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刘木匠从没见过这种风车一类的东西,听见秦瑶说这水车可以利用水流落差形成动力驱动沉甸甸的石磨转动起来,脑海里根本想象不出来是怎样的画面。好在秦瑶不胜其烦的一遍又一遍跟他讲解其中原理,又用他屋里的废木板打了水,做了个小型试验演示效果,加上刘木匠本身理解能力就很强,顿时明白过来,惊呼道:
“竟然还有这样的巧物,秦娘子,你是从何处看来的?”
秦瑶答:“小的时候,我在一本水利相关的书上看到的。”
刘木匠哦了一声,便不再询问。
凡是技艺,各家必然是藏起来的,贸然追问,触犯了人家的规矩就不好了。
秦瑶最喜欢的就是刘木匠这一点,不会刨根问到底,省去她很多解释的麻烦。
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这次秦瑶再用简略图讲了一次,刘木匠立马就懂她要的是什么东西。
除水车外,还需要选一根硬实的整根木料做承轴,才能承受水流冲击的力量,把这股力转移到推动石磨的摇臂上。
秦瑶道:“不需要做得多么精巧,只要整个动力系统能运作起来就行。”
刘木匠看着废板上简略的图纸,提醒她:“这要做出来,可得废不少好料子,银钱上秦娘子你得有个准备。”
秦瑶本想大手一挥,不用担心钱!
奈何钱包扁扁,不得不仔细问了下大概价格。
刘木匠说,念在她又让自己长见识的份上,先给她做,工费也免了,但光材料也还得一两银子。
秦瑶把心一横,“做!”
060
水车
秦瑶在刘木匠家待到下午两三点钟,把各种细节都确定清楚,又重新给他画了一份等比例缩小详细图纸,这才顶着咕咕叫的肚子回家。
正午阳光正好,刘大福家的田割完麦子,已经在烧麦梗了,村里的田地,一眼望去,都是正在忙碌的农人。
村东边那一大片靠河的良田,全都是刘大福家的,每年一到春耕,就有村民提着鸡鸭上门去,想要租他家的田耕种。
秦瑶想起刘老汉的建议,租刘大福家的良田耕种要趁早。
但现在只要一想起前几日在麦田里忙碌的疲惫,她浑身细胞都在叫嚣着:快跑!
算了,距离春耕还有些日子,先把水力石磨弄出来看看情况,如果情况不好再去找刘大福也不迟。
心里有了主意,秦瑶便一心为自己的水力石磨坊忙碌起来。
她先是在靠近自家的北面河岸桥边,整理出一片平地。
然后又去到河下游,搬回来两块几百斤重的巨石。
一整日里,除了吃饭喝水睡觉,剩下的时间就拿一把镐子在那石头上敲敲打打。
这般敲打了五日,两张直径八十厘米,厚度二十厘米的磨盘就弄了出来。
随后又在磨盘中心敲出洞,装上转轴和木头把手,一张大磨就做好了。
与此同时,刘木匠那边也传来消息,水车部件都弄出来了,派人过来叫她一起过去拼装,以免弄错。
秦瑶吃完了早饭就过去,和刘木匠一起,在他家的院子里折腾一个白天,拼出一架等人高的水车。
承轴也弄好了,两人是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效果,晚饭胡乱嚼了几口,就把水车和承轴全部抬到河边。
村里人吃完夜饭正得闲,这几日看见秦瑶在河边敲敲打打,正好奇她在搞什么呢。
这会儿看见她和刘木匠扛着水车这些东西往河岸边去,纷纷好奇的跟了过来。
等秦瑶两人到了河边,村里有闲的人都来了。
刘家老宅的人也在其中,秦瑶都不用招呼,哥嫂们就主动过来帮忙。
主要是想要第一时间知道秦瑶到底搞了个什么玩意儿。
大人们把凑过来的小孩驱散,在秦瑶的指挥下,把水车放进她收拾出来的河道里,底座上压满石头,就稳稳在水中转动起来。
到这才是第一步,接下来是石磨和各个部分承轴拼接。
这个过程别人插不上手,只能秦瑶和刘木匠两人操作。
幸亏秦瑶力气大,要不然一个人真抬不起这些沉甸甸的木桩。
拼装完毕,秦瑶晃了晃,确定稳固,亲自搬起那块自己提前就放在河边的巨石,用大石头把河道堵住,使得水车停下转动,把石磨另外一端木桩与水车拼上,用木块垫入缝隙敲紧。
组装完毕,天色已经暗下来,只剩下天边一抹橘色残阳。
但桥上的村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之刚才更多了。
村长和刘大福都被这边的热闹引了过来,刘季从家中点了火把拿下来,空地上便有了光亮。
秦瑶下河,把堵上的大石块一撤,飞快跑上岸。
“哗啦!”一下,河水涌入狭窄的河道,形成一股强劲的冲击力,水车转动起来,速度越来越快,大力带动承轴旋转,将力传到磨盘上方的把手上,磨盘缓缓转动起来。
“转了转了!真转了!”刘木匠激动的喊。
秦瑶快步跑过来看磨盘,可能是这会儿水流量大的缘故,转速还挺快。
“真自己转了?”村长好奇的走过来,众人纷纷给他让开一条路。
秦瑶点点头,也笑了,让刘季去家里把刚筛好的麦子拿下来。
刘季比谁都激动,忙不迭跑回家去拿麦子。
他亲眼看着秦瑶在河边鼓捣了五六日,今天居然弄出这么个大水车,还让磨盘自己转起来,这是何等的神奇!简直够他吹半年了。
“来了来了,麦来了!”
刘季冲下来,手里提着两只桶,一只是空的,一只装满麦子。
他倒是还知道要拿一只空桶来接。
秦瑶接过麦子,抓了一把放入石磨中间的孔洞里,立马听见咯吱咯吱的碾压声。
没一会儿,磨碎的麦粒掉了出来,秦瑶用手拨一拨,便落入石磨旁边的木槽里,顺着坡度自动落入空桶里。
村长等不及秦瑶这慢吞吞的,亲自舀起一瓢麦往磨里倒。
第一遍磨过的碎粒哗啦啦的掉出来,再反复磨两遍,就成了细细的面粉。
夜色已经来临,河边的火把照出一片光亮,中心时不时传来人们惊喜的声音。
“这磨磨得比人还快些呢,又不费力,秦娘子,你是怎么想出来这个好家伙的?”
秦瑶说自己从书上看到的,顺便试探了一下大家付费使用自家水磨的意愿。
刘货郎从人堆里跳起来问:“秦娘子,你家这水磨可愿放出给大家伙行个便利?”
问完,怕秦瑶以为自己要白用,马上补充:“我也不白用你的,你说个规矩,想来大家伙都乐意得很。”
刘季立马扯了扯秦瑶的衣袖,这么好的东西,一定要多收点使用费。
秦瑶一时间还没考虑好怎么定价,但看有不少人跃跃欲试,大声应道:
“今天实在太晚了,大家先各自家去吧,我这水磨也还没完全弄好,等过两日我弄好了,想出个规矩来,再告知大家。”
村民们想了想,这水磨现在确实简陋,连个棚子都没有,万一下雨,粮食都要淋坏。
便叮嘱秦瑶收拾好了一定要记得贴个规矩出来告诉大家伙,他们等着用她家这水磨呢。
刘大福是最想用的,他家粮食多,光靠一个人磨那是要累死人的,所以专门请了五个人帮忙磨粮食。
这要是能用上秦瑶的水磨,可就省事多了。
只需要派一个人在这盯着,把粮食倒进石磨,原本轮着推磨的人都能腾出来去做别的事。
有人想让刘木匠也帮自己家做一个。
刘木匠告诉他:“做这么一个水磨,木料加工费至少二两银子,还不算这两块大磨盘,这都是人家秦娘子自己去河里找大石块搬回家亲手凿出来的。”
村民们立马打消了自家也做个水磨的念头。
有那二两银子干什么不好,弄个水磨?疯了怕是!
061
你想屁吃(三更)
刘木匠还补充,这是人家秦瑶给的图纸,想要做新的没得到她同意,他是不会做的。
如此一来,就连刘大福都放弃了,还是租用秦瑶家的更划算。
秦瑶和刘木匠暗中对视一眼,两人达成默契,以后他家用磨免费。
人们看够了热闹,渐渐散去。
最后只有刘家人还留在水磨旁。
刚刚人太多,邱氏刚怀了身孕怕被冲撞不敢靠近,张氏和何氏也是被别人挤到了外面。
这会儿,婆媳三个才有机会近距离观看秦瑶家的水磨,见那石磨自己转得“呼哧呼哧”的,只觉得这磨喜人得很。
不过也从刘木匠口中得知这个水磨造价高达二两银子,心里直呼浪费。
“这磨好是好,但一想到它要二两银子,啧啧......弟妹,你是真舍得。”
何氏肉疼的看那呼呼转的水车,想着这可是二两银子,眉头都不自觉皱了起来。
刘老汉也好奇的看向去放石头堵水的秦瑶,“老三家的,你是咋想到要弄这个水磨的?”
就她和老三那两亩散养的麦地,收上来的麦子还不够这水磨磨一趟的。
在刘老汉看来,有点杀鸡用牛刀那意思——纯纯浪费!
秦瑶堵住了河道,水流迅速减小,转动的石磨慢慢停了下来。
她解释道:“这个水磨我是用来做营生的,顺便让自家人轻松些。”
“自家人?”何氏试探问:“咱家自家人用,弟妹你收不收钱呐?”
秦瑶冲她笑了笑,“当然不收!”
何氏有点爱贪小便宜,但人也热心,平时帮她不少小忙,这点好,秦瑶当然会给她。
毕竟这里是宗族社会,人际交往虽然麻烦,但不能躲避。因为关系弄好了,确实会给她带来很多隐形的好处。
比如她这水车和石磨今晚就放在河边,也不会担心被村里人偷走。
刘季是分出来了,但他老宅还有三个兄弟呢。
两个嫂子平时在村里人缘又好,年轻媳妇都帮着她们的,要是家里东西被人偷了,这些眼观八方的媳妇们马上就能查出谁是小偷。
磨磨是个折磨人的活,男人多要下地,到头来这个活儿还是落到女人手上。
现在得了秦瑶的允应,何氏和邱氏激动的说她们明天就把家里的麦拿过来磨,给秦瑶试试水磨的效率。
“这个没问题。”秦瑶颔首应下。
不过她也有个忙需要老宅的人帮。
“爹,我想把这水磨当营生,所以还要搭间屋子,看起来像样点。”
刘老汉点点头表示明白,看向刘季,“三儿,明天一早你带上镰刀过来找我们汇合,咱们一块儿先去把草割回来,再到那南山上砍几根竹子,一天功夫就能把这棚子搭出来。”
一听到要上山干活,刘季就垮脸,不情不愿的哦了一声。
秦瑶则露出笑容,“那就辛苦爹你们了,明天晚上都到我家来吃晚饭,我去刘货郎家给大家伙打两斤酒,好好吃一顿。”
张氏婆媳三人也笑了,知道秦瑶不会做菜,打算明天早点到她家帮忙做饭。
金花和四娘突然探出两个小脑袋来,期待的小声问:“阿娘婶娘,能吃肉吗?”
“吃!”秦瑶一口答应,因为她也馋了。
算起来,明天刚好也是每隔五天的吃肉日。
不过家里没猪肉了,最近村里人忙着地里的活没人去镇上帮忙带肉。
但这难不倒秦瑶,抓鱼打鸟,明天她保证让肉端上桌。
又有酒又有肉,孩子们期待不已。
两家人在原地商议好明天的行动细节,这才分开家去。
回到家,刘季帮忙倒好泡脚水,站在旁边两眼放光的问:
“娘子,你打算怎么收钱?咱们家这个水磨这么好使,可不能便宜了村里人!”
秦瑶脱掉鞋袜,把脚放在温度适中的热水里,舒服的靠在椅背上,眯着眼睛问:“你想收多少?”
刘季讪笑,“这是娘子你做的水磨,还是娘子你做主比较好。”
“不过啊......”他又补充,“我觉得应该按照用的时间来算,比如一个时辰五文钱什么的。”
“这样一天十二个时辰,就是六十文,一个月就一千八百文了。”想想刘季都眼冒金光。
秦瑶呵了一声,“你想屁吃。”
刘季无语,好端端的怎么又骂起人来了。
不过面前这可是金主啊,得供着,真要让她一个月赚一千八百文,那她就是家里的菩萨!
“娘子,那你说多少合适?”
看她泡得差不多,刘季把洗脚帕递上,秦瑶擦干净脚,想了想说:“先试试一个时辰五文钱。”
听见这话,刘季嘟囔,“还不是和我讲的一样,你还骂我。”
秦瑶白他一眼,“价格是和你说的一样,但一天不可能十二个时辰都能排满,水车也不可能没有损坏,一天能有五六个时辰就不错了。”
刘季还真没想过水车损坏的事,“啊?”了一声,“容易坏吗?”
“容易。”秦瑶道:“那毕竟是木头,河里也有杂草之类的容易卷进去,所以还是要很小心。”
刘季的兴致瞬间掉下去大半,倒了洗脚水,溜了。
秦瑶检查好门窗,又到大郎兄妹四个的屋子看了看,这才放心的回到自己房间,躺在床上算账。
如果水磨每天能开张五个时辰,那一天能有二十五文钱,一个月下来就是七百五十文。
细米一斤八文,能买九十三斤半,很不错的收入了。
当然,这只是最好的设想,实际情况如何,还得经过实践才知道。
想着这些,秦瑶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再次睁开眼,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
厨房里有米香味飘出,刘季一般五点半起来做早饭和家务,煮饭的空档收拾衣物去河边洗。
这个时辰,村里的女人们还在家里忙活,所以河边不会有人看见他一个大男人在洗衣裳。
这一点,夫妻两保持了默契,秦瑶没有刻意宣扬,刘季则刻意隐瞒。
所以还没有人知道刘季在家里除了要做饭之外,还得包揽家务和洗衣的事。
秦瑶起床,先在后院完成每日的晨练任务——两百个引体向上。
出一身汗后,洗漱干净,正好吃早饭。
062
母子打鸟
孩子们这个点也起来了。
吃了早饭休息一下,大郎和二郎雷打不动出门绕村跑两圈。
三郎和四娘才五岁,秦瑶不建议小孩这个时候就开始习武,免得伤了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