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42章

    “三毛,你不理解娘为什么生这么大的气,对吧?”

    陆三毛一脸委屈地点点头:“大哥,你爱大嫂,肯定会为大嫂的一切好事而高兴,对吧?”

    “我也爱龙杏,所以她娘家有好事,我也高兴。”

    “可娘为什么要生气呢?我真的不理解。”

    这话是没错。

    陆寒洲承认,自家媳妇家的事,就是他的事。

    只是……

    “三毛,你知道娘为什么不让你娶龙杏不?”

    陆三毛摇摇头:“为什么?”

    陆寒洲没多说,只说了一个故事:“外婆家屋后小山坡上那块菜地,你还记得不?”

    小山坡上的菜地?

    陆三毛双眼一亮:“就是外公种瓜果的那块地?”

    外公外婆都疼孩子,那时候家里也没零食,可孩子都嘴馋。

    为了给孩子解馋,外公在那小山坡上开了几块空地,因为当时许家增添了人口,可以加两分自留地。

    这空地上,他每一年都会种上黄瓜、甜瓜,并把围栏扎得高高的,别人偷不到。

    那块菜地,是他们兄弟姐妹的乐园……

    陆寒洲点点头:“嗯,就是那块地,到目前为止外公外婆都还一直种着。”

    “可那块地,要经过谁家的门口?”

    陆三毛想也没想:“经过龙家的门口。”

    许龙两家是邻居,缺吃少穿的年代,人的善良也会打折扣。

    龙家因为有个兄长在外面当大官,在村里一直很强势,跟许多人家的关系都不好。

    特别是许家。

    外公外婆都是老实人,自已家的孩子都没得吃与穿,所以不可能去巴结龙家。

    于是龙家很看不起许家。

    看不起就算了,还会欺负许家。

    “你那时是五岁吧?那件事你应该不记得了。”

    陆寒洲回忆起过去:“那年冬天,外公挑粪去菜地浇肥,龙杏娘说臭气熏到了龙家的门口。”

    “她故意把自家屋角边土路的那几个泥台阶挖松,等外公挑第二担粪路过时,连人带桶摔在了路边的水田里。”

    “那水田的位置比路面低,外公摔下去的时候,一担粪全部倒在身上。”

    “你知道吗?那时候龙杏三岁多,她和她的几个姐姐站在一旁拍手叫好。”

    这话一落,陆三毛的脸瞬间就涨红了……

    这不是自家大哥编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龙家欺负许家的事不是一件两件,只不过这件事当时陆三毛也在场。

    他或许不记得了,但提起来还是有印象的……当时他觉得龙

    杏小,不懂事,与她没什么关系。

    可现在想想,他真对不起自已娘。

    “大哥,对不起,这事儿我完全不记得了,真的。”

    陆寒洲摇摇头:“你不要跟我说对不起,你真要有心,就去跟娘说对不起。”

    “当时娘不让你娶龙杏时,其实也说过龙家的许多事。”

    “不过我觉得,你一定在想,娘就是为了阻止你娶龙杏,才故意把龙家说得那么坏的,对吧?”

    这番话让陆三毛哑口无言。

    没错,当时他就是这么认为的!

    “大哥,我就是个混蛋,我对不起娘,我去给娘道歉。”

    “嗯。”

    陆寒洲点点头。

    弟弟虽然浑,但还是爹娘的儿子。

    没有哪个当爸妈的,能真的不认自已儿子。

    陆三毛向自已娘再三道歉,还顺势抽了自已两下,陆妈终于不生他的气了。

    “行了,你知道我是为你好就行了,只希望你不会后悔!”

    见自已娘说话的语气平缓了许多,陆三毛知道这事过去了。

    他认真地说道:“娘,我是真心认错,以后再也不会了。”

    “你放心,以后我会多多引导龙杏,不会让她跟着学坏的。”

    行吧。

    陆妈知道有句话叫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她只希望龙杏能学得大气点。

    一场风波很快就过去了,次日早上陆三毛也走了,陆寒洲让司机把他送到了市里的车站。

    医院有个病人,家里又办喜事,孩子们又黏她,徐子矜真是忙得团团转。

    好在家里有人帮忙,宝宝们黏是黏,但也很乖,让她忙中偷闲,也能做不少自已的事。

    初十那天,九婆婆非要出院不可。

    徐子矜看她腿上的石膏没拆,而且这病房里有卫生间,非常方便,便劝说道:“九婆婆,家里有人守着呢,您真的别操心,再住几天吧。”

    可九婆婆就是不肯,她实在是不放心。

    “我这能吃能睡的,住在医院里干啥?”

    “丫头,你这轮椅很好,我喜欢。”

    “这开年了,大伙都有自已的事,我呢去收拾好就跟你回家,也心安了。”

    好吧,老人家非要回去,而且非要先回村子里。

    徐子矜没了办法,只能让陆寒洲开车来,把她接回去了。

    第825章

    九婆婆的绝断

    一进家门,老太太刚在轮椅上坐好,就让陆寒洲去把牛村主任和几个牛姓老一辈的人叫过来。

    等众人都到齐了,九婆婆缓缓说道:“我这一次可以说是死里逃生了,这腿还能不能下地,医生都说不准。”

    “可只要我没死,那就得继续生活下去。”

    “但我现在这个样子,不可能自已照顾得了自已。”

    “我呢,仅有的家产也就这么个破房子和不到一亩的田地,屋后还有两分菜地。”

    “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愿意给我养老送终的人,有的话,在我死后,这房子和田地就归他了。”

    “不过,答应了养老的人,得写下来,必须好好照顾我,不能有任何的虐待。”

    “否则,这些东西我就全部捐给村里了。”

    这话一落,众人都惊呆了。

    养老送终……有这么容易吗?

    而且……还是一个伤残老人!

    全场瞬间就安静了,九婆婆看了大家一眼,幽幽地说道:“怎么?没人愿意吗?”

    这谁愿意啊?

    就是王翠花夫妻,也不敢接这个烂摊子。

    一个农村的旧房子,能值几个钱?

    而且自已家的日子虽然比别人家要好些,但是这老人家还得有一个人专门伺候!!!

    其实九婆婆也没有想过让别人给自已养老送终,她只是想断了这些人的闲言碎语。

    村子里都是些什么人,她心里明镜似的。

    她要把事情做好,不让别人闲言闲语说她的义孙女占便宜。

    见大家都不说话,老人继续说道:“年涛去帝都走的时候,把我托付给了部队的这两个孩子。”

    “这些天在医院的费用,一共花了四百多,都是他们出的,这事儿黑皮一家都知道。”

    黑皮就是牛村主任的小名。

    牛村主任立即点了点头:“是的,医院的结账单我看过的。”

    花了这么多钱?

    众人一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接手一个老残不说,以后再有个三灾两病的,这钱就是个无底洞!

    这下,大伙更没人愿意了。

    牛六爷是牛家这老一辈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他如今八十多岁了,身体也不好,时不时地有个三痛两病。

    他知道,这个烂摊子不可能有人接。

    见大家伙都不说话,他瞥了九婆婆一眼,抿了抿嘴:“老九家的,你今天叫大家来,是不是已经想好了要去哪家养老送终?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好了。”

    九婆婆闻言,面无表情地开了口:“对,如今我这个样子,也没办法生活自理了,必须有人照顾。”

    “这俩孩子受年涛所托,愿意给我养老送终。”

    “但是,我占了他们的便宜,不能再让他们受委屈。”

    “今天叫大伙过来,一是征求你们的意见,二是做个见证。”

    “我若跟了他们,这房子、这田地,将来就归他们了,而他们也必须写下给我养老送终的书面承诺。”

    这有什么问题?

    只要不让他们接手,大伙都在想,做个见证而已。

    在牛家众人心中,有人把这个烫手山芋接走,那是求之不得。

    一个又老又残的人,哪怕是放到敬老院去,村上的开支也不会少。

    很快,一份认养书就写好了。

    上面的条件,写得清清楚楚,而且还是一式四份。

    九婆婆一份、族里一份、村上一份,外加领养人一份。

    每一份上面,都有牛家几个宗族的见证签名,也同样有徐子矜与陆寒洲的签名。

    很快,九婆婆认义孙女和徐子矜承诺养老的事,在牛家族人中传开了……

    “这样的事也接,那两人是傻的吗?”

    “你们说,会不会是那老太婆还有什么宝贝,藏着送给她了?”

    一个女人一脸不解,然后说出了她心中的疑惑。

    “哼,有个屁!我看你是想多了,要是她还有什么宝贝,也不至于那些年差点饿死。”

    另一个老女人接了嘴,一脸不信。

    60年代初全国都闹饥荒,牛家村也不例外。

    开始两年,九婆婆拿了不少银圆和金条出来,让族里去换了粮食,全族人都受了益。

    可饥荒持续了三年,最后一年,九婆婆跟所有人一样,上山剥树皮、下地挖野菜。

    饿得两眼冒金星,人如黄花瘦。

    这些过往,大家都知道。

    “看来,部队的人还真是心肠好。”

    “俗话说宁添一斗、莫添一口,而且还是又老又残的一口,以后他们有得累了。”

    第三个女人,拿着一只千层底布鞋的鞋底,正有一针没一针地缝着,嘴里发出一声感叹。

    她一感叹,立即有人接着说道:“是啊是啊,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我听说是涛子把老九家的托付给这两人的,我想,他应该会寄点钱过来吧?”

    “那两年,涛子夫妻带着孩子回来啥也没有,要不是老九家的给吃的,他们一家怕都饿死了。”

    “如今政策好了,他回帝都享福去了,也应该寄点钱回来报报恩。”

    有道理,大家都认可了这个说法。

    在她们的心中,世上就没有这种没有一点好处、能接手一个会带来麻烦的人。

    不是这些人有多坏,而是女人就是爱八卦,不说三道四就没话题。

    就在牛家村的族人们议论纷纷之时,九婆婆颤颤巍巍地从一只大缸里摸出了一个盒子。

    这是一只黑色的描金盒,不用看就知道有一定的年份。

    而且是个古董。

    她哆哆嗦嗦地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有几样很不错的首饰和一筒银圆。

    嚅了嚅嘴,看着牛村主任两口子,九婆婆缓缓地开了口:“黑皮、翠花,这是我当年的嫁妆。”

    “当年的我,可谓是十里红妆,只不过现在剩下的也就这些了。”

    “这些年来,你们夫妻照顾我很多,也最维护我,我心里有数。”

    “以后呢,我也不住村里了,见面的机会也不会天天有。”

    “本来这点东西我是想当养老钱的,现在去了陆家,我也不担心了。”“你们两口子对我的好,老婆子我心中有数。”

    “这个金手镯给翠花当个古记,这个玉佛,黑皮你拿着避避邪气。”

    “二十个银圆,给你们十个留着做个念想。”

    “余下的,我给子矜当古记。”

    (宝们,我预估了一下,想知道什么时候完结的人,我想应该在这个月底。)

    第826章

    九婆婆的暗室

    王翠花和牛村主任一听九婆婆要给他们这么贵重的东西,夫妻俩连忙拒绝。

    “不不不,九婶,这个东西我们不要,你都留着留着。”

    王翠花连退几步,虽然她心里很想接下,但觉得没脸要。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