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苗有方停下练拳,一边用挂在脖子上的汗巾擦脸,一边为难道:“我不会下棋!”
许七安坚持己见:
“南栀会教你的,下棋没什么难的,要相信自己的智慧。”
苗有方屁颠颠的过去,坐在许七安的位置上,看一眼密密麻麻的棋盘,陡然一惊。
棋子几乎覆盖了棋盘,下到这等程度,竟还未分出胜负。
许七安和夫人的棋艺可想而知。
慕南栀看了他一眼,道:
“你执黑,我执白。”
苗有方挠挠头:“我不会玩。”
“很简单,把五颗棋子练成一线就算赢。”慕南栀道。
“这是什么棋?”
“这就是围棋。”慕南栀一本正经的说。
另一边,许七安走到窗边,取出地书碎片,看见怀庆的传书:
永兴帝魄力不够啊……许七安失望摇头。
女愤青大怒。
圣子发表意见。
咦,小老弟你很活跃嘛,忘记自己前段时间怎么社死的了?许七安嘴角挑起。
李妙真其实想问怀庆的,但她和怀庆不熟,只能让许七安充当工具人。
还有什么办法?
之前的计策是激化阶级矛盾,牺牲一部分阶级,保全大局和皇权。要说还有其他计策,那只有转移矛盾了,对外战争是最好的办法,但是……
用对外战争来转移矛盾的方式,只适用于社会矛盾还没有彻底激化。
就大奉现在的情况,再去挑衅别人,展开国战,这是嫌亡国的不够快?
这一招有用的话,崇祯就笑开花了……他心里吐了个槽。
这也是一个转移矛盾的办法。
天地会成员默然。
届时,生灵涂炭四个字,可以完美概括惨状。
传书的同时,许七安扭头看向坐在棋盘前的苗有方。
李灵素一语中的。
怀庆立刻传书,她似乎对诀窍很上心。
至于其他人,也就楚元缜稍稍感兴趣一点,天宗的卧龙雏凤是道门修士,恒远大师早已四品。
丽娜照常潜水,因为天地会成员商量的事情,她总是看不懂,还容易头疼。
楚元缜也算半个武夫。
他把大脑换成元神,以便于天地会成员理解。
其实元神和大脑是不同的,大脑是元神的载体,随着元神壮大,大脑会进一步开发,元神强大之人,对身体的掌控力普遍都很强。
李妙真恍然大悟,很多时候,随着品级提升,身体各方面能力会有增长,大家习以为常,很少去刨根问底的深究其中缘由。
毕竟不是人人都爱做学问的。
天地会内部会议结束。
许七安收好地书碎片,返回棋盘边,苗有方脸色兴奋,落子如飞。
他和慕南栀黑白对弈,杀的难解难分,塔灵老和尚惊呆了,想不到两人的棋艺竟如此超凡脱俗。
“原来这就是围棋啊,呵,根本不难嘛,我以为棋盘对弈是读书人才能做的事,是需要高深学问才能玩的游戏。”
苗有方一脸窥见了世界本质的模样:
“不过如此!”
许七安闻言,看一眼心眼蔫坏的王妃。
我这徒弟本来就不聪明,你还使劲的忽悠他……他心里埋怨一句。
……
皇宫,德馨苑。
怀庆手里握着一卷书,站在窗边,望着院内的风景。
“坚持不懈的锤炼元神,可更快晋升化劲……”
她咀嚼着这个信息。
确实,武者除了练气境大圆满时,日复一日的观想之外,一旦顺利晋升炼神境,便会减缓观想力度。
将大部分时间用在练气和泡药浴上,为晋升铜皮铁骨做铺垫。
等到了铜皮铁骨境,则开始锤炼肉身,领悟化劲。
每一个品级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包括怀庆自己,晋升铜皮铁骨境后,她隔三差五才观想一次,疏忽了元神的锤炼。
是的,她已经晋升铜皮铁骨。
那天在御书房外的偏厅里,能和滚烫的茶水,就是因为最好的证明。
那次也是怀庆最大的疏忽,无意中暴露自身修为。
怀庆返回书桌边,撕下一张纸条,在上面写了一连串的名字。
开头一个名字:
陈婴!
她吹干墨迹,折叠好纸条,起身离开书房。
“准备马车,本宫要回府一趟。”
她吩咐完丫鬟,走至外院,招来侍卫长,道:
“让名单上的人来府上找我。”
纸条递出。
……
云州!
都指挥使衙门的大牢内,空气潮湿,夹杂着淡淡的腐臭。
谢芦抬头看着墙壁气孔里射进来的阳光,怔怔发呆。
他被关押在大牢里已经有半年。
作为新任的云州布政使,堂堂正三品大员,朝廷对他的处境不闻不问。
半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位意气风发的读书人,变成了蓬头垢面的囚犯。
地牢潮湿寒冷,手脚长满冻疮,因为长期没有洗澡,浑身恶臭,皮肤轻微溃烂。
谢芦原本是漳州知府,管辖着大奉粮仓,颇有功绩,在民间和官场收获不菲的口碑。
上任云州布政使宋长辅伏诛后,他走马上任,赴云州接替布政使位置。
谢芦料定云州是个烂摊子,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谁想,上任后竟顺风顺水,既没遇到结党刁难的下属,也没遭受都指挥使杨川南的打压。
意外之余,对杨川南这位忠心耿耿的都指挥使,好感大增。
如此过了三个月,有一天,杨川南忽然设宴相邀,席上,这位都指挥使痛斥朝廷腐败,污吏与贪官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并向他讲述了五百年前皇室遗脉的存在,诚挚的邀请他加入潜龙城,推翻腐朽的皇室,拨乱反正,迎回大奉正统。
谢芦假装同意,回府后,立刻写密信上告朝廷。
但他的一举一动早已被监视,密信还没送出去,人便被关进了大牢。
昏暗的走道里响起甲胄铿锵声,一道高大挺拔的身影,停在栅栏外。
披甲配刀,神威凛凛。
正是云州都指挥使杨川南。
……
第645章
称帝
“谢大人,有段时间没见了。”
杨川南右手按刀,挺直腰背,立于栅栏外,声音醇厚: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难熬啊,我原以为谢大人会死在大牢里,没想到你竟撑过来了。”
谢芦脑袋动了动,目光透过蓬乱的头发,看着栅栏外的杨川南,声音嘶哑:
“你来做什么,劝我归顺逆党?”
杨川南颔首:“这是你唯一的出路,别指望朝廷来救你,堂堂布政使被囚牢中半载,无人问津。谢大人是聪明人,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谢芦缓缓道:
“云州已经脱离了朝廷掌控,没猜错的话,在我上任之间,云州官场就已经在你掌控之中。”
杨川南笑道:
“不是在我掌控之中,而是在城主掌控之中。我自成为云州布政使以来,便一直暗中培养党羽,扶植亲信,直到一年前,以宋长辅为首的巫神教势力被拔除,我才彻底掌控云州官场。
“如今整个云州,尽在我们掌控之中,包括你的性命。”
云州的乡绅、本地望族,以及士大夫阶层,都已归顺潜龙城。
他们有的是自愿归顺,没有选择,有的本身就是潜龙城暗中扶持。
整个云州,纵横万里,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脱离大奉朝廷掌控,这里头彰显的,是潜龙城几百年经营的底蕴。
“谢大人是两榜进士,素有官声,潜龙城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谢大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儿事。”
杨川南苦口婆心的劝道:“潜龙城才是你大展拳脚的归宿。”
谢芦笑道:“可惜了。”
“可惜?”
“可惜这七尺身躯,空读一肚子圣贤书,只能提笔,不能杀人。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不愿承认,但眼下,的确如此。”谢芦惋惜道。
杨川南脸色微冷,道:
“十年寒窗不容易啊,谢大人能以寒门之身,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真的忍心大半生的心血,一朝散尽?”
“不忍心,”谢芦靠着冰冷的墙,又一次抬头望向气孔里照射进来的阳光,嘶哑的声音,喃喃道:
“但更怕千百年后,遭后人唾弃。姓杨的,你可知我最敬佩的人是谁?”
杨川南冷冷的看着他。
“是楚州布政使郑兴怀,他让天底下的读书人明白什么叫“舍生取义”。”
谢芦冷笑一声:“罢了,与你这种人有何可说。”
杨川南点点头:
“既然如此,便不多费口舌了,谢大人是求仁得仁。”
他抽出长剑,斩断铁链。
哐!
牢门被踹开,杨川南迈步向前,手里铁剑往前一递,剑尖刺入谢芦胸口,将他钉在身后的墙壁上。
谢芦双手握住剑刃,痛苦的挣扎了几下。
他的手沾染了温热的鲜血,生命随着血液快速流失。
杨川南哂笑道:
“忘了给谢大人留写遗书的时间,死之前还有什么话想说的,尽管开口吧,不然就永远都没机会了。”
谢芦没什么想说的,只是想起了年轻时,挑灯苦读的岁月。
那会儿山海关战役还没有打响,先帝也还没有修道,大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可是,自山海关战役后,一切都变了,大奉国力日渐衰弱,每年都有灾情,且逐年加剧。
谢芦是经历过太平盛世的人,他亲眼看这这个国家,一步步走向衰弱,变的垂垂老矣。
他和很多读书人一样,呕心沥血,希冀能挽救这个国家,让它重返巅峰。
可他没能做到,因为他要死了。
生命的最后,谢芦厉声道:
“会有人替我报仇的,尔等乱臣贼子,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他死死盯着杨川南,肆意嘲笑起来。
笑声在最高亢之时,夏然而止。
……
云州城,都指挥使府。
杨川南返回府邸,大踏步往书房而去,推开门,见到翻看折子的姬玄。
“少主!登基大典就要开始了,您怎么还在这里?”
杨川南连连皱眉。
“聚拢的流民不到万人,数量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啊。”姬玄放下折子,问道:
“怎么回事?”
杨川南苦笑道:“杨恭封锁了青州边界,流民过不来,除非翻山越岭,或绕到相邻的州,才有可能抵达咱们云州。这个杨恭,不好对付的。”
姬玄点点头。
杨川南又催促道:“在过半个时辰,就是陛下的登基大典,您作为太子,不能缺席。”
姬玄却摇头:“登基大典我不会出场,自有去处。”
潜龙城是作为蛰伏时期的“藏身点”,如今父亲要登基称帝,自然要公之于众,登基大典在云州城中心区域——白帝庙举行。
姬玄问道:“那个谢芦,可愿归顺?”
杨川南摇头:“卑职已经把他杀了。”
“杀了也好。”
姬玄一副闲聊的语气,淡淡道:“读书人最怕晚节不保,倒也是一种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