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32章

    “我方才在外头遇见许辞旧了,他来此作甚?”

    临安问道。

    通常来说,能被公主请入府的,都是关系非同一般的人。

    女子尚且不论,男子的话,基本都是心腹。

    但临安知道,许新年是王家未来女婿,而王首辅是她皇帝哥哥的人。

    “讨论学问。”

    怀庆随口敷衍,转而问道:“你又来作甚。”

    她是不太欢迎临安的,这个妹妹叽叽喳喳的像只麻雀,你一不留神,她就飞过来啄你一脸。

    虽然战力还是一如既往的渣,但现在毕竟是永兴帝在位。

    怀庆多少会有些忌惮。

    尽管临安战败了不服气,却从未向永兴帝告状。

    临安来到案边,提起裙摆坐下,说道:

    “怀庆你点子多,请教一个问题。”

    怀庆清冷的点一点头。

    临安就把捐款的事说了一遍,秀眉轻皱:

    “你有什么法子让那群老狐狸自掏腰包?”

    怀庆淡淡道:“别人要抢你家财,你给还是不给?”

    临安想了想,道:“这得看谁啦,狗奴才要是问我要银子,本宫是给的。”

    怀庆抿一口茶,“所以,非亲近之人不行。你皇帝哥哥伸手要钱,当然要不来。”

    临安觉得有道理,试探道:“威逼?”

    怀庆摇头:

    “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最愚蠢的办法。愚蠢在于,不能是陛下去做,否则朝野上下一片骂声,必定遭遇巨大反弹。

    “但有的人可以做,而群臣无可奈何。”

    临安眼睛一亮:“谁?”

    怀庆对这个妹妹的智慧又一次失望,和她打机锋,实在无趣。

    “你觉得监正如何?”

    “可以吧……”

    “若是当年的大奉第一武夫镇北王呢?”

    “可,可以吧……”

    “那现在大奉第一武夫是谁?”

    临安终于明白了,恍然大悟,小手一拍桌案:

    “你说狗奴才啊!”

    旋即垮下小脸,失望道:“可他不在京城。”

    ……

    第590章

    参观司天监

    自从许七安离开京城,怀庆从未主动联络过他。

    许新年刚才前来拜访,商讨捐款计策的遗漏,便点出了新君威望不够,压不住朝堂诸公的弊端。

    “如果大哥在京城就好了!”

    许二郎如此感慨。

    可惜许七安游历江湖以来,便断了与京城的联络,从未有家书寄来。

    怀庆当然知道如果许七安在京城,号召力会更强,而且,依照他过去堵午门、斩国公、杀先帝的作风。

    他振臂一呼,愿意捐出银子的大臣不在少数,谁都不想惹这家伙。

    但怀庆没有这么做,不是不方便开口,或交情没到。只是觉得,如果大奉真的到了事事需要一个人来处理的地步。

    那就真的气数已尽了。

    “你的狗奴才有给你寄信吗?”怀庆问道。

    “当然有!”

    临安昂起雪白的下颌,骄傲的说:“老多了。”

    “在梦里吧。”怀庆毫不留情的拆穿。

    “你……”临安瞪她一眼。

    怀庆心情颇佳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小口。

    临安生气的走了,闷闷不乐的回到韶音宫。

    “殿下,是不是又在德馨苑受气啦?”

    贴身宫女掩嘴轻笑。

    临安没有说话,有些意兴阑珊。

    她接过宫女奉上的茶,没有喝,捧在手里暖着。

    坐了一会儿,临安突然说道:

    “有时候我会想,其实我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贴身宫女自然而然的听懂了她的意思,柔声道:“殿下为何有这般想法?”

    “我没有怀庆聪明,性子也不好,又没有修为,以前他还是银锣的时候,本宫是公主,本宫是很自信的。”

    “自信的天天在他面前掐腰。”宫女小声补充一句。

    “可现在公主在他面前也掐不起腰啦,我对他根本就没用。”

    临安脸上有着少见的哀愁。

    这些心里话,她只能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宫女倾诉。

    宫女道:“奴婢觉得,许银锣喜欢殿下,与殿下是否有用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喜欢一个人的前提是这个人“有用”,那这样的喜欢有何意义呢?

    “殿下只要做自己便好了。”

    临安忽地有些激动:

    “那他为何不联络我?

    “以前查案时,他便只惦记着怀庆,什么事都只和怀庆商量。

    “如今离了京城,再无音信,我很早前托司天监送信给他,他也不曾回我。

    “现在皇帝哥哥有了麻烦,我能依靠的便只有他,但我却找不到他……”

    说着说着,她声音低了下去,垂着头,神色落寞。

    ……

    临近黄昏。

    一抹淡金色流光划过京城上空,降落在司天监八卦台上。

    金光散去,正是许七安一行七人。

    监正坐在案后,背对众人,俯瞰着京城。

    苗有方紧张的四顾,双腿竟有些发软,这是他第一次来京城,第一次登上传说中的观星楼,更是第一次见到监正。

    白发白衣,不愧是神仙人物……苗有方望着监正的背影,油然而生感慨之情。

    李灵素也是第一次来京城,第一次见到监正,除了有些拘谨外,大体还算镇定。

    洛玉衡挥舞广袖,抖出闭眼盘坐的度情罗汉。

    “你们自行去吧,我和监正有话要谈。”

    许七安扫一眼众人。

    好想留下来听听,或许能听到高层隐秘,能猜出徐谦真正的身份……李灵素心里好奇心爆表,但既然徐前辈发话了,他只能乖乖离开。

    目送李妙真等人,沿着台阶下楼,许七安吐出一口气,终于不装高人了。

    “监正,我和国师在雍州擒住度情罗汉了。”

    许七安朝监正拱手作揖。

    监正似乎没有听到,背对着他和洛玉衡,一动不动。

    不会是死了吧……许七安心里腹诽一句,听见洛玉衡说道:

    “他元神出窍了。”

    哈?

    许七安难掩惊讶,倒不是说惊讶监正竟会元神出窍。

    他也算司天监常客,登上八卦台的次数不在少数,每次只要有人来,监正一准而等待着。

    许七安惊讶的是监正遇上了什么事?以致于来了家里来了“客人”,依然没有及时返回。

    ……

    “难得来一趟司天监,我带你俩参观一番。”

    李妙真轻车熟路的带着众人下楼,没走多久,看见一位手持软毫笔和宣纸的白衣术士,从众人身边经过。

    “这位师兄,采薇师妹在哪儿?”

    李妙真喊住他。

    白衣术士答道:“采薇师妹在藏书室看书。”

    李妙真吃了一惊,“褚采薇在看书?”

    心说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

    “采薇师妹明年就可以代师教徒,如今天天窝在藏书室。”白衣术士解释了一句,便匆匆离开。

    李妙真原还想找褚采薇来当向导,见她这么忙,便作罢了。

    反正她和楚元缜来司天监好几次了,并不陌生。

    一行人继续走着,李灵素和苗有方左顾右盼,好奇的打量着传说中的司天监。

    这里是术士云集之地,也只能在这里,才能见到大规模的术士群体。

    苗有方低声问李灵素:“为何司天监的术士都随身带着笔墨纸?”

    一路走来,他们发现白衣术士们,随身携带纸张和软毫笔,仿佛一言不合就会大写一通。

    李灵素沉吟一下:“术士都比较好学。”

    苗有方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真是让人惭愧,小爷我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说话间,他们来到七楼。

    李妙真介绍道:“这一层是炼金术师聚集的地方,司天监的丹室就在这里。我们赶紧离开。”

    李灵素见师妹颇为忌惮的模样,好奇道:

    “这里是司天监的禁地?”

    他说着,露出恍然之色:“工艺保密?”

    “不!”

    楚元缜淡淡道:“是因为这一层的炼金术师都是魔怔之人,如果你是对炼金术一窍不通的人,他们会用鼻孔看你,并嘲讽你智慧不够。”

    “真是孤傲啊。”李灵素问道:“若是对炼金术略同一二,会被奉为上宾?”

    “不!”

    恒远大师沉声道:

    “如果你表现出对炼金术感兴趣,他们会向你人来说。”

    李灵素表情僵硬:“有区别?”

    旁边的楚元缜忽地感慨:“再过几年,司天监的弟子们相互问候时,说不定要互相递瓜果糕点。”

    可怜的监正……李妙真楚元缜和恒远同时心想。

    李灵素和苗有方面面相觑,不明白三人的脸色为何如此复杂。

    李妙真道:“我和楚元缜还有恒远大师打算去一趟地底,见一位朋友。客房在四楼,你们可以让司天监的师兄弟带你们去。”

    苗有方有些意外:“不用接受盘问吗?我和李兄初次来此。”

    “不用!”

    李妙真摆摆手:“他们才懒得盘问,有监正坐镇,还怕有人捣乱?”

    李灵素道:“观星楼地底?我和苗有方陪你们去。”

    李妙真迟疑了一下,道:“也好。”

    一行人来到一楼大堂,打开了堂内的铁门,沿着陡峭的台阶进入地底。

    地底的石壁上嵌着一盏盏的油灯,驱散黑暗。

    “司天监的地底是用来关押犯人的,不过一年到头也没什么值得长期囚禁的犯人,所以这里通常是监正两位弟子的“客房”,时常居住。”

    李妙真不忘介绍。

    监正的弟子为什么要住在这种阴暗潮湿的地方……李灵素心里嘀咕。

    光晕摇曳的廊道里,回荡着众人的脚步声。

    突然,某扇门里想起一个低沉的嗓音:

    “你们来这里做什么。”

    众人停在那扇门前,楚元缜回应道:

    “杨师兄,我们回京来看看你和钟师妹,以后分散江湖,各自游历,很久都不能回京了。”

    李妙真道:“杨师兄又做了何事?”

    只要杨千幻在地底,那就说明他又被监正关进来了。

    杨千幻有个几秒的沉默,闷声道: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今年冬天酷寒,京中百姓缺炭缺棉,我欲散尽司天监的银库里的黄白之物,赈济灾民。监正老师不同意,把我关在这里。

    “监正老……老师总是误我。”

    苗有方听了,睁大眼睛。

    司天监竟有如此侠义之事,吾道不孤。

    “阁下高风亮节!”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