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54章

    稍后,占领了千乘县的任嚣也派人来禀报,千乘发生的事,与狄县如出一辙,烧毁沿岸船只,避免落入秦人之手后,千乘县的盗寇便撤走了。当地没走的人,也惧怕秦军报复,逃到了海岸边的沼泽树林中,以鱼鳖虾蛤为食。

    几个县加起来,至少跑了三四万人,这些人,在官府眼里都是从了逆贼的叛民,估计最轻也要被判将阳罪,黑夫现在可没功夫去管他们。

    “暂时不必追捕那些逃人,也不必分兵留守诸县,现在最紧要的,是搞清楚贼军去向,追上去,将其歼灭!”

    很明显,田氏兄弟是怕了黑夫的凶名,知道自己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难敌临淄、胶东郡兵,便战略转移了。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黑夫冷笑:“临淄郡托了彼辈的福,死了万余人,经济损失不计其数,恐怕要十年才能缓过来,再让他们多流窜几处,恐怕整个齐地,都将苦不堪言!”

    虽然当地人已经将黑夫魔化成了个杀人不眨眼的怪物,可黑夫他,其实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呢。

    他接下来必须搞清楚的一件事是:田氏兄弟的万余人,去了何处?

    贼军车马较少,行进缓慢,很快,被黑夫源源不断派往四面八方的斥候来回报了。

    “贼众万余人,往济北郡著县、漯阴方向而去……”

    ……

    “济北郡……”

    黑夫听到济北就来气,济北郡守,就是秦始皇东巡时,在泰山底下献祥瑞最积极的那货。

    而这次动乱,济北郡也一片糜烂,著县、漯阴、高唐、平原,济水以北的数县,全部从贼!比隔壁的临淄好不到哪去。

    除了济北郡守听闻临淄乱起,急于对郡中诸田下死手,却打草惊蛇,导致他们集体反扑外。黑夫认为,朝廷在济北不合理行政设置,也是导致局势崩坏的重要原因。

    济北郡虽然叫济北,实际上,却包括了济北、济南两大片区,最坑的是,郡府居然设在泰山附近的博阳。这下,接待秦始皇封禅倒是方便了,却距离郡北有数百里之遥。

    郡北生乱,郡南驻军相救不及,眼下济北军勉强平定了历下冒出来的叛军,却奈何河对岸不得,只能与田既、田解等部数千人隔着济水对峙。

    共敖看着地图,笃定道:“田儋等人,定是想去济北,与高唐叛军汇合!”

    “然后呢?”

    黑夫问他下文,共敖却一脸懵,理所当然地说道:“然后,当然是合兵一处,与吾等决战了!”

    曹参却以为不然,并指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卒万五千不敢与八千官军对垒,即便转移数百里,合济北之众,得卒两万余。到那时,吾等也可与济北之兵汇合,共同讨伐。贼军还是占不到便宜,更失去了狄县、千乘黔首相助,没了地利人和,谁给他们的胆量,敢在济北与我军决战?”

    黑夫颔首,老曹历史上虽然以“萧规曹随”出名,可行军打仗上,此人却很有一手,不但作战骁勇,看问题也比较全面,相比之下,共敖则只是先锋之才了。

    “曹参之言甚是,贼众若敢在济北与官军决战,那定是……”

    失了智!

    最后三个字黑夫没说出口,但众人都听明白了。

    黑夫鼓励曹参:“你接着说。”

    曹参拱手:“故,济北不是贼众的最终目的,眼下彼辈借道济北,能去的地方,无非是三处。”

    老曹身量有些短,只能凑近了,在地图上一一点了出来。

    “南则入济北、薛郡,西则入东郡,北则入巨鹿郡……”

    众军吏皆颔首,听得很认真,黑夫也挺开心。行军打仗,庙算料敌为先,若能料敌,提前洞悉其去向,这场仗就赢了一半。

    平日里,庙算的活,都是陈平来负责,每逢陈平留守时,黑夫就只能亲力亲为,这让黑夫觉得,自己还缺一个谋士。

    如今看来,曹参也有这方面的潜力,不愧为文武双全。

    曹参继续道:“若我猜测没错,贼众只会选第三处,巨鹿!”

    “为何?”共敖脑子又打结了,对曹参这个新人指东画西颇为不服。

    曹参本就是关东人,又做过贼曹,看过图籍,对这些郡县的情况比较清楚,笑道:

    “济北郡兵虽然羸弱,不能禁郡内反叛,但守住历下城,绝对做得到。再者,陛下就在泗水郡彭城,调兵入薛郡,上济北剿贼,易如反掌,南下就好比一头撞到铁壁上!”

    “西进亦然,东郡昔日是卫地,数十年前就立为郡县,兵卒虽不如关西、南郡善战,却也是关东戍卒最多的兵源地,贼众想入东郡,恐怕不易。”

    于是,选择就只剩下向北,去赵地巨鹿郡了……

    黑夫沉吟了,曹参说的没错,巨鹿,的确是田氏兄弟战略转移的最佳目的地。

    因为,那里是“秦帝国主义统治最薄弱的地区”!

    之一。

    在黑夫看来,诸田这次造反最失败的一点,就是没能发动群众。因为齐国和秦没有历史冤仇,最后和平统一,也没多少杀戮,黔首虽然日子苦了点,但还没到揭竿而起的程度。狄县、千乘的民众最初也是袖手旁观,被叛军用“临淄屠城”一吓唬,才或从贼或逃亡的。

    可赵地就不一样了,白起当年杀了多少赵卒?四十五万!当时赵国总人口多少?三四百万……

    赵国每家每户,都和秦有仇!

    再加上邯郸之围,以及后来烽火连天的数十年血战,秦军从河内、河东慢慢向邯郸城推进,可以说,赵地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赵人抵御秦军流下的血,那仇怨滔天,跟齐人的没法比。

    “要是诸田将反叛的火烧到巨鹿,烧到赵地,这场动乱,恐怕又将延续数月……”

    不,应该说,火苗已经烧起来了!

    历史早已不是黑夫认识的模样,首先举义反秦的人,变成了田氏兄弟,而在齐地之外,最先响应他们的人,则是巨鹿郡大陆泽的赵人豪侠,鲁勾践!(见402章)

    那鲁勾践据说是荆轲旧友,也是个铁杆的反秦人士,蓄谋多年,听过齐地举义,便也忍不住了,聚集了数百人,在大陆泽反叛,打下了附近一个县城。

    赵地的轻侠风气,一点都不比齐地轻,更多了几分悍不畏死,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群人闹起来,战斗力甚至比齐技击高了一个等级。

    眼下巨鹿郡也在忙着镇压大陆泽的叛乱,若是田氏兄弟带着万余人从平原津杀过去,来个前后夹击,也不知巨鹿撑不撑得住……

    “乱了,那样的话,整个河北都乱了。”

    黑夫想到那场面,便不寒而栗。

    这年头的河北,可不像后世一马平川,人烟稠密。实际上,巨鹿郡直到春秋时期,还是戎狄之地,几乎没有城市。如今虽然立郡,人口也不算多,城市县邑之间,川泽密布,更有不少原始森林。

    若是田氏兄弟去和鲁勾践合流,就算未能拿下巨鹿城,光是在河北老林子里打游击,也够秦军剿好几年的。

    于是黑夫扫视众人,下达了军令:“共敖为先锋踵军,率车骑追击!务必在贼众从平原津渡大河前,将其截住!决不能让其前往巨鹿。曹参等吏,随我率大军紧随其后。”

    “唯!”

    共敖顿时大喜,被曹参抢了风头的事也不计较了,立刻应诺,领命而去!

    安排下去后,众吏陆续下去召集兵卒,只剩下他独一人的帐内,响起了黑夫的自言自语。

    “焚舟破釜,破釜沉舟,任嚣这乌鸦嘴……我不会真的要打一场‘巨鹿之战’吧!”

    第0567章

    平原津

    “我就想不通了,本该留在临淄,与秦人决一死战,为何要撤到济北,眼下又要撤往赵地?”

    五月中旬,济北郡,平原津,奉“大王”“相邦”之命,“大将军”田都带站在平原津处,看着眼前宽广的大河,眼中依旧是浓浓的不解。

    田横倒是和田都一样,希望能留下来死战,可田荣却认为,面对秦数郡之兵的进剿,他们毫无胜算,力主逃跑,田儋也同意转移到巨鹿去,那里秦军力量薄弱,还有大侠鲁勾践响应,他们的“齐国”可以依靠那儿的川泽山林,与秦军周旋,以待天下之变……

    “齐王”田假本就是个怕死的,对这计划十分认可,甚至连济北高唐举事的田既、田解等人也觉得撤离为妙。

    田横、田都只能同意,田都还负责担任踵军,来平原津,为临淄、济北两万余人渡河做准备。

    平原津,这是齐赵之间最重要的渡口,亦是齐国的西界,十分重要。秦灭齐侯,秦始皇在各地修驰道,其中一条是出函谷关通往齐、赵的东方道。东方道过平原津,经平原县旁,直通临淄,南下则可到济北历下,乃四方冲要。

    上个月,高唐诸田响应狄县时,也派了两千人来打平原县,县令、尉皆不在,独县丞与诸田战于城门处,不敌而死,稍后,平原津也一并被诸田占领,眼下系舟数十艘。

    但田都仍觉得船只太少,渡他带来的三千人还行,可要让两万人过河,恐怕得好几天,只可惜海寇们带来的船都烧了,就算没少,也不可能从大河入海口逆流至此,于是便让人在上下游四处搜罗。经过数日跋涉,大部队已抵达平原县,与高唐之众汇合,到这还有大半日行程。

    田都带来的三千人,这其中,仅有百余人是他们夜邑田氏的门客,他父亲被黑夫所骗时,跟着田都逃去了海外,忠心耿耿,也有一定秩序和纪律,手持利刃,身披甲胄,其余皆是轻侠、黔首,根据籍贯分屯,由当地有声望的大侠带领,这些人毫无秩序可言,兵器衣着也五花八门。

    此刻,田都派了些人去搜罗更多船只,轻侠黔首们赶了几天路,早就累得够呛,此刻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便或坐或站,在渡口河岸上东一片西一片,他们太累了,现在倒下就能睡着,梦里则是被抛弃的故乡,很多人已经开始后悔参与这场叛乱了,但出于对秦军报复屠杀的恐惧,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田都好歹是将门之子,看不惯众人的模样,正欲皱眉呵斥,却不料,被他派去东边警戒的门客轻骑奔回,神色慌张地禀道:“大将军,东边数里外有秦军!”

    “秦军!”

    田都大为吃惊,他们撤离到著县时,秦军才渡过济水,就算训练良好,脚程再快,此刻也顶多到著县附近,没道理忽然出现在平原津啊!

    但自己的门客不可能胡说,田都立刻警觉起来,让门客们去勒令横七竖八躺下休息的轻侠、黔首,让他们起来御敌。

    众人挨了鞭打,一脸懵地起来集合,站在渡口之外的平地上,却仍交头接耳不断,忽然到来的秦军,让所有人慌了神。

    半刻后,远处的平原上,似乎掀起了一阵烟尘,隐约之间,还有战鼓擂响……

    贼众轻侠们或举首,或扭脸,或翘足,往鼓声来源处看去,却见一队车骑,正自从向西冲杀过来,当先的是一辆驷马戎车,上面的秦吏被甲持矛,一面黝黑的旗帜招展在他身后,旗后是数十辆车,三百名骑士!

    “是秦军的车骑!”

    田都咬着牙,从东方来,这定是临淄、胶东的精锐部队,虽然秦军大部队追不上齐人,但车骑却可以。

    但他们怎么知道,己方要从平原津前往巨鹿?

    顾不上思考前因后果了,平原县远在三十里外,而秦人前锋却近在咫尺,田都只能靠自己,靠手底下的三千人……

    眼看秦车骑已到半里外,轻侠、黔首还在发呆发愣,田都急速吼道:“秦人寡而我众,将手里的长家伙都竖起来!吾等必胜!”

    一半人一个激灵,照做了,但另一半人却还在发呆,甚至有人两股站站,似乎随时要扔了兵刃逃跑。

    在城市里闾里进好勇斗狠,持刺斗殴,轻侠们有经验,可要论在战场上,面对敌军车骑陷阵突进,却是生手。

    面对那轰隆前进的战车,没有人不颤抖。

    好在,对面也没有一味猛冲,而是在半里外停了下来,这并非犹豫,而是整队,做陷阵前的准备!

    这数百车骑,是黑夫从临淄、胶东郡兵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加上一些投靠他的南郡乡党门客,交给打仗就喜欢莽一波的共敖率领。

    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突袭平原津,烧毁渡口船只,让贼众无法迅速渡河!

    此刻,共敖站在戎车上,虽然对面有数千之众,黑压压的,但他却丝毫不惧,扬鞭大笑道:

    “二三子,贼众嚣而不整,兵器简陋,人数虽多,乌合之众耳!我曾闻,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此乃三功。今吾等奉尉君之命,驰骋两百里击贼,战必胜!功必获!诸君勉之!”

    “唯!”

    “诺!”

    车骑毕竟是郡兵中的精锐,多由关中秦人担当,皆应诺,眼前的三千贼众,在他们眼中,都是活生生的军功……

    共敖在北地呆了好几年,虽然不能和真正的车骑将领比,但也知道车骑的要点。

    让人将话传遍众人后,共敖又持刃呼道:“戎车在前,必陷敌阵,骑从在后,击其乱卒。我车在前,我不退,谁敢退者,死!贼众跳梁已久,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是虎狼之师!”

    御者手持马辔重重一抖,共敖的戎车动了,身后数十辆车,数百骑也随之而走,他们先是慢跑,进入百步内开始加速疾驰!

    虽然没有步卒保护,却浑然不惧,一往无前!

    千余马蹄踩踏下,平原津前的地面,沙土也在微微颤动。

    叛军的远程武器极少,且弓弩射得层次不齐,根本无法对秦军车骑造成什么阻碍。

    于是,田都只能一边大吼众人将手里的戈矛棍戟竖起来,一边眼睁睁地看着,秦人车骑,就像一支离弦的锐矢,笔直地钻入了平原津前,三千轻侠贼众中!

    剧烈的碰撞响起,接着是巨大的喊杀和哭号声,声势喧天!

    平原津渡口处,长脚的鸥鹭正在码头周围的浅水里行走寻找鱼虾,被这可怖的声音一吓,顿时惊叫了起来,扑腾的翅膀飞上高空。

    它们看见的,是三千贼众仓促无备间,被秦军车骑撞得支离破碎……

    ……

    数个时辰后,等田荣、田横闻讯,带着数千人匆匆赶往平原津,在十里外,就遇上了大批溃卒败兵。

    溃卒们见田横等人到,垂头丧气地走出来,描述发生在渡口的可怕战斗。

    秦军车骑人数虽少,却来势汹汹,三千人仓促无备,又多是城市轻侠、黔首,根本不是对手,眨眼间就被奔腾的战车冲开了一个大口子!

    而戎车上的秦将,他身披重甲,不惧轻侠简陋的武器,手里持着长长的夷矛,呼咤刺人,在轻侠身上留下一个血窟窿,车左则手持弓矢为其辅佐,左右开弓,中者皆倒。

    其身后数百车骑也同时冲入,骑从在马上或左砍右杀,或拉开一段距离射人,一时间,秦军所向披靡,很快就把前排千余轻侠杀散。

    “大将军带着门客去杀那秦将,谁料却不敌,虽然砍断了秦将的矛,却被他弃矛持刃,一剑戳死……”

    很快,田氏兄弟就看到了溃卒描述的场面:

    渡口处燃起了熊熊大火,轻侠黔首的尸体散落在各个角落,大多是背后中了戈矛——他们是在逃跑时被杀的,且无一例外,头颅都被割走,秦人真是从容不迫啊,居然还有时间砍首级。

    “大将军”田都那无首的尸体,则被悬挂在渡口旗杆上,那模样,与狄县城头挂着的秦吏令、尉、丞三人,如出一辙!

    田横愤怒得目眦欲裂,而田荣,则看着燃烧的码头和数十艘舟船,面露绝望……

    大河不比普通水流,眼下正是五六月发水时节,河面宽近十里,除非水性极好的田横等少数人,否则别想游过去。

    就算要强行泅渡,那机动灵活的秦军车骑,也会在旁边虎视眈眈,若被赶到的秦军主力半渡而击,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秦将黑夫料到吾等要去巨鹿,遣车骑袭之,退路已断。”

    田荣知道,己方去不了巨鹿了,他们只剩下一个选择!

    ……

    一日后,正在赶路的秦军主力处,黑夫听共敖派人来报,说已烧平原津码头渡船,又阵斩叛军“大将军”,亦是夜邑田氏的漏网之鱼田都,顿时心情大好——谢天谢地,他不用打一场“巨鹿之战”了。

    “眼下,临淄、胶东、济北、东郡诸军合击,布下了天罗地网。贼众既然去不了巨鹿,就只剩下一个选择。”

    黑夫打开地图,盯着上面的一个大圆点,这是万户雄城的标志。

    “退守高唐!决一死战!”

    第0568章

    开始与结束的地方

    五月下旬时,高唐城,已经被秦军营地围住三角,仅西边通向大河的位置空出。

    “围城必阙,尉将军不愧是善用兵者也!”

    带着部队来到高唐城秦军大营外,打十里开外起,东郡尉于成武就开始了他的尬捧模式,当着引路的曹参之面,从围城到扎营,将黑夫的一切布置都夸了一遍,恨不得将尉将军吹成天下名将。

    曹参心中好笑,但也能理解,随着平叛的继续,单独依靠齐地诸郡力量,已足够平定这场“诸田之乱”,于是秦始皇帝追加授予黑夫“裨将军”的职务,让他统领各郡兵马,定要将田逆扼杀在高唐城。

    于是高唐城下,大军云集,不仅有胶东、临淄兵,连济北、东郡兵也陆续赶来,大河对岸的巨鹿郡也派了两千人,来守着河岸。

    黑夫爵位很高,是秦始皇十分信重的大臣,眼下又成了诸郡尉的顶头上司,东郡尉当然要讨好了。

    曹参只负责带路,安顿好五千东郡兵后,又将于成武带到大帐,稍后黑夫会来这与众郡尉军议。

    于成武刚进到帐内,就看到一个熟人。

    “徐郡尉,别来无恙。”

    于成武笑容可掬,济北尉徐忌却笑不出来,他无奈地摇头,对昔日一起参与过灭燕、齐之战的老战友道:“我乃失地待罪之将,随时可能被撤职斩首,岂敢称‘无恙’?”

    容不得济北尉不担忧,他们济北丢了半个郡,济水以北诸田尽数从贼,虽然这锅要归打草惊蛇的郡守,但他也无法免责,就指望在这场仗里挽回一点。

    徐忌还不是最倒霉的,帐内角落里,还坐着个阴着脸的老者,却是临淄郡的郡尉楼亢。他也有失地之过,更因为大意轻敌,在济水打了场败仗,如今已被免职,只继续协助黑夫统兵。

    徐忌还有点盼头,楼亢却心如死灰,连于成武和他打招呼都懒得理会。

    于成武讨了个没趣,只好找位置跪坐下,说起来,他们三人都曾是王贲的部将,战功赫赫,一统后得了郡尉之职,关东富庶,众人都过上了舒服日子,抓抓贼,练练戍卒,不复昔日刀山火海的峥嵘岁月。

    谁料这齐地忽然生变,让众尉猝不及防,这才导致临淄、济北糜烂。

    他不由暗自庆幸:“幸亏我被分到东郡做官,那里没有乱贼。”

    狄县首义引发的动荡,目前看来,是被限制在齐地了,齐地之外,只有巨鹿人鲁勾践响应,其余地方,尚无附和声援之人,或许是因为,这场动乱才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将被平息的缘故,朝廷甚至都不必动用中央军队。

    “或许不让彭城的王贲将军帅关中之师来平乱,也有陛下的考虑……”

    于成武暗暗揣测,皇帝正是要让地方郡兵剿杀齐乱,以此告诉天下:“平乱易耳,割鸡焉用牛刀?”

    但要做到这一切的前提的,杀鸡的刀,是把利刃!

    正思索间,营帐再度被掀开,一个身着戎装的黑面将军走了进来,正是此战的那把杀鸡刀,裨将军黑夫!

    “见过尉将军!”

    于成武等人连忙起身拱手,黑夫朝他们点了点头,到主座上径自坐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