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这个结果让许七安惊喜若狂,路子走对了,只要按照这个方式去练习,他晋升五品的时间将大幅缩减。“比行脉论要强很多很多,嘿嘿,我真是天才,另辟蹊径”脸上喜色刚有浮现,突然又凝固了。
因为天地一刀斩是司天监送来打更人的功夫,是监正暗中的馈赠
这一切都在你的预料之中么,监jojo。
皇宫,御书房。
卯时刚过,诸公们就被皇帝派遣的宦官,传到了御书房。
诸公齐聚之后,穿着道袍,两袖清风的元景帝,步伐轻盈的走至大案之后,坐在属于他的宝座上。
“诸位爱卿连日上奏,欲彻查“血屠三千里”之事,朕深有同感。”元景帝俯视堂下诸公,语气不疾不徐:
“朕欲建使团赴边关,彻查此事。爱卿们有什么合适人选”
王首辅出列,作揖道:“陛下,此案事关重大,自当由三司协同打更人办理。”
这是多年来,朝廷内部形成的良好默契,但凡遇到大案,基本都是三司与打更人衙门共同处理,既是合作,又是相互监督。
元景帝等了片刻,见没有官员出面反对,或补充,便顺势道:“主办官呢诸爱卿有没有适合人选”
多方协同办案,要么是各办各的,要么是组一个团队,团队自然就要有领袖。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通常来说,需要远赴外地的案子,基本是组团,而不是各自办案。
听到“主办官”三个字,诸公脑海里几乎本能的,惯性的浮现一个穿银锣差服的嚣张年轻人。
这既是对许七安能力的认可,也是因为这半年多里,许七安勘破一起起大案、要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王首辅沉吟一下,道:“可委任打更人银锣许七安为主办官。”
他没有夸许七安如何如何,因为不需要。
元景帝颔首,目光扫过诸公,道:“诸爱情觉得呢”
“善”
众官员齐声道。
浩气楼,茶室。
“什么血屠三千里的案子,我来当主办官”
听到消息的许七安吃惊的瞪大眼睛,满脸愕然。
这与上次云州案不同,云州案里,张巡抚是主办官,他是随行人员之一。而这次,他是理论上的一把手。
利弊都很明显,此案如果破了,他占首功,而血屠三千里的案子如果真实存在,且由他查明真相,功劳之大,难以想象。
我正愁没有机会立功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许七安喜忧参半,因为如果破不了案,他会被降罪。
这还是好的,倘若血屠千里案真的是镇北王的过失,是镇北王谎报军情,那他就危险了。
“魏公,诸公们推举我做主办官,恐怕不安好心吧陛下为何不委任巡抚,反而同意我一个银锣担任主办官”
许七安看向对面的大青衣,继续说道:“您得派一位金锣保护我啊。”
魏渊摩挲着茶杯,语气温和,“不错,比以前跟敏锐了,以前的你,不会去揣摩朝堂诸公的用意,以及陛下的想法。”
不,我只是觉得有你这个政斗王者在身边,懒得动脑子许七安谦卑的说:“请魏公教我。”
第342章
北行
两个原因。”
魏渊放下手中的茶盏,为心腹银锣分析,道:“巡抚代表朝廷,权力之大,纵使是镇北王,最多也就平起平坐。陛下是不想找一个巡抚来钳制镇北王,或夹杂私心,或为战局考虑。
“委任一个银锣做主办官,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许七安皱了皱眉:“这样一来,我查案岂不是束手束脚”
魏渊笑道:“好差事人人都争着抢着,不然朝堂诸公为何推举你血屠三千里如果镇北王谎报军情,试图逃避责任,主办官查不出来还好,查出来的话。”
查出来的话,就要遭杀人灭口许七安心里一凛。
“这就是诸公推举你的第二个原因。”魏渊悠然道。
这群老银币魏公似乎一点都不担心许七安连忙问道:“我该怎么处理”
对于此事,他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很愿意听一听长者的意见,善于采纳“谏言”是一个好习惯。
“虚与委蛇,暗中调查。”
魏渊给出八字真言,接着说道:“你去了北边以后,记得行事不要冲动,尽量不要和镇北王的部下产生冲突。示敌以弱,能放松他们的警惕。
“能暗中调查,就绝对不要光明正大。如果找到对镇北王不利的证据,藏好,回到京城再展示出来。倘若遇到刺杀,镇北王大概率不会亲自动手,我让杨砚随你一同前往。
“你本身实力不弱,金刚神功又已小成,这方面反而不担心。”
如果镇北王亲自动手,那派遣的金锣再多,恐怕也于事无补,我虽然不知道三品武夫到底有多强,但整个朝廷只有一位三品,而四品却茫茫多许七安点点头,道:
“卑职也是这么想的。”
其实他不怕被暗杀,他怕的是镇北王亲自下场,到时,他只能豁出一切召唤神殊和尚。对战三品武夫,神殊和尚势必要疯狂摄取精血,难免残杀无辜之人,这是许七安不愿看到的。
而且,事后不得不远走江湖,不能再回朝廷。这样的话,幕后黑手就乐开花了
魏渊接着说道:“其中平衡你自己把握,如果形势不对,这个案子可以罢手。回京之后,你顶多是被问责。”
“我”
许七安欲言又止,“血屠三千里”五个字突兀的在脑海里迸出。
“如果此事当真,我,我不会罢手,不会视而不见。”他低声道,说完许七安又补充了一句:
“但我不会鲁莽,魏公放心。”
魏渊望着他半晌,眼里有欣赏,有无奈,最后化为欣慰,道:“三日之后出发,你这段时间准备一下。”
淮王府。
后花园,百花齐放,蜜蜂嗡嗡震翅,忙碌于花丛之间。彩蝶翩翩起舞,追逐嬉戏。
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芬芳,戴着面纱的王妃手里挽着竹篮,拖曳着长长的裙摆,行于群花之中。
竹篮里躺着一簇娇嫩欲滴的鲜花。
她俯身折下一支花,凑在鼻端轻嗅,眼儿弯起,流露出欣喜之色。
时值仲春穿着锦绣宫裙的王妃,背部曲线曼妙,丝带勾勒出盈盈一握的纤腰,肩膀与脖颈的比例恰当好处。
挽起的青丝垂下丝丝缕缕,修长的脖颈若隐若现,晶莹雪白。
仅看背影、体态就堪称绝色,这样的女子,即使五官不算绝美,也能被男人视作尤物。
身穿轻甲的褚相龙进入后花园,行走间,鳞甲铿锵作响。
他停下脚步,保持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抱拳道:“陛下有令,三日之后,王妃得随查案队伍前往北境,请王妃早做准备。”
王妃弯弯的眉眼渐渐平复,渐渐冷淡,秀拳握紧花枝,指节发白,冷漠道:“还有事吗,没事就滚吧。”
褚相龙拱手,转身离开。
得知自己三日后要出发前往北境,许七安便离开衙门,骑乘小母马回到家中,找到盘坐吐纳的李妙真,道:
“能不能随我去一趟云鹿书院”
“不去。”李妙真铁石心肠的拒绝。
嘿,你这女人一点都不娇柔软弱,个性太强许七安拱了拱手,“有要紧事。”
李妙真一双幽潭般剔透的眼睛望来,静等后续。
“还记得你发现的那桩案子吗血屠三千里的大案。”许七安走近屋子,摘下佩刀放在桌上,给自己倒了杯水,解释道:
“朝廷委任我为主办官,三日之后,率使团前往北境,彻查此案。”
李妙真瞬间来精神了,改盘坐为正坐,道:“我随你一同前往。”
唉,堂堂天宗圣女如此急公好义,真不知是不是造孽许七安沉吟道:“朝廷有朝廷的规矩,你无官身,不能参与此案。
“这样吧,你可以先行一步,我们到北境碰头,地书联系。”
他来找李妙真说此事,便是为了请天宗圣女参与,不,甚至不用开口邀请,以李妙真嫉妒如仇的性格,肯定会主动要求参与。
有一位道门四品在暗中做帮手,破案的把握会大大增加。
“我还有一个要求。”李妙真道。
“请说。”
“你查案时,我要在你身旁,若是因其他事不在场,事后你要与我仔细说说过程,以及破案思路。”李妙真一本正经的表情。
她想跟着我学破案嗯,她以后肯定还要行侠仗义,过程中少不得铲奸除恶,以及为冤屈者平反,所以渴望学一点推理知识和刑侦技巧许七安同意了她的要求,脸色严肃道:
“行,还有一件事。”
李妙真端正坐姿,摆出聆听姿态。
“你用地书碎片联络我时,记得让金莲道长屏蔽其他人。”
“”天宗圣女给了他一个白眼。
两人当即出城,一人骑马驰骋,一人踏剑飞行。
到了清云山,许七安拜见了三位大儒,他一脸尴尬的说:“哎呀,学子近日才思枯竭,怎么都想不出好诗,几位老师恕罪。”
穿儒衫戴儒冠的三位大儒,平静的看着他:“无妨,有事”
许七安咳嗽一声,厚着脸皮道:“李师和张师赠予我的法术书籍,已经消耗大半,所以”
李慕白和张慎赠与他的“魔法书”,大多都是一些低级法术,其中以司天监的望气术最多。
这是因为大儒们存货不多,高等级法术,他们自己要用。而且,当时许七安只是练气境,给太强大的法术反而害了他。
魔法书里,最强大的技能是李慕白和张慎刻录的“言出法随”,儒家高级技能。其他体系的高级技能几乎没有。
三位大儒看着他,半晌,李慕白说道:“最近才思枯竭”
张慎:“身体不适”
陈泰:“心力交瘁”
每一个甘愿被白嫖的人,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你们仨显然不是许七安道:“那我想请三位老师帮忙,帮我刻录道门的通灵法术。”
“可以”三位大儒颔首。
李妙真皱眉道:“通灵法术要布置法阵的。”
张慎摆摆手,道:“你只管施展,剩下的交给我们。”
说话间,他取出一本无字的褐色封皮书籍,缓缓研磨。
李妙真见状,没有废话,从地书碎片里取出阴性材料,布置阵法,施展道门的法术。
屋内,阴风阵阵,仿佛一下子从仲春步入隆冬。
张慎提笔,在书籍刷刷刷书写,每次落笔,都伴随阵阵清光。
聚魂阵没有召唤来魂魄,这是理所应当的,鬼魅不可能在清云山存在,浩然正气之下,一切魑魅魍魉都将灰飞烟灭。
张慎适时停笔,道:“可以了,刻录了十二张,够吗”
“够了够了”
许七安一边点头,一边感慨儒家体系真特么是开挂的,就像看书一样,看过的东西,就能记下,记下来的东西,就能通过笔,写在纸上。
“我顺便给你写了几张儒家法术,后遗症相当可怕,你想必深有体会,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张慎沉声道。
许七安欣喜的接过书籍,问出了困扰自身许久的疑惑:
“学生不明白,几位老师是如何规避反噬的”
儒家法术的反噬这么可怕,如果大儒们无法规避这样的反噬,根本无法做持久战。
对于许七安的问题,张慎笑道:“儒家四品叫“君子”,君子养浩然正气,百邪不侵。”
百邪不侵,这意思是到了君子境,就可以反弹或免疫法术反噬这会不会太bug了。许七安有些后悔自己走的是武夫体系。
君子动口不动手,以嘴炮制敌,才是他理想中的画风。
李慕白补充道:“如果法术施加在某一方,那么,被施加法术的那一方会代替承受反噬效果。”
这许七安瞳孔一缩,无比庆幸自己没有把理想付诸现实。
我的貂蝉在腰上这句话带来的法术反噬,可能是缩阳入缝,也可能是铁丝缠腰。甚至吊爆了。
如此一来,二郎在我心里地位直线下降,没有利用价值了他内心调侃道。
告别三位大儒,他带着李妙真离开云鹿书院,沿着台阶往山脚下走去。
“儒家体系确实神奇,除了言出法随之外,还有百邪不侵的浩然正气,与我们道门金丹类似。还能记录其他体系的法术”
李妙真啧啧称赞,感慨道:“我能想象当年儒家鼎盛时期是何等强大,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今才算有所体会,可惜了。”
“确实可惜了。”
一个声音从前方传来,是一位不修边幅的老者,穿着陈旧的儒衫,花白头发凌乱,一双眼睛清澈明亮,却又蕴含沧桑。
李妙真一愣,这人开口之前,自己竟没发现他站在那里。
“学生见过院长。”许七安连忙行礼。
他,他就是云鹿书院的院长,当日儒家第一人李妙真肃然起敬。
赵守面带微笑,颔首示意,道:“你要去北境”
云鹿书院果然在朝堂安插了二五仔,当初我的戏言,一语成谶许七安“嗯”了一声:“查案子。”
“不怕得罪镇北王”赵守追问。
“怕,但想去看看是怎么回事。”许七安沉声道。
赵守盯着他,无声的看了几秒,抚须而笑:“不算辱没你身上的大气运,许七安,你要记住,气运的根本是“人”这个字,至少你身上的气运是如此。
“是黎民百姓凝聚了气运,是苍生凝聚了气运。”
许七安连忙看向李妙真,发现她脸色如常,审视着院长赵守,仿佛没有听到这一席话。
院长屏蔽了她的听觉
心里想着,忽然看见赵守挥了挥袖子,一本书籍飞来,悬停在他面前。
“这是我年轻时游历天下,记录的各大体系法术。如今我已不需要这些。”
许七安欣喜的接过,没有立刻打开,作揖道:“多谢院长。”
等他直起身时,赵守已经不见。
三日后,京城码头。
北上的使团抵达码头,登上官船。
本次使团人数两百,带队的是许七安和杨砚,下属银锣四名,铜锣八名。
刑部总捕头一名,捕快十二名;都察院派了两名御史,十名护卫;大理寺派了寺丞一名,护卫、随从共十二名。
以及一支百人禁军队,这是巡抚出行的配置。
剩下的人,全是褚相龙的人。
直到刚才,许七安才知道褚相龙竟然也在使团之中,一同前往北境。
衙门里,本来春哥、宋廷风和朱广孝也想北上与他同行,但被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