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很简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赵惊鸿道。嬴政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炸响。
他明白了!
全都明白了!
赵惊鸿看着满脸震惊的嬴政道:“始皇嬴政,千古一帝!那是何等的霸气!吞六国,一统天下!他几乎做到了这个时代所能做到的巅峰!”
“然而,嬴政的孩子呢?”
“他们一出生就站在了巅峰。”
“外部没有战争,安居乐业,也不会有什么野心,因为嬴政已经征服天下,没有他们的用武之地了。”
“还能做什么呢?”
“安然享乐吧!”
“最多是有人教给他们,作为一个君王,该如何治理国家。”
“可笑!就连一统天下的嬴政都还没找到统治天下的好办法,他们这些凡夫俗子,就能想到了?”
“所以,他们这些人又能教导出什么优秀的人才呢?”
“终究是,始皇太强大了,一龙耗尽千古气运,也为后世开创未来!”
嬴政心中很难受。
他辛辛苦苦做了这么多,一统六国,征战天下,到最后,却连一个顶用的儿子都没有。
嬴政只觉得一阵悲哀。
他看向赵惊鸿,询问道:“难道,就没有一位皇子可以承担大任?”
隔壁的蒙毅此时几乎竖起耳朵,趴在墙壁上在偷听。
“有!”赵惊鸿咬着丢掉鸡腿骨,正好丢在老鼠洞穴的洞口,说道:“只要不是胡亥,谁上位都没问题,只要不瞎折腾,随便下面怎么乱,大秦的军队能灭六国,镇压一点起义军,还不是轻轻松松。”
“起义军?”嬴政心中一凛,询问道:“有人会造反?”
“肯定的!”赵惊鸿道。
“先生你为何如此笃定?”嬴政对赵惊鸿的称呼不知不觉间就变了。
赵惊鸿道:“这是百分之百的事情啊,你看哈!如今的大秦,重徭役,又重农业税,百姓食不果腹不说,还要来干活,一来一回就把人折腾的够呛,哪还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再加上恐吓人般的刑罚,让人实在是害怕,还有连坐制度,也很难受。明明不是我做的,但是这是我认识的人,我就要跟着受刑,跟谁说理去?”
“还有老秦人,之前打仗,我可以不断获得功勋,为家族谋取利益。你现在不打仗了,承诺给我们的东西又没了,自然心中不满。”
“如今嬴政还在,不管他们有多少不满,都得憋着,忍着!因为秦始皇可以威慑住他们。”
“但换了任何一个皇子上位,都不行喽!他们肯定是要反的。”
“但是没关系,大秦军队强大,一些起义军,掀不起什么风浪,轻松镇压!但想要让大秦长久发展下去,就看那些皇子,有没有解决大秦矛盾的办法了。”
嬴政心中惊骇不已。
因为赵惊鸿说的太对了。
这些问题,他也早就发现了。
只是,一时没有解决的办法。
他也笃定,不敢有人造反!
但是,被赵惊鸿这么一说,他心中有些发慌。
“先生可有解决的办法?”嬴政问。
赵惊鸿笑着摇头。
“就连您也没有解决之法吗?”嬴政满脸的失望。
赵惊鸿道:“不是没有,而是太多,想要解决大秦的问题,就如同治疗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一般,要抽丝剥茧,一点点的解决,一个个的解决,想要一下说清楚太难,而且也没法一下说清楚!”
“可否请先生赐教!”嬴政激动地站起身来,对着赵惊鸿拱手行礼!
第25章
啊啊啊,慢一点!“诶诶诶!兄弟,你这是干啥?咱俩就喝点酒吹吹牛,你还真把我当救世主了!我哪能知道这些。来来来,喝酒喝酒!”赵惊鸿端起酒杯,对嬴政示意。
嬴政见状,心中叹息一声,知道也是自己心急了。
想要解决大秦的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赵惊鸿肯定也无法一下说清楚。
“是我太过激动了,不过,我还是想知道,老秦人的事情如何解决。”嬴政看向赵惊鸿,“请先生赐教。”
赵惊鸿叹息一声,对嬴政道:“始皇不该杀你,像你这样愿意为国考虑的人,不应该杀!”
“是啊!不过,也不是始皇要杀我,而是李斯的人查到了我的事情,他们要杀我,不能都怪罪于始皇陛下。”嬴政面不红心不跳地说道。
赵惊鸿点头,“是啊!天下是嬴政的天下,而官员则无数,所有死在大秦官员手中的人,人们都会下意识地将其归罪于嬴政,所以除了老秦国的百姓以外,几乎人人称呼嬴政为暴君。”
嬴政嘴角一阵抖动,赶紧说道:“先生,快说说解决办法吧!”
赵惊鸿道:“简单啊,当初商鞅变法的时候,立下了基调,也奠定了秦国日后一统六国的基础,那就是军功制。”
“打仗的时候,老秦人能从军功制上落得好处,现在不打仗了,好处没了,没有上升空间了,利益分配不均衡了,自然是会产生怨言的。”
“最简单的一点,就是不断征战!”
“嬴政不是在打百越,不是在修建长城?”
“要我说,也别修建什么长城了,直接率军打过去,打下来的土地,直接分配出去,一举多得!”
嬴政摇头,“大秦军队,若是攻城,无往不利!但面对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如何攻打?会被活活耗死的!”
“而且,打仗需要大量的粮草支持,如今的大秦,已然不能再继续征战了。”
赵惊鸿耸了耸肩,说道:“那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所以说,大秦的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一个政策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循序渐进,抽丝剥茧般的去解决。”
“是啊!”嬴政叹息一声,满脸无奈。
“你不吃?”赵惊鸿又撕了鸡翅啃着。
“我没胃口,先生吃吧。”嬴政道。
赵惊鸿以为嬴政是因为要死了,吃不下,劝慰道:“不要想太多,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另外要是如果我能出去的话,我来救你!”
嬴政笑着摇头。
他知道赵惊鸿出不去,也知道自己不会死,所以这话他没在意。
嬴政知道赵惊鸿有经世之才,但仅凭老秦人的问题还无法确定,当即,嬴政询问道:“先生,我还有一事,若能解决,死而无憾了!”
“你说。”赵惊鸿道。
将死之人,其言也善;对方最后一点愿望,并且还吃了对方的肉,喝了酒,稍微满足一下,也没什么,只要不是捡肥皂,赵惊鸿其他也不太在意。
嬴政缓缓道:“入狱之前,我得知汴州黄河决堤,多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御史大夫冯劫已经让人去赈灾,但往年如此,收效甚微,百姓依然流离失所,敢问先生,可有解决之策?”
赵惊鸿喝了一口酒,问道:“以往赈灾,都是如何解决的?”
嬴政道:“若是蝗灾,杀虫,发粮,待蝗灾过后,重新种粮。”
“水患,若是下雨导致,疏通河流,发粮!”
“若是河水决堤,重修堤坝,发粮!”
“若是旱灾,挖井,引河流,发粮!”
……
赵惊鸿微微点头,觉得还不错。
至少朝廷是愿意解决问题的。
但是对于灾民的安置,就太简单了,就是一个发粮,给吃的!
赵惊鸿缓缓道:“其实还可以,毕竟知道问题解决问题,就能解决灾患,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但问题的关键,还是难民安置的问题!”
“之所以灾难称之为灾难,是因为有人受难,才称之为灾。比如火山爆发,没有死一个人,算不得灾难,比如泥石流,在深山老林之中,无一人受伤,也不算灾难。”
“灾难的根源,其实是人!”
“赈灾的目的,其实就是解决灾民的问题。”
嬴政眼前一亮,觉得赵惊鸿一语点出核心所在。
“而后呢?”嬴政问。
赵惊鸿道:“黄河之患,古来有之,上古时期,大禹治水都没能解决,现在想解决也是困难。”
“黄河泥沙太多,年年堆积,迟早要成悬天之河,后患无穷!”
“但想要治理黄河,是一个长远且宏伟的工程,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这个先不说,赈灾这方面,我倒是有几种方法,不一定有用,你且听听吧!”
“其一,便是你口中所说的,发放赈灾粮;以官方的名义,设立粥厂,给百姓施粥。”
“这种,一般属于实物赈灾,以方法物资为主,比如粮食、衣物、药物、种子等等。”
“亦可以借贷赈灾,为了让百姓们更好的度过灾情,可以借给百姓粮食,等他们来年种出来了粮食,再还给官府。”
嬴政闻言,不由得眼前一亮。
竟然还能如此?
“其二,便是以工代赈。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只是单纯的发放物资,很难度过难关。百姓家中无钱无粮,但是官府手中有,那些豪门贵族手中有。”
“就让他们趁机建设房屋,庄园,亭台楼阁,修建道路等等,再加上灾难物资珍贵,他们可以以很便宜的价格让灾民给他们劳作。”
“如此,灾民有了活计,有了工钱,豪门贵族们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建筑。”
“此乃,一举两得。”
“其三,便是免除受灾地区的赋税,减轻灾民的压力,徭役最好也取消掉,这样他们才有时间去对抗战灾情。其中,免一年还是不够的,最少两年亦或者三年才行,百姓也需要休养生息。”
“其四,便是官府要平息粮价,不可让逐利之商人疯狂抬高粮价,引发动乱。”
嬴政微微点头,犹如学生一般认真听讲。
隔壁的蒙毅疯狂在记录赵惊鸿所说,手腕都要化作残影了。(蒙毅:啊啊啊!慢点说啊,记不完了!)
第26章
这世界,我记得你“第五,就是移民就食,将百姓转移到粮食充裕的地区,解决此问题。”
“其六,若是朝廷有压力的话,就发动民间力量,让豪门贵族们捐款捐物,利用各地部门合作,从而赈灾。”
“另外,也要成立相对应的救济机构,照顾老弱病残等无依靠人群。”
“具体操作实施,还需要仔细考量,完善其中的行事多对策。”
赵惊鸿说完,看向嬴政,“如此解决,你可还满意?”
嬴政已经震惊了。
仅仅一个赈灾对策,赵惊鸿竟然就可以说出六七条。
而且每一条都极为有用。
不愧是大才啊!
不愧是天人之才啊!
嬴政起身,对赵惊鸿拱手致谢,“先生一番教诲,让朕……真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若先生入朝为官,大秦百姓之福啊!”
赵惊鸿笑着摆了摆手,似乎对当官不感兴趣,倒不如手中的酒来得好。
嬴政见状,思索了一下,询问道:“若吾受刑以后,先生出去,可否解决汴州苍生之难?”
赵惊鸿也没夸海口,道:“若有机会,尽己所能。”
“谢先生!”嬴政拱手行礼,以示感谢!
“你人怪好嘞!”赵惊鸿看了一眼嬴政。
“嗯?”嬴政诧异地看向赵惊鸿,
“你人都快死了,还这么惦记天下苍生,你虽是儒生,但也是忠君为民的儒生。可惜了,儒家的路,现在有些走错了。”赵惊鸿叹息道。
嬴政不由得挑眉。
虽然他对儒家不喜,但不得不说,治理国家,也需要儒家的帮助。
只是儒家固执,非常推崇周礼,采用分封制,实在烦人。
想到这里,嬴政不由得道:“始皇陛下不喜欢儒家,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儒家一直推崇周礼,想要恢复分封制。”
赵惊鸿笑了笑,“其实那淳于越说的也没错。”
嬴政闻言,面色一沉,盯着赵惊鸿,“先生也觉得分封制才是正确的吗?”
“不!我觉得分封制就是脑子有坑才会去做的,但淳于越说的话,没错。”赵惊鸿道。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嬴政不理解,询问道:“为何?”
“那淳于越原话咋说的?”赵惊鸿问。
“寡……咳!”嬴政差点习惯性地说出寡人二字,轻咳一声,转而说道:“都过去这么久了,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大概意思就是说。”
“殷商和周朝的统治都达到了千年,分封子弟及功臣作为臂膀。但现在皇帝虽然一统天下,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要是一点出现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堂之中,又没以后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
“大概意思就是这些吧。”
赵惊鸿微微点头。
这就有点清君侧的意思了。
当初朱棣就是玩的这一套。
要不是分封在外,朱棣压根没有机会,朝堂也会被朱允炆玩成一摊烂泥。
“他说的没错!”赵惊鸿道。
“为何?”嬴政不解,“难道只有分封制才是正确的?”
赵惊鸿道:“前面是错的,但后面没毛病。如果嬴政去世,换成其他人做皇帝,位高权重之臣要想篡位,让皇帝成自己的傀儡,谁来解救皇帝?”
“若是朝堂上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谁来解救?”
“就犹如嬴政和吕不韦般。”
“但话说回来,若是臣权过大,威胁皇权,也是一种风险,也可参考嬴政和吕不韦。”
“若是嬴政没有斗败吕不韦,这天下究竟姓嬴还是姓吕?”
嬴政沉默了。
确实如此!
就如同赵惊鸿所说一般。
如果按照赵惊鸿的推测,赵高和李斯篡改诏书,胡亥上位,赵高弄权,指鹿为马,架空朝堂。
那么谁来救?
掌控了皇帝,就掌控了一切。
李斯会被杀死。
蒙毅也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