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6章

    去年就自制了一个本市方言剧,卖的火爆大赚特赚的沪市台台长就忍不住说:“这Z省台也太取巧了,直接拿了《包青天》的版权拍第二部

    ,这也算是自制剧?”

    像他们台,不仅编剧、导演、演员全部都是自己台的,就连语言用的都是本市语言,别的台把他们的自制剧版权买去,还得先给演员们配音,算是开了方言剧的先河,还通过电视剧宣传了他们沪市的人文、经济、国家政策等等。

    他旁边的工作人员就忍不住提醒他:“可是台长,它收视率破四十了哎!”

    “那又怎么了?谁还没破过四十怎么着?”去年他们的自制剧,虽然只有二十集,但最高收视率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三点六二,直接把当时的大热剧《三国》的收视率都干翻了,使得当时热播的《三国》一下子降到了百分之十以下。

    这个年代的电视市场还不像后世,各种电视剧网络剧电影遍地开花,各种综艺层出不穷,观众选择多到眼花缭乱。

    此时因为节目少,内地的自制剧也才刚开始没多少年,观众选择性有限,一个电视剧做得好的话,收视率就非常容易高,动不动就百分三十四十的收视率,夸张的如今年寒假的《香帅》,两年后的《还珠》,都属于现象级爆款剧。

    S省台看到Z省台的自制剧后,也仿佛被打开了新思路般,问手下的工作人员:“这Z省台搞了《包二》,你们说我们能不能也搞个《香帅》第二部

    ?”

    《香帅》这部剧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拍了,早在七九年TVB就拍过《楚留香》,后来湾岛也拍过《楚留香新传》,但真正大火的,就只有秋官主演的这部《香帅传奇》,后面又出来两部以楚留香为主角的电影,即使你真能找来秋官演续集,问题是,你能不能买到这部剧的版权。

    Z省台能拿到《包》的各种版权,也是因缘际会各种巧合撞一块儿了。

    但此时看到《包二》的收视率这么高,还真有不知道拍什么的电视台,想走和Z省台一样的捷径,去打听《香帅》续集版权去了。

    *

    周六上午的重播收视率并不高,哪怕已经看过一遍《香帅》,放假在家的年轻人们,依然还是很喜欢看《香帅》.

    这个时候娱乐项目有限,时髦点的学生就去溜冰场溜冰,文艺点的就去书店看书。

    一般来说,会选择去溜冰场这样的场合溜冰的还是少数,去书店看书的学生还是占多数的。

    他们还没进到书店,就看到书店门口最显眼位置的海报上印着的展昭和《包青天》第二部

    女主的照片,上面写着大大的《我在大宋当捕头的那些年》,下面是小字,已改编为《包青天》第二部在Z省卫视晚上八点上映。

    他们现在并没有什么书看,看到这张画报,想到昨晚上看到《包青天》二,不由好奇地走过去,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拿起一本书,坐在书店架子的底端,半蹲半坐着看书。

    有些人直接拿了书,就站在书架那里,竖着书页看,附近很多都是拿着《大宋》在看的。

    有不明所以的人,进来看到这么多人拿着《大宋》在看,便也好奇地跟风去看。

    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他们看了这么久的武侠,还是第一次看‘穿越’的武侠,实在太有代入感了!

    不论男生女生,拿到这本书,就看的停不下来,甚至还有一些男生也萌生了自己去写一本穿越到古代宋朝当捕头的,他要让男主在里面叱咤风云,和展昭做好兄弟,和白玉堂结拜,迎娶公主,走上人生巅峰!

    也有女生想写一个女主穿到大宋,和展昭、白玉堂谈恋爱,哎呀,展昭、白玉堂都好香,选哪个好呢?

    看完第一册

    ,他们有些饿了,将书放回去后,出去吃了午饭,回来继续看第二册。

    还有人自己带了食物和水,打算泡在书店的,一直看到了晚上七点多,书店都要关门了,这才想起来:“八点《包青天》要开始了!”

    这才急急忙忙把没看完的第二册

    买下来,回家坐在电视机前等着《包二》播出。

    一连看了两集,之前都是一集一集追的中老年观众群体们看爽了,满足睡觉去,白天买了书却没有看完的少男少女们,就躺在被窝里,开着灯,继续看《大宋》。

    熬夜看完,又去找第三册

    。

    结果一问,没有第三册

    。

    正看到兴头上的读者一听没有第三册

    ,都急了:“怎么会没有第三册呢?那第三册什么时候上市啊?”

    《大宋》的出版版权已经全部签给了出版社,出版社每次只需按照每本书的定价、首印量、版税点数,给她发稿费就行了,不需要每次都来签版权合同,但是如果加印的话,是需要签加印合同的。

    在第二册

    的精装版上市的时候,第三册也在准备当中了,这个周末江柠就又收到了五千份的书页书签让她签名。

    这是当初版权合同中早就谈好的,她在学校没办法帮着一起宣传,但没册书上市都需要她签五千张名字,作为签名书。

    王咏不在,签书太麻烦,出版社那边便寄书签和书页过来让她签,在给出版社寄回去。

    虽然不如五千本书那么多,可五千张书签也是个不小的量。

    江柠后面留的地址都是店铺的地址,出版社那边也是加急直接发到了店铺中,周六江柏他们上课,江柠就在店里一边盖章一边签名,手都差点写断了。

    江爷爷也不知道孙女在写什么,乐呵呵的看着,后来干脆接过江柠的印章,过来帮她印章,让江柠专心签名。

    周日上午,江柏他们放假在店里,江柠干脆将剩下的签名页带到了寝室里,寝室里只有何小芳一个人在,两个人都安静的坐在各自的床上‘努力学习’。

    何小芳是真努力学习,江柠则是在签名。

    过年那个人来家里提亲的事,让她身后仿佛出现了一个满是毒刺的皮鞭,督促着她不停的往前跑,生怕跑慢了一点,带刺的皮鞭便抽到她身上,将她带入暗不见天日的悬崖。

    除了每天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她都在学习。

    只是她学习效率不高,哪怕她都这么努力的学习了,开学考试的成绩,她依然在全班倒数,只比刘萍好一点点。

    刘萍,那是真整个寒假时间都放在了挣钱上,完全没有学习的,可何小芳在家,只要有空的时候,她都在学习。

    她的理科成绩大大的拖了她的后腿。

    她现在基本上已经放弃了物理和化学这两门课,准备在明年的文理分科中,直接选文科,她现在将学习物理、化学的时间,都放在对她来说学的有些吃力的英语和数学上。

    英语她一直在稳步提升当中,只有数学,她的脑子像是一块砖头一样,怎么学都还是整的,明明这道题已经学会了,转换一下题型,她就完全不会了。

    很多时候,她学着学着就想哭。

    她抬头看了一眼蚊帐中,还在专心奋笔疾书,不时拿草稿纸唰唰唰写着什么的江柠。

    江柠作为全县第一,成绩这么好,这么聪明了,还这么努力刻苦,她又有什么理由抱怨不学习呢?

    她二姐都已经给她交了两个学期的学费了,一千四百多,她已经完全没办法放弃读书这条路了,不然她对不起二姐给她出的这么多的学费,她必须考上大学!她必须要对得起二姐给她交的那么多的学费!

    江柠花了两天的时间把签名页全部签完,发快件给出版社那边寄过去,出版社收到她寄过来的签名页后,又连忙送去装订。

    之前和江柠签的二十万的加印,在《包二》播出后,已经在慢慢消化完,第三册

    得趁着热度赶紧上市了,如果来得及的话,第四册最好也在《包二》的上映期间上市,才能利益最大化。

    《包青天》第一部

    拍了两百多集,也不知道《包二》能有多少集。

    他们已经向电视台那边打听了,这部剧是边拍边播的,前面只有二十多集的存量,想要拍太多集估计不太可能,很可能也像《香帅》这样,能有个五十集的播放量就很不错了。

    这时候的很多电视剧,才十几二十集。

    比如去年沪市电视台的爆款自制剧,总共也就二十集。

    一天一集的播,二十天就播完了,就算是避开周六周日,也只够播一个月的。

    更别说还有一堆十集,十一集的电视剧了。

    所以一周后,江柠又收到了五千份的签名页和书签。

    若不是她自己买了电脑放在店铺里,每天傍晚放学,可以去店里写个四五十分钟,她这两周都得空窗。

    也是有了每天傍晚放学的时间,她才能有时间将周末的时间都空出来签名。

    她认为自己的签名量已经非常多了,可对于她《大宋》总销量的体量来说,实在太少了!

    她一二册的二合一精装版一上市,就立刻被抢光了,别说老读者了,因《包二》上映而带来的新读者都不够买。

    很多老读者一二册已经买过了,或者一册二册有一本已经买过了,就没有买二合一精装版的必要了,可新读者之前没买过过啊,不差钱的读者一听有签名精装版,才不管是不是二合一,直接买回家。

    这导致很多不差钱的老读者,想买个签名精装版书收藏一下的,市面上根本找不到了,只能去二手市场高价买。

    一本原本售价不过二十块钱的书,在二手市场炒到了两三百。

    很多书商书店打电话到出版社,要求加印精装签名书版。

    出版社这边也想加印精装版啊,可这不是他们想加印就加印的啊,别人不知道,他们出版社是知道江柠真实身份的,人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学校还是封闭式的,除了周六周日有空,其它时间连她面都见不到,五千份签名书,已经是她能够签出来的极限了。

    再多,他们也没办法啊!

    这时候的出版社,还是很良心的,完全没有给江柠代笔签名,刺激销量的意思。

    《大宋》的销量已经够高了。

    贺乔生也没抢到《大宋》精装版签名书。

    五千份签名书听着多,可分摊到全国的市场上,每个城市所能分到的签名书数量非常有限,基本刚到,要么被熟人就先买走了,要么刚出现在书架上,就被人抢光了。

    抢到《大宋》签名版的人,基本都是城市里生活的人,以年轻人居多,他们要么家里有电脑,要么去网吧上网,在网络论坛中,炫耀自己抢到的《大宋》精装签名版。

    一个炫耀,另一个也炫耀。

    还有来炫耀自己有两本的,哎?你气不气?

    这时候的人多无聊啊,就这么点小事,居然还在网络论坛里,掀起一股热度来。

    还有之前买到第一册

    签名书的读者,也上来说:“我虽然没有精装版,但是我也有柠萌的签名书啊!”

    于是一个个的在论坛里晒自己的签名书,有真正喜爱《大宋》的读者,就在下面问他们愿不愿意转卖。

    有愿意的,也有不愿意的。

    有不明所以的人就问《大宋》是什么,怎么这么多人在看。

    于是,网络上一批不知道《大宋》的网友们,又被安利了一波《大宋》实体书,大宋改编的《包青天二》、连载《大宋》的杂志《武侠》。

    这使得线下,《大宋》和《武侠》的销量又迎来了一波热潮。

    这部分新增的读者在看完《大宋》和《武侠》连载的最新一期后,尤其看由《大宋》改编的电视剧。

    于是,原本已经稳定在百分之二十多到百分之四十之间的收视率,突然开始缓慢提高,在某一天突然突破了四十大关,还在往上冲。

    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去向李台长报告了这个好消息:“台长台长,我们昨天的收视率已经破了去年沪市电视台自制剧的最高收视了,昨天最高收视率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五点六九!”

    连李台长都惊讶了,茫然地问:“发生了什么事吗?是别的台重播的《香帅》下映了吗?”

    电视台工作人员也不知道,但《香帅》下没下映他是知道的:“《香帅》还没下映呢。”

    “去查查什么情况!”

    秦舒敏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剧组拍戏,根本没有时间上网,也就不知道收视率突然的攀升是怎么回事。

    她已经连续好多天都没有睡过一个整觉了,有时候甚至分不清,自己是秦舒敏,还是《包》的女主角。

    《包》的收视率还在缓步上涨。

    最终还是台里上网的新员工不确定的对李台长说:“会不会是跟网络论坛里的这个有关?”

    他打开电脑的网络论坛,将网上关于《大宋》的讨论给李台长看。

    李台长着实没想到还有这样意外的惊喜,目前为止,这部剧的最高收视率已经超过了去年别的台自制的最火的两部剧,虽然还没达到《包》第一部

    创下最高的百分之五十一,但也稳定在百分之三四十上下,浮动逐渐小了起来。

    这一波,可以说是稳了,后面只要不出现特别大的差错,或是突然又杀出一部如今年寒假播放的《香帅》那样的超级大爆剧,《包二》后续的收视率,基本就不会有太大波动了。

    寒假那部剧的跌幅,真的是把他给跌怕了。

    百分之三十跌到收映的百分之一都不到,想想就心有余悸。

    《包二》目前还在Z省□□播,现在每天晚上黄金时间段广告费,都快将拍摄这部剧的成本收回来了,这还没算后面几个月的广告费和重播时间段的广告,及后续如果别的台来买这部剧的转播费。

    可以说,八千块从柠萌手中买下这部剧的电视剧版权和改编权实在是太值了!

    用后世网络上一句话来说就是:赢麻了!

    不光是电视台这边赢麻了,出版社和杂志社这边,也同样因为《包二》的上映,赚的盆满钵满。

    《武侠》这个月的总销量,直接破了三百八十万册。

    之前《包青天》第一部

    下映后,他们就调整了首印量,月总销量基本维持在两百六十万册左右,已经很久没有破过三百万册了,可《包二》一上映,直接就让他们的总销量多出来一百万册的销量,这如何不让杂志社这边不振奋,不惊喜?

    要知道,月总销量能够达到百万册的杂志,就已经是畅销杂志了。

    《武侠》现在可以说是在所有杂志中,销量都排的上前列了。

    就连出版社那边也没有想到,当初《武侠》杂志社,为了开辟北方市场,主动找上门来合作的一本连载,三册书加起来的总销量,已经直逼五百万大关了,成为他们出版社出版过的所有书籍中,销量第一。

    这带给江柠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就连江柠自己都没有想到,当初为了凑学费,才开始投稿,为了有源源不断的稳定的生活费,在大街上听了《开封有个包青天》才萌生出写长篇刑侦的一篇文,居然给她带来了这么多的收入。

    一套别墅,六套大面积公寓房,已经目前第三册

    已经上市,第四册也在制作当中,出版社那边的意思是趁着《包二》正在热映,赶紧趁热度上市。

    如果说《包》第一部

    的时候,他们还是实实在在的蹭热度,那《包二》已经不叫蹭热度,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宋》本身带来的热度,甚至因为它本身的热度,连带着反哺给了《包二》,直接将《包二》的收视率,冲破四十五,直逼五十大关。

    存折里丰厚的稿费,也使得江柠也再担心后续的房贷问题。

    五千块钱的房贷,对于二十年后来说,不过一套房的房贷,根本不算什么问题,可对于此时的人来说,一个家庭的存款,也不过五千块罢了。

    而如今,已经在深市那边稳定下来的江爸江妈他们的存款,也终于破了五千块。

    他们实在是没想到,在火车站附近卖盒饭,居然比他们在工地上打工还要赚钱。

    他们租的并不是新式房屋,而是本地人建的老房子,是个平房,以前本地人自家住的,现在本地人都住到商品房里去了,这一排屋子全部租给了像他们这样来这边打工的外乡人,江爸江妈租了最边上的一间,他们买了个一次少九个煤球的大煤炉,和三煤球的小煤炉,用来炒菜,白天就放在房屋旁边,下雨就拎到屋檐下。

    门口有个大池塘,可以作洗衣、洗菜之用。

    在经历了最开始的语言不通后,江爸还是将所需的锅碗瓢盆都买了来,还打听附近不远处还有个批发菜市场,菜价比普通菜市场的价格要便宜的多,江爸就买了一辆二手的三轮车,每天早上三点就起床,踩着三轮车去这个批发市场买菜,江妈在出租房内洗衣服,打扫卫生。

    江妈做事利索,每天江爸买了菜回来,江妈都要仔细的洗,周围邻居知道他们是卖吃食的,在江妈洗菜的时候,她们就暗暗看着,看江妈洗的干不干净。

    别人卖吃食,食材多了,有些根本就不洗,或是糊弄着在水里蘸一蘸就拎起来,江妈却是仔仔细细,清洗的干干净净。

    江爸刚到这里,就给邻居和房东送了他自制的螺肉酱,都不多,一家一碗,尝个鲜。

    东西不多,却是个心意,语言上虽还磕磕绊绊,但笑容是永远的通行证。

    江爸以前在家时,就喜欢看食谱,只要孩子们在家,他又得空时,就喜欢给家里孩子们整一些好吃的,他这次出来,也把食谱带回来了,在交了房租、买了炉子、锅碗瓢盆、煤球、一次性饭盒等物后,他们身上的钱也所剩不多了,经费有限,他也不可能做什么大菜,就普通的蔬菜、鸡架骨、大排,两荤两素,加一盒盒饭,有大排的一块五一份,没有大排的一块钱一份,每天踩着三轮车去火车站附近卖。

    刚开始他们还想做三餐的,后来发现实在是吃不消,就放弃了早餐,专门做中饭和晚饭的生意。

    周围邻居发现他们夫妻俩食材搞的干净,有时候做工回来累了,不想做饭,就在江爸江妈这里买饭吃。

    火车站附近并不止江爸江妈一户人家卖盒饭,刚开始江爸江妈是买盒饭送一大勺螺肉酱,吸引了不少顾客,等螺肉酱送完了后,江爸怕竞争不过别人,又买了个大钢桶回来,每天去批发市场,买两根大骨和鸡架骨回来,放在大钢桶里熬,从晚上一直熬到第二天中午,骨汤浓郁,香的附近邻居都到他这里讨要汤喝,他也来者不拒,这满满一大钢桶的骨头汤,都是免费给客人喝的,谁要喝自己去舀。

    刚开始江妈反对他浪费钱,两根骨头和鸡架骨虽要不了多少钱,可常年累月的积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还有煤球费,他们一盒盒饭本来就赚不了几毛钱,还搭出去这么多东西,江妈觉得江爸就是个大傻子。

    可江爸坚持,饭也是他做,菜也是他买,汤也是他熬,炒了几架没用后,江妈也消停下来,很快她就发现了江爸这也做的好处。

    他们刚来广市是冬天,饭菜打到饭盒里,再骑着车过来,卖到后面,饭菜都有些冷了,冷的饭菜,任你手艺再好,那菜也好吃不到哪里去,而火车站附近有铺子的人家,是可以一直在饭菜下面泡上热水,或者干脆就热在炉子上,随时吃都是热的。

    有了江爸的热汤后,刚开始是舍不得买水的人,听说他这里有免费热汤,过来喝汤,一个大勺舀下去,下面是好几个大骨头,还有完整的鸡架骨,鸡架骨熬的碎了,他们一勺还能舀上不少鸡骨头上来嚼一嚼。

    有客人来了,江爸也和客人说蹩脚的普通话说着,江妈将菜洗的有多干净,他们烧菜有多注意卫生:“很多人家菜都不洗,直接烧,那哪里能吃?我们在外面都不敢吃外面人烧的菜,只好自己烧,哪晓得邻居们见我家搞的干净,也来我家吃,这不干脆就出来卖盒饭了吗?”

    江爸相貌堂堂,高大威武,可偏偏笑容自带一种老实劲,让人不自觉的就愿意相信他,加上他手艺着实不错。

    很快,除了火车站每天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旅人外,他还有了一批固定的顾客群,附近的店家、干活的工人,都愿意到他的三轮车摊子上买盒饭吃。

    江爸每天在卖盒饭的时候,眼睛都会盯着火车站进站口看,想找到江松。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过,在老家,江柏的会考就到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