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7章

    宋熹之重新感受到指尖处的气流涌动,原本狂跳的心,缓缓平复了下来。

    果然,只是一次意外。

    她心中有些失落,随即俯下身子,轻轻啄了啄贺景砚殷红的唇瓣:

    “夫君,送我嘛,好不好?”

    贺景砚感受着唇间稍纵即逝的柔软,女子的气息在此刻与他纠缠,他的呼吸在一瞬间紊乱了。

    宋熹之感受着男子身下的异样,突然抬头,笑眯眯的望着他,“好了,我知道你答应了。”

    答应了,是答应了。

    不过是个玉佩,想要便拿去吧。

    若是出了事情,等他醒来后再解决也罢。

    贺景砚有些放弃抵抗的想。

    身边的这个女子,与他的一次肌肤相贴,一次亲吻,甚至一句撒娇,都能搅动他所有渴望疯狂的邪性。

    卧室重新安静下来,就像是异常心知肚明的纵容。

    在一片沉默中,他似乎有些无言的渴望着他新婚妻子接下来的举动。

    她的孟浪,他是体会过的。

    可良久过后,贺景砚只能感到身边的床榻缓缓凹陷了下去。

    女子躺在她的身边,又紧紧抱住了他:“夫君,你真好。”

    所以呢?

    所以要怎么报答他?

    贺景砚有些失了风度的想要问。

    “为了报答你,我今晚就不折腾你了,怪可怜的。”宋熹之道。

    贺景砚:?

    “其实你就这样躺着,永远别醒,这小日子也美滋滋的。”

    贺景砚感受着浑身的燥意,太阳穴的青筋跳了跳两跳。

    “至于你的秘密,你若不愿告诉我,我会慢慢去了解你的。”

    宋熹之沾了枕头,便染上了几分困意,她迷迷糊糊的说着,声音越来越小,便将怀里的男人搂的更紧了些。

    前世发生的一切,让她心里总是空空的。

    男人总是会变的,前世她与贺云策是那样郎情妾意,到最后两看相厌。

    而此刻,昏迷不醒的贺景砚,根本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多了一个冲喜的妻子。

    那么他醒来之后,是该如何对待她?

    如同贺云策一般将她弃如敝屣,直接休弃?

    还是如同世间其他男人一样,妻妾成群,让她独守空房?

    她哪个都不愿意。

    若是时光能停留在最甜蜜的时刻,那也是好的。

    至少现在,她很喜欢这个身体强健的夫君。

    第62章

    耳畔传来女子平静的呼吸声。

    她睡觉时很不安分,扭来扭去的身体无异于酷刑一般,这是他上次便体会过的。

    贺景砚沉沉的呼吸着,一呼一吸之间都是灼热的滚烫。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夫人既然喜欢自己,又不愿让自己醒来?

    她是要长得多么貌若无盐,才害怕自己的睁开眼睛,看见她的模样?

    是了,能有这样大胆的女子,定不是什么大家闺秀,而是个乡野粗妇。

    毕竟哪里有大家闺秀,愿意嫁给活死人冲喜?

    还有她手上的茧……

    恐怕她面朝黄土背朝天,容貌就像是他军营里的那些武将,豹头环眼,燕颌虎须。

    贺景砚有些害怕的想着,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

    罢了罢了,既然她是他的妻,事已至此,他的清白早被此她夺走,无论长成什么样,他都接受。

    软玉在怀,血气方刚的少年将军,又是一夜未眠。

    天色刚亮,宋熹之便神清气爽的起了身。

    她懒懒的伸了一个懒腰,又是小心翼翼的推开了贺景砚的怀抱,下了床榻。

    无意中瞥见自家夫君有些发青的脸,宋熹之的眼眸里生出了些许的疑惑。

    “我昨夜也没把你怎么样啊,怎的如今看起来如此萎靡不振,就像是被吸光了精气?”

    她粗粗的为贺景砚把了一个脉,确定没有大碍,才换上衣裳,坐着马车去了苏家。

    至于那块玉佩,因为青铜那奇怪的态度,她便也没有随身佩戴,示于人前。

    而是贴身收着,放在衣裳里了。

    安定侯府和苏府距离倒是不远,不一会儿的车程,马车便到了苏府门口。

    宋熹之扶着吴嬷嬷的手下了马车,便瞧见已经有人在门口等着了。

    那羸弱的女子穿了一身湖蓝色的袄裙,身上还裹着一件白狐斗篷,如今正倚靠在门口四处张望。

    这便是那位阿莲的姐姐,白檀。

    白檀还是小舅舅给取的名字。

    “小姐,您来了。”

    等她瞧见了宋熹之,原本清瘦的脸上便多了些笑意,她急急的从吴嬷嬷的手上接过宋熹之,又是恭敬的扶着她迈过门槛。

    “天气冷,怎么一个人在门口守着?我自己进来便好。”

    白檀有些不好意思的垂着头:“公子也这样说,可奴婢就是想先来迎接着您。”

    宋熹之含笑望着她,她低垂睫毛狭长,犹如黑羽一眼,斗篷没遮住的地方露出来一节白瓷似的脖颈,光洁白皙的脸蛋因为稍微的活动,便浮出了些许红晕。

    若是仔细看,便能从白檀的眉目间,看出来她像一个人。

    宋熹之想着,又是敛了视线,反手搀扶住了她的手,然后道:“你不必自称奴婢,你没有卖身为奴,不过是在苏府暂住。”

    “而我医治你的原因也并不是因为可怜你,同情你,而是因为我与你的妹妹做了一场交易。”

    一提到自己的妹妹,白檀眼眶便有些泛红:“我知道,小姐。不过苏府的一切都很好,好的就像是一场梦,这绝不是一场交易就能抵得过的。”

    “我只是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报答您。”

    宋熹之拍了拍她的手:“从前给你的银子,你收到了吗?”

    白檀点了点头,犹豫了片刻才终于问出了口:“收到了,妹妹她……如何了?”

    宋熹之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她很好,也时刻挂心着你,所以你更应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两人话语间,白檀便将她带到了苏老夫人的念安堂里。

    她还没跨入门槛,便闻见了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

    果然,一到堂内,便看见里头摆了一座宴席,里面已经琳琅满目的摆好了佳肴。

    菜都是刚烧出来的,热腾腾的蒸汽还直直的往人的脸上扑。

    大舅舅的两个孩子在屋子里叽叽喳喳的叫着,小舅舅穿着一袭白衣,头戴玉冠,正坐在椅子上,考他们的功课。

    苏明礼抬头,一眼就看见了站在门口的宋熹之,眼眸里更是多了几分笑意,他拍了拍两个男孩的屁股:“快叫阿姐。”

    苏仲仪和苏仲宣一个不过五岁,一个不过八岁,此刻却一板一眼的朝着宋熹之俯身作揖:“阿姐。”

    想到他们的前世,是活生生的饿死在了流放的路上,宋熹之的眼眶微微有些发热,她上前搂住了两个小小的身板:“阿姐在。”

    前世从未体会过的热闹,让宋熹之在此刻有些恍然。

    她整理了情绪,收了泪,才缓缓站起身来,“今日是什么大好的日子,竟然摆了这样一桌的大菜?”

    苏老夫人听闻声音,急急从堂内赶了出来,握住了宋熹之的手:“之之,你来了,怎么不来个人通报一声,好让我出去接你。”

    宋熹之握着白檀的手笑了笑,“不用您,您瞧,可已经有人记挂着我了。”

    此刻,苏绍元也大步流星的迈过门槛,走到了宋熹之的身边:“哎呀之之,你还是和小时候一样贪吃,知道是要吃席,便一大早赶了过来。”

    宋熹之一听这话,可不同意:“才不是,我是因为担忧小舅舅的身体,便起了个大早,赶来了苏府。”

    “我还不知道苏府是有什么喜事,才要摆这样一大桌宴席,还有大舅舅和大舅母呢!?”

    一听这话,苏绍元神秘的笑了笑:“喜事?你要问你小舅舅才对!”

    苏明礼没有回答,只是俯身拉了圆凳,让宋熹之坐下:“既然都来了,就都坐吧,白檀你也坐。”

    “等会儿兄长和大嫂便来了,这顿宴席是为了感谢之之。”

    “至于那件事……八字还没一撇呢。”

    他的话音刚落,苏绍元朝着他挤眉弄眼:“你瞒着别人,瞒你侄女干什么?辛大人说了,事情已经差不多定下来了。”

    第63章

    宋熹之听着外祖的话,一下便将耳朵竖了起来,她好奇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到底是什么事情?辛大人又说了什么?”

    回答宋熹之的是一阵浓郁的鸭肉的味道。

    “最后一盘菜上齐了,来,一起吃饭吧。”

    宋熹之听闻熟悉的声音,一转头,看见的就是苏明仁的脸。

    他此刻正站在桌前,山羊胡子上还沾着白色的面粉,此刻亲手端了人参老鸭汤,往桌子上递。

    而站在大舅舅身边的,是久未谋面的大舅母,刘若芳。

    她身材丰腴,面若银盘,发髻高高挽起,虽上了年纪却风姿绰约,不失大方。

    此刻正穿着一身窄袖深色衣裳,袖口高高挽起,站在苏明仁的身边,身上还带着些许烟火味,看着像是刚从小厨房里出来。

    宋熹之惊讶的瞪大了眼睛:“这桌子菜竟是大舅舅和大舅母亲自下厨做的?”

    大舅母拍了拍宋熹之的手,含笑坐在两个孩子身边:“和明仁一起做了几个菜,其余都是下人做的,之之你看看喜不喜欢吃。”

    大舅舅这个老古板会下厨做菜,简直是太意外了。

    宋熹之盯着大舅舅胡须处沾着的面粉,微微挑眉,语气中有些调侃:

    “古人云君子远庖厨,舅舅今日怎么不云古人的酸话了?”

    苏明仁瞪了宋熹之一眼,自顾自找了个位子坐下:“我原本不乐意,可我的私房钱被你大舅母牢牢攥在手心里,便不得已和她下厨房了。”

    刘若芳瞪了他一眼,却用指腹一点点把他胡须处的面粉擦去:

    “好好好,我们未成亲时,你为我做的那些膳食糕点,也全都是不得已的!”

    此话一出,桌上的所有人都笑了。

    宋熹之盯着他们,也跟着笑。

    他们原本是这样好的感情,可前世两人那样决绝的和离,一个终身未再嫁,一个贬官途中惨死。

    就连两个孩子都落得那样凄惨的下场。

    苏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宋熹之想的有些出神,却见苏明礼夹了一个鸭腿放在她的碗里:“在想什么?快点尝尝你大舅母的手艺。”

    她想着前世的事情,心中陡然对方才祖父提到的喜事多了几分警惕,于是再次对着苏明礼郑重开口:

    “所以小舅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瞧着她严肃的模样,苏绍元笑着道:“别担心,真是喜事。”

    “明礼提出的两税法,效果非常治好,极大的缓解了朝廷财政的紧缺,所以辛侍郎透露,等你小舅舅会朝廷,就可以等着升官了!”

    “是正六品的谏议大夫!”

    听见这话,宋熹之心中一喜:“果真?那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苏明仁也笑着点了点头:“大概是和陛下提过,八九不离十了,辛大人只有十拿九稳的事情,才会是往外说。”

    宋熹之这才彻底的放下心来,心里乐开了花:

    “小舅舅这样年轻,通过科举入了朝廷,如今不过弱冠,便要做到谏议大夫,想必这是绝无仅有的。”

    前世,小舅舅早早的死掉,成了苏家败落的导火索,还让所有的荣誉本该属于他的荣誉,都落到了贺云策的身上,让他年纪轻轻官拜宰相。

    这一世,既然他活了,那么原本属于小舅舅的东西,便不能落到了旁人的手上!

    只见苏明礼摇了摇头:“我也没做什么,咱们自家人听听就好,切莫传到外头去。”

    他笑着望着宋熹之,又是紧紧的握住了她的手:“如今有这一切,小舅舅都要感谢之之。”

    苏绍元也很开心:“自然不会传到外面去。”

    “不过等事情定了下来,咱们苏府定是要好好办一场宴席。”

    宋熹之咬了一口鸭腿,只觉得香得很,让她满心都是欢喜:“自然是要办的,到时候我可还想吃大舅母和大舅舅亲手做的菜。”

    “只是如今小舅舅身体好了,要什么时候才能上朝?”

    苏明礼道:“就在两日之后了。”

    时间过得很快。

    两日之后,就是十五。

    每逢初一十五,除了京中的高阶官员,此日在京的低阶官员也会一同上朝。

    光启帝近日心情愉悦,他端坐在龙椅上,上朝没多久,便注意到了人群中身穿官服的苏明礼。

    皇帝莞尔:“小苏爱卿今日上朝了?身体可曾康复?”

    苏明礼闻言出列,对着皇帝行了一个礼:“微臣多谢陛下关怀,微臣身体已经无恙,担忧久不上朝,无法为陛下分忧,便回来了。”

    光启帝听着他洪亮的声音,看不出半分从前的模样,他微微有些感叹:

    “从前病入膏肓,生死一线,如今却恢复的这样好,小苏爱卿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况且从前你虽在病中,却也心系朝廷,为朕分忧,如今两税法已经落实,实施半月有余。此法虽遇到了不少阻力,却也看见了成效。”

    皇帝说着,兴致也高,他将手靠在了龙椅的扶手上:“能得爱卿如此,是朕的荣幸,朕要好好给你一个奖赏。”

    辛侍郎在前头听着,笑着点了点头。

    苏明礼听见这话,也微微翘起嘴角,他真要跪下谢恩,却突然听见了林丞相的声音。

    “小苏大人才思敏捷,真是少年英才。如今陛下正为了各地武装叛乱的事情烦忧,群臣莫能献其策,不知小苏大人是否有好的见解,能为陛下分忧?”

    林丞相说着,又缓缓出列,话里带着几分笑意。

    苏明礼闻言,微微一愣。

    他许久没有上朝,不知道如今朝廷的局势,更不知道各地叛乱的具体原因。

    不过他思忖片刻,还是很快提出了应对之策:“微臣愚见,此事还需要肃清本源,也就是从各地的官员下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