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48章

    这是底线也是最高标准。

    我不喜欢被骂,我不骂别人。

    我不喜欢劝酒,我也不劝别人喝酒。

    这种事情需要的是后期学习才能拥有和掌握的。

    所以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教人知识,而是传授人道德素质。

    可以没有文化,但是不能没有素质。

    坏种确实是有,极其少见。

    人刚刚生出来的时候,就是完全凭借本能的一种“小动物”而已。

    在医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吮吸反射

    吸吮反射(sug

    refle)是哺乳动物及人类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这一反射在出生时便已形成,刺激第18周的胎儿,便可以观察到唇部的吸吮动作。婴儿出生后吸吮反射便很明显,并延续4个月此后这一反射逐渐被主动的吸吮动作所替代。

    也就是说,人生出来。

    还是小动物生出来,第一个事情就是要吃饭,就是要活着。

    就这么说。

    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他是不知道谁是妈妈,谁是爸爸的。

    谁把吃的凑到他嘴上,他就只管吮吸,然后吃饱,长大。

    这是一种本能。

    只有等他长大了,才会学习各种各样的事情,各种各样的知识。

    孟母三迁。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小孩子是不知道什么事情是好,什么事情不好,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需要经过人为的后天的努力和学习才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

    才能知道什么是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什么是仁义礼智信。

    当然了,长大以后形成了世界观。

    又接触人。

    很可能会发生变化。

    那么这个情况就是这样的。

    但是从小有一种坚定而又正确的世界观是必不可少的。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基础牢固了,以后遇到什么事情了,自然能够坚定自已的信念。

    学中医也是一样的。

    我们把一个事情做好是不容易的。

    尤其是在学中医的路上。

    相对于西医来说。

    中医学起来,知识点多,庞杂,需要背诵和记忆的东西多,而且多拗口且不容易理解。

    学个两年三年,开出来的方子不一定管用,还容易被人说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比如拿“大医习业”里来说,这个中医需要学多少东西,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

    、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如果真的把中医基础打好了,是绝对会有中医自信的。

    为什么我说到基础不劳,地动山摇了呢。

    因为我见过太多,太多的人,以前学中医,现在改学西医了。

    中医搞了个半个瓶子。

    然后出去之后发现用的不知道是啥,用了也不管用。

    那咋办?学点西医吧。

    一整,发现西医真好用啊。

    血压高了,降压药一吃,下来了。

    血糖高了,降糖药一吃,下来了。

    头疼,布洛芬一吃,不疼了。

    发烧,布洛芬一吃,不烧了了。

    哈哈。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就是即用即效。

    用了用得劲。

    但是中药不行。

    中药得辨证论治。

    得看脉象,观察神色,看舌苔,看症状。

    更是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舍证从脉,舍脉从证等等复杂的不能复杂的理论。

    其实西医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

    噶,打个针,噶吃片药,不耽误上班,不耽误干活。

    很多找我看诊的病人,问我,吃中药能不能代煎。

    我说不能。

    必须回去自已熬药。

    那人就说,我吃不了,太麻烦了。

    其实我不是说故意麻烦人,折腾你。

    我不光让你自已熬药,我还要让你熬药的时候,就是认真熬药,不让你玩手机,不让你看电视,就让你看着火?

    你想想,你自已熬药的这段时间里,你的意识就回归到了自已身上。

    是有利于你自已的神魂回归的。

    让自已的灵魂片刻安静一下吧!

    第306章

    夜话(碎碎念)

    开篇写下来,这是一章闲白。

    都是。

    不喜欢可以直接跳过。

    大概讲一下,江云初这本书的由来。

    本来是留在最后一章讲的。

    但是现在提前讲一下吧。

    原因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

    这里就不多说。

    本来我的想法就是,写完苏子阳吧,就拉到了,

    后来好多朋友又留言说,看的不够尽兴。

    或者看的过于专业了。

    让人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的不舒服,不舒爽。

    这个真是让人难受。

    而且我是从来没有想过的是,真的会有这么多人看中医类的。

    我在里面看过几本中医比较火的。

    但是都是带系统的。

    讲究的是一夜成名。

    卡的是人生的bug。

    可是人生茫茫几十载。

    哪里有这么多bug给人们好卡呢。

    我还是想继续脚踏实地的再写一本,

    而且我通过写苏子阳,也是在不断的学习。

    隔行如隔山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的,我真的感觉到了隔行如隔山。

    不行就是不行。

    笔力差这种事情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弥补的。

    能够写到现在已经实属不易了。

    所以还望轻喷。

    毕竟读书的时候,也是个语文作文困难户。

    江云初整本书的构架,就是属于稀释版本的苏子阳。

    是属于,故事情节更多,但是知识水平不会下降。

    干货是一直都在的。

    只不过章节更加长了。

    融合在各个环节之中了。

    不会再出现那种,大篇幅的,大量的专业术语了。

    我也在努力的避免各种专业的术语,尽可能真的让他话,娱乐化。

    但是是不能代替正规的中医书籍的。

    我写,只是给各位种个种子,引个兴趣,留个机缘而已。

    至于说,以后能够搞成什么样子的话,还是要学习,还是要从经典之中学的。

    不能跟我学。

    我的学识也都是有限的。

    是不究竟的,不完全的。

    因为个人之力终究有限,并不能究竟一种学问。

    我也是一直在不停的学习,不停的看书。

    但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要保持住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

    周易六十四卦。

    唯有谦卦,爻爻都是好的。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卑使人进步。

    这句话是永远没有错误的。

    。

    这里说到的是学习态度的问题。

    还有一种就是学习内容的问题。

    这个我在文中,多处已经三令五申的讲过许多了。

    所以来说,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就将大医习业再解释一下。

    从圣贤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看看怎么学习,才能成为一代大医。

    首先必须熟悉,熟读,熟练掌握《素问》、《针灸甲乙经》、《黄帝针经》。

    针经,也就是《灵枢经》。

    这里就是说,人想当医生,就首先得明白人的生理病理。

    了解生理。

    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经络。

    知道经络的关系,知道经络的运行。

    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所以首先明经络,也就是后面说的。

    “明堂流注,十二经脉,表里孔穴”

    这些内容。

    就是讲的人体的经脉流注问题。

    就是说,有什么顺序,什么时辰走什么经。

    十二经脉,这是是一个代表。

    十二经脉不仅仅包含的是十二条正经,还包括奇经八脉,络脉,孙脉,浮脉,等等一系列的经络问题。

    如果说,你真的经络学的够扎实,够细致的话,看一眼别人,就知道别人是什么病。

    到那个时候,就真是神医了。

    “三部九候

    ,五脏六腑”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以候头角之95。

    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以候91齿之95。

    上部90:99前之动脉,以候9990之95。

    中部天:95太阴(9291部)以候肺。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