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54章

    何航也在想自己的后路,他不可能一直给首长当勤务兵,等他年纪大了,首长会换新的人。

    所以何航不可能在首长跟前干一辈子。

    以前首长让他多读点书,何航看书就头疼,表面上应着,其实拿回家的书都没有看过。

    但这会儿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他应该看书。首长家的孩子,出门坐车都拿着书的。

    虽然没有被允许在车上看,但足以证明,书有用,知识有用。

    何航决定以后多看些军事方面的书,他要学习,他想进步,他也想成为首长儿媳妇那样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

    梁春宜不知道她今天的举动改变了一个不爱读书人的想法,她正在病例本上记着今天救的产妇的难产情况和她的施救方案。

    翌日,梁春宜醒的很早,出去练功也很早,所以她就比平时进堂屋早了些。

    结果她就听到了厨房里陆大姑正小声和罗素英说着:“眼看着吉宝乐宝过两年就读大学了,长州经常不在家,春宜自己也能照顾自己,我又慢慢在变老,我再在他们家待着,不就是个吃白饭的吗?惹人嫌弃。”

    罗素英立马横眉倒竖,刀在案板上重重一切:“谁说你是吃白饭的了?春宜还是长州?还是其他人?”

    陆大姑:“春宜和长州哪会说这样的话。是我自己不好意思继续在他家了。”

    梁春宜这时候走了进来:“大姑,你这说的什么话啊?你这不是拿刀子往我和长州心上戳吗?你帮我们带大了孩子,在我家照顾我和长州,要是没有你,我和长州的生活绝不会像现在这样过得那样美好。”

    “大姑,你别说这样的话,我听着难受。你也别听周围人瞎说,我和长州离不开你,孩子就是去上大学了,他们回家了也离不开你。你没有老,就是等你老了,我和长州也会好好照顾你,给你养老,谁说一句不好听的,我找上他家门去!”

    罗素英听着梁春宜这话,脸上露出笑容,点了点陆大姑的头。

    “听到了吗,你纯属于庸人自扰,自己多想了。”

    梁春宜算算陆大姑的年龄,感觉她应该是更年期到了,所以才会胡思乱想。

    “大姑,你最近的精神怎么样?有没有失眠或者情绪不稳定?”

    陆大姑:“你怎么知道?我最近经常半夜就醒,醒了就睡不着。而且经常觉得有一股火想发出来。有时候晚上想着想着一些事,又很容易难过。”

    梁春宜说:“这是更年期,是一种病。正常的,我帮你开个食疗的方子调理一下,没事的。大姑你可别再说要离开的话了,我听着都觉得心里难受,我家真离不开你。就我做饭那手艺,大姑你要是离开了,我肯定得把自己饿瘦,你忍心吗?”

    老人越老,就越想要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证明自己没有变老,没有没用。

    陆大姑现在就是更年期加上吉宝和乐宝成长太快,她有了这种心理。

    梁春宜就重新给她制造被需要感,她就不会觉得自己没用,不会想离开了。

    梁春宜说的真心话,陆大姑帮了她和陆长州这么多,她已经打算好了给她养老。

    等以后陆大姑老了,梁春宜会请保姆来做饭做家务,不会再让陆大姑做这些的。

    罗素英看到陆大姑点头不再说离开的话,也放下了心。

    “要是春宜和长州对你不好,你直接过来找我,我给你出气!”

    梁春宜:“妈,我和长州是这样没良心的人吗?我们不会做这种事的。不仅仅我和长州,就是吉宝和乐宝,也会很孝顺大姑。”

    罗素英:“我知道,我就是提醒你们一句。”

    梁春宜给陆大姑开了方子,她每天自己吃着食疗方子做的饭,慢慢失眠和情绪不稳的症状就减轻了很多。

    *

    梁春宜救了产妇之后,除了第二天问了一下产妇的情况,确定她没什么事,在安心坐月子,梁春宜就没再问过那边的事。

    结果三天后,梁春宜在家里看到了场长和农场的医生过来了。

    梁春宜有些惊讶:“是产妇有什么事吗?”

    场长连连摆手:“不是不是。是我和朱医生有事找你。”

    梁春宜看向一旁的罗素英,又看看场长和朱医生,坐在他们对面问:“什么事啊?”

    场长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那个什么,上次你救产妇我们觉得你医术很厉害,想让你去我们农场指导一下我们农场的医生。”

    朱医生举起手:“梁医生,不好意思,就是我。我以前跟着农场的孙医生学习。但那会儿孙医生因为身份问题,不敢教我太多,我也不敢和他相处时间太多,不然会有人说闲话。”

    场长有些发愁地说:“去年孙医生平反离开了农场,我们农场就没有很专业的医生了。小朱只会治简单的发烧拉肚子,稍微难一点儿就不行,她是在农场跟着孙医生学过一点儿,但学得很浅,所以想请你过去教教她。”

    场长也知道,梁春宜不会在西北久待,不说其他的,就她的学业还在那里,人肯定得回去上学啊。

    梁春宜想了想说:“我学的是中医,西医也是学得比较浅,你们确定让我去?其实你们可以来部队请教部队卫生队里的医生。”

    场长:“请教过了,但他们太忙了,小朱不能天天离开农场,所以我们才来请你的。你都能上大学了,还能在医院工作,就是西医学得浅,肯定也比小朱学得深。我们也不要求她学会你救难产产妇那个本事,只要日常的病她会看得多点儿就行。”

    朱医生在旁边连连点头:“梁医生,你别嫌我笨,我会认真学的。”

    梁春宜思考了一会儿,点头答应了。

    总归她在西北也没有其他事,还要在这里待二十多天了,不如去农场里帮帮别人。

    场长特别高兴,站起来和梁春宜握手:“谢谢你,梁医生,谢谢!你放心,你来农场工作是有工资的。”

    梁春宜没想到场长会这么认真地感谢她,她突然感觉肩膀上的力量变重了。

    “场长,你不用这样谢我的。你也帮过我家很多。”

    场长:“这是两码事,一码归一码。”

    而且当初他帮梁春宜的父母亲人时,陆大龙一家也送东西谢过他很多次。梁春宜每次寄到西北的东西,也有他的一份。

    第二天,梁春宜就去农场上班了。

    吉宝和乐宝听说她去农场,还特别想跟着她一起去。

    梁春宜:“这次不行,妈妈今天才去工作,带着你们不好。等过几天我问问场长,他同意了再让你们过去玩。”

    吉宝和乐宝只能失落地先回家。

    农场里的那大块儿的瓜地,乐宝可惦记了:“好想再去摘一次瓜,这次我肯定摘得比你的更甜。”

    其实上次摘的瓜,俩人摘的甜度就差不多,都是熟了的瓜。

    但乐宝不满意,她想要超过哥哥。

    吉宝不紧不慢翻过去一页书说:“行,等下次去农场我们再比一次。”

    乐宝重重点头。

    农场现在留下的,基本上都是青壮年,大部分都是之前上山下山支援边疆来的知青。

    有些人想方设法回去了,但大部分人没有回城名额,回城遥遥无期。

    而农场里之前关着的被下放改造的人,基本上都平反回到各自的城市和工作岗位了。

    农场很大,每天生病的人不多,但还是有的。

    梁春宜来的第一天,就先带朱医生去看了之前难产的岳卉。

    去往岳卉住的地方时,梁春宜就在教朱医生各种产妇生产和产后护理的知识。

    岳卉刚好生产,这是比较典型的一个难产案例,正好就在眼前,梁春宜当然要抓住机会教人了。

    朱莎知道自己脑子没那么聪明,因此她随时拿着个本子,把梁春宜说的话都记上去,没记上的还会多问梁春宜一遍,等着回去她慢慢学。

    到了岳卉的家,梁春宜敲了敲门。

    从朱莎口里得知,因为岳卉和农场的一个男工结婚了,所以农场就给小两口单独分了一间房子。

    农场里其他结婚的男女,也是分的这样的房子。

    在农场里一直工作,年纪大了肯定得让人结婚,那结婚就得让人住一起,分房子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为了满足住房要求,农场还扩建了好几次呢。

    岳卉的丈夫不在家,是她自己过来开的门。

    朱莎一看到她自己一个人,便皱起了眉头:“薛勇呢?”

    岳卉:“他说养猪场里里有点事,他过去看看。”

    朱莎立马撇撇嘴说:“是侯诗雨找的他吧?”

    岳卉:“诗雨分到养猪场里确实难为了她,她柔柔弱弱,有些事确实做不来。”

    朱莎:“那也不能每次都叫薛勇啊,她知道你俩结婚了吧?还知道你刚刚难产生了孩子吧?这个侯诗雨,真是一点儿分寸都没有,我看她的柔弱说不准就是装的!”

    岳卉:“朱莎,你别这样说,诗雨和我是好朋友,她不是那样的人。”

    朱莎又撇撇嘴,没再说话,倒是梁春宜在旁边吃瓜吃得很香。

    没想到这农场大人多,事也挺多。

    不过也正常,只要人多了,总会有矛盾有各种瓜。

    梁春宜谁都不认识,因此也不多嘴问什么,只专心看岳卉的身体。

    “恢复得还不错,继续保持。月子一定要坐好。你难产本身就伤了身体,月子坐不好,会给你身体留下来病根。”

    岳卉脸上露出难色:“梁医生,我这月子,一定要坐满一个月吗?别人我看都是在家歇三天就上工了,我一直在家里歇着,心里总觉得不太得劲,感觉对不起国家的期望。国家是希望我们来建设边疆的,我也希望像前辈一样能做出一些成绩来,能够当上劳模,当上别人的榜样。”

    梁春宜直接戳破她的幻想:“必须坐满一个月。像你这种难产的,坐四十天都不为过。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别人能上工,你不行。如果你不听我的,到时候落下了一身月子病,可别怪我没有提醒你。”

    岳卉问:“什么月子病?”

    梁春宜:“那多了去了。比如腰疼腿疼头疼,这都是最基本的。还有的会难受孕,甚至得一些其他难治的隐疾,都有可能的。”

    岳卉:“真的吗?”

    梁春宜点头:“对!我见过有月子留下病根的,腰疼得躺床上动都不敢动,休养了好久才好一点儿,之后一点儿重活就不能干了。”

    岳卉被吓到了,转头看向朱莎。

    朱莎点点头:“梁医生说的是对的。以前孙医生也说过。你看咱们农场的花大嫂,她不就是没听孙医生的话,生完孩子第三天就去上工了,现在天天说腰疼。”

    岳卉也想起来了朱莎说的这个人,不敢再说去上工的话了。

    第280章,去农场做医生,看岳卉

    梁春宜继续嘱咐岳卉说:“除此之外,你也要注意不要接触凉水。虽然这会儿是夏天,天气很热。但往往就是夏天,大家不注意保暖,在身体里留下寒症。”

    岳卉知道梁春宜是救了她和孩子性命的人,因此也听她的话,认真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那边朱莎还说:“你得和薛勇说,你现在正虚弱的时候,他得多照顾你和孩子,别让他老是被侯诗雨叫走。”

    岳卉:“诗雨需要帮忙,我也不能不让她去啊。”

    梁春宜:“你和侯诗雨是好朋友?”

    岳卉点头。

    梁春宜:“好朋友,不是更应该好好照顾现在的你吗?毕竟是你刚刚生产完在坐月子,不是她。”

    朱莎非常认同地点头:“岳卉,你别傻了,除了薛勇,咱们农场那么多男人呢,她侯诗雨找不到其他能帮忙的人了?非得找他?”

    岳卉想一想,觉得梁春宜和朱莎说得对,她“嗯”一声说:“等薛勇回来我就和他说。”

    梁春宜和朱莎离开时还和岳卉说:“如果身体有哪里不舒服,就让人去农场的医疗室找我和朱医生。”

    岳卉点点头,非常感谢梁春宜和朱莎的关心。

    梁春宜下午就忙了起来,因为农场里的人知道她过来这边工作了,而且只是暂时支援工作。

    农场里的孕妇都来找她看,特别是快生产的,就希望梁春宜看看她们的胎位正不正,能不能顺利生产。

    也没有需要开药的人,但每个人把脉也会花费很长时间,梁春宜还加了一会儿班,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

    “朱医生,那些病人的病例你记了吗?”

    刚刚实在是忙,加上梁春宜又要教朱莎,便让朱莎来记病人的病例,回头她也能学习。

    朱莎连忙点头:“我记了。”

    梁春宜脱掉白大褂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走之前还和朱莎说:“病例里面有两个孕妇身体素质比较弱,回头你多注意一下。”

    朱莎连连点头,对梁春宜十分敬佩了。毕竟只靠把脉和摸肚子就能看孕妇情况的医生,朱莎真没见过这么厉害的。

    孙医生也厉害,但没有孕妇敢去找他看病,都怕被连累了。

    夏天天黑得晚,而且这边是西北,比安城京城黑得更晚,到晚上九、十点,天才开始慢慢变黑。

    因此到了西北,梁春宜和吉宝乐宝都调了作息,梁春宜早上上很晚,下班基本上是在八点多,天还亮着。

    没办法,这边人少,白天安全,晚上容易危险,梁春宜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就算离得不远,也没人敢让她走夜路。

    罗素英甚至一开始都打算陪着她一起去,被梁春宜拒绝了。

    不过她身上带着匕首和刀子,还有辣椒水等工具,另外还有她口述,吉宝帮她做了个小型的电棍,能直接把人电晕。

    梁春宜自己本身又力气大会武功,还懂下毒和药,所以她才敢答应去农场上班的。

    少一样防身保命的手段,梁春宜都不会去,她没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她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

    梁春宜在农场的工作步入正轨,她也获得了场长的同意,能带吉宝和乐宝去农场。

    不过乐宝吉宝不能在农场里乱跑,也不能影响了别人干活。

    梁春宜自然没有不答应了。

    她带着吉宝和乐宝去了农场两次,两人就觉得没意思不去了。

    农场的人总喜欢拿他们当小孩儿一样逗她俩,还喜欢套他们的话。

    吉宝说:“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大人,比我和妹妹聪明。但是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的心思。他们一个劲儿打听妈妈你是做什么的,我爸爸和爷爷奶奶做什么的,还问我们有没有离开农场的办法。”

    梁春宜严肃了神色:“谁问的?之前在农场的时候,怎么不和我说这些?”

    吉宝其实只是感觉出来了他们的不怀好意,但并不知道他们问这些的用意何在。

    他说:“我以为这是小事,他们人不好,我和妹妹不去农场就好了。”

    乐宝“嗯嗯”点头:“就是,他们还以为我们是三岁小孩儿什么都不懂呢,大人就是自大。”

    梁春宜摸摸两个孩子的头:“不是每个小孩子都像你们这样聪明的。他们问你们这些,是因为他们想通过你们离开农场。”

    吉宝不解:“农场那么好,为什么要离开农场啊?”

    梁春宜:“农场是好。但京城是不是更好?安城也比这边繁荣人多生活方便对不对?”

    吉宝和乐宝点头。

    梁春宜:“他们的家,是在京城安城这样的城市里面,而且他们很久没回过家了。所以他们想回家,想离开西北,不想在西北继续干农场里的活。”

    吉宝和乐宝明白了梁春宜的话:“虽然他们有原因,可我和妹妹还是不太喜欢他们。”

    梁春宜:“不喜欢就不要接触了。”

    如果靠正当的手段或者直接问怎么离开,吉宝和乐宝不会反感这些人,梁春宜也不会。

    谁也不想回家呢,西北条件这么艰苦。

    可他们想回家不能没有底线,连小孩子都算计,这是梁春宜不喜欢他们的地方。

    不过梁春宜也能理解他们这种抓住一切机会离开的行为。

    在西北待了几年甚至十来年,又不是自己家乡,没有一定的毅力和奉献精神,是待不住的,想走是人之常情。

    梁春宜没再让吉宝和乐宝去农场,她在农场里也只是专心看病治病,其他的一切事情都不管。

    梁春宜总觉得,现在农场返城的思潮太重了,那么多人想回家,可能会有一些她不想看见的事发生。

    不过这都是个人选择,也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梁春宜只是一个人,改变不了现状,也改变不了别人的命运。

    她更关心的,是陆长州的消息。

    她来到西北这么多天,终于鼓足勇气来到陆大龙的书房,问他有没有陆长州的消息。

    “爸,自从他过完年出任务,到现在一点儿消息都没有,我很担心他,他是不是……”

    第281章,农场之事

    陆大龙:“你已经有答案了不是吗?放心,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他不会一直不联系你的,再等等。”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