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13章

    ……

    这一次来的,却是在析县被俘虏的众人,骑兵五百主李必亦在其中。

    原来,方才骆甲等人狂奔至武关,却被一通乱箭射退,他们不得已,只好战战兢兢地退回北伐军那边,岂料北伐军却放平戈矛,黑夫更让人大声质问:

    “既已放汝等离去,为何复归?”

    骆甲等人面面相觑,只好道:“守将不开关城,以矢射吾等,不得入……”

    黑夫却好似装傻,让人大声道:“恐是守将不认得汝等,也罢,汝等让开道路,叫析县的五千人再去试试吧!”

    于是,析县降的五千人,就磨磨蹭蹭往前走,他们倒是学聪明了,走到两百步外就不再往前,而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一人愿去挨箭。

    倒是有不死心的人,开始齐声呼喊起来。

    “吾等亦是通武侯麾下兵卒。”

    “在析县不幸被截,今得放归……”

    “吾等绝非投降,绝非……”

    但回答他们的,竟是能射近两百步的飞石,也就是投石车!

    乖乖,对面优待俘虏的事,哪能让你们大声乱喊的?这不是扰乱军心是什么?该死!

    眼看人头大的石头飞来,倒霉的被砸死一两个,众人再不敢留,一边骂着武关都尉,一边狼狈往回头。

    走到北伐军阵前百余步,黑夫又让人问话了。

    “汝等为何亦归?”

    这一次,析县投降的众人纷纷下拜,声音沮丧:“吾等已表明身份,但武关守卒竟以飞石击之,若退迟一步,恐已成肉泥……”

    “关内的皇帝……不,胡亥,恐是不欲让吾等入关归家了!”

    俘虏们义愤填膺,北伐军阵中沉默半晌,才分开了一条道,武忠侯黑夫乘车而出,他穿着一身漂亮的甲,头发梳得整齐,又戴上鹖冠,身后旌旗招展。

    他用悲悯而无奈的眼神看着众人。

    “既不愿加入北伐军,又不得归,汝等今后,作何打算?”

    俘虏们面面相觑,只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被武关和北伐军相夹的这短短数里,进退维谷!

    黑夫扫视众人,缓缓道:“余倒是知道,另一种入关归家的法子。”

    是什么?骆甲、李必望着武忠侯,嘴边微动,他们已经猜到了。

    “还用说么!?”

    这时候,在俘虏当中,不知何处,响起了这样的声音!

    “加入北伐军,弃暗投明!”

    “对,武关不让吾等进去,难道还不能攻下来么!”

    “伪帝和奸臣已抛弃吾等了,吾等的家人,也肯定被捕为隶臣妾,破武关,入关中,救家人!”

    类似的声音越来越多,最初分散,最后拧在了一起,连骆甲、李必,也受此感染,大声响应起来。

    “早该如此的!”

    “武忠侯,请容许吾等归顺北伐军!”

    众人纷纷下拜,这次倒是真心实意,因为他们已无路可走!

    “善,看来北伐军,又要多出数万迷途知返武贲了!”

    黑夫露出了笑:“这可是,汝等自己的选择!”

    一挥手,让前阵收起矛,又让都尉、司马去约束众俘虏,使他们重新集合,面朝武关方向。

    “二三子可知,通武侯临终前,三呼何事?”

    这可是每天两顿饭前,北伐军军正必会大声宣讲的内容,十多次下来,那三呼,几乎印在了众人脑子里。

    “入关……”

    俘虏们下意识地嘟囔道。

    “入关。”

    骆甲、李必看着武关,咬着牙如是说,又是挨箭又是挨石头,他们只觉得自己这一年多的从军生活都被辜负了。

    “入关!”

    上万俘虏,连同北伐军全体将士,同仇敌忾,吼出了这两个字!

    武关城头,甘棠面色惨白地听着远方传来的怒吼,只觉得事情要不妙了……

    武关都尉却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数里外,洋洋得意地说道:

    “看啊,果如我言,那些所谓的俘虏,皆是叛军假冒的,一个人都没杀错!”

    ……

    今日的戏份结束后,为防敌军发觉己方兵其实不算多,冒险来袭,黑夫让三军撤至武关外三十里扎营。

    共尉很是兴奋,说道:“这近万人回到南阳后,将所见所闻告诉析县、穰县降兵,大帅明明信守承诺,放了众人,实是胡亥非得拒他们于门外,如此,降卒就只能死心塌地了。”

    “俗言道,归师勿掩,为了回家,俘虏们也可奋力而战,推翻胡亥,能派上点用场。”

    伤还没完全好的东门豹也乘机请战:“但攻坚战,还是得靠北伐军老卒,豹请为大帅攻武关,先登夺城!”

    黑夫却否决了现在就进攻武关的提议。

    “武关毕竟是险隘,且守卒众多,这是做了关城被破后,与我战于关后的准备了。”

    再加上他们的攻城器械尚未运至,想要蛾附强攻,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黑夫不想在革命胜利前夕,增加己方太多伤亡。

    于是他道:

    “我军初定南阳,深入太远,武关道路途难行,粮食不足,器械未至,若久顿于关下,恐重蹈昔日六国合纵伐秦函谷关,却屡屡败北之覆辙。”

    “不如先以丹阳为基地,等俘虏改编完成,大军粮食器械云集后,再行攻打,以雷霆之势,破关而入!”

    东门豹和共尉垂首遵命:“唯,大帅深谋远虑!”

    等二人走后,黑夫却摸着下巴,自言自语道:“优势虽大,可越高地塔还是很危险的。”

    “何不等打野带着上路兵线到了再一起推呢……”

    他看向西南方向,关中者,四关之间也,东函谷,南武关,北萧瑟关,西散关。

    从武关往西,越过大巴山和秦岭的千山万水,便是关中的西大门!

    “现在,就等韩信在汉中的好消息了!”

    ……

    第0863章

    西当太白有鸟道

    秦始皇三十八年,四月中旬,汉中郡,郡治南郑西北部的褒中县(汉中市西北的褒城镇),年轻的裨将军韩信,面对叽里呱啦说了一通的蜀将,面露尴尬,看向一旁的陆贾:

    “陆郡守,他在说什么?”

    这蜀郡派来的都尉是秦化的蜀人土著,虽然已努力用雅言发音,但依旧让人一头雾水,更何况韩信作为淮南人,关中雅言也极为糟糕,至今仍有楚音。

    二人相见,一时间如鸡同鸭讲,气氛有些尴尬。

    好在,有语言天赋过人的陆贾当翻译。

    “都尉说,久闻韩将军大名,西城一战,歼敌数万,真乃神人也……”

    却说二月时,韩信便奉黑夫之命,入汉中,接受偏师指挥权。与此同时,东门豹率两万人东去进攻丹阳,做出放弃汉中的假象,韩信也让众人退回上庸,让出西城。

    汉中北军中计,欲取回西城,结果却为韩信包围,他又围而不攻,一通围点打援,打掉了汉中北军一半的兵力,于是北军撤退,回到南郑,据守不出。

    三月,陆贾入汉中,带来黑夫命令:汉中大举进攻,韩信便继续向西进军,而北军已得咸阳之令,又恰逢蜀郡兵也从金牛道来,遂放弃南郑,退往关中,北伐军遂全取汉中。

    汉中郡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其实就是一个狭长的东西向盆地,辖西城、南郑、成固、沮、安阳、旬阳、褒中、房陵、上庸、武陵、郧阳、长利十二县,大半都集中在汉水沿线。

    韩信下令禁止将士抢掠,礼贤下士,宣传北伐军的政策,用以安抚汉中吏民,同时让陆贾及巴人在当地招募土著的賨(g),以为己用——因为汉中仍是华戎并存,西边是氐羌部落,山区则是巴人、賨人,比起官府,巴氏的骡马商队在那反而更有影响力,黑夫家与巴氏遗女联姻的好处便体现出来了。

    在南郑秩序稍微稳定,韩信便来到褒中,与蜀郡来的五千人会师,并谋划进军关中的计划……

    陆贾这半年来往来巴蜀汉中,作为说客,对当地形势地利自然得了如指掌才行,他每到一处都自学方言,又与土人闲聊,韩信破南郑,陆贾更是第一时间就去府库收了未来得及烧毁的图籍。

    却听他在韩信、吴臣、蜀郡都尉面前如数家珍地说道:

    “汉中入关之道有三,从东到西,一曰蚀中道(子午道),二曰褒斜道,三曰故道……”

    “吾等所在的褒中,北边三十余里,便是褒斜道的起点,其终点则在南山(秦岭)最高的峰峦惇物山(太白山)下。”

    褒斜道是关中通汉中的官道,这条路历史悠久,久到西周时,周幽王便经此路讨伐褒国,于是褒国不得已献上褒姒……

    到了近世,褒斜道也是入汉中的不二选择,秦花了百年时间,对这条路大肆修缮,范雎更建栈道千里,通于蜀汉!

    秦岭山势挺拔陡峭,中间流过褒河,两侧的山是真陡,几乎垂直于江面,只能穴山架木而行,栈道的阁梁一头扎入山腹,缘侧径于岭岩,缀危栈于绝壁,另一头则立柱于水中,水大而急。

    根据陆贾所获的图籍,褒斜谷长五百里,共有二千二百七十五栈,几乎每一栈,都要付出几个人的性命才能修成,纵然架好栈道,也不过能容一车同行,过时浮梁振动,无不遥心眩目,只要一个不慎,车马就可能跌落山崖,落入河里!

    韩信颔首:“有栈道尚且如此不易,更何况眼下,栈道已为北军烧毁……”

    栈道的确已经没了,汉中北军撤退时得了咸阳命令,一路退一路烧,不过半月,五百余里、两千多栈阁皆毁。

    陆贾叹道:“想想当年范雎花了十年功夫,付出了无数财力和数千条人命,才修起此道,今日却毁之甚易,真是令人感到可惜。”

    “既无栈道,褒斜道便比过去难走了数倍……”

    韩信想想就觉得头晕,他去褒谷口视察过,但见秦岭山岭的汪洋大海中,两侧山崖对倾,互不相让,只勉强留出中间一条窄窄的小路,如此地形,让自小长在淮南水乡平原的韩信很不习惯。

    陆贾又介绍了另外两条路:

    “蚀中道,又名子午道,南口曰午,在成固县(汉中市成固县)东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上林之南百里,有子午关,谷长六百六十里,亦有些许栈道,据斥候回报,亦已被烧毁。”

    “故道又名陈仓道,自沮邑(汉中市勉县茶店镇)溯西汉水(沮水)而上,入山谷行,谷长四百二十里,全程凡六百五十二里,其中路屈曲八十里,凡八十四盘,出谷则是故道县散关……”

    这时候,旁边静默良久的蜀郡都尉说话了,一通让韩信头大的方言后,陆贾摇头道:

    “祁山道太远了,绕路祁山,比以上三道长了两倍,足有千里!且沿途多为氐羌不毛之地,纵大军能出祁山,也不过是抵达陇西郡,距离咸阳,依然隔着陇关、雍城。”

    后世还有一条傥骆道,此时尚未开辟,杳无人烟,也不在考虑之内。

    韩信点头:“故我军欲行武忠侯之策,以汉中偏师配合武关主力,两路齐头并进,让咸阳首尾不能相顾,便要从这三条道路挑选了。”

    他看向陆贾:“若是陆郡守,欲走何道?”

    陆贾道:“纵然褒斜道栈道已毁,但我还是觉得,当走此道。”

    “原因有二,第一是因它位置正好。南边的褒谷口正对南郑,不过三十里地,便于军、粮集中运送,北边的斜谷位置,正好在雍城东侧眉县附近,出了谷,便能通过驰道进攻咸阳!”

    “第二,褒斜道有一个别道所不能比拟的好处——漕运!”

    “南边有汉水可联通褒水,直通谷内;北边有斜水,直接联通渭水。”

    这四条河流构成了一个方便快捷的物流体系,可以带来更多的运力。虽然这条路因为山高岭陡,水路落差很大,部分路段不能直航,所以需要漕运一段,然后改陆路,在盘山道上走一段,再重新登船入水,但也比单纯爬山要方便。

    “我却以为,当走蚀中道。”

    作为韩信副手的吴臣却一直盯着地图东面的那条路。

    “虽然三道路途差不多,但若论去咸阳最近者,非蚀中道莫属。出了谷口,便是一马平川的关中,杜县城在前,不过数十里地,北去不远是咸阳,东去近处是灞上,可以一举插入关中腹地,若我军出蚀中,关中必将大震!”

    陆贾却以为不妥:“此非万全之计也,子午道狭,堪称天狱,沿途五百里皆石穴林莽,先前有些许栈道还好,如今和褒斜道一齐被烧后,大军便再难行走,只能容数千人出没。”

    “再者,汝欺关中无好人物,蚀中离咸阳太近,很难瞒过,见我从蚀中进军,伪帝必尽起关中之兵,于黑水峪截杀,以逸待劳。非惟将士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还是走褒斜,以水路通粮,一边修缮栈道,缓缓以进稳妥。”

    “何不这样呢?”

    吴臣有了新的主意:“两路并进,将军若能让吴臣率巴卒五千,负粮五千石,直从蚀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关中。关中闻吴臣至,必举大兵来阻,导致后方空虚,韩将军可乘机出褒斜道,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二人的争论在褒斜与子午二选一,或者都选,但陈仓的故道,却被忽略了。

    一来是因为走故道距离咸阳最远,其次是出了故道,还要面对险要的散关,以及集中在雍城的敌军——那儿毕竟是秦之故都,汉中军撤离后,便在雍地守备。

    可兵法里不是说了么,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眼下敌人虽多,却是能够调动的……

    听着陆贾、吴臣二人的争论,韩信在地图上面左右扫视,露出了笑。

    “如此行军,便能建功!”

    “将军有主意了?”

    陆、吴二人看向韩信,正要问他有何妙策,却听外面有亲卫来说报,说自东方有武忠侯军令送到。

    三人只好停下话头,出去迎了军令,待回到褒中县寺,由韩信郑重打开。

    信上尽是让人喜上眉梢的捷报,诸如王贲已死,南阳已降,数万北军为虏,武忠侯已兵临武关,以丹阳为前线基地,准备等军队云集,粮食充足后,在五六月间发动总攻……

    所以,他要求韩信也要在那段时间,开始新一轮的北伐,配合武关的攻势,让咸阳首尾不能相顾。

    而最最末尾,则是黑夫对韩信夺取汉中后,如何进军关中的建议。

    “或可明伐栈道,假袭蚀中,而暗渡陈仓……”

    韩信一时间惊讶不已: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其策,竟与韩信所想,丝毫不差!?”

    “我实地勘察,方得此略。但大帅坐于帷幄之中,而知千里之外,真天授也。”

    韩信不由感慨:“过去的我真是太年轻了,哪来的胆量,竟敢妄言武忠侯乃中庸之将呢?”

    ……

    第0864章

    亡秦者

    二世元年,四月中旬,身在望夷宫的胡亥听闻前线内史保及武关都尉回报说:“叛贼已被击退,飞石弩矢杀伤数千人”,总算是松了口气。

    “赖宗庙之灵,赖宗庙之灵,可算是打退黑贼了……”

    但旋即,他却又莫名悲伤起来,哭泣道:“可是妇翁,通武侯,你为何竟这么轻易便弃朕而去呢?看来朕先前所梦,正是此事的应验啊!”

    原来,三月份时,胡亥梦到有一条大黑狗啮己左骖马,骖马伤重,竟死!

    他醒来后闷闷不乐,招来巫师询问占梦,巫师占卜后说是:“泾水为祟。”

    泾水与渭水同为关中大川,据说里面有神,是一条鼍龙,大概是后世泾河龙王的前身。

    于是胡亥便移驾到咸阳东北面,泾河边上的望夷宫,欲祠之,听信巫师的话,沉四白马,又杀了四条黑狗祭祀。

    岂料才祭祀完,前方就传来王贲病逝的消息,接下来半个月,噩耗不断,南阳守叛国,数万人被叛军所俘,接着便是黑夫叩武关……

    “敢入武关百步之内者,杀无赦!”

    只来得及下达这样一道命令,胡亥开始彻夜难眠,他像一个惶恐的小孩,瑟瑟发抖地蹲在墙角,望着响声大作的门口,生怕下一刻强盗破门而入,要了他性命。

    不过眼下扣门声停了,胡亥便又神气了起来,气急败坏地招来李斯和赵高二人,开始大肆责让!

    “丞相,你不是说,北强而南弱,关外必无恙么?”

    “郎中令,你不是说,南方叛军、关东群盗毋能为么?”

    “如今赵、齐、楚、韩、魏皆立为王,自关以东,大底尽畔大秦以应诸侯。而南方更糟,南阳失陷,汉中也丢了,贼众兵临武关、南山!”

    他还不得知道,自己的好哥哥扶苏也再度出现,现在正在辽东抵御东胡呢……

    “眨眼之间,朕的半壁江山,不,是三分天下已去其二,仅剩关中等地……”

    胡亥天性不笨,只是先前只以为是小叛乱,自有亲爱的老师赵高的一众将相帮自己收拾,身为皇帝,只管垂拱享乐就行。

    可眼下,巨大的敲击声从门口传来,残酷的事实告诉他,大秦的社稷,已摇摇欲坠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