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光启帝的声音带着狂喜。第217章
宋熹之听见皇帝的话,也顺着他的视线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熟悉的脸。
是中午在洞穴里救了她和神秘男人的那位老人。
他居然就是传说中的圆慧法师?
宋熹之回忆着上午在山洞里两人的对话,内心更是泛起了波涛汹涌。
圆慧法师在鹤延山十余年,而辛夫人从前也曾经说过,太子殿下便是年幼时就被送去了白马寺修行。
所以圆慧法师早就认识太子殿下,甚至关系匪浅。
今日洞穴里的那一面或许根本不是恰逢,而是圆慧法师特意出手相救。
宋熹之想到这里,眼眸晦暗了一下。
所以她猜测的没错,那个神秘的男人就是太子无疑,可他对自己做出了那样的事情,动作是那样的熟稔……
不仅是宋熹之震惊,在场的所有人都因为圆慧法师的出现而感到意外,他们各怀心思的眼眸交汇,却没有一个人敢轻举妄动。
闭关了那么多年的圆慧法师,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出现?
要知道,在封禅大典之前,陛下和太后两人亲临白马寺,却都没有见到圆慧法师一面,无功而返。
就是因此,所以圆慧法师圆寂的消息甚嚣尘上,良妃才让赵夫人千辛万苦的找来了一本他亲手抄录的佛经,想要借此获得暂代皇后仪仗的可能。
誉王思绪纷繁,可想到了在最后的时候,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脸上出现了一丝莫名的笑意。
他轻轻咳了一声,恢复了严肃的脸色,声音沉沉:“难道是因为宋熹之实在不吉,所以把圆慧法师都惊动了?”
赵庆舒听见这话,简直觉得老天爷都在帮助自己。
他掩下了自己欣喜若狂的神色,急急道:“天降异象,山崩地裂,都是宋熹之害的,甚至影响到了白马想必圆慧法师也是因此而来,如今三方佐证,能证明宋熹之是妖孽中的妖孽,那就一定要把她祭天啊!”
赵庆舒说完,重重的跪了下去:“陛下!请您不要犹豫了!严惩妖孽啊!”
他的话极具煽动性,也让其他的老臣互相对视了一眼,急急开口:“陛下!请您不要再犹豫了!”
可就在此刻时候,圆慧法师却突然上前了一步,阻止了众位大臣的话。
他对钳制宋熹之的两个使臣吩咐:“你们把她放了。”
众人一愣。
却见圆慧法师眼眸平静:“老衲今日前来,确实是因为异象。”
赵庆舒眯了眯眼眸,一片镇定自若的样子。
“但是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只听圆慧法师继续道:“地动山摇,说明鹤延山的龙脉在此刻觉醒。也就是说明大乾的两位真龙天子,此刻都在鹤延山上。”
“而宋熹之救了这么多的人,功德无量,便是龙脉觉醒的契机,她是龙脉的守护神,是大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等圆慧法师讲完了全部,整个营帐几乎是鸦雀无声。
原本钳制住宋熹之的两个使臣,也猛地回过神来,十分慌乱的放掉了宋熹之的手。
毕竟就算是他们在吐蕃,也同样是敬重这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他的预言无一失败。
宋熹之听见圆慧法师的话,心中也实在是惊骇。
不过她没有时间再想太多终于得到了机会,没有犹豫的冲了出去,继续对着圣女进行刚刚没有完成的施救。
营帐里很安静,所有人都扭过头,望向了宋熹之那张专心致志的脸。
就连皇帝眼眸都猛地一缩,他询问似的看了圆慧法师一眼,随即又扭头审视着宋熹之的方向。
“两位真龙天子?也就是说下一任大乾皇帝,此刻也在鹤延山上?”林丞相不知是想到了什么,脸色一变,呐呐道。
众臣听见这话,相互对视了一眼,被惊骇到说不出话来,心中更是思绪万千。
只有跪在地上的苏绍元,猛地抬起头来,一咧嘴就笑了出来:“嘿嘿嘿,我外孙女是龙脉的守护神?”
圆慧法师点头:“是的,宋熹之是龙脉的守护神。”
苏绍元得意的一抖肩膀,目光一点点的扫过了身边的官员:“我就说!我就说我的外孙女绝不是等闲之辈!”
一听圆慧法师如此笃定的话,誉王和赵庆舒对视了一眼,脸色完全白了起来。
圆慧法师闭关了那么久,如今一出关,居然是为了宋熹之破例?
而宋熹之这个贱人,居然真的成了什么龙脉的守护神?
苏明礼瞧见他们煞白的脸色,冷笑了一声,便从地上爬了起来:“原来方才罗大人、赵大人,还有誉王殿下,诋毁的是大乾龙脉的守护神啊?”
“若不是因为陛下明智,你们此刻就是害了大乾的守护神,害了江山社稷!”
皇帝听见这话,也目光沉沉的望向了罗大人的方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的推测与圆慧法师的话南辕北辙,更是险些要害死了大乾龙脉的守护神!”
罗大人一听这话,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嘴皮一张一合的发着抖,他六神无主的跪了下去:
“陛下明鉴!陛下明鉴!老臣推测的星象绝无问题啊!”
就在此刻,却见宋熹之气喘吁吁的从圣女的身边站了起来,她的眼眸里带着几分猩红:“绝无问题?”
“那你为什么与这位巫医异口同声的说我是灾星?”
众人听见她的话,便顺着她的方向望去,就看见圣女安静的躺在原地,感觉胸口有了起伏,面色都红润了不少。
吐蕃王子见状,急急的跪倒了圣女的身边,颤抖着手去试探她的鼻息:“有呼吸了!真的有呼吸了!”
圆慧法师向宋熹之投去了一个赞赏的目光,可宋熹之的眼眸里却满是冰霜:“三次,我断断续续的进行了三次。”
“可是因为你们的别有用心,导致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所以她现在醒不过来了。”
“没有人知道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醒来。”
吐蕃王子一听这话,浑身一僵,原本喜极而泣的笑容,在瞬间凝固在了脸上。
他嘶哑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绝望:“怎么回事?什么叫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够醒来?”
宋熹之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凌厉的射向了跪在地上的所有人:“就是她成了活死人。”
“若不是我一开始便毫不犹豫的冲上去进行抢救,她现在早就没气了。你们方才阻拦我的所有人,都是害死圣女的凶手!”
宋熹之的话,让在场的所有大臣,都是脸色一变。
吐蕃王子更是在一瞬间怒意滔天,他双眸含泪,嗜血的目光望向了巫医的方向:“怎么回事?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你既然想要我的女儿去死,我便会按照你的说的方法,处决你和你的家人,让你的轮回永世都不能再回吐蕃!”
吐蕃王子咬牙切齿的说着,一瞬间又是将眼神射向了罗大人的方向:“还有你!”
第218章
当罗大人与吐蕃王子满是杀意的眼神接触,他浑身一下子软了下去,牙齿也止不住地打战,发出咯咯的细微声响。
“大乾陛下,圣女的事情是有人在从中作梗,其余的我不追究,但是我要他死。”
吐蕃王子面容因为愤怒而扭曲,声音就像是一头咆哮的狮子,他仿佛在怨恨自己方才的犹豫与懦弱。
“我要让他按照他方才说的话,受尽人世间极端的痛苦,最后死去!”
宋熹之始终注视着罗大人的脸,似乎看懂了他眼眸里的恐惧,于是低低的发问:“罗大人,是不是有人故意指使你,陷害我?”
“若是你能供出幕后主使,戴罪立功,或许陛下将会赦免你?”
宋熹之说着,又是微微眯了眯眼眸,将视线挪向了角落里的誉王处。
誉王只是抿着唇,死死的盯着罗大人的方向,努力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皇帝也是沉默着没有说话,像是等待着罗大人的回答。
不得不说,宋熹之的话极具诱惑性,但是罗大人不过是犹豫了片刻,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便咬着牙道:“没有!没有人指使!”
“一切只是因为老臣学艺不精,一切都是老臣看错了啊!”
罗大人膝行了两步,哭得老泪纵横:“老臣绝无二心,也绝没有想过危害大乾!从来没想过啊!”
他真的怕了,这话也多了几分真情实感:“求陛下看在老臣从前为大乾鞠躬尽瘁的份上,放过老臣吧!”
光启帝冷漠的听着他声泪俱下的哭诉,只是微微往后退了一步:“你求错人了。”
“司天监罗守敏,玩忽职守,危害朝廷,择日祭天。”
皇帝轻飘飘的几句话落下,让整个人营帐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几个老臣慌乱的开口:“陛下!万万使不得!”
“将三品的朝廷命官活生生祭天!大乾开朝来就从未有过!如此暴戾之行惊世骇俗,恐怕会让天下非议!”
又是有其他老臣也道:“别的暂且不说,若是将她烧死了,又是有谁来负责封禅大典,占卜天下凶吉呢?恐怕一切都是要乱套了。”
苏绍元胡子一翘,怒目冷笑:“从前你们跪下恳求烧死大乾的守护神,可不是这副说辞,现在才觉得暴戾?”
光启帝只是扭头望向了圆慧法师的方向,见圆慧法师没有拒绝,于是便开口:“日后便由圆慧法师暂代此职,封禅大典择日举行。”
“有他出关,谈何民心不稳?”
光启帝甚至连后路都想好了?
罗大人听闻这话,浑身已经冷汗淋漓,他用余光又看了一眼面色苍白的誉王。
自知大势已去,浑身软的像是一坨烂泥,他一个箭步就冲上前,跪倒在了宋熹之面前。
“求求您,您是大乾的守护神,宽宏大量又慈悲,求求您放过我……”
他对着宋熹之砰砰的磕头如捣蒜,涕泗横流的时候,看起来落魄又狼狈。
罗大人心中觉得这不过是个闺中妇女,原本就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如今又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只要自己求一求,她就会心生怜悯。
可当他满怀希望的抬起头来的时候,看见的却是宋熹之冷酷无情的眸子。
“我放过你,可又有谁放过我和那个女孩?”
宋熹之说完这话,又是轻轻撇了一眼一旁昏迷的圣女,有些嫌恶的后退了一步。
罗大人一怔,心脏又是狂跳了起来。
紧接着便有侍卫上前,将求饶的罗大人和发狂的巫医通通拖了出去。
无论是吐蕃的使臣还是大乾的大臣,纷纷噤若寒蝉的瞧着这幕,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就在此刻,原本紧闭的门帘再一次被人掀开了。
光启帝蹙着眉往外看,等看见来人的时候,神情算是缓和了下来:“母后,您怎么来了这里?”
“您不是上午受到惊吓,此刻正在营帐中休息吗?”
太后穿得极厚,身上披着一件暗红色的斗篷,进入营帐时还能感受到她从外面带来的冷意。
宋熹之闻言抬起头,便看见了一个长相端庄温婉的中年妇人。
她穿得简单素雅,头上只有稍些素色的珠翠点缀,却也掩盖不住她的绝色容貌。
看着太后大致年过五十,岁月的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什么痕迹,倒是为她增添了几分雍容华贵的气质。
她虽久居深宫,宋熹之很难在她身上看出良妃和丽妃那样居高临下的姿态,正相反,大概是因为常年信佛,洗尽铅华,她的眼眸里带着平静与温和。
只是在望向圆慧法师的时候,神情中更是多了几分期盼和欣喜,水汪汪的眼眸亮得出奇。
太后双手合十,朝着圆慧法师微微致意,语气里带着几分尊敬:“圆慧法师,许久不见。”
“哀家知晓您刚刚出关,便深夜赶来,希望没有冒昧。”
圆慧法师与闭关前,与她也是老熟人了,也是微笑的微微躬身:“太后娘娘安好。”
太后听见这话,脸上的笑意都真切了几分。
不过她环顾四周,又是蹙眉对着皇帝开口:“眼下是怎么回事?出了什么情况?”
光启帝一个眼神,申公公便将事情粗略的对着太后解释了一下。
太后一边听着,视线又一边急急忙忙的搜寻,最后落在了宋熹之的脸上,眼眸里满是慈爱:
“你说这是圆慧大师亲口定下的守护神?她还救了吐蕃的圣女?”
申公公点了点头:“是呢,太后娘娘,就连今日封禅大典都是她及时疏散了人群,通知了陛下,救下了许多的性命。”
太后眼睛又是一亮:“原来就是她来通知的呀!这真真是救苦救难、慈悲为怀,简直是功德无量,难怪圆慧法师这样说。”
她说着,又是微微蹙眉,转头望向了光启帝:“既然她救驾有功,又得了圆慧法师的赞誉,皇帝都没有打算嘉奖一番,昭告天下吗?”
皇帝还未说话,便听见太后的声音继续响起,带着几分兴致勃勃:“哀家瞧她有缘,有佛家的慧根,然后她又是有功,哀家便认她做义女好了。”
“救了那么多人的性命,维护了两国的邦交,还得了圆慧法师的金口玉言,就算是封个公主也是值当的。”
第219章
太后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惊讶的张大了嘴。
“不行!”
“不行!”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
是宁王和皇帝异口同声的道。
只见宁王在外营帐外嘹亮的吼了一声,又急急的掀开了营帐的门帘,走到了里头去。
太后扭过了身子,一双含了水的眸子睁得老大,此刻正十分意外的瞧着自己的两个儿子。
“为什么不行?你们兄弟俩还是第一次这样统一。”
宁王听闻了营帐处的消息,急匆匆的赶了过来,此刻还在气喘吁吁,胸膛猛烈起伏着。
而他听见这话,只是略微张了张嘴,又是伸手捂住了胸口,一时有些语塞。
光启帝感受着众人疑惑的神情,清了清嗓子:“朕只是觉得宋熹之已经嫁作人妇,封她为公主实在是有些轻率,也于理不合。”
宁王话听一半,便欣喜扭头,望着自己的皇兄,眼眸里多了几分神采。
从未想过自己的皇兄,这次竟这样给力。
只听皇帝继续道:“倒是不如她做太医,太医院的副院判,如此也算是各司其职,让她一手的好医术继续救人。”
皇帝此话一出,倒是让宋熹之的眼眸一亮。
相比成为太后的义女,做一个没有实权、没有封地的挂名公主,先不说其中将会遭遇的重重阻力,就是皇室繁多的规矩,她就不喜欢。
还不如做个太医,不仅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号,日后治病救人时,遇见的阻力也小。
光启帝的话简直比太后的话还让他们震惊,好不容易从地上爬起来的大臣们,又是急急的跪下去反对。
“陛下三思啊!太医院从未有过女子做太医,更何况是个副院判!那可是一个六品的官职!”
吐蕃王子一听这话,原本哭得红肿的眼睛,一下子就璀璨了起来:“大乾没有,可吐蕃有!”
“若是大乾官员不允许,倒是不如让尊敬的医女前来吐蕃,就凭你拯救了圣女,我定是让你做所有医者的领袖!”
原本跪在地上的顽固老臣们,听见这话,皆是眼角抽了抽,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光启帝心中疲倦,也实在是不想理会他们,于是直接开口:“方才所有阻挠的官员,全部罚俸半年,再有异议的,便直接与罗大人去了。”
官员们张大了嘴,一想到罗大人的结局,倒是再也不敢说话了。
“至于苏家兄弟,劝谏有功,及时挽救了大乾龙脉的守护神,全部官升一级。”
这次他们还想要劝阻,可感受着皇帝的眼神,却再也不敢说话了。
光启帝眯了眯眼眸,望向了一声不吭的苏家人:“怎么?你们苏家人还有宋熹之,怎么都不领旨谢恩?”
苏绍元压下内心的狂喜,面上仍旧是一副委屈至极的模样,他低着头扁着嘴,老老实实回答:“回禀陛下,老臣这两个儿子宁愿什么都不要,也只要想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