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4章

    一个头戴鹖冠的黑面秦吏从席上站起,不动声色地打量吴芮,其相貌平平,并非吴芮想象中的英雄人物,那对眼睛里似乎藏了很多心思。

    “下吏见过司马!”

    左右的赵佗、共敖相继作揖,吴芮则在犹豫片刻后,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朝黑夫微微拱手。

    吴芮自傲,但却不傻,这一路看过来,他已经明白,这支秦军,的确十分强大。而按照父亲所言,对于秦国而言,这数千秦卒,不过是江河里的一滴水,只要秦国愿意,可以发动十倍甚至百倍的大军!

    “就算做不了朋友,但至少不能触怒此人,让秦与干越为敌。”

    于是乎,这一刻,历史上的南越王、临江王、长沙王,三王均拜于黑夫面前……

    第0301章

    加个人

    很可惜,黑夫历史一般,除了听过赵佗之名外,竟不知道其余两人的事迹,错过了自鸣得意的机会。

    他只把共敖当做小有勇略,对别人一张臭脸,对自己却言听计从的下属。

    吴芮则是或敌或友的干越君长。

    “恭迎王师则为友,心怀异心则为敌,可杀之!”

    这是前几日利咸先行赶回后,给黑夫的建言,黑夫让利咸与徐舒同去,便是想让自己手下最聪明细心的人细细观察一下余干越人。

    在余干城转了一圈后,利咸发现这可不是沿途所见那些“非有城郭邑里,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的越人小部落能比的。吴申乃是江东楚人,有文化有见识,他受余干越人拥戴,建立了城郭,吞并了周边的数个部族,如今已有人口近万,青壮两千,几乎控制了余干水下游方圆百里的地域。

    利咸不动声色,心里却有些吃惊,觉得己方小看了余干,于是他回到黑夫处后,便向他陈述了自己看到的景象,并道:

    “我见余干有铜锡之利,铸造了不少兵刃,几乎每个男丁都拥有一柄铜剑,虽然不及秦军之利,却足以傲视诸越。”

    “那吴申虽然年迈,但其子吴芮却十分年轻,也颇受越人拥戴,听闻秦军来临,颇有倨傲不屑之意。眼下虽迫于形势答应助司马进攻楚人,但今后此地建立郡县,新来的官吏恐难以驯服他们,余干或将乘势一统干越,届时再收拾就晚了……”

    利咸看吴芮左右不顺眼,又觉得余干迟早会成为豫章北部一霸,便向黑夫献了一条毒计。

    “不如在那吴芮入营帐时,埋伏死士杀之,然后再尽发兵卒,歼灭这一千干越青壮!在赣水上筑成京观,这样便能在豫章立下秦军的威风,再鼓动干越各部进攻余干,谁能杀吴申,则可拥有其城郭百姓,如此则吴氏可灭也,届时司马随便扶持一个君长,令干越各部各自为政,相互攻击……”

    但黑夫思索再三后,却拒绝了这条建议。

    “此策或能一劳永逸,杜绝十年之患,但对我眼下全取豫章并无裨益。”

    利咸目光长远是好事,但如今的当务之急是消灭楚国封君,而不是与越人结仇,若余干吴申因丧子之仇倒向番阳君,即便消灭这两个势力,南郡兵的伤亡恐怕也不小。

    再说了,利咸虽然看出了余干坐大的隐患,却不知道,再过数年,秦始皇会发动一场浩大的军事行动,动用五十万人南征百越,其规模堪比灭楚,屠睢、赵佗都在征战之列,虽然主要的军事目标是闽粤地区,但江西也将成为大军粮秣云集之地。

    若是余干吴氏有异心,到时候要歼灭,就是他一句话、一封信的事,何必树敌于当下呢?

    黑夫现在的一切行动,依然是以“保全家乡子弟”为出发点,而不是帮秦始皇提前拔除地方上的地头蛇。

    若是历史难以改变,再过十几年,整个山东都会大乱,也不差这边角之地……

    于是,利咸的“设刀斧于幕后”,就变成了眼下的列兵士于帐前,黑夫想要通过秦军的军容和甲兵楼船之利,给没见识的越人君长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斤两。

    但外面的东门豹等人可不是摆设,只要黑夫手里的符节往地上一扔,他们随时能冲进来。

    好在吴芮被秦军的船只阵列震撼,心中的不以为然,被敬畏取代,乖乖朝黑夫行了一礼,他并不知道,这态度让自己与血光之灾擦肩而过。

    黑夫哈哈大笑,走过来扶起了吴芮,作大喜状,赞道:“有如此壮士相助,何愁番阳不破?”

    他第一印象,觉得吴芮是个头脑简单的二代君长,但在稍后的谈话中,这个青年却展现出了他继承自父亲的细心和狡黠……

    ……

    “过去十年间,不断有楚人来到此地,番阳君从余干处偷走了不少土地,那都是越人的祖宗之地,若越人助秦军攻破番阳,还望将军能将那些地方还给余干……”

    吴申变服易俗,并让吴芮作越人打扮,但依然教了他楚言,虽然因为平日里很少有人帮吴芮练习,他有些口齿不清,还混杂了大量的干越词汇,但黑夫还是听懂了他的讨价还价。

    “我听说,越人非有城郭邑里,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没想到也有祖地的概念?”黑夫表示怀疑。

    “余干不同,有城郭,也开始定居一地,不再迁徙。”

    吴芮自有一套说辞:“越人之俗,若族中勇士、君长死,则以棺椁葬于江河沿岸的洞穴悬崖处,每年沿水祭祀。余干的越人多是从番水、大溪水(乐安江)迁徙而来的,故其祖地便是那一带,往年多有治下部族请求我父与番阳君开战,夺回祖地。”

    他朝黑夫一拜:“还望将军能将番水以南土地,交给余干,让余干越人可以去烧荒种地,狩猎捕鱼,并祭祀先祖悬棺。”

    黑夫没有贸然应下,先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徐舒。

    帐内的众人里,赵佗管楼船之士,熟悉江湖水道,东门豹、共敖是悍将,能给黑夫献计献策的只有利咸、徐舒二人。其中利咸喜欢出急计,徐舒偏向于画策,并且是本地人,熟悉豫章山川地理。

    徐舒起身,在黑夫耳边轻声道:“大溪水以南多山林野地,难以开辟土地,可予之。番水至大溪水之间,已有不少田畴,数百户楚人在那耕种,还有一个金矿,一年四季都出产黄金,称之为黄金采,乃是番阳君最重要的财富,务必控制在司马手中,切不可予之……”

    听到黄金二字,黑夫心中大动,他远征在外,有功劳也难以得到咸阳和南郡及时赏赐,不论是粮食还是钱帛,暂时都得靠自己,若能在战时控制那座金矿,于他大有益处。

    在江西这种地广人稀的边疆,对土地的争夺,主要集中在金银铜锡等重要资源上,于是在同吴芮的讨价还价中,黑夫便死守这条底线,吴芮见黑夫不允,也未坚持。

    最后吴芮又在战后秦国在本地设立郡县,他们父子的待遇,以及余干要缴纳的赋税上询问了一番。

    秦国对难以交上粮食、铜钱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有赋税优待的。

    比如在黑夫去过的夷道,秦律规定,巴人部族君长每年缴纳二千一十六钱的租,每三年缴一千八百钱的口赋。其民户,每户缴纳质地粗糙的栋布八丈二尺,以及鸡羽三十簇。

    到了干越人这里,收取的应该就是铜锡竹木皮革之类的特产了,不会比楚人收的多多少。

    当前,一切的前提是咸阳的政策不变。

    一一咨询清楚后,吴芮才松了口气,露出了笑:“原来是这样,我再无疑惑。”

    别看这个年轻人长了一张冲动的脸,但在具体事务上,却细心无比,黑夫不由想到了利咸对他的警告,拥有这样的君长,余干未来的确有机会壮大,成为地方一霸……

    就在他思量要不要给余干埋点雷时,吴芮却突然起身,向黑夫提出了一个请求。

    “可否按照干越之俗,让我与将军饮鸡血为盟,并结为兄弟?如此,秦越方能彼此信任!”

    这是越人之俗,但黑夫一听说饮鸡血,就想起后世听过的一个革命故事来。

    “后世有刘伯承小叶丹彝海结盟,今有黑夫吴芮赣水结盟?”

    他有些犹豫:“我本来还想十来年后蹭一蹭刘邦项羽那对塑料兄弟,来个桃园三结义,不过眼下若不答应,越人或许会认为这是羞辱……”

    于是黑夫权衡利弊,拍案而起,欣然应诺,但同时却道:“不过,我还想邀约一人,一同结为兄弟。”

    “哦?”吴芮有些意外,但也道:“若是勇士,自无不可。”

    帐内众人则面面相觑,不知道黑夫要搞哪一出,同时心里都一阵悸动,竟不约而同地觉得,黑夫要加的人,可能是自己。

    然而,黑夫却指向了一个他们都未想过的人。

    黑夫看向赵佗,未来的南越王,笑意盎然:“赵五百主,你我虽相识不过两月,却言语相投,我佩服你的见识,想要与你深交,但贸然亲切,总觉得自己唐突。可愿乘着这机会,与我一同盟誓?”

    尚未发迹的赵佗先是目瞪口呆,而后便是受宠若惊!

    他不知道,黑夫可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

    第0302章

    折节下交

    “亭长如此做是何用意?”

    赣水之畔,彭蠡泽边,黑夫、赵佗、吴芮三人饮鸡血酒会盟拜为兄弟刚刚结束,东门豹面色却有些不太高兴。但他还是忍住了,等回到几个军吏的帐内后,见只有利咸、季婴在,便忍不住开始了抱怨。

    越人喜欢在结盟后拜为兄弟以示互信,这是越人之俗,黑夫为了取信于干越,与吴芮结为兄弟无可厚非,但加进一个赵佗,便让东门豹心里怪怪的。

    在最早追随的黑夫的几个人里,私底下仍然亲切地称呼他为“亭长”,这是嫡系才拥有的特权。

    但现如今,东门豹却感觉这份独属于他们的尊荣,被赵佗这个外人挤进来分享了。

    所以他有些吃味,心有不快,季婴也出言附和起来。

    一旁的利咸却若有所思,忽然道:“若不然呢?汝等还以为,亭长是要与吾等中的一个结为兄弟?”

    东门豹和季婴面面相觑,连道不敢。

    季婴回想起来,自己与黑夫初识那段时间,的确是“黑夫兄弟”地叫的,哪怕是黑夫做了亭长、屯长,做了他的上司,季婴却仗着二人认识最早,依旧直呼其名。

    东门豹亦然,一直到外黄之战被黑夫救下为止,他都没有把黑夫当上司看。

    利咸虽然对黑夫以官职相称,但那是因为他与黑夫生分,在他内心深处,甚至还为自己被黑夫牵连,遭到左尉郧满的报复暗暗抱怨过。

    但这一切,都在黑夫当上李由的亲卫百将后,发生了变化。

    到了鲖阳之战,黑夫冒着性命危险出城诈降,激励士卒,大喊“我带你们回家”,指挥大伙绝境反击取得胜利,从那时候起,黑夫在三人心中的地位彻底奠定。

    称兄道弟的几个人,蜕变成以黑夫为唯一核心的安陆乡党集团。黑夫去江陵任职,这个团体没有散掉,反而通过策划扳倒郧满,干掉共同敌人,日益紧密。随后,受了黑夫封侯之志的激励,这个团体又找到了继续奋斗的目标。

    从那时候起,黑夫就像是月亮,他们宛如星辰,待黑夫被秦王接见,授予五大夫之爵后,黑夫于众人而言,已是熊熊燃烧的太阳。

    几个人心里有谱,星辰只配做太阳的陪衬,岂敢与之同光?他们已自居于属下的位置,对黑夫不敢有半分不敬。

    所以,东门豹和季婴,并不是在为黑夫没有将这一殊荣赠予自己而气恼,而是为赵佗这个外人,骤然被黑夫看重而不服。

    每个团体,都具有天然的排他性。

    这时候,共敖也掀帐入内,接话道:“要我说,赵佗不过是个小小楼船五百主,与阿豹、利咸、小陶相匹,同司马兄弟相称,他也配?”

    共敖虽是后加入的,却同生共死过,东门豹、季婴把他当成自己人,应道:“然也,赵佗何德何能!”

    利咸却有自己的看法,黑夫经常找他问策,所以利咸清楚,黑司马是个有的放矢的人,如此礼遇赵佗,定有他的目的。

    “司马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吾等万万不可疑之,再说了,司马何时亏待过众人?在外征战时,想尽办法保全吾等性命;回到南郡后,又将吾等安插到合适的职位上;此番征楚,金银钱帛也分吾等一杯羹。二三子能有今日,拥有高爵良田,家财不菲,难道都是靠自己的本领?还不多亏了司马之力!”

    利咸是看准了,紧靠黑夫这株大树,他当上县尉的梦想,正在一步步靠近。

    而若是因这等小事心生不满,与黑夫生出间隙来,实在是没必要。

    东门豹和季婴被利咸一同劝解后,面色好看了一些,可共敖这块臭石头却依旧不服。

    他摇头道:“一码归一码,并非是我敢疑司马,而是实在看不出,赵佗有何过人之处!”

    这时候,营帐再度被掀开了,却是黑夫钻了进来,扫了一眼瞧见众人都在,便笑道:“我说呢,营内怎么没了阿豹和季婴的聒噪,利咸共敖也四处找不到,原来是躲到了这。”

    他径自走到案几处,拿起东门豹喝过的水杯,也不介意,自己倒水喝了一口,回首淡淡地问道:“我在外面听到汝等言辞剧烈,在聊什么?”

    黑夫进来后,利咸立刻过去行礼,东门豹、季婴这对活宝相视一眼后,也讷讷不敢言。

    唯独共敖天不怕地不怕,作揖后嚷嚷道:“在说司马拉上赵佗一同结拜之事,此乃折节下交,自损身份,吾等颇为不解!还望司马解惑!”

    “很简单。”

    见东门豹、季婴也有此想法,黑夫便笑道:“我孤军深入豫章,眼下才前进两百里,今后或要南下到千里之外的上赣、厉门塞……而维系吾等与南郡、江东之间的唯一纽带,便是赵佗的船队。”

    他指了指四人,严肃了起来:“我与诸君乃南郡、安陆同乡,相识数载,一起经历过生死,辗转数千里,是既能同苦难,也可共富贵的袍泽兄弟,将后背交予汝等,我能安心。”

    “但赵佗却不同,他并非我下属,只是从屠都尉处借来的,名义上在我麾下,实则自行其是。”

    “在汝等看来,我不顾他是个生人外人,折节下交,是自损身份的糊涂之举。殊不知,我是想让他放下生分,竭力相助,在我率诸君南下,深入山林时,能有一个安稳的后路啊。此行实在是危险重重,楚国封君、越人部族、骤雨、瘴气,一着不慎,都可能会全军覆没。我不得不行此策,以杜绝一切隐患……”

    黑夫将自己的难处一解释,除了聪明人利咸外,头脑较为简单的三人面面相觑,心中颇为惭愧。

    “司马用心良苦,吾等却不知好歹,真是该死!”

    他们一起作拜,利咸虽然觉得逻辑不太对,也只能跟随。

    黑夫扶起四人,感慨道:“那所谓的礼仪,都是做给外人看的,真情实意不必如此做作,吾等的血,早在鲖阳便流到了一起,何必用越人之俗,饮几只野稚的血来强调?二三子以为呢?”

    “司马此言甚是!”

    他这一番话带上了几分真心,显得情真意切,东门豹、共敖、季婴都十分感动,再度感觉自己“嫡系”的位置,依然是牢不可破的,心里的醋意也消弭了不少。

    总算安抚好老部下们,黑夫也松了口气,待众人退下后,摇了摇头。

    “这几个家伙性格各异,要面面俱到还真不容易。”

    但若是顾及老下属的意见,做起事情来畏手畏脚,那就不是黑夫了。

    黑夫有把握让共敖、东门豹、利咸、季婴、小陶等南郡人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与他共进退。但赵佗,双方顶多有几个月的临时合作关系,今后赵佗依然有他自己的发展轨迹。

    黑夫断定此人未来恐会发迹,甚至有机会成为一州之主,一国之王,是个潜力股,眼下乘着他尚处微末,折节下交,不敢说让赵佗感恩戴德,但至少会记住黑夫今日的“情义”。

    这世上,让人难忘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或许未来哪一天,这份交情,就派上用场了呢……”

    ……

    而在另一边,在与黑夫、吴芮拜为兄弟后,赵佗便在黑夫送别下,登上了船只,准备返回彭泽。

    他站在楼船上,扶着船栏,依旧难以遏制心中的激动……

    “屠都尉虽视我为亲信,但实际上,我不过是为其捕捉猎物,宰杀大鼍的鹰犬。”

    “黑夫却不同,虽然他地位不及屠睢,却当众邀请我一同拜为兄弟。自我出生二十一年来,能如此礼遇赵佗者,无过于此赵佗虽然感觉自己在数千人面前赚足了面子,心中得意,却也不傻。他猜测,黑夫此举,或有让他心生感激,竭力替南郡兵守住水道后路的目的。

    但回忆起歃血时的情形,黑夫确实有几分真情实意在。

    赵佗举起手,手心依然有二人击节大笑时的温暖。

    “司马举着鸡血酒,诚恳地对我说,他不求与我同年生,但求同年死!”

    “这句话,情真意切,绝不似作伪!”

    第0303章

    吹尽狂沙始到金

    黑夫的手高高举过头顶,对准了冬日的太阳,他左手食指和拇指中间捏着一个金灿灿的戒指,瞄了几下后,咧开嘴露出了满意的笑,眼中满是贪婪的光芒。

    “宝贝!”

    他将这枚金戒指抛给了手下人,站在河岸上望去,缓缓流淌的番水边,满是沙洲小渚,这里有一处淘洗金砂的小金矿,其名为“黄金采”,位于彭蠡湖前往番阳城的中途。

    十二月初一那天,按照越人之俗,与吴芮结为“兄弟”后,黑夫率秦军和干越人拔营,花了三日时间,抵达此处时,东门豹已带着五百前锋控制了此地。

    楚国江南地大物博,尤其是金属矿藏最为丰富,长沙出铅、锡,豫章出黄金,黑夫刚到,东门豹就捧着一些金饼、金钣来向他献宝,其中还夹杂着几枚金戒指。

    一同带来的,还有一名衣衫褴褛的干瘦矿奴。

    东门豹禀报道:“司马,这矿奴自称是被楚国俘虏的秦卒,吾等抵达此处时,他带着矿奴们杀死楚人矿吏,迎接我军。”

    腊月时节,此人却穿着难以蔽体的褐衣,他朝黑夫一拜,自称武阳,是秦国陇西郡人,在上一次李信伐楚时,作为军中的一名屯长,被项燕俘虏,又辗转落到了番阳君手中,被带回来扔在黄金采做矿奴。

    和他一起的,还有七八名秦人,看到番水边整齐排列的秦军旗鼓,竟都嚎嚎大哭起来。

    黑夫怜之,立刻让人取来冬衣,给他们御寒。

    武阳道谢后,恨恨地说道:“本来有二十人,但多是北人,来到这南方卑热之地,患病死了小半,淘金砂劳作繁重,不管是盛暑还是寒冬,都驱使吾等干活,吃的还差,又死了几人,如今只剩吾等了……”

    参加过鲖阳之战的几人不由感慨,当初要是被楚人俘虏,只怕也是这个下场吧。

    因为受了不少苦,所以武阳等人暴动成功后,便将楚国矿吏分尸泄愤,所以关于这座小金矿的一切,黑夫就只能问他了。

    “黄金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水边的淘金处,番水、大溪水等河流中常有金砂,而以这一带沉积最多,平日里就由矿奴在水边挖沙,放在淘金斗上,在水中淘洗……”

    武阳展示给黑夫看了所谓的淘金斗,就是一些木盘,将其放于水中,泥沙随水而走,质量较大的砂金就沉淀在盘里,这种方法费力大,收效很小,所以后世有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豫章之地虽地处南方,但这夏历十二月的时节,也有些寒冷,据武阳说,哪怕是这种气候,矿奴们也被逼着下水淘金。

    黑夫让军吏们张罗兵卒扎营造饭,他则去不远处的铸金工坊巡视起来。

    武阳他们好歹留下了铸金工匠的命,淘洗出来的金砂,就被送来这里,放入耐火烧的坩埚中,在冒着熊熊火焰的炭炉上烧。

    金的熔点低,不消多会,里面的金砂就融成了亮闪闪的金水,沸腾着滚动着。倒入一种口大底尖的锥形墩缸中冷却,缸里的东西会按比重分出层,倒出来,用小槌敲去上面的渣块,就得到了较劣的金块。依此办法经过第二次熔炼,就能得到成品的金饼了……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海底来,此言不虚。

    铸金工匠在剑威逼下,战战兢兢地完成了操作,见没有出纰漏,不由松了口气。

    他们将还发烫的金块用铁刃切割,再压成金板,正要习惯性地往上面压写有“番爰”二字的铜印,却被黑夫制止了。

    “从今以后,便不再做金爰了,改做每块重一两的小金饼。”

    工匠唯唯应诺,黑夫又让徐舒问他:“黄金采一个月能得多少镒黄金?”

    铸金工匠道:“少则十镒,多则二十镒……”

    “如此说来,一年两百镒黄金是能得到的。”

    黑夫十分满意,从战国到汉代,黄金是作为上等货币广泛流通的,这得益于楚地广袤的矿藏,出产大量黄金,又通过贸易,流通到北方。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