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9章

    特别是陆长州力气够,和面时舍得下力,手擀面十分劲道。

    梁春宜自己就吃了两大海碗,陆长州吃得更多。

    除了锅里留给两个孩子的饭,其他的面条和菜,梁春宜和陆长州、陆大姑吃得一干二净。

    陆大姑揉着吃饱的肚子说:“春宜做面条就是好吃,比我做得好吃多了。”

    梁春宜嘴角扬起说:“大姑你又乱夸我,我就只会做面条。而且这面条还是长州擀出来的。”

    陆大姑立马说:“他出个力不算啥,调味的是你,你的功劳最大。”

    梁春宜望向陆长州,陆长州居然跟着道:“大姑说得对。”

    梁春宜被两人夸得忍不住脸红。

    *

    栗子不管是煮还是炒,都是难得的美味,但梁春宜最爱吃的,还是栗子炖鸡。

    纯山野长出来的野栗子,个头不算大,但又香又糯又甜,配着农家养的鸡,炖煮出来的肉和汤,香到没边。

    梁春宜只要想到这道菜,嘴角就忍不住分泌口水。

    家里的鸡要养着下蛋,梁春宜敢打它们的主意,陆大姑对她再好,也要生气。

    梁春宜便带着吉宝和乐宝,还跟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猴子,去小坎子村了,准备在村里换只鸡。

    小坎子村里此时没有多少村民,就连小孩子都不多,因为能干活的都下地干活去了。

    现在正是秋收的季节,水稻、蔬菜、瓜果,最主要的还是水稻。

    各种农作物成熟,这个季节不赶紧收了,会烂在地里。

    特别水稻,收了之后还要交公粮呢。

    吉宝和乐宝来过小坎子村很多次了,到村口那棵大树下,两人伸着头找自己熟悉的小伙伴,没找到一个。

    最后还是梁春宜带着他们去村里晒谷子的大广场上,才看到正看晾晒着的水稻的村里老人。

    还有一些几岁的小孩,拿着绑着麻袋的竹竿,跑来跑去赶飞过来的麻雀。

    “梁医生!你咋有空来了?你要找谁啊?”

    梁春宜在医院帮村里人治过病,而且她经常和家属院的人过来换东西,所以小坎子村的人很多都认识她。

    吉宝和乐宝对赶麻雀感兴趣,和毛毛一起睁着大眼睛跟着那些小孩子看。

    梁春宜笑着回问话的老人:“吴三奶奶好,我想找人换只鸡,但是今天我看村里没多少人在。”

    吴三奶奶拍拍屁股,慢慢地从小板凳上站起来:“他们都去田里收稻子了,我家正好有只鸡不想养了,你看看行不行?”

    梁春宜叫吉宝乐宝不要看了,三人和毛毛跟上吴三奶奶的脚步。

    还没走多远,喧闹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一群人着急忙慌地抬着一个人快速奔过来。

    第138章,治疗

    梁春宜和吴三奶奶都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

    吴三奶奶年纪大了,眼神没那么好,她佝偻着腰,眯着眼睛努力往前看。

    “咋回事啊?我怎么看着好些人跑过来了。”

    梁春宜点头:“是好些人跑过来了。”

    这群人跑到谷场,正要穿过去,有人眼尖地看到了梁春宜,立马喊道:“军区医院的梁医生在这里!”

    “她又没药,先送长生那里去啊!”

    “但是梁医生医术高。”

    这时有人来拉梁春宜,想让她跟着大家一起跑。

    梁春宜还没有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已经看到被抬着的人腿部血流如柱,黑色衣服的颜色都被血浸得更深。

    梁春宜不用别人拉,她拉上吉宝和乐宝说:“我会跟上,你们送他去村里的诊所。”

    村子里也是有医生的,不过大多数都是赤脚医生,医术的来源很多。

    可能是祖辈家里从医,也可能自己看医书学的。

    不过他们能行医,是经过当地认可的,不少赤脚医生,还会定期去更高级别的医院学习,学完了再回来服务村民。

    毕竟很多村里距离镇和县很远,小病去公社或者县城看病跑老远不现实。

    有些病比较着急,离得远跑到地方也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所以赤脚医生的存在非常有必要。

    小坎子村里也有这样的医生,梁春宜还认识他,叫吴长生,他的医术是祖辈传下来的。

    据梁春宜所知,吴长生会的不仅仅是汉族医术,还会少数民族的医术,有些治疗方法挺超出常规的。

    对,小坎子村里还有人养虫子,就是五毒那些,不过梁春宜只听说过,没有见过。

    因为会这些东西的人,在村里的地位也不一样,住处和普通不在一起。

    梁春宜带着吉宝乐宝跑到村诊所,其实就是吴长生家里。

    结果吴长生没在家,他也去帮着收稻子了。

    大队长一拍大腿:“这吴长生,他不上工也有工分,不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帮人看病,去地里干啥!用到他的时候人不在!”

    “我去叫他!”

    “哎呦哎呦!我的腿,先给我包下伤啊!”

    被抬着的人捧着腿哎呦叫,嘴唇都疼得发白了。

    “还有梁医生!”有人想起来大喊。

    “对对对!梁医生您快帮他看看,这里的药你随便用!”

    大队长看到了梁春宜,赶紧请她帮忙。

    梁春宜示意大队长帮她看一下孩子,她走过去,掀开受伤人腿部的裤子。

    只见他小腿部位被深深割了一道口子,那口子深可见骨,血流不止。

    梁春宜看到那口子,眉毛狠狠拧起来:“他这伤口太大太深,需要用线缝合,还需要打消炎针,吃药。”

    吉宝和乐宝也是好奇,被大队长护在身后还够着头去看。

    结果看到那长长的刀口,惊得用小手捂住了嘴巴,眼里露出“好疼好疼”的表情。

    但两个娃娃也知道,现在妈妈正在给病人治疗,所以努力没让自己叫出来。

    梁春宜会处理外伤,她是军区医院的,军区医院最擅长的就是各种外伤。

    更别说她的老师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军医,那一手治疗外伤的本事她也学了。

    但术业有专攻,梁春宜在外伤治疗上的技术没有她老师好,她主要会的还是中医针灸治疗。

    大队长听梁春宜说完,立马说:“听您的,您给他缝起来吧。”

    梁春宜无奈地朝大队长摊手:“我倒是想缝,但我没有医用的针和线。现在我只能先帮他止血。”

    她只是过来村子里买只鸡,哪里会想到遇到伤者,不可能随身带医疗包。

    止血的药和银针,这个她是随身带的。

    因为平时吉宝乐宝调皮容易受伤,她是为了方便给两个孩子处理伤口。

    大队长说:“那您看看长生这里有没有针和线?”

    梁春宜刚想说话,吴长生被村人找回来了,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说:“有!我……我这里有!”

    他是村里的医生,平时什么伤都要处理,帮人缝合伤口也做,就是技术一般,因此缝合针线这些基础医疗设备他都有。

    梁春宜看向他,一边给病人上止血药一边说:“既然吴医生回来了,那这个病人就交给你了,你帮他缝合吧。”

    吴长生是个三十岁出头,个子中等,面相平平无奇的中年男人。

    整个人的气质很平和,眼神和普通医者一样的温和善良,是个一看脾气就很好的人。

    他一听梁春宜这样说,立马有些着急地道:“梁医生,你军区医院的,肯定比我擅长缝合伤口,你来吧,你来吧。如果你不嫌弃,我给你打下手。”

    吴长生还有个隐藏的心思没有说,他其实想跟着梁春宜学一下,她们这些专业医生怎么给人缝合伤口的。

    梁春宜:“你太谦虚了。”

    她没再推让,病人不是礼物,推让来推让去,受苦的还是病人自己。

    梁春宜问吴长生他这里有没有麻醉药。

    吴长生为难地摇头:“没有。”

    梁春宜皱眉:“没有麻醉药缝合非常疼,还是送他去医院吧。”

    “不去!我不去!梁医生,你就在这里给我缝吧,我不怕疼!”

    伤者大声喊着,明明疼得已经面色发白了,但一听到说送医院,就满脸的不愿意。

    梁春宜说:“真的很疼,你的伤口,需要缝合不止一针。”

    伤者还是疯狂摇头:“不去,不去医院。”

    梁春宜尊重他的意见,她也知道为什么他不愿意去医院。

    在这些村民心里,去医院就意味着花大钱,比在村里看花得多太多了,他们承受不起看病的钱。

    如果不是非要去医院看的大病,他们是不会去医院的。

    吴长生已经把针线拿了出来,还消好了毒。

    而村子里的其他人,都被吴长生先赶出了屋子,缝合伤口要避免更多细菌感染。

    但在村子里,环境也只是这样,缝合的地方就在最里面的屋子里。

    梁春宜和伤者说:“我刚刚给你涂的药有一定的止疼作用,但缝合的时候还是会很疼,你一定忍住不要动。”

    梁春宜想了想,还是说:“吴医生,你再叫两个人按住他的身体,你按住他的胳膊。”

    第139章,小坎子村少年

    梁春宜预想的没有错,她缝针的时候男人果然拼命挣扎了。

    她就知道,再是说自己不怕疼,能忍住的人,也只是因为没有感受过那种疼。

    等真正缝针开始疼的时候,刚刚说的那些就都忘了,身体自动会挣扎。

    不过有人压着,梁春宜缝针的速度又快,倒也没出更多的事。

    在男人疼得受不了要晕过去的时候,梁春宜给他缝好了针,还上好药包扎起来了。

    梁春宜拿掉嘴巴上的口罩,看向吴长生:“你这里有消炎针和消炎药吧,给他扎一针。”

    这么长的刀口,梁春宜又想到处理伤口时上面的灰尘和铁锈,让吴长生记得给病人打一针破伤风。

    吴长生脸上露出熟悉的尴尬模样:“那个,梁医生,破伤风针我这里没有。”

    村里的诊所,一切简陋。

    梁春宜没在意地指了指病人说:“他需要打破伤风针,你记得让他去医院打。”

    吴长生连连点头,又问了些梁春宜刚刚她处理伤口时,他没看懂的地方,还有那个缝针的技术,他也没见过。

    梁春宜并不藏私,吴长生问什么都认真回答他。

    在看到吴长生拿着本子记笔记的速度差点跟不上时,梁春宜还特意放慢了说话的语气。

    吉宝和乐宝乖乖站在旁边,两个孩子并不打扰妈妈和别人说话。

    他们眼睛好奇地转着,看屋子里的摆设,还一直看躺在木板床上,已经疼晕过去的受伤男人。

    梁春宜和吴长生讲完,转头找自己的小孩儿,就看到吉宝和乐宝瞪着一双大眼睛,好像在研究什么一样盯着受伤男人看。

    梁春宜抬手摸了摸两人的头,笑道:“看这么专注,看什么呢?”

    吉宝指着受伤男人说:“妈妈,他刚刚脸动了二十六下,手动了三十七下。”

    乐宝捂着自己的嘴,一脸担忧:“妈妈,他是不是很疼啊?”

    梁春宜先对着乐宝点点头:“是很疼,他受伤了。”

    接着她看向吉宝:“你为什么会数他脸和手动的次数?”

    吉宝:“我想看看人睡着后会不会动。”

    梁春宜没忍住笑了:“会动。在梦中人也有感知,睡着身体会无意识动,你和妹妹睡着的时候,还会在床上翻滚呢。”

    “嗯……还会尿床。”

    梁春宜停顿了下又说。

    “妈妈!”

    “妈妈!”

    梁春宜迎来两个孩子羞赧又生气的目光:“妈妈,你不能讲这个!”

    吉宝:“对,那是以前的事,我们现在没那样了。”

    梁春宜故意逗他们:“哪样?尿床吗?”

    吉宝和乐宝又恼怒地喊梁春宜,嘴巴都气得鼓了起来。

    现在的两人,正是要面子的时候。

    梁春宜怕真把他们逗生气,捂住嘴巴说:“好好好,我不说这个了,我告诉大家,你们现在都是长大了的乖宝宝,不会尿床了。”

    吉宝和乐宝还是鼓着嘴巴。

    吉宝说:“妈妈,你以后可不可以不要在外面说这个。”

    乐宝跟着“嗯嗯”点头说:“妈妈,我和哥哥也是要面子的啊。”

    梁春宜笑着捏了捏两人的小脸说:“好,妈妈以后不说了,要面子的小宝贝们。”

    从小坎子村回去的梁春宜,没有忘了换鸡。

    因为梁春宜帮了小坎子村的人,受伤病人家里还想免费送鸡。

    梁春宜没有要,依旧找吴三奶奶换的鸡。

    梁春宜提着那只被吴三奶奶养得格外肥硕的老母鸡,它“咯咯咯”的声音传出去好远。

    吉宝和乐宝一人手里不知道哪里拽了根狗尾巴草,边甩着,边嘴里唱着梁春宜教的课本上的儿歌。

    毛毛蹦蹦跳跳地走在最前面,一人俩孩一猴心情不错地往家里走。

    刚走出小坎子村村口,梁春宜听到有人在叫她。

    她停住了脚步,吉宝和乐宝转过胖乎乎的身子。

    只见一个十六七的少年拎着两条鱼和一只老鳖,他身后还跟着吴二姐家的小虎子。

    “姨!陆姨!”

    梁春宜觉得少年有些眼熟,特别是他手里还提着只老鳖,更加眼熟了。

    “小虎子,你妈妈呢?”

    小虎子“呼呼”喘两口气:“陆姨,终于赶上了。我妈还在地里呢。”

    小虎子也长大了,现在七八岁了,长得更加虎头虎脑。

    梁春宜看向少年:“我是不是在你这里买过一只老鳖?”

    少年愣了下,随即朝梁春宜露出一个带了些痞气的笑:“您记性真好。是的,我卖给过您一只。今儿在河里又捉了只,您要吗?还有这两条鱼。”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