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行,行!听你的!都听你的!”江云初弄得3天的药,一下就拿住了这个叔叔的心。
心里对于江云初是百般的信服,你说啥,就是啥,你说咋滴,那咱们就咋滴。
对于这个叔叔的病,江云初坚持,效不更方。
还是继续用这个方子。x04
这是效不更方的意思。
我忘记前文之中,写没写过这个效不更方的意思了。
就是有的人说,我找一个中医看病,吃药。
吃前几天的时候,挺管用。
再去就不管用了。
这个情况,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说明一下。
说,第一个情况是。
效不更方,不管用的。
这说明,第二次这个没有辨证,疾病发生了变化,但是医生没有发现。
任何一个疾病,包括感冒也好。
都是复杂的。
学西医要学病理,生理。
学中医,也要学,病理生理。
知道疾病的发展走向,知道人体的正常情况。
什么是常?
什么是变。
怎么样以常达变?
这是根本问题。
举例说明。
一个人胃痛胃胀。
第一次来看病,此人断定辨证应用香砂六君子汤,然后呢,吃了3天,病人舒服多了,但是还是觉得,还有不舒服的地方。
这个时候呢,医生觉得见效了,选择效不更方。
但是再吃3天之后,疾病没有任何的变化。
还是3天前那个样子。
然后又吃。还是没有变化。
这时候其实应该意识到一个问题,到底病症有没有发生变化。
香砂六君汤,是行气消涨,健脾气的好方子。
但是这个人的胃胀胃痛可能不完全是脾虚的问题。
有4分脾虚,3分食积,2分寒气,还有1分血瘀。
那么好,你解决了脾虚问题,其他问题必然暴露出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改方。
是否加入消食化滞的药?
是否加强温中的药。
是否加一点点的活血化瘀的药?
这些都是问题。
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见效了,更方了,又不管用了。
还是以这个六君子汤举例子。
可能是8分脾虚,2分血瘀。
本来不应该改方子。
但是他改了,那怎么办?
肯定就是不管用了。
这种情况,我都遇到过,包括很多人也问过我这个事情。
其实我觉得就是,学习学的不究竟。
还是有很多细微之处没有发现,所以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细节,导致这种情况。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有个故事。
“叶天土三片梧桐叶,一字救两命”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名医叶天土正在家中书写医案,忽听有人前来请求救治一难产妇女,叶天土立马前往,在途中听病家说已请了同派温病大家薛生白诊治过,但仍不见产下。薛生白是叶天土同乡近邻,其医术与叶天土齐名于江南,只是更为年轻些。叶天土十分纳闷,薛生白诊技也不错,为何不见效呢?
叶天土来到病家,只见产妇已奄奄一息,其家人称,薛生白诊断后认为是产妇气血双亏,无力运胎,气血滞行,交骨不开。其处方以气血双补、行滞活血、催生下胎药为主。叶天土接过药方一看,此方甚佳,但难以治此病人之病。因缺乏同气之药,如何能使诸药达到病所?时值秋天,窗外桐叶飘落,叶天土似有所悟,随即将原方中的药引“竹叶三片”改为“桐叶三片”,产妇遵方服药,不出叶天土所料,不久便顺利产下一胎儿,母子均报平安。
此事传到薛生白耳中,薛不以为然,认为叶天土巧立名目而已。叶天土闻之,当即修书一封与薛生白,信中题一诗谜为:有眼无珠腹中宝,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落叶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秋分之时,同气相求,胎儿立下……薛生白阅后,豁然开悟,深感叶天土博学多才,大为叹服,自惭不如。
叶天土诊病当天恰值秋分之日,寒暑燥湿交替季节,梧桐叶纷纷落下,人与自然互为相应,同气相求,故在薛生白原方中加入梧桐叶以求其气,并引诸药达于病所,瓜熟蒂落,桐籽熟桐叶落,合而为一,故效如桴鼓。不久,“叶天土三片梧桐叶,一字救两命”之佳话传遍江南水乡。
虽然这是一个故事,但是足以证明,学习要学到精微细致之处,要懂得变和不变。
而不是一味的拘泥于各种各样的死板套路。
所以生活之中,有这么一句话。
我觉得说的有点不太精准。
说,
西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死。
中医让你稀里糊涂的活。
其实这个东西就没有绝对的事情。
谁都可以让你明明白白的活,谁都可以让你稀里糊涂的死。
尤其是中医。
两千年前《黄帝内经》时期,就已经把人体研究透彻了。
真是对人的生理病理做了一些详细的不能再详细的报告。
开篇就讲。
人是怎么生出来的,几岁长牙,几岁能传宗接代,几岁衰老。
什么样的事情,对身体好。
什么样的事情对身体不好。
一目了然。
我真的有时候不理解,这么瑰宝的东西,居然会有人说是封建迷信。
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你没听过七岁八岁换狗牙的说法?
书里写七岁,还是八岁换牙,也是封建迷信?
纯扯淡。
有几个坏人,领着一帮大傻子,四处造谣,意欲何为,不得而知。
大概要坏我之脊梁,灭我之精神吧。
《黄帝内经》之中还说道,经络如何运行的,有什么作用。
脏腑都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这些都太深奥了。
再有就是对病因的研究,病机十九条等等,几句话,一目了然。
真是真传一句话,家传万卷书。
而且古代人还讲究天人合一。
这块呢,是被喷的最多的。
这里,我必须要说,谁喷谁没脑子。
天人合一简直不要太好,为啥喷它?
天冷了你不加衣服?下雨你不打雨伞啊?
天天下雨你不潮?
潮了你不容易难受?
天天干旱你能舒服?
这不就是最简单的天人合一吗?
顺应天时,以养其生。
人家下雪了,你非得穿着大裤衩出去嘚瑟,你不冻坏了谁冻坏!?
这是最简单的。
可是有些人你跟他说点细致的,他不行了,脆弱的小心脏受不了了,破防了,崩溃了,难受了,封建迷信了!
比如我说,天冷要加衣服。
他说好好。
我再多说一句,最近有复气,气温会变化,感冒咳嗽的人会多,肚子痛的人也会多。
这时候这个山猪吃不来细糠的劲头子就来了。
什么破玩意,整得神神叨叨的。
“狗日的封建迷信!”
哈哈哈,多半还会骂上一句。
所以说,中医真的也可以让你明明白白的活。
而不是让你稀里糊涂的活。
只不过,我跟你讲了之后,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理解。
其实说白了。
那些终于或者迷信于西医的人,又对西医有多少了解呢?
病理生理能不能讲呢?
除了。我要打针,我要,吃消炎药,打点滴,这个劲大,好的快,这几个词汇之外能不能说出一些其他的词语来?
对于西医了解多少?
西医将人分成几个系统?
解剖学里,人有多少长骨?多少短骨?多少成对的骨骼?
肌肉有多少?肌腱叫什么名字?
神经系统有拿着?怎么分布的?
血常规有多少项内容?
什么是病毒?
什么细菌?
什么消毒?
什么是无菌?
抗生素有多少种?
降压药有多少种?
降压药的原理是什么?
抗生素的原理是什么?
能不能说出个一二三?
恐怕不能。
我在这里说,我不是说,或者抬杠,必须让普通人了解新鞋专业的知识。
而是说,不了解,就妄加判断。
这是绝对万万不能,绝对使不得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你说,中医不好,西医好。
那么好。
请你回答上面的问题。
那么你说中医不好。
那么请你说。
中医有什么世界观?
脏腑有多少?
经络有几条?
如何运行?
病机病位病性。
望诊,
问诊,
舌诊,
脉诊,
知道多少?
中药有记载的有多少味?
都有什么功效?
以什么来断定中药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