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7章

    “钓鱼竿不用竹子做还能用什么做?”叶荞好奇的问:前世她见过许多高科技的钓鱼竿,但这辈子除了用竹子做的钓鱼竿还没有见过别的钓鱼竿,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有什么材质的钓鱼竿。

    “友谊商店有进口的海竿,带着纺车轮,只要转动轮子就可以收线放线,竿子的强度和韧度都很强,听说可以拉起一百多斤的大鱼,至于材质,我不怎么懂。”陆向北解释说。

    “一定很贵吧?”叶荞问道。

    “没有看,但进口的东西肯定不会太便宜。”陆向北点点头,这个时代,只要带了个洋字的东西,价格就不会太低。

    “我就在海边玩玩,用不着那么好的钓鱼竿。”叶荞摇摇头,她打算去军人服务社买两根,没事的时候去海边钓鱼玩,手气好的话也许还能钓几条鱼回家加餐。

    说话间,饭也吃完了,两个人迅速收拾好残局,就出门往山脚的菜地而去。

    他们下楼后,就碰到了也要去山脚看菜地的梁时钰夫妇,四个人自然而然的走在一起,快走到后门时,又碰到了罗小勇、刘海军两对夫妻,四个人就变成了八人行。

    “我们是同一时间来的,菜地也是差不多时间申请的,所以全都分在了这一片,就是这五块,从东到西,分别是我们家的、云华他们家的、时钰家的、小勇家的和海军家的。”走到山脚下,陆向北把自家的菜地指给叶荞看,也告诉了她另外几家人的菜地。

    “这块地是谁家的?地里的菜不多,草却长得那么茂盛?”叶荞指着他们家东边那块地说:地里的菜都蔫不拉叽的,好像马上就要去见阎王的样子,让叶荞见识到什么是“草盛豆苗稀”。

    “地里的菜这么少,家里的人口少还好,如果人口多,几天就糙完了。”周睛也笑着附和:看来这家的男人是个不顶用的。

    “这是袁副团长家的地,他的家属还没有过来,自己又不擅长种菜,菜地就成了这个样子。”陆向北笑着说,袁副团长的家世背景不错,以前没有干过几次农活,让他种菜还真是太为难他了。

    “他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这些菜应该能把这个冬天糊弄过去,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吃食堂。”梁时钰笑着说。

    “你错了,下周他的夫人就会带着孩子过来了,到时候,吃菜会成为他家的头等大事。”陆向北幸灾乐祸的说。

    “他家住在哪里?”叶荞希望两家不要住得太近,不然,她肯定不忍看着他们家为一点蔬菜发愁。

    “住我们楼底下,只不过在二楼,三楼住的是张政委,张嫂子在妇联工作,也是我们这栋家属楼的栋长,他们家有两男一女两个孩子,回去后就带你去拜访,以后有什么事可以找张嫂子。”

    “知道了。”叶荞点点头,有三个孩子了,年纪应该不小了,“我们把明天要吃的菜摘回去,免得明天还要跑一趟。”

    “嗯,想吃什么?”陆向北问道。

    “拔蔸大白菜回去,我想吃剁椒芽白了,再摘些红菜苔就可以了。”叶荞想到家里还有大蒜和莴笋,便说道。

    “好。”陆向北抬脚跨进了菜地,拔了蔸大白菜拿到菜地边,又去另一边折了一小把红菜苔。

    看到他们在菜地里摘菜,另外几家也有样学样,把明天要吃的菜摘了回去,只不过每个人摘的菜都不一样。

    摘了菜,叶荞又去种了土豆和豌豆的地里看了看,发现已经锄草和施肥,近段时间不需要打理才和陆向北他们往回走。

    第206章

    拜访

    回到家里,已经是暮色四合,楼梯间的路灯已经亮了,叶荞和陆向北洗了洗手,就拿着礼物下了楼,敲开了张家的门。

    “陆团长,快请进。”一个中年女人热情的邀请陆向北进屋。

    “嫂子好,这是我的爱人叶荞,荞荞,这位是张政委的爱人张嫂子。”两个人走进屋,陆向北给她们相互做了介绍。

    “嫂子好,初次登门,这是我们的一点小意思。”叶荞跟张嫂子问好,同时把手里的礼物交给了张嫂子。

    “叶荞同志好,你们来了就好,用不着破费。”张嫂子热情的说。

    “一点家乡的特产,还请嫂子不要嫌弃。”叶荞笑着说。

    “从那么远的地方带过来的特产,就更难得了,快请坐,妞妞,给你陆叔叔和陆婶婶泡茶。”

    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子很快就给他们端来了茶水,并且腼腆的跟他们打招呼:“陆叔叔,陆婶婶,请喝茶。”

    “谢谢。”叶荞接过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

    “嫂子,政委不在家吗?”陆向北没有看到张政委,便问道。

    “他带着两个小子去打球了,应该很快就要回来了。”张嫂子拿了盘花子瓜子过来,“吃点瓜子。”

    “谢谢嫂子,嫂子,你也坐,别忙活了。”

    “老陆下来了?真是稀客。”这时,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带着两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走了进来。

    “老张,你就别笑话我了,这是我的爱人叶荞,荞荞,这位就是张政委,这两个是他们的儿子大毛和二毛。”

    “张政委好,大毛,二毛,你们好。”叶荞笑着跟他们打招呼。

    “叶荞同志,你好。”张政委也笑着跟叶荞打招呼。

    “陆叔叔好,陆婶婶好。”

    “别站着,快请坐。”张政委看到他们都站了起来,连忙招呼他们坐,自己也坐在了陆向北身边。

    “政委真是个好爸爸,工作那么辛苦,下班后还愿意带儿子去打球。”叶荞笑着说。

    “没办法,这两个小子精力太充沛,与其让他们在家里闹腾,还不如带他们去操场上挥洒汗水,那样还能锻炼身体。”张政委笑着说。

    “所以说张政委是个好爸爸。”

    “老陆比我更顾家,如果有了孩子,我相信他能做得更好。”张政委也笑着说,陆向北虽然总是板着一张脸,但为了家属来了有足够的菜吃,一下班就去菜地里折腾,听说他家的菜比那些农村来的军嫂种的菜还要好。

    “向北是个有责任心的男人,我相信他以后能做个好爸爸。”叶荞笑着点点头,心里却想,要孩子的事也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他们就聊了些家常,叶荞和陆向北才告辞。

    回到家里,烧在煤炉上的水也热了,陆向北把热水倒进水桶里提进了卫生间,让叶荞去洗澡,叶荞给烧水壶灌上凉水,放到火炉上就进浴室。

    叶荞没有进空间,卫生间又没有取暖设备,她匆匆的洗了澡,把换下来的衣服都洗了就出了卫生间,让陆向北去洗澡。

    陆向北拿着换洗衣服往卫生间走去,叶荞喊住了他:“壶里的水已经热了,你不要洗凉水。”

    “好。”陆向北只得回到厨房,把壶里的水倒进桶子里带去了浴室。

    而叶荞则去把水壶灌满了,把煤球换了,把炉门封了,才拿起沙发上的报纸看了起来:陆向北订了东海日报、东海晚报和两份杂志,每天下班都会把当天送来的报纸拿回来,杂志到了也会及时拿回来。

    东海日报是政府的喉舌,上面刊登的都是时政新闻以及一些有关民生的文章,政治色彩比较浓,但也是了解时事的重要来源。

    叶荞把头版的新闻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正要看第二版的本地新闻时,陆向北就拿着洗好的衣服出来了。

    “你把头发擦擦,我去晾衣服。”叶荞伸手去接他手里的衣服。

    陆向北躲开她的手,径直往阳台而去:“不用,衣服是用冷水洗的,有点凉,我自己去晾。”

    陆向北以最快的速度把衣服晾好,用干毛巾把头发擦了擦,就拉着叶荞回了卧室。

    “你悠着点,我明天要早起赶海。”叶荞拍开他去解她衣服扣子的手。

    “老婆,就一次,绝对不影响你明天早起。”陆向北俯身压了下来。

    又是一夜的放纵,导致叶荞再次起迟了,看到腕表上的时针已经指到八点,很快就要退潮了,她一个翻身起了床,以最快的速度洗漱,把陆向北温了锅子里的小米粥拿了出来,又从空间里拿出两个肉包子吃了,然后换上雨靴、拿着桶子打开了门。

    “荞荞,我正要去喊你,走,我们去赶海。”正在锁门的周睛看到叶荞也出来了,便笑着说。

    “走,我们下楼去喊英子。”叶荞笑着点点头。

    两个人还没有下楼,就听到噔噔的脚步声,不一会,何英就出现在楼梯的转角,看到她们两个正准备下楼:“荞荞,睛睛,你们都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正要下去喊你。”叶荞点点头。

    三个人结伴下了楼,走到楼下时候又碰到了张嫂子和妞妞,她们母女两个都提着桶子站在两栋房子之间的马路上,一看就知道是在等人。

    “张嫂子,妞妞,你们这是打算去赶海?”叶荞笑着。

    “在家里没什么事,趁着天气好去海边看看能不能捡点什么回来,小叶,你们也是去赶海?”张嫂子也笑着点点头。

    “对,我们没有沙铲,准备去军人服务社看看,然后再去海边。”叶荞点点头,“嫂子,我们先走了,海边见。”

    “去吧,很快就要退潮了,去迟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张嫂子示意她们快点走。

    叶荞朝她们点点头,快步朝军人服务社走去,军人服务社,顾名思义,就是为这边的军人和家属服务的,就在家属区外面。

    “三位同志是新来的军嫂吧?你们要点什么?”叶荞她们走进军人服务社,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就迎了上来,热情的招呼她们。

    第207章

    初次赶海(上)

    “对,同志,你好,我们要赶海的沙铲,请问这里有吗?”叶荞微笑着问道

    “有的。”营业员拿了把沙铲给她们看。

    “这东西怎么卖?”叶荞拿着一把小铲子看了看问。

    “八毛钱加一张工业票。”

    “给我们来三把。”

    “行。”营业员接过钱和票,又拿了两把沙铲递给她们。

    “同志,这边的鱼竿怎么卖?”叶荞看到角落里的鱼竿问。

    “小的五毛,大的八毛。”

    “知道了,我回来再买。”叶荞看到那里确实有一大一小两种鱼竿,虽然都是用竹子做的,但竹节比较密,质量应该不错,应该可以支持她在海边折腾。

    “行,鱼竿不是稀缺物资,什么时候来买都可以。”营业员点点头。

    “那我等需要的时候再来。”叶荞笑着说。

    “我们这里的上班时间是上午八点到下午六点,在这个时间内都可以。”营业员笑着说。

    三个人和营业员告别后就往海边而去,这里,潮水已经开始往下退了,不少军嫂已经带着孩子在露出来的沙滩上找起了东西。

    “荞荞,我们去哪里?”周睛站在海边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

    “我们先看看别的嫂子是怎么赶海的,然后再往那边走。”叶荞指了指东边说,靠近礁石的地方有不少水坑,而水坑里有鱼虾的可能性更大。

    “我们是生手,不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没用,要跟嫂子们学学才行。”何英点点头。

    “鱼和虾应该是能吃的吧?还有,她们在挖什么?”周睛犹豫的问。

    “鱼不一定,听说有的海鱼有毒,但虾和蟹应该都能吃,认识的自己捡了,不认识的就问旁边的嫂子。”叶荞指着在沙滩上认真寻找着海货的军嫂说,“很多海鲜在沙子底下,需要找到痕迹再挖出来,不然我们也不用去买铲子了。”

    “走,我们过去看看。”周睛看到一个嫂子在挖着什么,就走了过去。

    “嫂子,你这是在挖什么?”何英也跟了过去。

    “我在挖螃蟹。”嫂子笑着说,“你们是新来的军嫂?今天是第一次赶海?”

    “嗯,我们前天才过来,听说退潮的时候可以赶海,就过来看看,但我们什么都不认识。”何英点点头。

    “虾和蟹都是可以吃的,一般的鱼也可以吃,你们现在不熟悉,就去抓虾子,挖螃蟹,你看,那个就是皮皮虾,清蒸和辣炒都好吃,只不过身上有刺,你们抓的时候要小心点,被扎到也是疼的。”

    “螃蟹在沙子底下时有气孔,这就是气孔,顺着气孔就可以挖出来,只不过气也的大小和形状不一样,里面的东西也不一样,这就要认真观察了,就像这种小小的气孔里面是蛤蜊,喜欢的话也可以挖点回去······”嫂子认真的跟她们科普赶海的知识。

    “嫂子,你贵姓?”

    “免贵姓伍,是海军家属院的,我比你们年长几岁,叫我伍嫂子就行。”伍嫂子乐呵呵的说。

    “伍嫂子,你们每天都赶海吗?”周睛问道。

    “也不是,这东西不好养活,捡多了也吃不完,想吃的时候才会过来赶海。”伍嫂子笑着说。

    “不可以晒干吗?”

    “鱼可以晒成咸鱼,但很少能抓到鱼,别的就不怎么好晒了,特别是温度不高的冬天。”

    “鱼都是跟着水走的,能留在海滩的很少。”周睛点点头,这沙滩上的坡度很小,应该留不住鱼。

    “伍嫂子,谢谢你,我们去抓点虾子。”何英看到她利索的挖出来了一只青蟹,又果断的抓住它扔进了桶子里,既佩服又羡慕。

    “去吧,有什么不懂的就来问我。”

    “伍嫂子,再见。”三个人不好打扰人家太久,聊了几就告辞了。

    “荞荞,我们也分开捡。”

    “行,我到那边去看看。”叶荞看到她们学得差不多了,看到赶海的没有哪个扎堆的,就和她们分道扬镳。

    她一边把看到的皮皮虾、虎头虾、蛤蜊都捡到桶里,一边寻找螃蟹的气孔,但理论学明白了,实践却不行,她挖了几个小孔,里面不是蛤蜊,就是小螃蟹,蛤蜊还好,是她喜欢的东西,但小螃蟹没有肉,挖出来了只能放生,半个多小时后她才挖到一只半斤左右的青蟹。

    只不过她也接近了礁石群,水坑也多了起来,只不过想要走近水坑,要穿过一片碎石滩,这片碎石滩布满了被海水冲刷得十分光滑的大小不一的石头,有的石头上还长有青苔,一看就知道很滑,踩上去很容易滑倒,这也应该是军嫂不愿意过来的原因。

    叶荞长期练武,下盘很稳,下脚又很小心,花了十来分钟才走到水坑边,她在两个浅坑里抓了四只大青蟹,别外几个水坑比较深,坑里的水很浑浊,她看不到水里到底有没有东西,只得铺开精神力对水坑进行扫描。

    “果然,水坑越深,留下的货越好多。”她惊喜的发现几个水坑里都有货,而且都是大货:一个坑里有两条海鲈鱼,一条有四五斤重,一条有三四斤重,一个坑里有一只五六斤重的石斑鱼和两条斤把重的石九公,另外两个水坑不是有鱼就是有蟹,最让她高兴的是一个水坑里有好几只七八公分长的竹节虾:果然,这个年代的海洋资源很丰富。

    这些东西一只小小桶子肯定装不下,而且她也不想太过惹眼,她要把这些鱼都收进空间,于是,她走到海边,把手伸进海水里,把海水导入了空间中她事先摆在木屋门口的一只大木桶里。

    看到海水装了大半桶,才停止收海水,把水桶里的东西全部倒进空间的大木桶,然后给水坑抽水。

    她带来的水桶比较大,她的力气也大,很快就把一个水坑抽干了,她把里面的两条鲈鱼抓进空间的大木桶,又把里面几只比较大的虎头虾也抓了,再给另外一个水坑抽水,把里的鱼货抓了,然后再抽别的水坑,一个小时后就把所有的水坑里都抽干了,收获了水坑里的鱼货。

    第208章

    初次赶海(下)

    叶荞收完水坑里的鱼货,抬脚走进了礁石群,看到一块礁石上面爬满了鲍鱼,而且个头都不小,惊得她张大了嘴巴:“我这是走进鲍鱼窝了?”

    她的失态没有维持多久,很快拿起小铲子,努力的撬了鲍鱼:她也不是没想过要喊何英她们,但看到她们旁边有好几个军嫂和那片碎石滩就歇了心思。

    她把人喊过来,要是哪个摔伤了,她岂不是好心做坏事,而且她也想多弄点鲍鱼回去做成干鲍鱼,寄给陆家和叶家做年礼,有了这些鲍鱼,她可以省好多的钱。

    她花了近两个小时才把礁石上的鲍鱼全部撬完,收进空间里的大木桶,又在另一块礁石上撬了些生蚝,在水坑里抓了两只八爪鱼,几只花蟹,几个海螺装进水桶里,把先前收进空间大木桶里的蛤蜊拿了些出来装进水桶里,装了大半桶再往回走。

    “海参!没想到这里还有海参。”没走多远,她看到沙滩上十几个黑乎乎,浑身长满了刺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海参,她连忙捡起来收进空间里的大木桶,“这可是难得的好东西,红烧、葱烧都很好吃。”

    捡完海参,又看到了一个气孔,她挥起铲子铲了下去,很快,一只比巴掌还要大的青蟹就被她挖了出来,她压住它的背,把它抓进桶子里。

    也不知道是不是运气来了还是怎么的,她又挖到了两只大青蟹,捡到了五只大海参,又抓到了两只花蟹,几只海螺和几大把蛤蜊。

    蛤蜊和花甲都太小了,里面的肉太小,而且不好洗,所以军嫂都不怎么喜欢:与其花时间一个一个的把它们从沙子里挖出来,还不如多找两只螃蟹,或者多抓几只海虾。

    别人不喜欢的蛤蜊和花甲,叶荞却很喜欢,特别是蛤蜊,不管是做汤、辣炒还是烧烤都很好吃。

    别人不要的海带和裙带菜也挑质量好的捡了:这些虽然不是肉,但营养丰富,是很好的蔬菜。

    快要涨潮了,叶荞的水桶也装满了,她一手提着桶子,一手拿着铲子去跟何英她们会合。

    “荞荞,你好能干,竟然把桶子都装满了。”何英看到她桶子里的收获,惊讶得差点叫出来。

    “我这里有不少蛤蜊、生蚝和海螺,壳比较多,而且还有不少海带和裙带菜,如果只比肉,不会比你们的多,只会比你们少。”叶荞看了看她们的桶子,都有大半桶,而且大多是皮皮虾和螃蟹,比较占空间的大海螺只有几个。

    “荞荞,这是什么?”周睛指着一个生蚝问。

    “这是生蚝,这东西一般都粘在礁石上,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撬下这些。”

    “好吃吗?”何英问。

    “不知道,没吃过,不知道味道如何。”叶荞摇摇头,前世她虽然吃过不少,但这辈子她都没有见过生蚝,哪敢说它很好吃?

    “你知道怎么吃吗?”周睛问道。

    “陆向北大哥写信说,这东西可以清蒸,也可以烧烤。”叶荞笑着说,“你们如果想要知道它们的味道,晚上可以来我家吃饭。”

    “我们就打扰了,你放心,下午我们过去洗菜。”何英和周睛相互对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

    “行,现在赶紧回去。”叶荞看到快到十二点了,提着桶子大步往前走去。

    回到家里,叶荞把桶子里的东西全部倒进盆子里,把今天要吃的蛤蜊、海螺、生蚝都放进一只桶子里,加上食盐和清水让它们吐沙子。

    又抓了些皮皮虾、几只花蟹和几只青蟹放进洗菜的盆子里用水养着,又在阳台的晾衣架上拴了根绳子,把海带和裙带菜晒好,把剩下的东西全部带进空间,倒进那养鱼的木桶里。

    她怕那些张牙舞爪的螃蟹把鱼弄伤了,去储藏室拿了一把绳子出来,把里面的螃蟹抓出来一一捆好再扔进去,想到没有打氧机,又去舀了杯灵泉水倒进了大木桶里,从储物间里拿了一块水豆腐,从大木桶里抓了条石九公带出了空间。

    她先把米饭煮上,再去配菜:把石九公杀了,准备做个豆腐鱼汤,把洗菜盆里的皮皮虾洗干净,剪去虾须虾脚和身上的刺,准备做个椒盐虾,把那几只花蟹洗了,准备做个香辣花蟹,最后洗了几片大白菜,准备做剁椒芽白。

    陆向北打开自家的门就闻到了浓浓的香味,就知道自家老婆又在做好吃的了。

    “老婆,今天做了什么?”他把钥匙放到茶几上往厨房而去。

    “今天赶海的时候抓了几条鱼和一些虾蟹,中午做了些,可以吃饭了,你快去洗手。”叶荞笑着说。

    “我的宝贝太能干了,第一天赶海就收获了这么多。”陆向北以最快的速度洗了脸洗了手,坐到餐桌边,看到餐桌上的几个色香味齐全的菜,不禁拿起筷子夹了一只花蟹吃了起来。

    “先喝点汤。”叶荞给他舀了一碗豆腐鱼汤。

    “好喝,又鲜又甜,一点腥味都没有。”陆向北喝了一口汤,连连说好喝。

    叶荞自己也舀了一碗汤,喝了一口:“确实很好喝,不愧是海鱼。”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