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意气用事王首辅心里大怒。“许大人,你可练过兵”裴满西楼含笑问道。
许新年摇头。
“可上过战场”裴满西楼又问。
许新年还是摇头。
这位出生蛮族的读书人微微摇头,“你虽主修兵法,却是纸上谈兵,怎么和我论兵法。”
竖瞳少年玄阴嘲笑道:“你莫不是也著了兵书,要拿出来与我大兄一较高下”
见许新年被蛮族嘲笑,众人亦感丢人。
张慎诧异的看着自己的得意弟子,心说这小子脑子糊涂了为师都自愧不如,他跳出来作甚给我报仇么。
不过,让他受一受挫折也好,许辞旧就是太顺了,不管是家境、求学、官场,他都没有受过太大的挫折。
许新年抬了抬下巴,傲然道:“没错,我这里确实有一部兵书,请裴满兄指点一二。”
“”
包括张慎在内,所有人都愣愣的看着许新年,目光极为茫然,与裴满西楼一样,他们怀疑耳朵出问题了。
许新年不理众人,从怀里摸出一本浅棕色书皮的线装书。
裴满西楼看见封皮上写着四个字:孙子兵法。
饱读诗书的他,对这个名字毫无印象,并非当世流传的兵书,也不是朝廷刚修的,赠予他的那些老调重弹的兵书。
但他是个爱书的人,不会因书名而轻慢了任何一本书,抬手摄来,微笑翻阅。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开篇还算不错,简单的陈述了战争的重要性,颇为一针见血。
继续往下看: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裴满西楼微微颔首,收起了内心的些许轻慢和审视心态,能写出这一句,著书之人确实有些真本事。
当他看到“兵者诡道也”时,终于动容,瞳孔略有收缩:“妙,妙啊此言甚妙。”
裴满西楼如饥似渴的看下去,渐渐沉浸在知识海洋里,流连忘返,把周围的一切都忽略了。
此书有十二篇,内容博大精深,它不但描述了战争理论、经验,甚至还总结出了战争的规律。
这本书已经超脱了计谋的范畴,书中阐述的东西,不仅限于简单的计谋兵法,而是一种更宏观,更高层次的东西。
比如,书上说,政治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层次高一下子拔高了,裴满西楼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蛮族打战,只是为了劫掠,裴满西楼也认为打仗就是打仗,战场之外的因素固然重要,但战争的胜败,终究是双方战力的落差。
兵书的字数不多,相比起他厚厚的一大本,显得简陋无比。可它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值得让人深思许久。
反观自己抄录各个战役,努力的用文字分析细节。总结各种阵营,强调士卒重要性贻笑大方。
当然,这本书也有缺陷,比如它通篇都没有提到武夫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武夫。
许久之后,裴满西楼终于从沉浸式中挣脱,发出满足的感慨:“受益匪浅,受益匪浅”
接着,他发现周围的大奉人直勾勾的看着他。
众人都傻了。
刚才裴满西楼的一系列表情变化,充分给他们展示了“欣喜若狂”、“叹为观止”、“如饥似渴”等词汇。
让人无比好奇,书中到底写着什么,让一位才华惊艳的人物,做出这般反应。
裴满西楼看了眼许新年,又看了眼手里的孙子兵法,犹豫着,挣扎着,最后长叹一声,深深作揖:
“许大人,是在下输了。
“在下别无所求,只想恳请许大人让我抄录此书,在下愿行弟子之礼,称您一声先生。”
此书确实远胜他写的北斋兵法,嘴硬没有意义。
竖瞳少年玄阴,眼睛瞪的圆滚:“大兄,你,你”
妩媚妖娆的黄仙儿,此刻,娇俏的脸庞终于没有了慵懒散漫的自信,花容微变。
哗然声响起,炸锅了一般。
裴满西楼认输了,自愧不如。
而且,为了能抄录许辞旧所著的兵书,竟不惜以学生自居。
勋贵、武将们直勾勾盯着裴满西楼手里的兵书,仿佛那是世上最诱人的东西。
王首辅深深的看着许二郎,眼神和表情都凝固了一般。
王思慕芳心砰砰狂跳,痴迷的看着傲然立于场中的许二郎。
太傅拄着拐杖,往前走了两步,眯着眼,上下审视,而后用力顿了两下拐杖,抚须大笑:
“这才是我大奉读书人,这才是真正的后起之秀。”
三公主四公主望着许辞旧,眸中异彩绽放。
“许家真是一门双杰啊,许七安已是耀眼无比,这许辞旧,竟不逊色分毫。”有人感慨道。
张慎从裴满西楼手中夺过兵书,怀着深深的困惑看了起来。
他的表情变幻,与刚才的裴满西楼如出一辙。
等他看完,已是呆若木鸡。
“不,不对,这本兵书是谁写的辞旧,是谁写的”张慎激动的问道。
自己弟子什么水准,他会不知道许辞旧在兵法一道出类拔萃,但绝对不可能著出这般经天纬地的兵书。
这本兵书的作者,另有其人。
张慎迫不及待想知道原作者是谁,大奉竟有此等人物。
许新年缓缓点头:“这本兵书确实不是我写的。”
满堂哗然为之一滞,众人茫然且困惑的看着他,又看一眼张慎。
渐渐回过味来,这本让裴满西楼折服的兵书,作者另有其人
“是魏渊,是不是魏渊”张慎又问。
一道道目光落在许二郎身上。
魏渊裴满西楼喃喃自语。
魏渊啊众人恍然大悟。
“这关魏公何事”
许二郎皱了皱眉,有些不悦,目光扫过众人,拔高声音:“这是我大哥所著的兵书。”
刹那间,凉棚内外,芦湖畔,静悄悄的落针可闻。
第436章
各方
整个现场,在此刻落针可闻,几息后,巨大的震惊和错愕在众人心里炸开,继而掀起狂潮般的议论声。
这一次的哗然,远胜之前任何一次。
折服嚣张不可一世的裴满西楼的兵书、让大儒张慎拍案叫绝的兵书,原来不是出自许新年之手,而是那个名字几乎成为禁忌的
前银锣许七安所著
“是许银锣所著的兵书,这,这怎可能呢他又不是读书人。”
“许银锣,他只是个武夫啊”
虽然许七安不当官了,众人还是习惯称他许银锣。
国子监学子们炸锅了,你一言我一语,发表各自的看法、意见,甚至不再顾忌场合。
大多数人觉得荒诞,难以置信,倒不是看不起许七安,而是事情本身就不合理,让人震惊,让人迷茫,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时,国子监里,有学子大声道:
“你们不要忘了,许银锣是诗魁,当初谁又能想到他会作出一首又一首惊才绝艳的传世佳作”
他的话立刻引来学子们的认同,大声吆喝起来,似乎要说服其他不敢相信的同窗:
“许银锣不是读书人,可他作的了诗,怎么就作不了兵法而且,你们忘了么,许银锣可是上过战场的。当日在云州,他一人独挡八千叛军,力竭而亡。”
闻言,其他学子幡然醒悟,对啊,许银锣也不是没上过战场的雏,他在云州可是一人独挡数千叛军的。
“许银锣真乃绝世奇才啊。”
“是啊,许银锣不是读书人,更说明他惊才绝艳,乃世间罕见的奇才。”
“可恶,这样的人为何走了武道,那许不当人子啊。”
一时间,国子监学子的赞誉铺天盖地。
甚至有憋屈许久的学子,大声挑衅道:
“裴满西楼,你说自己是自学成才,巧了,我们许银锣也是自学成才。不得不承认,你很有天赋,但一山更有一山高,我们大奉的许银锣,就是你永远无法跨越的高山。”
众人立刻附和。
裴满西楼面无表情,无言以对。
竖瞳少年双拳紧握,面部肌肉抽动,一副想大开杀戒,但竭力忍耐的姿态。
他快气疯了,明明形势大好,一切都按照裴满大兄的计划走,除了个别德高望重的名儒不好下场,当代读书人没一个是裴满大兄的对手。
一个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许七安,竟挫败了裴满大兄的谋划,让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
黄仙儿咬着唇,柔媚眼波荡漾着,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原来是他大哥写的兵书,许大郎肯把如此奇书交给他,兄弟之间的感情比我想象的更深厚王思慕错愕之后,并没有觉得失望,对于二郎和他兄长的感情,既感慨又欣慰。
单凭许二郎自身的能力,在父亲眼里,略显单薄。可如果他身后有一个劝其所能顶他的大哥,父亲便不会轻视二郎。
想到这里,她悄悄瞥了一眼父亲,果然,王首辅深深的注视着许二郎。
王思慕心里暗喜,而且,有了今日文会之事,二郎的名望也将水涨船高。
有那么一刹那,怀庆忍不住想扭过头,去看身后的某个侍卫,但她控制住了自己的冲动,僵硬着脖子,保持坐姿不懂。
心里的好奇随之发酵,他竟懂兵法著兵书自认识他以来,从未在见他在兵法上发表过见解,是魏公著书借他的手转交许二郎
聪明的皇长女联想到更多,她怀疑这本兵书是魏渊所著。
怀庆抿了抿嘴,目光旋即落在张慎手里的兵书上,那双清冷如秋水的眸子,罕见的燃烧起对知识的灼热和渴望。
是狗奴才写的书啊裱裱笑靥如花,鹅蛋脸明媚动人,许二郎出风头,她只觉得解气,终于有人能压一压这个嚣张的蛮子,除此之外,便没有更多的心理感受。
突然听说兵书是许七安写的,那裱裱就来劲儿了,心里乐开花,骄傲喜悦翻涌,若非场合不对,她会像一只扑腾的麻雀,叽叽喳喳的缠着许七安。
太傅欣慰的笑起来,老脸笑开了花:“我大奉人杰地灵,还是有让人惊叹的晚辈的。”
说罢,他望着宛如雕塑的张慎,沉声道:“张谨言,把兵书给老夫看看。”
张慎恍然回神,把兵书隔空送到太傅手中。
太傅拄着拐杖,回身坐在案后,眯着有些昏花的老眼,翻阅兵书。
半刻钟不到,仅是看完前两篇的太傅,突然“啪”一声合上书,激动的双手微微颤抖,沉声道:
“此书不得流传,不得让蛮子抄录。这是我大奉的兵书,绝不可外传。”
这
一时间,勋贵武将们,国子监学子们,翰林院学霸,当然还有怀庆等人,看着太傅手里的兵书,愈发的垂涎和渴望。
年轻的小宦官,狂奔着来到寝宫门口,双眼烨烨生辉,没有如往常般低下头,而是一个劲儿的往里看。
显示出他内心的迫不及待和激动。
老太监有些战战兢兢的看了一眼闭目打坐的元景帝,悄悄后退,来到寝宫门外,皱着眉头问道:“何事”
年轻宦官细声耳语几句。
老太监蓦地睁大眼睛,神色极为复杂,他低着头,返回元景帝身边,轻声道:“陛下,老奴,老奴有事禀告。”
元景帝没有睁眼,简单的“嗯”了一声,兴趣缺缺的模样。
“文会那边有了新情况,张慎认输后,翰林院庶吉士许新年挺身而出,欲与裴满西楼论兵法”
元景帝睁开了眼。
老太监继续道:“裴满西楼甘拜下风。”
元景帝露出了极其意外的表情,沉吟几秒,缓声道:
“那许新年是张慎的弟子,主修兵法,没想到他竟有此造诣,难得。此子虽是许七安的堂弟,但也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他赢了裴满西楼,倒是可以接受。”
许七安是主动辞官,但后续元景帝也下旨剥夺了他的爵位和官位,把他逐出朝堂。
许新年是那厮的堂弟,如今胜了裴满西楼,外人谈论他时,必然会说到同样才华横溢的许七安,然后指责他“迫害”忠良。
这是唯一不好的地方。
不过,许新年庶吉士的身份是他钦点,一身才华也是他慧眼识珠,所以问题不大。
总体而言,元景帝还是颇为欣慰的,相比起那点风言风语,输给裴满西楼才是真正的颜面无光。
朝廷丢脸,他这个一国之君也丢脸。
当皇帝的,最注重两个东西:权力和形象。
元景帝眉眼间的阴郁消除,脸上展露淡淡笑容,道:“你详细说说过程,朕要知道他是如何胜的裴满西楼。”
老太监犹豫一下,默默退后了几步,这才低着头,说道:“庶吉士许新年取出了一本兵书,裴满西楼看后,佩服的五体投地,心甘情愿认输。”
“兵书”
这是元景帝没有想到的,他愕然道:“什么兵书。”
云鹿书院的张慎都承认自己的兵法六疏不如裴满西楼,而翰林院修的那些兵书,都是新瓶装旧酒罢了。
老太监咽了咽口水:“那兵书叫孙子兵法,是,是许七安所著。”
说完,他听见寝宫里响起了急促的呼吸声。
哪怕不抬头,他也能想象到陛下此刻的脸色有多难看。
几秒后,元景帝不夹杂感情的声音传来:“出去”
老太监心里一松,低着头,逃跑似的离开寝宫,身后,传来器皿、花瓶被砸碎的声音。
朝廷没有丢人,但陛下这次,丢脸丢大了老太监叹息一声。
可想而知,京城上下会怎么议论陛下,皇帝不仅为一己之私,迫害忠良,如今京城读书人被一个蛮子压了一头,到最后,竟然还是那个被皇帝驱逐出官场的人力挽狂澜。
堂堂一国之君沦为笑柄,也难怪陛下会大发雷霆。
文会结束了,兵书最后也没回到许新年手里,而是被太傅“强取豪夺”的留下来。
勋贵武将,以及在场的读书人意见很大,但不敢公然忤逆这位儒林德高望重的前辈。
连怀庆也不敢,所以有些不开心的离开,带着侍卫直奔怀庆府。
各路人马散去,妖蛮这边,裴满西楼神色有些凝重,黄仙儿也收起了媚态,俏脸如罩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