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章
俞青玄也不敢多问,目光看着桌上的茶水,心中波澜再起。这个情报,要尽快告诉小公子才是。
“俞姑娘,本宫与你一见如故,本宫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姑娘能够帮忙。”慕西子看着眼前女子,神色诚恳地说道。
“长公主殿下请言。”俞青玄回应道。
“本宫知道,俞姑娘如今掌握了李家部分情报网,本宫想借助李家的力量,帮忙寻找本宫的女儿。”
慕西子一脸恳切地说道,“希望俞姑娘能帮本宫这个忙。”
“长公主殿下要让奴婢帮您找女儿?”
俞青玄神色一惊,很快,反应过来,凝声道,“殿下,茫茫人海去找一个人,无疑是大海捞针,殿下的女儿,可有什么特征或者信物?”
“有。”
慕西子应了一声,旋即站起身来,走到一旁的桌案上拿过一个红木盒,然后走了回来,放在茶桌上,小心打开,面露怀念之色,说道,“就是这个长命锁。”
俞青玄闻言,望了过去,但见红木盒中,半枚长命锁安静地躺在里面,精美的材质,复杂的纹络,尽显华贵。
“其实,这枚长命锁是一对的,两枚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一枚。”
慕西子解释道,“当时,本宫将另外半枚放在了女儿身上,并且将她的生辰八字放入了其中,若能找到那半枚长命锁,就能找到本宫的女儿。”
“这长命锁的材质,一看就不是普通之物。”
俞青玄神色凝重地说道,“不过,要想根据半枚长命锁寻找女儿,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宫知道。”
慕西子沉声一叹,无奈道,“若是容易找,本宫也不会找了二十多年都没有结果,更不会拜托俞姑娘来帮这个忙。”
“就只有这一个线索吗?”
俞青玄眉头轻皱,问道,“若殿下能够提供一些其他的线索,或许能找的更快一点,类似于胎记这种。”
“没有。”
慕西子轻轻摇了摇头,应道,“就只有那半枚长命锁和里面的生辰八字。”
说到这里,慕西子似乎想到了什么,补充道,“差点忘了,生辰八字还没有给俞姑娘。”
说完,慕西子从木盒中拿出一张纸条递了过去,继续道,“生辰八字一样的人,实在太多了,应该派不上什么用场,俞姑娘在找人的时候,最好还是以长命锁为主要线索。”
“奴婢明白。”
俞青玄应了一声,随手将纸条收了起来。
慕西子看到前者收起了纸条,淡淡一笑,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接下来的话题,便无聊了许多,除了走个过场一般传授琴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关于冥土之事。
双方第一次交谈,也不会在冥土之事上有着过于深入的交流,所以,两人第一次会谈很快就便结束了。
约莫两个时辰后,俞青玄起身离开,在内侍带领下,出了正阳宫。
寝宫内,慕西子看到俞青玄离开,安静地端起了身前的茶,嘴角弯起了一抹不易察觉地笑容。
看俞青玄的反应,此前,她告诉李君生的那些消息,尚未传到俞青玄耳中。
俞青玄在李家负责情报之事,并且可以代表李家与皇室进行冥土的合作,这说明,李家对俞青玄是十分信任的。
毕竟,冥土一事,不论在任何势力,都绝对是机密中的机密,不可能让不被信任的人知晓。
如此以来,是不是就可以说,李君生和李家的确有了不可调和的隔阂,李君生才会选择隐瞒那些消息,没有告诉李家。
若能用一个俞青玄,试探出李君生的态度,那这枚棋子,也算值得了。
女儿?
慕西子冷冷一笑,女儿又如何!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个女儿而已,无关紧要。
思及至此,慕西子放下手中的茶杯,刚要起身,突然,脸色一阵潮红,忍不住咳嗽了好几声。
点点鲜血落下,茶水染红,刺眼异常。
慕西子稳住身形,然后开始笑了起来,如此疯狂,令人毛骨悚然。
这一刻,皇宫外,俞青玄走出,坐上了李园的马车,原路返回。
马车上,俞青玄下意识从袖中拿出纸条,打开看了一眼,接着,眸子狠狠一缩。
这是?
俞青玄看着眼前再熟悉不过的生辰八字,脸上尽是震惊之色。
这怎么可能?
街道上,马车隆隆驶过,半个时辰后,于李园前停下。
内院,正在查看账册的桃桃看到俞青玄回来,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微笑,问道,“青玄,交谈还算顺利吗?”
“顺,顺利。”
俞青玄机械式地应了一声,旋即匆匆回了自己的房间。
桌案前,桃桃看到俞青玄异常的反应,脸色瞬间冷下。
这个反应,就不好玩了。
第1809章
俘虏风和日丽。
大商中西疆域,大军浩浩荡荡驶过,最前方,李子夜坐于战马之上,器宇轩昂,气势不凡。
后方,八个身穿甲衣的傻子跟在后面步行,一脸郁闷,脑门上就差写上白痴两个字。
八打一打输了,八人愿赌服输,双脚行军,不能骑马。
这对于八名位高权重的将军而言,不仅是肉体的摧残,更是精神的践踏。
也许,八人心中某个时刻想过反抗,想过找回场子,可惜,眼前战马上的那位布衣武王,他们打不过,根本打不过。
所以,八人反抗的念头,也就只是想一想,连表现出来都不敢,更不要说付之行动了。
“王爷,将士们都累了,要不停下休息一会儿吧?”
赶路半日,罗骁拎着自己的环首刀,快走了两步,追上自家王爷,满脸渴望地问道。
“累了吗?”
李子夜闻言,转过身来,看向后方的将士们,大声喊道,“兄弟们,需要休息吗?”
“不、需、要!”
“不、需、要!”
大军后方,数以百计、千计、万计齐声回应,声浪一波又一波,震撼人心。
“好样的。”
李子夜打开铁扇,半遮面部,微笑道,“罗骁,你可是五境,难道还没有将士们的耐力好吗?”
“呃。”
罗骁听到王爷的质问,尴尬地挠了挠头盔,悄悄了退了下去。
其余七位将军看到罗副将吃了闭门羹,也不敢再说话了,继续穿着厚重地盔甲赶路。
将士们的情况,和他们能一样吗,绝大多数将士可是不用穿着甲胄行军的。
不过,这些话,七位将军也就敢在心里叨咕一下,说是绝对不敢说的。
就在罗刹军将士马不停蹄地行军赶路时,远处,一支百人小队快速掠过,小队成员全都有着三境之上的修为,甚至一小部分成员的修为已至第四境。
三境、四境,在这个武道昌盛的时代,虽然算不上最顶级的战力,但是,军队的战斗力,从来都不是以个人修为说话。
“将军。”
这时,一处高地上,一名轻装简行的探子快步跑来,凝声道,“前方十里,发现了敌人的一支骑兵小队,大概有百人左右。”
“百人?”
东临王世子,如今的特种小队百夫长,吴多多听到探子的禀报,眸子微眯,立刻纵身掠上一处高地,拿出千里镜看向前方。
但见千里镜中,前方十里外,一支百人的骑兵正在河边休息,尚未发现什么异常。
“百骑,不算多,趁着他们还没有发现吃掉他们!”
吴多多说了一句,转身看向后方的百人小队,沉声道,“一会动手的时候都利索点,不要放过一个活口!”
“是!”
百人领命,旋即一同朝着前方快速赶去。
很快,百骑小队休整的小河前,百人悄悄赶至,不过,为了不被发现,也没敢靠的太近。
“走水路!”
简单的判断后,吴多多当机立断,下达命令。
后方,百人领命,立刻打开身后的机关盒,一同拿出相同的空心竹竿。
接着,众人相继入水,只留下空心竹竿伸出水面,供呼吸使用。
“大家都小心点,这里已靠近罗刹军的活动范围,切不可大意,大家抓紧时间休息,吃点东西补充体力,然后尽快离开!”河岸边,百骑之首的一位将军眼前看着众位兄弟,神色凝重地提醒道。
“是!”
百骑将士领命,加快了吃干粮的速度。
谁都没有注意到,不远处,河底,一道道黑影潜伏而至,很快,距离漠北铁骑们已不足三十丈。
“将军。”
突然,一名骑兵将士注意到河底的黑影,刚要示警,却已为时太晚。
“杀!”
只见水面下,一道道身影直起身子,冲出了水面。
接着,一名名特种小队的成员弯弓搭箭,利箭顿时如雨一般飞出。
“啊!”
惨叫声随之响起,一波又一波箭雨后,百名特种小队的高手们冲出,手持短刀,开始收割剩余漠北骑兵的性命。
战斗从开始到结束,总共不到两刻钟的时间,没有上马的漠北骑兵战力大打折扣,又被人突然偷袭,因此,从头到尾,都没组织起什么有效的反抗。
“俘虏和战马带走,回去复命。”
战斗结束,清理过战场,吴多多吩咐了一句,旋即立刻带着俘虏和战马离去。
一个时辰后,罗刹军的主力部队前,一名将士快步走来,禀告道,“王爷,吴将军剿灭了一支百人骑兵,现在正带着俘虏和战马赶回。”
“百骑?”
李子夜闻言,面露异色,说道,“一会儿让他过来见本王。”
“是!”
报信的将士领命,转身离去。
“王爷,吴将军可真厉害,当真是英雄出少年。”
后方,罗骁很是及时地走上前,一顿马屁派了上去,说道,“这也多亏了王爷的教导,吴将军和他的精英小队才能进步如此之快。”
“罗骁,本王发现,你不仅能吃,马屁拍的也很不错。”
战马上,李子夜皮笑肉不笑地看着眼前的白痴,教训道,“本王想知道,哪天缝上你这张嘴,让你不能吃,不能说话,你还能做什么?”
“呃。”
罗骁又一次吃瘪,不敢再废话,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不多时,吴多多骑马赶至,来到大军之前,神色恭敬地说道,“王爷,末将带人俘虏了三名漠北的探子,王爷是否亲自审问?”
“除了那三人,可有活口逃脱?”李子夜询问道。
“没有。”
吴多多摇头应道,“九十七人,全部杀尽。”
“将人带上来吧。”李子夜点头,吩咐道。
“是!”
吴多多领命,旋即前去领人。
大军前,李子夜勒马,看着东临王世子的背影,脸上露出了一抹欣慰之色。
虎父无犬子,当初那虎头虎脑的少年也逐渐开始能够独当一面了。
不得不说,将门虎子的概率还是挺高的,忠武王、东临王他们的儿子都成长的相当不错,没有变成传说中欺男霸女的纨绔子弟。
第1810章
同甘共苦骄阳西行。
荒野。
马车隆隆驶过,车厢前,一袭儒袍的文修儒挥动马鞭,称职地赶着车,全心全意当着马夫,带两位老人游历山水。
离开都城多日,文修儒一身儒袍依旧整洁如新,即便上进心不强,身为儒门弟子的骄傲还是有的。
眼看天色渐暗,文修儒回头看向身后的车厢,开口询问道,“儒首,掌尊,天快黑了,休息一夜,等天亮再走吧。”
“好。”
车厢内,孔丘应了一声,在法儒的搀扶下,小心地下了马车。
无边无际的荒野,看不到尽头,夕阳下,微风轻拂,落日余晖洒落,将荒野点缀的如此美丽。
文修儒四周看了看,然后快步离开,去寻找干木柴生火。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文修儒刚离开不久,远处,十三道身影出现,为首之人,一身白色僧袍,眉心处,血红的佛印散发着若隐若现的佛光,那宛若稚子一般面容,纵然历经千般劫难,亦没有任何改变。
“那是?”
法儒看到前方走来的十三道身影,面露诧异之色,说道,“儒首,是佛子,三藏。”
孔丘听到法儒的提醒,目光跟着望了过去。
“佛子,前方好像有人。”
这时,夕阳之下,十三人队伍中,相距三藏最近的韦陀开口,提醒道。
“阿弥陀佛,看到了。”
三藏应了一声,说道,“过去打声招呼。”
十三人随之朝着前方的两位老人走去。
很快,以三藏为首的十三人走到了两位老人身前。
“阿弥陀佛。”
三藏看了一眼前方不止见过一面的法儒,很快,目光移过,看向了法儒身旁的老人。
虽然是第一次相见,不过,三藏还是一眼便认出,或者说猜出老人的身份。
“小僧三藏,见过儒首。”
三藏双手合十,恭敬地行了一个弟子礼,在眼前老人面前,天下人都只能以弟子自居,因为,老人是真正的天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