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而那些披甲带戈,十人一列,在水边巡视的秦军士卒,又给了移民们一种久违的安全感。黑夫的手下们本就是南郡人,在这边闷了几个月,眼看来了许多老乡,也不管他们之前是什么身份,纷纷隔着赣水热情招呼起来,待众人渡过来后,又有百将、屯长安排士卒,为他们张罗第一顿饭食。
久违的热汤饭吃下肚,又见到每家每户都有一间能遮风避雨的小窝棚,移民们不少人已是热泪盈眶。
这情形,比他们想象的好多了。
“南昌,这名真好,和南郡一样,也有个南。”有人如是说,似乎这个简单的理由,便能让他们对这个新家多了几分亲切。
兴却吃了一半,猛地愣住了,他看着一位被兵卒、军官前呼后拥,来巡视移民情况的秦吏,怔怔出神。
已经恢复希望的赘婿推了推他,兴才醒悟归来,兴奋地指着那秦吏远去的背影道:“当时将我抓获的亭长,就是他!”
赘婿连忙捂住了他的嘴:“后生,可不敢胡言!我听旁人说,这可是本地最高的大官,是县令,是司马,是建了这南昌城的人!怎会是数年前抓了你的小亭长呢,你一定是记错了。”
“真是他!”
兴有些激动,他依然记得,那个腊月雪后的寒冷夜晚,年幼的他被同党们逼着下到墓室里搜寻明器,上面的人却遭到了突然袭击,外面风声呜呜地吹,吓得他半死,抱头痛哭之际,正是此人将他拉拽了上去……
“他虽然装束变了,还蓄了胡须,但那黑面,那眼神,我此生都不会忘!”
……
黑夫并没有一一问候移民,他粗略看了一圈后,便与章邯登上了南昌城头,注视这几个月他们共同合作的成果。
南昌城是按照《考工记》的营造规矩规划的,方方正正,街道笔直,其内部虽小,却五脏俱全,不论是官府办公的场所,还是士兵的军营,甚至是预备留给市肆的位置,都应有尽有。
当然,也少不了公厕。
南昌四垣分别开了一座城门,南曰庐陵门,西曰通赣门,东曰番阳门,北曰九江门,分别以各自方位通向的地方命名。
他们二人,正站在通赣门上,放目西望。
黑夫看着移民到来后忽然热闹起来的新城,露出了满意的笑:“第一批移民已到,过冬的粮食和明年的种子,也从南郡运至。先乘着秋冬农闲,在城外兴建屋舍,开辟田土,各片区修筑栅栏防备野兽,等日后人丁超过两千户,再修一道十里之郭。”
秦王二十五年九月十五,今天就是南昌建城之日,而这些移民,当是第一批南昌市民。
章邯则道:“黑夫就不怕那些移民到了此地,觉得天气炎热难熬,纷纷遁逃?我听赵佗说,路上可没少发生类似的事。”
换了章邯,就算给他一百顷地,他也不愿来这湿热的鬼地方过下半辈子。更何况,还有那种北方人从未见过的水蛊恶疾,想想就瘆人,他被黑夫带着看了几位染病士卒的惨状后,再也不敢喝生水了,并远离所有野外水域,连沐浴都要专门烧水。
“对于黔首而言,哪里能少得了疾患苦痛?再说了,官府迁民,谁敢反抗?”
黑夫叹了口气,他是底层出身,很能理解这时代小民们的生活,若不是实在没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
他知道,类似的小规模移民,早在十多年前,秦王政掌权之初,已经开始了,嫪毐、吕不韦案,其舍人党羽,迁往蜀地的就有数千家。现如今,中原各地六国遗民,也在秦王的强制命令下,源源不断涌向巴蜀、江南。
比如邯郸卓氏被迁到了巴蜀,南阳宛城孔氏也入蜀中。而这批南郡雇农、赘婿、隶臣数百户至此,也将成为南昌城的第一批农业人口。
这年头的巴蜀、江南之于秦,就好比后世的十三殖民地、澳大利亚之于英国。
“纵然有人心有不愿,可来此十年二十年,经过数代人繁衍,他们也会变成土生土长的南昌人,试问何处是故乡?”
黑夫拍了拍章邯,笑道:“此心安处便是故乡,重要的不是现在,而是将来在此地生活如何!吾等要做的,便是筑城池、屋舍保护其不受野兽之害,并想办法找出治疗水蛊的法子。”
他不是万能的,只能指望咸阳、南郡派来的医者了,或许在知道原理后,能找到医治之方呢?
仅仅数日之后,从咸阳来的医者便到了,却是黑夫的老熟人,抽大麻已经上瘾的陈无咎。
黑夫的报告引起了秦王政和太医令夏无且的重视,但因为北方从未见过此种病症,所以仍将信将疑,便派了已升为官大夫的陈无咎来查实。
与陈无咎随行的除了数名医者外,还有一名秦王的特使。
他给黑夫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第0310章
执圭
秦王政派来的使者名为杨樛(liáo),乃是三川郡陕县杨氏子孙,与曾经做过黑夫上司的杨熊是堂兄弟。
如今杨樛在咸阳任郎官,虽然名义上只是秦王亲卫,可实际上,郎官既可以近侍左右、参与谋议、执兵宿卫,也会奉命出使,职权极大。奉王诏命去四方传谕,也是郎官常得到的差事。
杨樛此来南昌城,恰恰是代替秦王封赏南征将士的。
“别部司马黑夫南征十月,灭荆楚余孽,降服干越、扬越诸部,使其奉献方物,入夏时所贡赣巨人皮毛、鼍鼓、干越宝剑等物,已送至咸阳,入王府库。”
“王曰,豫章户数虽少,他日迁移百姓,黔首繁衍,亦可为一郡之地,南昌可为郡府。此拓地千里之功,不可不赏,依律,五大夫黑夫当拜爵为左庶长……”
“下臣拜谢大王!”
黑夫闻言后,立刻面朝西北,遥遥稽首拜谢,欣喜惶恐的姿态做的很足。
杨樛看在眼中,暗暗点头,嘴上却道:“左庶长别急,大王还让下吏赐你执圭之权。”
说完,杨樛便笑着将帛书和所赐的一枚三指宽,一尺长的墨玉圭交到了黑夫手中,黑夫接过,只感觉触手冰凉,而那圭上正写着秦篆“左庶长”三字。
杨樛念秦王谕令时,众人垂首作揖,黑夫作为本地主将,站在最前,章邯作为九江郡司空,地位次之,站于其身后,他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有些艳羡。
“黑夫啊黑夫,你以一黔首身份起始,至今不过五年,突破民爵极限,列为五大夫已十分罕见,如今更是脱离了大夫,跻身卿位,如此人物,商君变法以来,当真闻所未闻啊……”
从大夫一直到五大夫,都被认为是与春秋时“大夫”相匹配的中等爵位,但左庶长却不同。
作为第10级爵位,左庶长曾是春秋时秦国四位执政大臣之一的官名,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商鞅入秦后,便曾担任左庶长,主持变法。在他变法后,左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
但,左庶长依然作为“卿”这一等级的最低爵位,非有大功者难以升任。当初李由正是靠了七个同僚都尉战败而死做陪衬,靠着一场逆袭突围,转战三百里,大大扬了秦国的威风,才被秦王当做典型,卓拔为左庶长的。
而黑夫的十月征伐之劳,拓地千里之功,也的确够分量了,若是秦王扔十个左庶长爵位出来便能拓土万里,那岂不是赚大了?
黑夫当初偏要选江西这一路来独自领军,也是看中了这一点,若是继续跟在李由屁股后面去打长沙,下苍梧,恐怕还捞不到这么多好处。
左庶长与五大夫之间巨大的鸿沟,可以从两者享受的名田宅数量看出,五大夫有田25顷,宅基地25宅,可拥有徒附25人。
而到了左庶长,便蹿升到了田74顷,宅74宅,徒附74人!
这意味着黑夫的不动产,瞬间翻了三倍!
不止如此,左庶长还得到了执圭上朝的权力!别看这只是块单薄的小小玉版,但春秋战国以来,执圭都是卿的特权。
左庶长之爵与玉圭,已经算作“名与器”了,秦王派杨樛来给黑夫赐爵赐圭,足以见他对这个未满23岁的年轻人之重视。
“这信重程度,快要赶上十年前对李信,五年前对蒙恬、蒙毅的宠信了吧。”
章邯暗想,今王的确是个喜欢起用年轻人的雄主,因为他喜欢他们敢于开拓的拼劲,只可惜李信蒙恬在楚国折戟了一次,眼下王心大不如前了。
他是个聪明人,所以暗暗揣测,秦王大概是想把从黔首一步步做到左庶长的黑夫,也当成一个典型来宣扬,让出身行伍的人才们,更加热衷作战立功吧。
别说其他人,连章邯看了都觉得眼热。
不过,五国已灭,该打的仗也打完了,还能上哪攻伐立功呢?
他心里如此想,嘴上却对黑夫恭贺不止:“先君昭王十三年,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黑夫如今的位置,可是武安君曾坐过的,你为将封侯之志,算是走出第一步了!”
是啊,黑夫心中也有些慨然,一年辛苦,数千里奔波,换来的爵位分量的确不轻,但仍然只是“下卿”的末席,他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杨樛的赐爵还没完,包括章邯在内,黑夫军中众军吏,几乎都有封赏。
章邯以征楚之战担任军司空,修筑壁垒,又为李由军铺路搭桥,战后兴建南昌城之功,总算从原先的公大夫升到了五大夫。
楼船五百主赵佗因解彭泽之围,杀番阳君之功,也从大夫升为官大夫。
如今的番阳假尉利咸,数次作为谋主建言立功,升为官大夫。
进入江西境内后,因为发生的战斗较少,东门豹无太多功绩,爵位仍为官大夫,他现在被黑夫安排在庐陵镇守。
其余众人里,驻守上赣和厉门塞的小陶升为官大夫,共敖为大夫,季婴为大夫,满、安圃均为大夫。
有意思的是,余干吴申因为足够识时务,主动纳降,进贡干越之剑,并派人来帮黑夫筑南昌城,也被赐爵为大夫。
除了军官们外,令人惊喜的是,底下的士兵,但凡为不更以下者,竟几乎人人都有封赏,普遍增爵一级,这是他们先前未曾想到的,因为自打进入江西以来,大仗没打几场,大伙的斩首不太多,不曾想秦王如此慷慨,大概是要让他们感受一下“天下大酺”的感觉?
众人都在那欢天喜地的庆贺,只有黑夫隐隐觉得,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这一次,秦王大方得有些过头了。他手下三千人,以平均人增地一百亩算,也需要三十万亩土地,南郡三分之一的公田就没了。
果然,等众军吏士卒欢喜过后,杨樛又抛给了他们一个消息。
“南征三千将吏士卒所得爵位应增田地,均从江南地就近划取,眼下驻守南昌者开南昌之地,驻番阳者开番阳之地,驻上赣者开上赣之地……”
……
此言一毕,黑夫和章邯立刻对视了一眼,实墉实壑,实亩实藉,秦王要让兵卒们做的事,恰好被章邯言中了。
一时间,底下两千名兵卒都沉寂了,他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还是共敖醒悟了过来,叫嚷起来:“这意思是,吾等不得归家,要留在本地种田?”
众人一愣,纷纷反应过来,如此一来,他们岂不是要同那些前几日刚刚抵达这里的赘婿、刑徒、隶臣妾一样,要被强行迁移到南昌了!
他们辛苦十个月,盼星星盼月亮希望回归故乡,乍闻此询,不由哗然!
“吾等千辛万苦,便得了这边的泥沼荒地?”
“江南容易染疾,丈夫早夭啊!”
“大王他绝不会如此待吾等。”
“定是有奸臣在进谗言作祟!”
他们甚至将愤怒的目光投向了杨樛,这个白面的小郎官,难道是他在假传大王之谕?
一股委屈和不满在兵卒中酝酿,士兵们没法淡定了,当共敖气得扔了胄,大呼自己宁可不要土地,扔了爵位官服,光着身子也要回到故乡时,达到了顶点……
杨樛的脸更白了,他才二十出头,虽然出身显赫,却没有见过这等场面,虽然做好了兵卒们有些抱怨的准备,但事情发生得如此之快,一时竟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脚步虚浮,已经要被士卒们愤怒的目光逼退了。
好在,这时候,有一只有力的手拍了拍他的后背,同时身旁响起了一声猛喝。
“大胆!”
别部司马开口了,上千汹涌如沸鼎的兵卒,霎时间噤若寒蝉!
黑夫面露愠色,目光扫过,包括桀骜不驯的共敖在内,所有人,都敬畏地垂下了头,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军法言,诸罚而请不罚者死!诸赏而请不赏者死!”
“二三子,勿要鼓噪,慎言!若有什么不服,本司马……”
黑夫声音大了起来:“本庶长,已有直接上书之权,会替二三子向大王,向咸阳问个明白!但眼下,还望二三子能先拜谢大王之赏,并奉王命,开地分田!实墉实壑,实亩实藉!”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竟是方才先嚷嚷不满的共敖,对黑夫的老部下们点了点头,咬着牙下拜,大声道:“下臣共敖,拜谢大王之赏!”
“臣等拜谢大王之赏!”这拜谢虽然稀稀拉拉,但好歹将几近沸腾的鼎给盖上了。
章邯瞧了黑夫一眼,暗自称奇,方才这局势,换了他,都有些收拾不下来,看来黑夫在家乡子弟兵中的威望极高。
待众人再度安静下来后,黑夫又朝冷汗直冒的杨樛一拱手,严肃地道:
“将为兵首,大王之谕,当从黑夫处始。黑夫从五大夫升为左庶长,有四十九顷土地被分在南昌,但凡所开之地,士卒们先选,剩下四十九顷最烂的,请留给我!”
第0311章
生产建设兵团
目送杨樛离开后,黑夫和章邯放下了手,对视一眼后,目光有些复杂。
“少荣以为,大王此谕,是为何?”回去的路上,黑夫问章邯。
“是因为土地,内郡的无主田亩不够了。”
章邯来自关中,且作为负责土木工程的司空,在九江郡时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田亩、户口资料,所以看得更清楚些。
“从王十一年令王老将军攻阏与开始,秦无岁不出兵东征,至今十有四年,每年都有仗打,每年都有将士斩首夺城,立功受赏。关中的无主田地,几年前就分光了,就连边边角角的林泽,也开辟了不少,用来五国迁移过去的豪贵。从灭魏之战起,关中士卒获赏的土地,便开始分到边郡了。比如我,明明是内史夏阳人,田地却分到了陇西冀县。”
“山东各郡更甚,颍川、三川、河东、河内、南阳等郡,本就人多地少,如今那些地方籍贯的兵卒,新得的田地甚至得从太原、雁门、上谷处开辟。”
南郡也好不到哪去,全郡百万人口,田地却不过一千万亩出头,像江陵、郢、鄢三县,人口最众,占了南郡三分之一,早已没有多余田地,只能从更远的夷陵等县想办法。
黑夫暗暗算了笔账,这年头,中国人口大概有三千万人,全国耕地面积约为三亿亩(秦亩)。按理说五人一户,一户百亩,是完全够分的。但别忘了,大半土地都集中在少数贵族勋臣手中呢。
且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吞噬六国的同时,也在吞噬秦自己的土地,制造了一个无穷无尽的缺口!
虽然每年都有新开辟的土地,但新兴的军功地主更多,需求远大于供应。于是,原本土地就有些紧张的中原,更加捉襟见肘,甚至出现了许多县无地赏有功将士的情况。
信,国之宝也,政府的信用,重于九鼎。政府许诺的土地不能食言,否则,军功爵、名田宅两个强国之基,就将一夜崩塌。
这种情况下,秦王政有三个选择。
第一是加大对内郡的开发,把苑囿林地,山泽猎场全部变成耕地,让有功将士在原籍开荒。
过去十来年,秦王也是这样做的,屡次重申商鞅的垦草开荒之令,命令各县继续开地。可惜这年头生产力有限,垦荒集中在平原地区,山地森林的大量土地暂时无法利用,只能勉强维持田亩的供需平衡。
这种情况,随着第二次灭楚之战的胜利,被彻底打破了。
不算黑夫他们这些一口气增地几顷,几十顷的军吏。光参战的六十万人,每人平均一级爵位嘉奖,就要发六千万亩土地!
只开荒是不够了,为了安抚嗷嗷待哺的有功将士,秦王只能从其他地方打主意。
第二个办法,是在原五国故地的郡县,侵夺五国之民的田地,或者大肆打击贵族豪贵,夺其土地,让秦军将士移民占有。
听上去很诱人的选择,征服者最喜欢强加给被征服者的暴政,比如清朝的圈地令。
但令黑夫惊讶的是,秦王居然没有走这一步!
秦王政虽然迁了部分豪贵到关中就近监控,却没有夺走他们的土地,而是默认了秦军进入前的土地占有情况。
章邯也道:“我在寿春时,郡守令各地百姓将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向县令、啬夫申报,称之为自实田。除了那些反抗大军的豪贵土地被收为公田外,其余百姓民田,官府无一侵夺……”
没有在矛盾尖锐的五国故地火上浇油,这是明智的。大多数百姓可以坐视国家社稷灭亡,笑看王侯倒台,但若你要动他们的土地,那你就是其仇敌,平日里老实巴交的农夫,也会扛着农具跟你拼命!
于是,秦王就只剩下了最后一个选项:开疆辟土,在蛮夷戎狄的土地上开辟新的郡县、田地,把这当成对将士的封赏,让他们成为大秦的生产建设兵团……
“但诸将士并未把这当成是封赏,而认为是贬斥和辜负。”
黑夫摇了摇头,站在秦王的立场上,这个选择无疑是对的,既能解燃眉之急,还能遗泽千秋。就像千百年前,将亲戚们全部赶到边远地区做诸侯的周公一样,后人只会夸他远见卓识。
但凡事皆有牺牲,三千南征士兵就成了被牺牲者。本来辛苦打仗,只希望能在家里多点田地,被同乡看得起,谁料却被发配到远离故土的蛮荒之地。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历史上的项羽、刘邦功成名就之际,尚且萌生过弃关中回乡的念头,何况是身处南昌的小卒们。
他们怨愤不满之际,便会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如此拼命立功,值得么?”
走到军营处时,黑夫能感到,此处已没了平日的欢快,士卒们充满了失望,与他行礼也有气无力的。
回到南昌城中,即将作别时,章邯问道:“黑夫安抚士卒时说,要上书向大王问个明白?”
黑夫苦笑道:“雷霆雨露,莫非天恩。我一个小小左庶长,岂敢做这种事情。只是将士卒们的情况反馈给大王,让大王知道下面的人是如何看这件事的,如此而已……”
但当时,黑夫不得不这么说,他必须让士卒们感觉,自己是站在他们一边,一损俱损。如此,才能压下他们的不满和愤怒,以免闹出更大的事来。
他也不认为自己反馈的情况,能让秦王改变主意,因为,即便黑夫自己也认为,秦王的这一措施,在全局上是对的!
“没有秦人先祖在西陲的苦耕经营,那里只怕还是戎狄之所。”
“没有楚人先祖筚路蓝缕,江汉眼下恐也是一片蛮荒。”
吴起改革时,让楚国贵族迁移边地,群贵不愿,楚悼王死后,群起而杀吴起。虽然大多数被吴起坑了一把,同归于尽了,但楚国变法也半途而废。更多的贵族喜滋滋地跑回江陵继续过好日子,于是百多年过去了,眼下的楚江南地,还是这鸟样。
哪个时代,没有牺牲者呢?若所有人都只窝在家乡,华夏现在的地域,仍只是中原的一小片吧……
身为统治者,秦王不需要考虑个人的小牺牲,他只需要拥有凌驾时代的深邃眼光和大气魄!
在这点上,黑夫站在秦始皇一边,三千南征将士留在这,既能开发江西,也能巩固边防,想来更大规模的移民,还在后头吧。
“闹情绪就闹吧,有家室的人,等到妻子迁移过来,就安分了。单身汉们,也会在本地与楚人、越人女子成亲。到那时,南昌开发建设得差不多,就是撵他们回南郡,恐怕也懒得动!”
话虽如此,但黑夫回到营帐内,却让亲兵点燃了膏油等,持笔书写着送给九江郡守的信。他决定,在走之前,为手下人做最后一点事情……
……
秦王政二十六年正月(十月),黑夫驻守在各地的部下们,或前或后,都收到了一份任书,里面是关于江西各地新县治的设立,以及各县官员任命……
赵佗惊喜地发现,自己将成为“九江尉”,除了负责设在浔阳的“九江县”治安外,还兼了整个彭蠡泽的防务。
利咸也激动地得知,自己的假尉做到头了,他被九江郡任命为番阳县丞,成了这个县的二把手。
东门豹、小陶亦接到了庐陵县尉、赣县县尉的官印。
这些任命,都源于黑夫递交给九江郡守的建言:
“郡守欲使众人留于当地戍守,当使之各尽其长,将吏安,则兵卒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