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在紫荆府地界上时,还能买到一两餐合口的面食。但自从踏上这渝州地界,两地口味差异巨大,一家七口肉眼可见的瘦了小半圈。
609
一日游
嚼着李氏做的最后一点干粮,看着这满桌中看不中用还贼贵的渝州菜,秦瑶和刘季难得默契的叹了一口气。
吃不饱就没力气。
没力气就没精神。
没精神便哪儿也不想去。
一家七口毅然决然拒绝了周蒙的各种游玩建议,将他打发走后,男女分成两拨,跟秦瑶和刘季回到各自客房,躺下便不动了。
那整齐划一的有气无力模样,活像是集体得了抑郁之症。
分明......这才出来三天呐!
犹记三天前出发时一家欢欢喜喜、满怀憧憬的模样,是那么的鲜活、那么的充满朝气。
“不能再这样了!”
刘季突然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坐起来,把身旁大郎三兄弟吓得一抖,紧张看向阿爹,不会是被这难吃的食物给刺激疯了吧?
大郎满眼担忧,“阿爹?”
刘季招招手,“起了正好,走,跟爹上街买菜去,这几日你阿娘没胃口,看着都饿瘦了。”
重点是,他自己的胃也受不了了,再不吃顿像样的饭,接下来还怎么有力气进京?
他还想见老师最后一面呢!
说着话,刘季也不管三个孩子什么反应,直接把人从床上赶下来,“把鞋穿上,咱们抓紧点,兴许今日还能吃上一顿饱饱的晚饭。”
大郎二郎三郎懵懵点头,赶忙下床穿鞋,跟着风风火火的阿爹出了客栈。
等到了大街上,兄弟三人这才反应过来,二郎惊讶看向自家正在与农妇砍价,把人家砍得欲哭无泪的亲爹,“阿娘饿瘦了?”
刘季挑着野菜,头也不回,“几日没吃好了,可不是饿瘦了嘛,脸都小了一圈。”
大郎嘴角微抽,“是晒黑了,看着显小吧。”
他可记得,阿娘刚刚挽起衣袖用午饭时,那手臂上全是腱子肉,一拳头能打死老虎呢,哪里瘦了?
刘季没好气的回头瞪了这三个小子一眼,“就你们话多,把菜拿着,去看看还有没有新鲜的肉。”
最好能买到排骨,家里这恶妇和别人胃口都不同,人家偏爱肥肉,就她爱吃这瘦巴巴的骨头。
农妇把野菜递过来,兄弟一人一把,正正好。
拿着阿爹花十文钱买来的三捆野菜,三兄弟跟在身后,看着积极搜寻排骨的刘季,被他那精神头感染,互相对视一眼,笑了起来。
这渝州主城真大啊,光是卖菜的都有一大条长街,能逛上大半个时辰呢。
父子四人买了排骨,还去杂货铺买了不少香料,这地方商贾云集,物品齐全不说,价格还比紫荆府那边便宜不少。
刘季左手抓着一只鸡,右手拎着两条精瘦排骨,回头瞅一眼三个儿子怀里抱着的野菜香料,脑子里计算着这其中的差价,小吃一惊。
就他刚刚买的这些东西,比在开阳县那边少花了一百二十八文钱。
老父亲当即露出一抹奸笑,回头跟三个儿子打商量,“要是你们阿娘问起来,就说这些东西花了二两银子,知道吗?”
二郎脑子活泛,瞬间反应过来阿爹心里的小九九,挤出父子同款奸笑,“封口费十文。”
刘季爽快应下:“成交!”
三郎嘿嘿一笑,十文哎,可以买两串大糖葫芦了。
大郎无奈的瞪了两个弟弟一眼,严肃提醒:“阿娘又不笨,只需找本地人一问便知这其中差价,阿爹,还是别冒险了吧,为了一百二十八文钱不太值当。”
刘季惊讶,“你怎么知道是一百二十八文?”
三个小子异口同声说:“算的啊,这么明显,很难算吗阿爹?”
刘季噎了一下,孩子都像他,太聪明了也不好啊。
不过他辛辛苦苦出来采买,还要亲自下厨做出一顿美味饭食,少少收恶妇个一百二十八文钱也不过分吧?
丰盛的晚饭端上桌,一家七口终于吃到了一顿舒服的热汤饭,秦瑶连干五碗饭,满足的靠在椅子上眯眼消食。
她没问菜钱多少,刘季也没主动交代,夫妇俩心知肚明,算是默许了这种做法。
毕竟对现在的秦瑶来说,刘季今晚提供的这顿饭,光是情绪价值就已经超过一百二十八文钱。
况且......
“刘季,接下来咱们家的晚饭还是你来做吧,一天总得吃上一口热乎的这心里才舒服,你说是吧?”
秦瑶语气慵懒,眯着眼睛笑盈盈的看过来,刘季哪还敢说一个不字,自是温顺的笑着应了“只要娘子你吃得满意,就算一日做三顿饭食我也无怨无悔!”
秦瑶伸出手指满意的隔空点了点他,“你今天表现很不错,我很满意。”
知道自己扣了钱的刘季努力微笑中。
有刘季下厨,秦瑶饱受凌虐的胃得到了极大的抚慰,第二天一早,吃了顿可口合心的早饭,便兴致勃勃领着徒弟和孩子们出门游玩去了。
刘季最后一个出门,习惯成自然,把娘几个的水壶盛满凉白开装进布袋子里,又放了一盒今早刚做的肉饼,准备完毕,这才锁上客房房门追上这娘几个的脚步。
殷乐是个有眼力见的,发现师公肩上沉甸甸的布袋子,赶紧跑回来帮忙拿走了自己那只水壶。
刘季嘴角狠狠一抽,心说老子是少你这一只水壶吗?
算了算了,不跟这不懂事的丫头一般见识,省得把她那护短的师父招惹过来,给自己找不痛快。
总的说来,今日渝州一日游,还是很圆满的。
孩子们看了自己从前没见过的杂耍,逛了这里最大的杂货铺,见识了不少天南地北的稀奇物件,每人还买了个不占地的小玩意儿,且中午吃的还是自带的食物,昨日消极的情绪得到了极大弥补。
从半上午逛到傍晚日头偏西,总算是把这渝州主城绕了一圈,虽是走马观花,但也算来过。
一家子开开心心回客栈的时候,经过渝州主城的悬赏告示墙,上面新贴上去许多寻人告示。
秦瑶不经意的一瞥,有不少寻找丢失牲畜的,只要提供线索就能领到二百文到五两之间不等的赏钱。
她便忽然想到,自己要是去了京城,说不定也能靠这些悬赏赚上不少零花钱。
“阿娘!”骑在刘季肩头的四娘突然指了指悬赏告示墙,好奇问:“什么是略卖人呀?”
610
略卖人
四娘知道一百两是什么概念,那是可以买下十亩上等良田,足以养活普通一家三口过上一辈子的钱。
所以当看到那墙上有一则悬赏,写着若有人能帮忙寻到带走自家孩子的略卖人,可到府上领赏银一百两时,很是吃惊。
也不知道那略卖人是什么,居然这么值钱。
秦瑶走到悬赏告示栏前看了看四娘指的那张告示,解释:“略卖人就是专门做人口拐带的罪犯,这张榜人的女儿被略卖人给带走了,家人心急如焚,这才贴了悬赏告示。”
说着,秦瑶又多看了几眼这告示栏上的悬赏,刚刚没注意看内容,只盯着赏金去了,这会儿细看,才发现并不只是寻找丢失牲畜的榜,还有四五份寻人的。
丢失的都是小孩,一个五岁,一个八岁,还有一个已经十三岁了。
同时出现这么多张寻人告示,再看那写了要略卖人线索的百两悬赏,秦瑶眉头微皱,这绝不是巧合。
一家子议论着那高额的悬赏告示回到客栈,正是饭点,大堂里基本坐满了人。
秦瑶一家租用了厨房自己备饭不在这吃,客栈掌柜瞧见他们,匆匆打了个招呼便忙着招呼其他客人去了。
大堂中央有一桌食客正大声谈论着什么,因为喧哗,被掌柜劝停,食客们不满的抱怨着。
若是往常,这热闹刘季定是要凑上一凑,可他现在还要操心这一大家子的吃食,根本没那个闲心。
把四娘从肩上放下来,端起师公的架子唤:“阿乐,你随我去厨房准备。”
殷乐应下,同秦瑶说了一声,便先随刘季去准备晚饭了。
秦瑶母子五人留了下来,见阿娘没回房的意思,大郎兄妹四个也跟着站在旁边,光明正大的看大厅中央那桌食客继续小声议论。
说到激动处,声音不受控制又大了起来,隐约能听见什么“略卖团伙”、“带着孩子的会被盯上”、“他们有男有女还有老人做遮掩,防不胜防”之类的话。
四娘拉垃阿娘衣角,秦瑶低头,柔声询问:“怎么了?饿了?渴了?”
还没等孩子说话呢,秦瑶已经掏出小半吊铜板,准备派大郎二郎去客栈门口卖小吃的摊子买点零嘴回来。
四娘忙喊住阿娘,颇有些无奈的轻叹一口气,赶紧解释自己不是饿了也不是渴了,她只是单纯想同阿娘说话。
“阿娘,大家伙都在说略卖人的事,是不是说明渝州这边有许多拐子专门拐小孩啊?”
小姑娘表情严肃,看起来有点怕怕的,但忍着没表现出来。
有危险意识是很好的,秦瑶并没有取笑小家伙的担心和害怕,也认真的回道:
“肯定是的,所以你们四个记得不要离开大人的视线范围,见到可疑人物赶紧离开危险,要是想单独出门一定要先告诉大人,知道吗?”
兄妹四人听话点头,表示知道了。
三郎思维跳脱,总会发表一些奇怪的看法,有点怕怕的问:“阿娘,这些拐子拐孩子是去做人肉饼子的吗?”
话刚问出,就收到了大哥二哥的白眼。
大郎道:“你当拐子是傻的?想吃肉去偷猪不就好了,何必偷人犯法呢,在盛国拐卖人为奴隶者,受绞刑!”
二郎可怜的摸了摸三弟肉嘟嘟的脸蛋,“傻三郎,拐子拐人是去卖的,运气好能买进有钱人家里当奴隶,运气不好被人买去做童养媳做人力,饱受折磨,活都活不成!而且人肉不好吃。”
三郎睁着亮晶晶的大眼追问:“二哥你怎么知道人肉不好吃?”
“书上说的,一本杂记,别问是哪一本杂记,再问我揍你。”二郎危险的瞪了弟弟一眼,威胁成功,三郎哦一声,乖乖捂住了自己的嘴。
秦瑶好笑的摇了摇头,还是带着孩子们出门去买了不少零嘴儿,她不知道孩子馋不馋,反正她馋。
打包成两份,一份今天吃掉,一份留着明天在路上吃。
母子五人浪荡够了,才回到客房,成功收到已经做完晚饭却寻不到人的刘季一个大白眼。
当然了,白眼只敢白四个小的,那个大的他还得哄着,“娘子,水已经打好了,洗把脸洗个手咱们就开饭了。”
双手自然伸过去,接下秦瑶手里提着的两大包零食,暗暗啧啧两声败家玩意儿。
“刘季你说什么?”正在洗脸的秦瑶突然回头,疑惑问。
刘季脚下一踉跄,好险没被这客房里的地梁绊个狗吃屎,赶忙稳住身形,回头无辜的眨了眨眼,“娘子我没说话呀?”
“没有吗......”嘟囔一声,秦瑶耸了耸肩,继续低头洗手。
洗干净手脸,一家子在小桌旁就坐,开吃。
一盆新鲜的清炒野菜、一碗肥美儿的爆炒五花肉片、一碗煎豆腐,再加一海碗的鸡蛋浓汤,没有精致的摆盘,却吃得一家七口满嘴流油,根本抽不出空来讲话。
无声的一顿晚饭吃完,大郎四个孩子主动包揽了洗碗擦桌的活儿,把碗筷洗干净还到客栈厨房里去。
大人们则为明日一早启程做准备。
秦瑶和殷乐起身去客栈后院喂马。
刘季把昨日洗干净晾晒干的衣裳都收回来叠好,又盯着四个孩子将自己行李检查,除了明日要穿的衣衫鞋袜,别的都装起来。
趁着厨房还有火,殷乐和刘季还得把能吃两三日的干粮做出来。
忙到深夜,可算能歇下。
一夜好眠,次日天没亮,一家子便起了。
用过刘季准备的早膳后,大人带着小孩一起将行李装入车厢,结了住宿钱,城门一开,便出城继续向着下一个目的地行去。
今天天气不太好,早上太阳没露出来,是个多云的阴天。
一路上都是森林高山,孩子们也没什么兴致欣赏风景,干脆取出书本看书,打发这无聊的时间。
晌午,终于走出高山森林地带,眼前豁然开朗,来到一个平坦的小村庄。
此处商旅经过频繁,村口早就有村民设了茶棚,可供路人歇脚。
刘季悄悄揉了揉自己快要裂开的屁股,看着前边清幽的茶棚,大胆提议:“娘子,我们歇会儿吧,买几碗热茶水,就着干粮把晌午饭吃了?”
611
茶棚老婆婆
秦瑶回头看了眼马车,从没出过远门的殷乐一脸菜色,孩子们也恹恹待在车厢里没声音。
“行。”秦瑶冲茶棚方向抬了抬下巴,示意众人往那去。
心里迅速计算着路程,距离安县县城不到十五里了,按照他们的速度,只需要一个半时辰便能到,休息半个时辰也来得及进城。
于是对家人们说道:“半个时辰后出发。”
本来恹恹的车厢里立马爆发出兴奋的“哦哦”声,待到殷乐把马车停稳,兄妹四人争先恐后的跳下车来,欢呼着跑进茶棚。
茶棚里只有一个老婆婆,看起来腿脚还很轻便,干活非常利索。
除了卖茶水之外,还有好几样小吃食,蒸的面馍馍,烤的麦饼,还有三月限定青团。
不过和紫荆府的青团不同,这婆婆做的居然是咸的,一个青团摁扁,往里面塞咸花生碎和腌制的小菜。
三郎没吃过的都要尝尝,立马笑着唤:“婆婆,我要这个!”
四娘立马跟着喊:“婆婆我也要!”
大郎则道:“我们要七碗热茶。”
二郎掏出钱袋子,问:“一共多少文钱?”
幽茶棚瞬间变得热闹起来,卖茶婆婆笑呵呵的看着这四个孩子,模样一致的出挑,一看就知道是亲兄妹,两个小的还是一对龙凤胎,瞧着都稀罕得紧。
“小郎君,两个青团七碗茶,不用别的了吗?”老婆婆手上包青团动作不停,一边问。
大郎看向随后进来的爹娘和乐师姐,大声问:“阿爹阿娘,乐师姐,这里还有小吃食,青团或是麦饼面馍馍,你们要什么?”
“哟,大郎请客啊?!”刘季立马兴奋问了一声。
大郎嘿嘿一笑,看向一脸无语的二郎,老父亲瞬间明了,这可是个有钱的主啊,难得从他手上抠出一文钱,要是错过岂不是后悔。
哪怕并不想吃这些小吃食,刘季也抱着不点白不点的心,给自己和娘子一人要了个咸青团,尝尝这稀奇的配方到底能有多难吃!
殷乐好奇走上前来,看了一圈,也要了个面馍馍,热乎的,比干粮吃着软一点。
她这两日上茅房有点那什么不畅快,吃点软的好化克。
二郎大方对婆婆说:“那就再加两个青团和一个面馍馍,婆婆你算一下多少钱。”
“我算算啊......”婆婆暂停下手里的动作,沉默计算片刻,对二郎乐呵呵道:“正好是一百文。”
二郎颔首,掏钱放在婆婆身前的操作台边上。不想,那老婆婆手上拿着青团呢,立马伸出油乎乎的手来把这钱抓起来,揣进腰间的围裙布兜里,完事也不擦一擦手,继续用抓钱的手揉捏青团。
二郎震惊:“你这!”
“怎么啦?还要什么吗小郎君?”老婆婆慈爱问。
二郎忙摇头说没什么,就当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吧。
转身打算去找大哥和小妹吐槽一下,没想到三人不去桌上坐着,反倒好奇的绕着人家茶棚打转,最后停在一只大陶罐前,三郎好奇的小手已经抬起来准备伸出去,揭开陶罐盖子看看里面是什么好吃的。
“刘子明!”
秦瑶的冷喝先二郎一步响起,正准备伸手的小家伙立马把手缩回,转头冲她嘻嘻笑出一口白牙。
怕娘子把看管不力的锅扔自己身上,刘季立马起身过去把这几个好奇馋鬼带回来,没好气的摁在桌前,“坐好,别瞎晃悠。”
专心叮嘱教育孩子在外面别乱动人家东西的秦瑶夫妇两,并没有注意到,身后煮茶的老婆婆,在发现孩子们接近大陶罐时眼底一闪而过的慌张,以及孩子被叫走后松下来的一口气。
刘季教育完孩子后,还不好意思的冲老婆婆那抱歉的笑了笑。
老婆婆眼神恍惚了一瞬,好俊美的年轻后生,完全看不出来都已经成婚有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