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周桂花睨了她一眼:“老爷们的事你别管,赶紧做饭去。”厨房内正在洗菜的沈香香也跟着开口:“就是,嫂子,快来烧火。”
自行车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不过5,6分钟,就到了一个院子前面,乔筠汐跳下自行车后座,开始观察这个传说中的房子。
围墙确实很破败,不少地方都倒塌了,大门这一块竟然还坚挺着。
门是双开的木门,看的出这木门非常厚实,上面挂着一把大铁锁。
沈建军拿着钥匙正在哼哧哼哧的开锁,这锁太久不用,生锈了,不太好开。
乔筠汐已经从倒塌的围墙跨进院内。
开了个寂寞的沈建军:“……”行吧,他也放弃。
前院不算大,长大概10多米不到20米的样子,宽应该有6、
7米,院子地面铺的青砖,现在满是青苔和垃圾杂草。
院子的东南角有一口井,乔筠汐走过去看了看,井台竟还是青石的,青石上雕刻有花纹。
水深看着应该有10多米,水面距离井口大概1米多,水面上飘着几片草叶。
院子的西南角有一棵柿子树,只是现在的树上连一个柿子都没有,柿子叶都被砸的七零八落。
房子正中位置是堂屋,右边是东屋,有个大炕,东屋的旁边是厨房,东屋的炕连通厨房,厨房烧火,炕就热了。
厨房进门就是土灶,还是三眼灶,一口大锅,一口小锅,还有一个烧水蒸饭的蒸锅,可惜锅都没有了,需要自己购置。
厨房的后半部隔开个门,里面是独立的洗澡间。
堂屋的左边是西屋,西屋一样也有个大炕,这个炕需要独立烧,设有炕灶。
西屋的旁边是杂物间,杂物间里还挖了个地窖,不过乔筠汐没有下去看,不知道大小。
乔筠汐最满意的是屋内的地板竟然是水泥地,窗户是玻璃的,虽然有几块玻璃被砸碎了,但大部分都保存完好。
不愧是地主家,这年头要搞水泥和玻璃可不容易。
只是此时的地面有非常多的垃圾,吃剩的骨头渣,菜渣
烟头,果皮等,引来不少的蚂蚁,地面还能看到不少的老鼠屎。
后院有鸡舍和猪圈,还有茅房,以及菜地。
地主家可能也是考虑到安全问题,原本的围墙也有1米5高,都是青砖,可惜,倒塌的青砖不知所踪,可能被村里人拿走用了。
沈建军看乔筠汐眼神灼灼,预感要不好,果然,就听到她说:“队长叔,这里我还挺满意的,我决定就住这里了。”
得,之前算是白说了,他正要劝,乔筠汐又自顾自说:“放心吧,围墙修起来就好了。”
沈建军都不知道该说啥了,此刻他很想抽自己一个大嘴巴子,之前干嘛要和这丫头说这房子,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
第34章
买房,乔筠汐的真正实力!
看他的表情,乔筠汐就明白的他的想法,她笑着道:“我下乡来不但是来建设农村的,还要扎根农村,所以,这个房子我准备买下来,可以吗?”
她算了一笔账,租的话租金给出去就给出去了,这房子村里随时可能收回,但她买的话,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重点是,过几年她考上大学,这房子她还可以转手卖掉,肯定不亏。
知青盖房,离开时房子归村里,是因为他们没有房子的产权证,他们只有居住权。
但是如果她把这个房子买了,只要沈建军肯帮忙,她的户口就可以不上到知青院的集体户,而是直接上到这个房子里。
她住个几年,一点事没有,这么好的房子到时候搞不好还能涨涨价。
就算没有人买也没有关系,她休假时可以回来小住,或是作为养老的地方也不错,只要有房产证在手,就没有人能占了她的房子。
听到她的话,沈建军简直要给跪下了,他之前确实想忽悠她租房,反正收了租金是不退的,多少也能帮衬帮衬村里。
村里的二流子也只是骚扰吓唬她,真正明面上搞出事是不敢的,能坚持多久就看她的胆量和本事。
只是,没想到这丫头竟是烈士遗孤,那他肯定不能坑她。
何况她单独一个人住,虽然长的跟个豆芽菜似的,但保不准就有人打她的主意。
那些二流子明面上不敢怎么样,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使些阴招,要毁掉一个女孩,方法太多了。
万一真有事,他无法交代,良心也过不去。
乔筠汐看他的样子,明白他的担忧,她笑了笑,从口袋摸出一个弹弓,实际是她空间里的弹弓,她特地选了一个木制的有些仿古的款。
从地上捡起2个小石子,对着20多米远院外的一棵树拉弓,放。
啪哒,树上一根手指粗细的树杈被射中,断裂往下掉。
乔筠汐再次拉弓,啪嗒一声,又是一根手指粗细的树杈被射中,断裂后耷拉下来,仅剩一层树皮连着。
沈建军目瞪口呆,满脸的呆滞。
乔筠汐有些不好意思:“我父母都是军人,我养父也是军人,他们都教了我一些格斗术防身。”
“只是我身体不好,他们教的那些我学的不太好,所以我有空的时候就学了这个。”
这她还真没有说谎,乔卫国和秦一峰都教过原主军体拳和格斗术。
在柳市时,秦一峰也经常带着原主下河摸鱼,上山打鸟,弹弓也是玩过两天的。
秦一峰还兴冲冲给她做了一把弓,觉得她总有一样能学好。
只是原主对这些都没有太大兴趣,学的不怎么样,最后都半途而废没坚持下来。
“队长叔,你放心,我自保能力还是有的。”乔筠汐对着沈建军保证道。
沈建军把微张的嘴巴合上,内心感慨,不愧是英雄的儿女,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家族底蕴?一个瘦弱的小女娃就如此能力,怪不得敢一个人住。
他沉思了一会,点头同意:“行,买的话,价格算你180,你觉得怎么样?”
乔筠汐挑眉:“队长叔,你能做主?不需要和村里人商量一下吗?”
这个价格真的是白菜价,这可是5间正房,就这套房子做下来肯定不便宜,当然了这是人地主家的,村里人是白捡。
沈建军不由好笑:“自然能做主,我晚点和村里其他干部说一下就行。”
他既是沈家坳大队的大队长,也是沈家坳的村长,在沈家坳的话语权很大。
“叔也和你说实话,当年卖给沈大牛时是280元,虽说房子不错,但是到底不吉利,又在村里,大家都没什么钱,自然卖不起价。”
沈大牛一家其实也是图这一口井,280元自己盖房也能盖几间了,虽然泥砖房比不上青砖房,但自己盖的干净。
现在又经沈大牛的事,加上二流子,这房子算是废了,村里能白捡180就不错了。
乔筠汐点头:“可以,不过我要办土地房产所有证,把我的户口入到这里,这房子以后就是我的了,叔,可以吗?”
沈建军看着她,没想到这丫头真决定在农村扎根,这思想觉悟就不是其他知青能比的。
这事没先例,但也不是不能办,想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思想绝对是正向的,还可以做一个典型。
只是办土地房产所有证要去县里,他们镇上没有房管所,而且农村的很少人去办证的,好一会他才点头:“行,叔明天给你去办。”
谈好正事,两人都放松下来,开始商量要怎么弄围墙,房瓦门窗都要检修。
特别是碎掉的玻璃,不好弄到,好在沈建军有些门路,数量也不多,他可以帮忙弄到。
商量完后,乔筠汐从口袋摸出10张大团结递给沈建军:“叔,这是定金,你看什么时候让村里人帮我弄一下,后面房钱和人工材料差多少我再补。”
沈建军也不和她客气,接过钱后道:“行,下午我就让人帮你,现在去叔家吃饭。”
乔筠汐笑着摇头:“谢谢叔,不过不用了,我备的干粮还有,能对付过去,你赶紧回去吧,我去拿我的行李。”
沈建军点头,没有再勉强,坐火车几天时间,准备干粮很正常,他扶着自行车:“我先帮你一起去拿行李,上车。”
知青院,秦思蕊左手拿着抹布在擦土炕,宁竹筱扫地,杨红梅拿着一根竹竿在弄屋顶上的蜘蛛网。
杨红梅边干边说:“这屋顶要让人来检修一下,不然下雨了肯定的漏雨。”
老知青说他们之前住的也是一样破烂的房子,但这房子肯定是因为最破烂才空了下来。
宁竹筱点头同意:“嗯,晚点我们去找大队长,看看能不能让村里人帮忙。”
几人正说着话,沈建军带着乔筠汐走进知青院。
柳清川看到他忙迎了过来:“大队长,你怎么来了,是有什么事吗?”
沈建军笑笑:“没什么事,这不乔知青把那青砖瓦房买了,我过来帮她拿行李。”
柳清川有些意外看向乔筠汐,看她那瘦弱的样子,张了张嘴,想告知她那房子的情况,看到沈建军在旁,他又闭了嘴。
为了一个新来的知青得罪大队长不值当,他们知青和村里人的关系本来就不太好。
宁竹筱几人刚从房子里出来就听到沈建军的话,脸上表情各异。
杨红梅直接问道:“乔同志,你在村里买了房子?”
第35章
被套路的沈建军
乔筠汐点头,笑着说:“嗯,我先拿行李过去。”
柳清川态度温和:“我们饭快做好了,要不吃完饭再过去?”
“不用,我之前准备的干粮还有些,就不和你们吃了。”乔筠汐进屋把行李拿了出来。
眼看沈建军就要离开,宁竹筱忙开口道:“您是沈家坳大队的大队长吗,我们住的这个房子屋顶破损的太厉害,能请村里人帮忙修一下吗?”
沈建军看了看房子,点头:“下午我叫人过来。”
秦思华几个今天刚到的男知青也围了过来,要求帮忙修缮屋顶,他们的房子也一样破烂的不行。
沈建军一一答应后,骑着自行车,带着乔筠汐走了。
秦思蕊看着乔筠汐的背影,满眼嫉恨怨毒。
这个贱人,刚到村里就勾搭上大队长,也不嫌弃这些泥腿子。
杨红梅满脸羡慕:“真好,可以自己一个人住。”
柳清川张了张嘴,最后叹口气,什么都没说,只招呼大家过去准备吃饭。
沈建军离开后,乔筠汐把行李放到东屋的炕上,这房子总5个房间,一件家具都没有,空空如也。
她空间倒是有不少木质仿古的家具,要想个办法过了明路才能拿出来用。
她进了空间,拿了一碗鸡汤,一份之前在国营饭店买的梅菜扣肉,一小碗自己蒸的饭,慢慢吃起来。
沈建军骑着自行车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扣紧刹车,脚往地上一蹬,自行车立刻停住,此时他才回过味来。
他,似乎,被乔筠汐这个小丫头套路了。
从她拿出父母的烈士证,事情的走向就一直按着她的思路走,沈建军一时心绪复杂。
这丫头,不简单!
乔筠汐不知道他的想法,她吃饱喝足后,又休息了30分钟,才出了空间。
正想着怎么从井里打些水上来搞搞卫生,就听到外面有动静,她从窗户看出去。
原来是沈建军带着7,8个村里的汉子过来帮她修围墙,这些人穿的衣服裤子大多有补丁,这个年代的人穷是真穷。
沈老六也在,他拉着一牛车的青砖。
沈家坳附近就有一家砖厂,沈建军的大儿子就在砖厂上班,有人好办事,要的量也不多,直接就给拉来了,这个时候的青砖不贵,2分钱能买3块青砖。
相互打过招呼后,大家立刻就忙活开了,众人把青砖卸车后,就开始补围墙,沈老六继续去拉砖,还有两人拿着梯子修缮屋顶的房瓦。
沈建军指着他身边站着的一个40岁左右的男人给乔筠汐介绍。
“这是咱们村的木匠沈大青,他帮你修补门窗,你看有没有其他地方需要他帮忙的。”
“对了,玻璃得明天才能到,到时候他会帮你装好的,放心吧。”
乔筠汐对着沈大青点头:“麻烦大青叔了,除了房子的门窗,院子的大门你看看有没有问题,如果腐蚀的太厉害我就重新做。”
沈大青刚刚已经看过大门,笑着道:“不需要重新做,我给你修补修补,问题不大。”
乔筠汐满脸感激:“谢谢大青叔,那麻烦你了,对了,你家有木桶吗,我想换几个用。”
沈大青笑的比之前更真诚:“有的,你可以去我家看看,这是我儿子小树,让他带你去吧。”
说着从身后扯出一个大概7,8岁的小男孩,男孩正睁着一双大眼睛怯怯的看着乔筠汐。
沈大青干活时经常带着他儿子,可以帮他递递工具,跑跑腿,这不就用上了。
乔筠汐笑的满脸温和:“那谢谢小树了。”
沈小树有些腼腆:“不,不用谢。”
乔筠汐对着沈建军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叔,你看我这什么都没有,连口热水都没有,我这挺过意不去的。”
“你这说的啥话,你刚到,都理解,大家上工也都带了水的,你放心吧。”沈建军不在意的挥挥手。
乔筠汐自然留意到众人都自备了水壶,这个时候大多数人用的是铝水壶,有几个人用的还是竹筒水壶,不过客气话还是要说的。
乔筠汐跟众人再次道谢后,才跟着沈小树去他家选木桶,距离有些远,走了差不多20分钟才到。
沈大青的媳妇周素娥刚好在家,打过招呼后,乔筠汐就开始浏览‘货品’。
沈大青家的木桶有大有小,也有简易常规的凳子和桌子,不过都不多,一般情况都要定制,还有木瓢等小的生活用品。
她挑了两个大的木桶,又选了一个小木桶准备打井水用,还买了两个木瓢舀水。
乔筠汐看着周素娥,开口问道:“婶子,这个小桶我准备用来打水的,请问你家有绳子吗?”
周素娥忙点头,她麻利的从家里找一根合适长度的粗麻绳,帮着把麻绳绑到小木桶提手处。
还绕了几圈,确定非常牢固后,才把木桶递给乔筠汐。
家里的水不深,并没有安装辘轳,乔筠汐也不准备安装,木桶绑上绳子就可以把水打了,这点自信她还是有的。
乔筠汐接过小木桶,试了试,非常满意,她笑着道谢。
大的木桶1块5毛,小的1块钱,木瓢一个2毛,总的4块4毛钱,乔筠汐再次感慨,这钱是真值钱,木桶看着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钱货两清,乔筠汐准备拿桶回家,沈小树却抢着拿过两个大桶:“我帮你拿大的吧。”
乔筠汐一愣:“没事,我能拿的。”
沈小树却很坚持,乔筠汐无奈,只能顺着他。
别看他才8岁,身高已经接近150,北方人普遍偏高,就体力来说,瘦弱的乔筠汐还真比不过整天干活的沈小树。
于是沈小树一手提着一个大木桶,乔筠汐拎着小水桶,里面放着木瓢,两人走在乡间小路上。
乔筠汐想起什么,问道:“小树,咱村里有人家里会编竹筐吗?”
沈小树点头:“有的,赵大叔家就是编竹筐的,你要买背篓吗?”
“沈家坳不是都姓沈的吗,还有外姓的?”乔筠汐有些好奇。
沈小树看乔筠汐说话温和,也不那么拘谨:“嗯,我们村大多姓沈,但也有不少外姓人。”
乔筠汐点头,她刚好想买个背篓,两人又拐去赵家,发现他家的产品做的质量都不错。
第36章
内有机关,请勿踏入
她干脆买了2个背篓,3个小竹篮子,这些都是经常要用的东西,反正不贵,多备点总是好的,还买了一个竹扫把。
回家需要经过知青院后面的路,刚好碰到宁竹筱秦思华几人,他们也想去买点家具。
看到乔筠汐背着一个背篓,右手还拎着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扫把。
身后跟着一个拿着两个木桶的小男孩,众人相互打过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