格纹衫令宁一宵想起今晚是平安夜。
12月24号,是自己的生日。
发现这一点的宁一宵,在台阶上愣了愣,然后他放慢了脚步下楼,穿过一楼的许多展品,他的平静和稳定一点点从内心深处修复,直至走出这座美术馆。
上车后,一直坐在副驾驶等待的卡尔转过头,对他提起方才花艺公司询问有没有偏好的花,或是对什么花过敏,他们好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宁一宵表情很冷,一言不发,吓得卡尔不敢继续。
过了一会儿,卡尔尝试提议,“白玫瑰应该可以……或者是水仙,你觉得怎么样?”
宁一宵感到透不过气,解开了衬衫最上方的纽扣,降下车窗。
“什么都行,只要不是芍药。”
卡尔松了口气,上司讨厌的花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于是他愉快地说OK,并提醒道:“Shaw,现在已经不是芍药的季节了。”
宁一宵看向窗外白茫茫的雪。
没错,早就不是夏天了。
“走吧。”
当天下午,宁一宵在vip卡座等待返回湾区的航班,同时,他照网站提供的信息拨出了一个电话。
“你好,请问是‘你的诞生’装置艺术展的负责人吗?”
“是的,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
宁一宵望着落地窗外等待的客机,平静道:“我想收藏一件展品,21号,拍卖或是直接购买都没问题。”
“哦真的吗?这件不用走拍卖流程,您是藏家还是……”
“个人,只是偶然看到了,很喜欢。”
“好的,具体流程我会和您对接,这是本次展览第一个被收藏的作品。”对方的语气里带着笑意,“如果创作者知道有人这么喜欢他的作品,一定非常开心。”
宁一宵没有笑。
“我想匿名。”
“匿名?”这种要求也不是多么罕见,对方很快就接受,“好的,这都没问题的,我们会为您保留私人信息,期待您收到心仪的作品。”
“谢谢。”
返回湾区的飞机上,宁一宵想,是因为他很快就要度过27岁生日,为自己购买一份生日礼物,这不过分。
这份礼物是苏洄做的,让他想起苏洄方才的笑,和遇到他的那个夏天没什么分别。
因此在三万英尺的高空,宁一宵梦到了六年前的苏洄,也不算愚蠢。
--------------------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开始回忆部分(不是全部回忆完那种,是片段式的,比如十几章回忆十几章现实这样子)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留言~!
然后视角标不明的原因是这篇视角是切换的,前面攻多一些,后面受多一些,其实分量差不多所以标了不明
第5章
P.色授魂与
==========================
临近学期末,宁一宵被部里评选为新的学习部副部长,准备接替即将在毕业季离开学校的学长。
上任后,他的第一个工作是组织读书观影会,一个对他而言不算和学习有关的活动。
事实上,无论是不必要的书,还是看电影,宁一宵都很少做。他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学习,为了考试的分数而学习,哪怕连竞选学生会干部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挣多点学分,多积累人脉。
教授喜欢课业优秀的学生,而团委书记这样的领导,往往喜欢组织能力强的学生。
宁一宵不喜欢当同龄人的领导,但所有会为他微茫前途添砖增瓦的事,他都愿意做,而其他的,他则没有多的任何时间去消耗。
部门为读书观影会申请到了一个活动室,部里的其他学生特意用经费采购了一些书籍,拿来布置这里。
那天有阵雨,天气不佳,宁一宵热心帮助他们将一整箱的书搬进来,然后一本本摆在架子上。
“辛苦你了一宵,要不是你,我们都打算去隔壁楼借拖车了。”
宁一宵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意,“小事,别客气。”
对方依旧没有放弃对他的善心夸赞,宁一宵借口让她把空调打开,“房间里好像很闷。”
“好。”
只剩下他自己放书,宁一宵脸上的笑容收起,安静地拆着透明塑封,听见窗外一声突兀的雷鸣。
当他再弯腰从箱子里拿起新的一套时,发现腰封上印着一行极为鲜明的字:
[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宁一宵沉默凝视了片刻,将腰封取下来,对半折叠,扔进一旁的垃圾桶里。
“一宵,你帮忙发一下意见卡吧。”
“嗯,好。”宁一宵放好书,转身走去。
参加活动的学生一个个进来,等到人差不多足够填满这个小影音室,宁一宵便走上台前,微笑着介绍了关于读书观影会的安排,鼓励大家踊跃讨论,尽管连他自己都提不起兴趣,他更希望这个时候的自己在打工的地方,多花一个小时赚钱还债。
但这所顶尖高校从不缺乏热爱文艺的学生,和他不同,这里的大部分人,出生就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天之骄子们不需要在题海中苦苦挣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拿来充实自我。
座位上的众人很自然地三五成群,分享书籍。宁一宵为此感到轻松,他不需要为上半场的读书活动再费心工作。
大家讨论的时候,他就在一旁坐着,用活动室的电脑备课。
初中二年级的数学辅导是他生活费大半的来源,也是他所有兼职里相对最轻松的一个。
“一宵,电影什么时候放?”时间差不多过去一半,部员李聪走过来,小声询问他,“要不等十分钟?”
宁一宵笑笑,眼睛依旧没有离开电脑屏幕,语气轻快,“行啊。”他打完最后一个公式,关闭了文档,起身给李聪腾空,“你拷贝了吗?”
“没呢,我这会儿弄。”李聪道。
准备工作就绪,宁一宵起身关闭了所有的灯,李聪点击了播放,投影幕布亮起,电影开始。
这是一部晦涩的自传体电影——镜子,开篇便是漫长的变焦长镜头,油画一样盛开着蓝紫色花朵的田野,乡村的树丛与房屋,栅栏上吸烟的女人,不明所以的独白诗。
电影中刮了很大很大的风,大到宁一宵开始思考这是拍摄时的巧合,还是人为,又有什么方法能吹出这样大的风。
整片田野都翻起草浪,绿色的海。
宁一宵和李聪并肩靠着墙壁站在侧面,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向投影。
他很认真地想,会是直升机吗?
就在这时候,关闭的影音室大门忽然发出很轻的吱呀声,门缝一点点打开,一个男生动作很轻地走进来,侧身掩上大门。
转过头的时候,淋湿的脸孔被泼上油画般幻彩的光晕。大约是因为在雨中奔跑过,他微微喘息着,胸口起伏。
窗外的一阵闪电,将他湿漉漉的眉眼照得分明。
宁一宵好像本能地被什么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