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为何如此?难道说,嬴政有了其他喜欢的皇子?
所以说,就没再把希望寄托在扶苏身上了?
想到这里,赵高升起一股危机感。
查清楚!
一定要查清楚!
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争抢胡亥公子的储君之位!
嬴政接过拟好的诏书看了一眼,便让赵高给了冯劫,“让人送到汴州去,宣告汴州百姓,让他们知晓此事!”
“臣遵旨!”冯劫恭敬道。
其余人也纷纷对着嬴政拱手行礼,“陛下圣明!”
淳于越更是站出来,对嬴政道:“陛下今日可是研读了儒家典籍,才会如此胸怀天下百姓,准备以仁政治国了?”
此话一出,李斯脸色微变,急忙看向嬴政。
只见嬴政脸色很难看。
李斯见状,心中冷笑,暗骂淳于越愚蠢。
现在是始皇陛下说的要焚书,烧的就是你儒家的典籍,现在说始皇陛下看了儒家典籍?这不是在打始皇陛下的脸吗?
为了拯救儒家,淳于越智商都没了!
嬴政冷哼一声,“朕所说这些,你儒家典籍中,何处有记载?拿出来于朕瞧瞧!”
“这……”淳于越满脸的尴尬。
“若是你儒家典籍之中,有这些救世之法,为何你们儒家众人,没有一个人提出来?”
嬴政盯着淳于越,一双鹰眸犀利无比,盯着淳于越,就像是盯着一只猎物一般,“还是说,朕配不上你儒家的辅佐,亦或者,朕不配知道你们儒家的救世之法?”
淳于越听得是胆战心惊,实在是承受不住嬴政带来的威压,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呼喊道:“陛下!儒家典籍之中,并未记载相关内容,只是陛下今日为百姓解忧,乃圣君之行,臣以为……臣以为陛下要采用儒家治世之法……”
嬴政闻言,不由得一阵冷笑,“你儒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朕可以解决,你觉得,朕需要你说的那些吗?真正救世的人,是朕!而非你那些口中儒家的典籍,什么所谓的圣君!朕,才是真正解救百姓于水火的人!”
第44章
这简直是为臣量身打造的啊淳于越瑟瑟发抖。
嬴政盯着淳于越问:“你觉得,朕,说的对吗?”
淳于越瘦弱的身子在微微颤抖,仿佛一棵在风中飘摇的竹子一样,随时要倒,但却一直倒不了。
李斯等人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等待淳于越出丑。
虽然儒家官员可以上朝,但一直没有掌握核心的权利。
不过,李斯不会因为这样就觉得他们儒家没有威胁,反而只要他们这些人在朝堂上一天,压力就在一天!
因为儒家学子众多,迟早有一天,会威胁到他的地位的。
嬴政盯着淳于越,等待着淳于越的回答。
淳于越似乎鼓足了勇气,缓缓道:“回陛下,若陛下如今日一般,必然是圣君!是解救天下之人!若陛下好大喜功,建长城,修阿房宫,建始皇陵,便依然是暴淳于越!”嬴政声音一沉。
他盯着淳于越看了一会儿,冷冷一笑,“不愧是读书人,嘴巴依然这么硬!”
他没有再继续追究淳于越。
因为现在的淳于越是儒家的核心人物之一,如果贸然杀了淳于越,会引来儒家的口诛笔伐。
倒不是他怕这些,他敢焚书,就不怕儒家的口诛笔伐。
但,朝堂治理,依然需要儒家。
并且,他虽重用法家,但不代表着,他只用法家。
朝堂上的平衡,还是很重要的。
嬴政缓缓地走回龙椅上坐下来,看向文武百官,最后目光落在淳于越身上,缓缓道:“这几日朕下达了焚书诏令,似乎读书人对朕颇有怨言?”
张纯生看了一眼面色惨白,已经无力站起来的淳于越,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天下读书人都在抗议,还请陛下收回诏令,这书,焚不得啊!”
“嗯!”嬴政微微点头。
“嗯?”张纯生愣住了。
李斯也愣住了。
冯去疾满脸不敢置信地看向嬴政。
文武百官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嗯?
嗯是什么意思?
不会是……始皇陛下想要收回诏令吧?
一直以来,始皇陛下都是那种说一不二的人,他想要做什么,没有人可以阻止,且会不惜一切代价做到。
没有人可以让他收回诏令的!
今日到底是怎么回事?
“朕也知道,书乃文明之本,亦知道焚书之危害!但,有人恶意传播蛊惑思想,意图教唆百姓造反,对抗大秦,影响大秦的统治!若如此,有人想要利用书籍的力量,对抗大秦,朕会不惜一切代价,焚烧书籍,甚至将所有的文字都销毁!书可灭!大秦不可灭!”
嬴政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让文官们脸色发白。
他们知道,他们这位君王,自来是说到做到。
他这么说,就代表他真敢这么做!
若始皇想要毁灭文字,那么人类文明将一夜之间回到蛮荒时期!
就在官员们感到心惊的时候,嬴政继续道:“不过,朕思索再三,觉得治理国家,亦如疏通河道,堵不如疏!”
“故而,朕决定建立翰林院,将天下书籍,收集入翰林院内,由翰林院审核,编撰!”
文武百官齐刷刷地看向嬴政。
他们不知道翰林院是做什么的。
但是听到翰林院收集天下书籍的时候,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至少是不烧了。
他们也不清楚始皇陛下为什么突然改变想法,但这终归是好事。
嬴政继续道:“所有通过翰林院审核的典籍,经过翰林院的批文以后,才可流通使用。而所有未经翰林院审核,拿到批文的书籍,皆是违禁之物,若有私藏,私下传播,皆处于重刑!”
李斯脸上一喜。
这说明他们法家的掌控力,将进一步提升啊!
张纯生和淳于越相互对视了一眼,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烧书,怎么都好。
而且,嬴政想要建立翰林院,审核书籍,就必须要读书人。
而天下读书人,皆为儒生。
到时候什么标准,还不是他们说的算?
何惧有之!
嬴政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继续道:“诸子百家,各类学说,也需要经过翰林院审批,需要在翰林院登记在册,方可传播,否则便是违禁,处以重罚!”
蒙毅上前一步,询问道:“敢问陛下,何为翰林院?”
百官也很好奇,纷纷看向嬴政,满脸期待。
嬴政道:“翰林院,便是文学之林,文翰之地,是天下文人聚集之所!”
文官们顿时眼前一亮。
特别是以淳于越为首的一众博士。
他们心中暗叹:难道始皇陛下终于开始重视文人了吗?
武虽然能建国安邦。
但,真正可以治理国家,创造盛世的,还是他们文人啊!
没有文人治理国家,哪来的什么百姓安居乐业,哪来的什么盛世之相啊!
“翰林院将会作为朝堂选拔人才之所,亦是挑选人才之所,包含文学、经义、卜、医、书画、乐等等之类;且具有召集天下文人之功效,并具有修订史书,考证实录的作用。”嬴政缓缓道。
听到这些,百官们顿时嗡的一下就开始议论了起来。
因为他们嗅觉灵敏,已经察觉到了翰林院的重要作用。
不仅可以修订史书,考证实录等等之类的,就代表着官职众多。
其次,召集天下文人,便是天下文人集聚之地。
更是选拔人才之所。
那么翰林院以后在朝堂中的地位,必然是极重的!
百官们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野心。
他们要争!
他们要抢!
这个位置,谁要是能拿到手,以后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就更重了!
“陛下!”岳景春立即站出来,拱手道:“陛下之言,真乃圣明!若建立翰林院,天下文人,必然对陛下感恩戴德,谢陛下对天下文人的恩赐!臣斗胆自荐,为陛下担任翰林院一职!”
其他人闻言,纷纷在心中怒骂岳景春不要脸!
但没办法,大家都想要,岳景春只是第一个提出来了,其他人也只能跟着抢了!
“陛下!臣觉得,臣更适合这个职位!”
“臣愿意为把陛下分忧!”
“这翰林院,简直就是为臣量身打造的啊!”
“臣觉得,臣跟翰林院有缘,让臣去吧!”
第45章
一般不笑,除非忍不住看着文官们激烈争夺的模样,嬴政心中冷笑。
这些人看到肥肉就扑上去想要抢,听到朕要焚书就上来谏言,辱骂朕是暴君!
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
若不是赵惊鸿提议,恐怕这件事情还在发酵。
如今给出解决办法,这些人又想着来瓜分利益。
简直可笑。
此时,李斯也站了出来,沉声道:“陛下,臣已经让人将搜集上来的书籍整理妥当,只待翰林院建设完成,统一整理审阅。臣斗胆请职,愿为陛下分担翰林院的职务。”
众人一听,立即急了。
特别是儒家这群人,更是恨不得冲上来堵李斯的嘴。
要是翰林院被李斯掌控,那哪还有他们儒家的活路。
李斯恨不得将儒家整死,只剩下法家!
绝对不能让李斯掌管翰林院!
冯去疾也立即站出来,沉声道:“陛下,李斯丞相是咱们大秦的刑法掌管者,职务繁忙,并不适合再掌管翰林院,臣以为,此职务适合御史大夫冯劫。”
其他人一听,立即在心中大骂其不要脸。
平常他们父子俩在朝堂,还有所忌讳,相互避嫌。
如今,装都不装了,要为他们冯劫争取更大的利益!
冯劫闻言,也沉声道:“臣愿意为陛下分忧!”
“不行!”淳于越站出来,对嬴政喊道:“陛下,我们儒家最擅长撰写经义,臣斗胆推荐张纯生担任翰林院一职!”
嬴政见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缓缓开口道:“尔等不必再争执了,朕心中自有安排!”
众人立即安静下来,眼巴巴地看着嬴政,心中猜测翰林院的职位,到底会花落谁家。
“蒙羽!”嬴政喊道。
众人闻言,立即齐刷刷看向站在后方的蒙羽。
蒙毅的儿子蒙羽,在朝中担任仆射一职。
这个职位并不算低。
而且蒙羽刚年过二十,正值年少,风华正茂,才学惊人,乃是人中龙凤。
若是可以掌管翰林院,那在朝中的地位,必然会一跃千丈!
百官心中此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蒙家下一代,又崛起了啊!
如今朝中的上一代,是以王翦、蒙武为代表的人物,而中流砥柱的这一代,便是李斯、王翦、蒙毅这一批人。
下一代,则是王离、蒙羽这一代。
在秦国经历三代的,便是蒙骜、蒙武、蒙毅,他们祖孙三代,都为大秦效力,世代都在朝中官居高位,如今蒙毅的后代蒙羽又脱颖而出,那么蒙家在朝中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高,话语权也会越来越重!
蒙家的崛起,将势不可挡!
王贲看了蒙毅一眼,继续低头眼观鼻,鼻观心。
此时,蒙羽出列。
一身仆射官袍,身姿挺拔,样貌俊朗,帅气逼人,一眼看去,便可知是人中龙凤。
“陛下!”蒙羽拱手。
嬴政微微点头,看着蒙羽帅气的模样,他不由得想起他当年这个年岁时候的样子。
只是岁月不饶人啊!
“朕决定由你来负责翰林院,你可愿意?”嬴政询问道。
蒙羽闻言,激动地跪在地上,叩拜后才开口道:“谢陛下隆恩,臣虽年幼,但时常接受爷爷和父亲的教导,爷爷曾告诉臣,尚有力,愿上阵为国杀敌!臣也认为,但凡臣有力量,不论老幼,皆为大秦奉献!臣会全力做好陛下交代给臣的任务!”
嬴政很满意,“好好做,有什么不懂的,就多向你父亲学习经验。”
“谢陛下!”蒙羽领命以后,回到原本的位置,仿佛刚才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不骄不躁不炫耀。
淳于越还不死心,站出来说道:“陛下,蒙仆射尚且年幼,没有担任过类似的职位,并且对于各家典籍并不了解,恐怕无法胜任,更管理不好翰林院!”
蒙毅立即不乐意了,站出来看向淳于越,道:“刚才羽儿也说了,我父亲蒙武岁到了垂暮之年,但依然言:尚有力,可上阵杀敌!更有甘罗十二岁为相,可治理一国之策!而蒙羽年过二十,为何不可担任翰林院一职?你觉得蒙羽不行,莫非觉得自己可以?”
淳于越硬着头皮道:“我觉得张纯生更适合担任此职!”
张纯生一脸无语,心中哔哔:“谢谢你啊我的哥!”
“归根结底,你是想要让翰林院落入你儒家手中吧?”蒙毅毫不客气地讽刺道。
“你……”淳于越还想反驳。
“够了!”嬴政开口道:“朕意已决,此事就交由蒙羽负责,休要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