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84章

    其他的说了,除了惹家人伤心,也无甚用处。

    待他说完,梁家已经哭作一团。

    郑连又教导着他们,寻来梁生旧衣对着寄魂灯喊魂。

    只喊了一声,寄魂灯亮起又暗下。

    郑连这才叫他们烧了那盏寄魂灯和那身衣裳,回头和骨灰盒埋在一处。

    交代完一切,郑连牵着那老婆子离开,准备去趟雍水县衙门。

    路过梁家院子时,便见一白影立在院中,仰头看天。

    叹了口气后消散成烟。

    郑连大大松了口气。

    总算,摆脱了这位爷。

    第311章

    寻访旧事

    郑连完成任务,还顺手牵了一个坑蒙拐骗的骗子。

    用绳子绑了就去雍水县的县衙。

    他在路上给自己买了个炸虾饼。

    当街吃是不敢的。

    且不说他一个大男人当街吃零嘴不好看,若是穿着官服,必然被参。

    沈大人是个护短的性子,不会拿他怎么样,但扣月银是难免的。

    郑连热腾腾的揣了炸虾饼在怀里,带着那个老婆子朝县衙走。

    时间将晚,他须得在这住上一夜。

    住驿站清粥薄被的,哪有住县衙吃招待席面舒服。

    郑连沉着一张死人脸,心里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这厢郑连圆满的完成了任务,顺带干了一件间接影响深远的事情。

    另一边同出任务的鲁建兴,却愁眉苦脸。

    赵鲤命他查访清秋的原籍和来处。

    这其实是很难很难的一桩事情。

    妓子卖身,从良很平常。

    几乎每天都有人家将女儿卖入妓院、戏班。

    莫说女儿,江南这糟烂风气,连幼年男孩也逃不过被卖的命运。

    即便鲁建兴借了江南道千户所的情报网,也依旧步步维艰。

    田百户怕他人生地不熟,还借给他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校尉。

    这几日,鲁建兴是跑遍了源宁的花街柳巷。

    鲁建兴怀里还揣着清秋的卖身契。

    这卖身契,是赵鲤让花月楼纪妈妈找来的。

    按照上面的记录,清秋姑娘原名姜囡,六岁的时候被卖进源宁府一家叫做清波楼的水上妓寨。

    按理说,有卖身契有姜囡父母画押的名字,再找到这家清波楼,就能寻访到些线索。

    但问题就是,大景百姓念书的少。

    九成的人还是文盲。

    那张卖身契上,画押的地方只有一个晕花了的拇指印。

    姜囡的父母姓名根本无从找起。

    而姜,在江南也是大姓。

    囡就是穷人省事给女孩取的名字。

    张囡,李囡,王囡……

    走在街上喊一声囡囡,十个里面能有三个回头看。

    且那清波楼,老鸨子管事的已经换了无数。

    好几日,鲁建兴才终于查到,当年清波楼中主事的老鸨下落。

    妓院之中,能得善终者少。

    多半花样年纪,死于花柳病。

    能被恩客赎身脱籍,做外室,做小妾。

    或者嫁入寻常人家当个平头娘子,都是能被同行羡慕的幸运人。

    当年清波楼的那个老鸨,就是姿容极出色。

    徐娘半老还遇上一个真心相待的秀才公。

    这样的机缘之下,她干脆也恋爱脑了一回,从清波楼自赎,跟了这个秀才公。

    秀才公大好前途,娶了个妓子老鸨为正头娘子,被周围指指点点。

    多年来,搬了几次家,又给鲁建兴增加了不少麻烦。

    几经波折,鲁建兴这才终于寻到了点线索,找到了这秀才家的住处。

    这是一处典型的江南里坊。

    白墙黑瓦,正值金秋,刚进了坊门,就能闻到一阵浓烈的桂花香。

    鲁建兴没穿靖宁卫鱼服,身边跟着一个年轻校尉。

    是田百户的亲信手下,姓魏,叫魏世。

    他十分熟悉源宁本地情况。

    一来给鲁建兴打打下手,二来也蹭蹭盛京巡夜司的办案经验。

    两人肩并着肩,走进坊中。

    源宁府里坊,大多门前都有一条清澈的小溪,从门前过。

    这个里坊相较于穷里,十分干净。

    鲁建兴两人还没走近,就听见了孩童的朗朗读书声。

    稚嫩的声音,齐齐整整的念着一首述金秋的诗。

    魏世轻声对鲁建兴道:“那清波楼老鸨王妈妈,嫁的秀才姓范。”

    “因世俗的眼光,范家几次搬家,几乎和原本的亲戚断了联系。”

    “后来才住到了这处兴利坊。”

    “范秀才开设私塾,教导同坊的孩子们启蒙,日子也算和美。”

    魏世既然是田百户的手下,自然也有些顶头上司的风范。

    调查的事情,严整的说得清清楚楚。

    鲁建兴点了点头。

    范家既是私塾,门便没有关紧。

    轻轻一推就开。

    鲁建兴领着魏世进去。

    后院摆设了些桌椅,一些总角孩童,正乖乖的坐在凳子上听讲。

    一个温润的男声,耐心解说着一个文字的写法。

    看他们正在上课,鲁建兴两人也不去打扰。

    就站在院子的月亮门边等候。

    他们本以为会等很久。

    不料从旁传来一个妇人的声音:“不知二位贵客,为何而来?”

    鲁建兴扭头,便看见一个妇人提着一只茶壶。

    这妇人上了年纪,鬓角都斑白了。

    但是依然可见眸子清亮。

    年轻时必是个十分貌美的女子。

    鲁建兴一看就知道,这位应该就是当年那位王妈妈。

    比起郑连等毛躁小子,鲁建兴更懂人情世故。

    眼前这两人看着过得不错,他不想当着范秀才的面旧事重提。

    他回望了一眼还在讲课的范秀才,歪头示意王氏跟他到一边说话。

    王氏犹豫了一下,跟了上去。

    她眼光毒辣,眼前两个男人虽穿着便装,但虎背熊腰,虎口有茧子。

    在大景虎口有茧子的人,不是江湖人士,就是官面上的人。

    她担心丈夫,便乖巧跟了上去。

    等走到外院影壁,鲁建兴叫魏世去盯着范秀才。

    自己则是对着王氏亮了一下腰牌:“靖宁卫,前来寻访一桩旧事。”

    王氏的手一颤,但她到底见过世面,点了点头,道:“官爷请问。”

    鲁建兴从怀中掏出姜囡的卖身契递去。

    “你可记得曾经手过这样一个女孩?”

    鲁建兴是有些期待的。

    据花月楼纪妈妈所说,清秋,也就是姜囡的小脚裹得很漂亮。

    不大不小刚好三寸,恰够搁在男人的掌心。

    这样漂亮的小脚一定是费了心思的。

    否则,清秋也不会紧俏货品被卖到盛京。

    弄不好当年清波楼,就是这位王氏,亲手操办了清秋裹脚一事。

    跟着范秀才那么多年,王氏也是识字的。

    她蹙眉认真看了很久,最终却是摇了摇头。

    “说句厚颜无耻的话,民妇当年经手过的女孩无数。”

    “下地狱的缺德事,干了不少,这个姜囡,我实在没有什么印象。”

    王氏说着这些话时,垂下头去。

    第312章

    等待

    王氏,本身也是个可怜出身。

    但她从不因自己脱了苦海,就否认自己做过的损德行之事。

    她很清楚,自己亲手毁掉了多少女孩。

    不是什么身在苦海泥潭中的不得已。

    只是坏!

    她自己本身是商品,后来也将买来的女孩当商品。

    全为利益而已。

    这些王氏都是知晓的。

    她多年吃斋念佛的忏悔,但她很清楚这些都不过是自己在安慰自己。

    现在重新看见一张多年前,卖身的票据。

    王氏不敢面对地低下头去。

    听了她的话,鲁建兴很不甘心:“这个姜囡,后来改花名叫清秋,你有印象没有?”

    王氏依旧摇头:“姑娘们的花名并不是固定一辈子的。”

    “时常会改。”

    “有时还会随着季节改名,图个应景。”

    鲁建兴闻言沉默了一下,又再追问:“这姜囡的小脚,裹得十分标准漂亮,且嗓子清亮,唱戏很好听。”

    “应该是从小培养的,你当有印象才对!”

    王氏蹙眉又想了很久。

    还是摇了摇头:“民妇原先所呆的清波楼,本就是水上楼船。”

    “夜里便搭起戏台,莫说楼中姑娘,就是清扫的仆妇也能随口唱两句好曲。”

    “只凭官爷所说,实在辨不出来。”

    鲁建兴忍不住长叹了口气。

    难道线索就这样断了?

    他终究不甘心,突然想起在楼船上时,被赵鲤钓着的清秋,夜夜在船下唱鬼戏。

    唱的,是一出江南特色小调《红梅阁》

    他便又问道:“这清秋唱红梅阁唱得很好。”

    在赵鲤等人去清崖县的时候,楼船上的水手夜夜听着这鬼戏红梅阁。

    个个吓得到了源宁就下船看大夫收魂。

    红梅阁……

    王氏又思索许久,还是摇头。

    “红梅阁是江南常唱的戏曲,清波楼中也都会教授这样的曲目。”

    鲁建兴听到这里,已经明白只怕问不出什么了。

    他一直观察着王氏,王氏并没有撒谎的迹象。

    正在此时,听见魏世打了个信号。

    鲁建兴不欲干扰一个从良妇人的生活。

    同魏世摆了摆头,示意他走。

    王氏对他感激的福身一礼。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