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章

    静姝跟在徐斯身后一路看过来,心中惊奇,有个想法在她脑海生根发芽。

    “老板,吃点什么。”摊主声量不大的招揽客户。

    徐斯停下脚步,扭头跟女孩说:“他们家有肉馅包,粉丝包,菜包,想吃哪个?”

    静姝挑了个最便宜的,“菜包。”

    徐斯转过头对老板说:“四个肉包,再来两个鸡蛋,在这里吃。”

    小铺前面有张矮桌,刚好这会儿有空位。

    “你怎么……”

    “早餐吃好点,一天都有精神。”说着又望向旁边卖粥的,“想喝南瓜粥么,他们家粥味道做的好。”

    静姝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够了够了。”

    陪她用了早餐,徐斯在巷口与她分别,乘坐公交前往学校。

    目送公交尾气消失在道路尽头,姜静姝才慢慢往胡同里面走。

    到他们租住的院子,徐斯口中的张嫂送完孩子回来了,正坐在井边刷洗衣物。

    张婶陡然见到陌生面孔,一时呆了呆,张嘴问道:“找谁啊?”

    静姝弯弯嘴角,温声说:“您好,我是徐斯的妹妹,我叫姜静姝。”

    张婶甩掉手上的水珠,“哦”了声,“早上听小徐提起过,你就是他远房亲戚家的孩子。啥时候到北京的?”

    “昨天。”

    “来上学还是?”姜静姝长得小,比实际年龄看上去要小几岁。

    静姝摇头,见张嫂拧床单费劲,连忙上前抓起另一段。

    张婶:“谢谢哈,小姑娘真热心。”

    静姝微笑,笑容充斥着羞涩,她说:“我来北京找工作。”

    拧干床单,晒到竹竿上,拍打抻开。张婶道:“现在工作可难找,正经单位一个萝卜一个坑。”

    “像我们家老二,又出钱又送礼的才给他搞个学徒工。”张婶捶着背,继续说:“离转正啊,且等呢。”

    “对了,你什么学历?”

    “初中。”

    “有毕业证没?”

    静姝点头:“有,当时读到高一,街道动员上山下乡,我就乡下当知青了。”

    提到上山下乡,张婶脸色渐渐隐去温和笑意,神色微沉。

    静姝满头问号,怎么说着说着不高兴了。

    张婶抚了把额前碎发,刚要说点什么,正房门帘被人从里掀开,张奶奶的儿媳贾云云抱着一盆白萝卜出来。

    贾云云见到院里的陌生女孩,顿住脚,疑惑地看着张嫂。

    张婶从善如流为贾云云介绍姜静姝,贾云云性格内向,常年与聋哑婆婆相依为伴,很少跟生人交流,闻言只颔首问好。

    “她性子就这样,独得很,你别介意。叫她贾嫂,里头那老太太喊张奶奶。”

    静姝感激微笑。

    “张婶,这边卖菜的地方在哪儿呀?”

    “不远,我家也没啥菜了,明天早上我带你去。”

    “好的,谢谢张婶。”

    小院人口简单,拢共就住三户人家,一对寡婆寡媳,加上张婶一家,另外就是徐斯。

    幸而人少,大家性子又比较和善,不然就冲昨晚她和徐斯共处一室,花边八卦指定漫天飞。

    从小生活在厂区家属楼的姜静姝深有体会。

    别说什么远房亲戚,即使真是五服内的表妹,也得在大爷大妈嘴里过一遍,往黄料方面靠近。

    静姝回了房间,端坐在餐桌前长长叹气。

    愁人呐,四十几块钱还能撑多久?

    今天早上看见卖包子卖米粥的摊贩,静姝由此得到灵感,想着或许自己也可以在北京做点小生意。

    在厨艺方面,她有天赋。

    那时在乡下条件艰苦,偶尔从山林里淘了点东西,经过她的手,能让平平无奇的食材变成饭桌上的美味佳肴。

    可做什么吃的呢,成本不能太高,又要有利润空间。

    再一个,她害怕街道管控,被城管当投机分子抓起来。

    思索着,时间如漏斗里的细沙,晃眼溜到中午。

    家里储存粮食的地方,徐斯昨晚有跟她交代过。

    她挪开杂物查看一番,粗粮细粮分别有几斤,目测可以吃两个多礼拜。

    两捆菠菜,几个胡萝卜,几个地瓜,五条干巴巴的咸鱼,除此之外,还有三颗鸡蛋。

    静姝拿出一捆菠菜,两条咸鱼,咸鱼个头较大,切块炒可以凑成一盘。

    刚要起身,考虑到徐斯可能中午会回来,又从中拿上两个地瓜,打算蒸着吃。

    水井旁边有小葱,徐斯出门前告诉她,那是大伙共用的小葱,需要久去摘。

    摘了几根小葱,静姝瞥见张婶也出来做饭,沉吟着开口:“张婶,你家有辣椒么?我想借两颗炒咸鱼。”

    “有,你等着哈,我去给你拿。”

    张婶巴蜀地方人士,喜辣,可惜老公是正经北京人,口味偏淡,所以平时做菜她就很少放辣椒。

    “中午小徐回来?”

    静姝:“还不知道呢。”

    将食材小料备好,静姝开始洗锅炒菜。

    小炒菜要做好,火候很重要。锅要烧的没有一点水渍,热锅冷油,等油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放大蒜姜片辣椒段炒香,再放切成均匀大小的咸鱼块翻炒。

    可惜家里没有料酒白醋,只能用姜片去腥,不然味道会更好。

    不多会,两个热乎菜端上桌,地瓜也蒸好了。

    徐斯大跨步进门,深嗅一鼻子,赞叹:“什么美味大餐?”

    静姝觉得他夸张,神色内敛道:“做的咸鱼,一碗菠菜。”

    第8章

    赚钱的想头

    “从同学那儿打来的牙祭。”他将一小包裹起来的草纸放桌上,打开一瞧,竟是卤猪耳朵。

    八角大料的甜香与猪耳朵本身的油脂肉味共振,勾得人口水垂涎。

    静姝悄摸吞了吞喉咙,小声说:“你同学真大方。”

    徐斯洗了手坐过来,抓起筷子说:“他是我们宿舍的大户,家庭条件好,人特别豪气。”

    “尝尝,看合不合你胃口。”徐斯用干净筷子夹了两块卤猪耳放静姝碗里。

    静姝斯斯文文地品尝着,眸色发亮,举起大拇指夸赞:“入味,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

    “你也吃。”

    “可惜家里没酒,猪耳朵和咸鱼…绝佳下酒菜。”

    静姝讶异地抬眼:“你还喝酒呀?”在她浅薄认知中,三好学生应该滴酒不沾。

    徐斯笑的酒窝深陷,饱含深意说:“静姝,我22了,不是178岁的未成年。”

    “喝酒伤身,最好不要喝。”女孩很认真的提醒。

    青年只是笑,片刻才点头轻“嗯”。

    下午两点十五的课,徐斯见时间充足,抢下洗碗刷锅的活,又打了大半木桶的水放灶台旁边,方便静姝晚上烧水洗漱。

    放下桶,余光瞥见静姝呆立一旁,似乎有话要说。

    “怎么了,心事重重的样子。”

    “徐斯哥,我有事想跟你商量商量。”

    两人回到房间,关上门。静姝把上午灵机一动的想法告知徐斯,徐斯听完,两指指腹相互摩挲,含笑道:“这想法可行。”

    静姝一喜。

    徐斯能支持自己,将是对她最大鼓励。

    但是……静姝皱眉,“想做的东西太多,总觉得每一种小吃食物都可以,又觉得都不行。”

    “还有,支摊会不会有风险。”

    她最怕这个。

    徐斯摇摇头,手臂随意横搁在桌边,“我们班周志强老婆天天在校门口摆摊卖盒饭,半年多了,一点事没有。”

    “你要不放心,我再去打听打听政策,看能不能做小买卖,小生意。”

    静姝:“谢谢你啊徐斯哥哥。”除了感谢,她真不知道能回报什么。

    徐斯摆手,“一天到晚的谢谢,拿我当外人呐?”

    “没有。”

    “没有,那就别老把谢谢挂嘴边,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有任何纠结或者问题,跟我直说。”

    “至于你举棋不定的方面,我建议你这两天先去外面多走走逛逛,看人家主要卖什么,什么路边摊食物最受老百姓欢迎。

    记住,做小吃生意,不仅味道要好,天气时节也很重要,地段人流更不用说了。总之,万事开头难,先把基本情况摸清再行动。”

    徐斯的一番话犹如定海神针,让围绕在静姝面前的迷雾顷刻间消散大半。

    “后天周末,我带你去书店逛逛,看有没有食谱书籍供你参考参考。”

    “好。”静姝乖乖应下,见他准备回学校,连忙问道:“你明天回来么?”

    徐斯站在门边,半张脸融在耀眼阳光里,显得另外半张格外立体深刻,他张了张嘴唇,“嗯?”

    “呃”,静姝挠挠头,垂着眼睛说:“没什么,就问问你中午回不回来吃饭,我好准备菜。”

    徐斯定定看着屋内的女孩,语气极为平淡,毫无情绪起伏,“中午不回来,在学校食堂吃。家里剩下的三个鸡蛋,你自己晚上弄了吃,另外,缺的菜票再告诉我。”

    “嗯。”

    徐斯回了学校,静姝闲的无事做,把房间里里外外擦拭一遍,累瘫了就脱掉衣服往床上一躺,沉睡到下午四点多。

    视线转向窗户,火红的坠日夕阳透过纸糊的窗户透进来,一天又快过完了。

    静姝突然想到老家的爸妈,她离家出走好几日,他们会不会担心,会不会焦急的到处找人。

    这个念头刚浮现,就被另一道声音狠狠摁压下去。

    她不是大哥,不是小妹,父母可能会忧心,但生气应该比忧心占据上风。

    尤其在大哥出事档口,她这棵救命稻草消失了,他们只怕更担心大哥能不能从麻烦里脱身。

    静姝晃晃脑袋,强迫自己不要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现在于她而言,最重要的是赚钱!

    张婶的两个孩子放学回来,院子一下热闹起来。

    孩子们看见对门来了位漂亮姐姐,新奇的不得了,围着她叽叽喳喳问这问那。

    静姝性子好,又有耐心,孩子就更喜欢她了。

    一大两小聊的很投缘,直到张婶招人回家写作业。

    孩子们立刻瘪嘴,老大不情愿。

    小的那个滑头,胆敢跟妈妈要价还价,五点完成作业,他要吃鸡蛋面条。

    张婶举起手掌:“耳刮子吃不吃?”

    小孩连忙抱头,四肢灵活地窜进西厢房,不敢再讨打。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静姝歪着头,转身往自家厨房走去。

    屋里倒是有面条,细面,不多,够两人的份量。

    徐斯不回来,静姝酌量抓了一小把。然后拿出一颗鸡蛋,土鸡蛋握在手里沉甸甸的,想来里头蛋黄很大。

    先煮面条,面条煮至七八分熟,捞出放入干净清水中过滤。

    有幸在乡下吃过两次面条,可惜那次被人煮太久,黏黏糊糊的,浪费了食材。

    因此她才突发奇想,面条煮到断生即可,然后用清水泡一下,或许会让面条更有劲道。

    紧接着切蒜末,辣椒(张婶多给了几颗),贾婶给的一小根黄瓜切丝。

    蒜末辣椒用小碗装着,放酱油陈醋少许,再用热油泼洒激发香味,倒入捞出的面条,黄瓜丝也一起放上去,用筷子搅拌均匀。

    适合天热吃的拌面如此这般就做出来了。

    对门的小孩被老妈困在房间写作业,如果被他们闻到,铁定要吃。

    静姝不是小气人,实在是数量有限,她心虚地捧着碗赶紧闪回房间,独自品味美食去了。

    等到周六,徐斯果真带她去书店扫荡食谱。

    静姝挑了一本,她翻开看了看,内容通俗易懂,里头不光有硬菜大菜介绍,还有各类民间点心普及。

    做法,材料一一列注在纸上,照做即可。

    “挑中了?”

    静姝如获至宝的抱着食谱点头。

    显而易见,又是徐某人买单,静姝这个小穷鬼,现在囊中羞涩,仅有的本钱要掰着手指头一分当作两分花,轻易动用不得。

    第9章

    捣鼓美食

    “这是去哪儿?”

    走了几分钟,静姝发现这不是回小院的路。

    “去红姐家拿衣服。”红姐,就是那个帮忙做衣服的裁缝。

    静姝乖顺地抓着布包肩带,“哦。”

    红姐生意不错,他们到时,正看见她站在院子前送客人。

    “小徐,小姜,你们来啦。”

    徐斯摆出他标志性微笑,酒窝深深的,对方一看就特别亲切有好感,“昨儿就做好了,进来瞧瞧,应该合身。”

    红姐热情地对徐斯说话,眼睛却看着静姝,一边拉姑娘进屋试穿衣服。

    徐斯止步房门前,双手插兜站院内,望树沉思。

    房内时不时响起几句说话声,红姐在问,静姝细声细语的回答,嗓音绵软酥骨,勾得人心尖发痒。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