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是!”百官立即拱手道。“除此之外,朕还想建立年号制度。”嬴政缓缓开口。
年号?
百官们满脸诧异地看向嬴政。
年号是什么?
他们不知道。
他们更不知道今天的始皇是怎么了,一连串提出这么多的东西,导致他们感觉自己的脑容量都不够了。
嬴政看着官员道:“年号,便是皇帝在位期间,所使用的代号,具有代表性,可记录王朝的时间顺序,更方便记录历史。”
“并且,年号的存在意义,更具有宣政统、明正朔、申皇威、履王道等重大政治意义,并且,年号的使用还可以体现朝廷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是皇帝权威的象征。”
嬴政几乎是按照赵惊鸿所说的复制来的。
噗嗤!
蒙毅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是专业的,一般不会笑,除非忍不住!
想到嬴政一边在他面前赞叹:赵先生真是大才!
一边转身就满脸严肃,傲然地对文武百官说着赵惊鸿提出的策略,关键还是一字不差的复制过来。
这场面,蒙毅闭上眼睛都可以想象到,压根不敢抬头去看嬴政。
哪怕闭着眼睛,他还是没忍住,笑出声来。
嬴政脸上一红,差点没崩住,冲下去给蒙毅一脚。
嬴政咬牙切齿地瞪着蒙毅,冷声问:“蒙毅,你觉得朕说的很好笑吗?”
“回陛下!臣只是在感慨,陛下真乃千古一帝,提出的策略都功利后世千秋岁月,臣只是为陛下感到高兴!为大秦百姓感到高兴!”蒙毅急忙硬着头皮道。
嬴政冷哼一声,这才没继续追究蒙毅的问题。
淳于越此时已经忍不住,站出来赞叹道:“善!陛下此举,甚是符合我大秦的礼制,符合儒家之礼,臣等定当鼎力支持!”
淳于越兴奋的不能自已。
他现在非常确定,嬴政绝对是对儒家学说非常有研究,要不然也不会对儒家的礼制这么了解!
始皇提出的年号制度,简直跟他们儒家的观念太契合了!
这说明,始皇陛下开始察觉到他们儒家的好处了啊!
善!大善!简直太好了啊!
淳于越几乎忍不住要喝彩。
张纯生等人,也是满脸的激动。
他们儒家的时代,虽迟但到啊!
谁说这不是,福以祸所倚,祸兮福所至呢!
第46章
这是一个新时代嬴政看了一眼激动的淳于越,继续说道:“年号的推行非常具有意义,比如在历史上,记录某某年,大家或许一时间想不到是哪位帝王掌权,但要是提出某某年号多少年,大家听到年号,便知道是哪位帝王在位时期所发生的事情了。”
“尔等觉得,若要是启用年号,大家觉得朕用什么年号为好?”嬴政看向诸位大臣。
淳于越立即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觉得,应当叫承周!秦承周制,广……”
“闭嘴吧!我觉得,应当叫法国!以法治国,乃是大秦传统!”李斯立即道。
冯去疾轻抚胡须,缓缓道:“臣觉得,应当叫大道,大秦一统六国,得天下,乃是天意,得天道者,得人心,亦得天下,所以称之为大道!”
王贲也站出来,拱手道:“陛下,您一统六国,用的是武力,用的是大秦无数将士拼杀出来的,臣以为,应当用武秦为年号!”
“应当叫大统!”
“叫曜日!”
“应以五岳为尊,就叫泰山吧!”
“臣觉得应该更好听一些,叫秦一为好,寓意秦朝一统天下!”
……
听着官员们七嘴八舌起的各种年号,嬴政只觉得头皮发麻。
这么多人,竟然起的都没有赵惊鸿的好。
也不知道人家赵惊鸿的脑袋是怎么长的。
一个人就顶这么一群!
当即,嬴政道:“朕想到两个,汝等听一听。”
众人立即收声,齐刷刷地看向嬴政,期待嬴政能起出什么样的年号。
嬴政缓缓道:“朕想了两个,年号的意义是代表了该位帝王统治时期的象征和愿景,所以朕一统六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皇帝,建立了大秦王朝,并且书同文,车同轨。所以,朕觉得,应当叫‘始统’或‘一元启世’,尔等觉得如何?哪个较好一些?”
众人闻言,不由得沉默了。
好名字!
这个名字远比他们拍脑袋想出来的名字好太多了。
始皇说的很对,年号一定要有代表意义,一听就知道是某位帝王,并且知道这位帝王曾经做了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功绩。
始统,就是始皇统一,第一次大一统。
而一元启世则意义更大,代表了新的开始和万物归一,一统天下。
冯去疾立即站出来,拱手道:“陛下,臣觉得,一元启世,更符合陛下您的身份和地位,彰显出了您的功绩和统治时期想要做出的功绩。‘一元启世’最适合作为年号。”
李斯则说道:“陛下,臣觉得,始统更为合适,因为始统代表了您自称秦始皇,更是第一个一统天下的君王,意义非凡!”
“臣也觉得始统更好!”
“陛下,始统更适合您!”
“臣觉得一元启世更适合!”
……
看着众人争论不休,嬴政嘴角露出笑意。
看来,最合适的,还是赵惊鸿给他取的年号。
嬴政见状,抬起手来,众人立即安静下来。
“朕决定,将年号定为‘一元启世’,代表朕,秦始皇,开启盛世,后世皆承接朕之意志,让大秦更加强大!”嬴政张开双臂,舒展着心中的豪气。
众人闻言,纷纷叩拜。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定然能让大秦昌盛万世!”
在一众官员叩首恭贺的时候,太史令胡毋敬则用一手非常漂亮的小篆快速记录着,大秦王朝始皇八年,始皇在朝堂之上,确立年号制度,并定年号‘一元启世’,自此,将记录为,今年为一元启世八年。
嬴政让百官平身,继续道:“既然确立了年号,朕要再做一件大事,利于后世,利于天下读书人!”
众人一听,不由得浑身一激灵。
始皇这是怎么了?
疯狂推出新政。
这是好事吗?
但有人觉得,这样并不好,太过于冒进了!
当即,就有人反对道:“陛下!天下刚定,新政要暂缓推出,不宜太多!”
“是啊陛下,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万不可贪图冒进啊!”
“请陛下三思!”
倒是以淳于越为主的一众儒家官员,激动得浑身颤抖。
利于天下读书人!
这简直……这简直对于他们是大好事啊!
难道说焚书事件,让始皇陛下突然开窍了?
嬴政沉声道:“此新政,并不影响天下百姓,乃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尔等也不用担心!”
“朕觉得,天下书籍过多,太过杂乱,且并没有统一的规划,不利于后世传播,更不利于后世的学习!则,朕决定,于翰林院成立以后,便开始编撰启世大典,此大典,包含各家学说,亦有农耕书籍,冶炼之法,医术书籍,星象占卜等等之类,包罗万千,将天下书籍,尽归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不断修订。”
“后世帝王,也可以不断修订完善,最终将成为一部包含天下之学的典籍!”
噗通!
淳于越直接跪下,高呼:“陛下圣明!此举功在万世,利在千秋,后世受益无穷,对于天下百姓,对于天下读书人,受益无穷!臣等,愿意为陛下修订大典!臣,亦愿意为陛下召集天下人,聚于咸阳,搜集天下典籍,为陛下修订‘启世大典’!”
“臣,也愿意为陛下修撰大典,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臣,也愿意为陛下修撰大典!”
“臣也愿意!”
“算上臣一个!”
……
朝堂之内的文官,竟然跪下了一大半,都愿意参加修撰启世大典!
他们作为读书人,更是在朝堂之上的官员,一下就明白启世大典的重要性。
这项工程要是完成了,远比长城要雄伟,意义更为重大。
就连李斯、冯去疾等人,都惊讶地看着嬴政,没想到嬴政竟然会提出这样的政策。
不过一想也是。
只有嬴政这样胸怀天下,气吞寰宇的人物,才能够想出这样的决策吧!
当即,为首的李斯和冯去疾也跪下来,表示愿意参与其中。
嬴政哈哈大笑,“尔等愿意参与其中,朕心甚慰,尔等的名字,必然也将留在启世大典之中,留于后人瞻仰!”
这话彻底刺激了百官的神经。
若是将名字留在启世大典中,那就代表着将名留青史啊!
他们文官一辈子追求的是什么?
不就是留名于世吗!
顿时,一群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现在就开始参与修撰启世大典中!
第47章
告诉赵惊鸿,朕要去见他退朝后。
百官离开大殿,纷纷谈论着今天的事情。
他们感觉,今天的嬴政格外的不一样。
要是一直这样下去,他们觉得,嬴政绝对是千古难得的明君,圣君!
特别是淳于越等人,走路都带风,高兴坏了!
嬴政回到了章台宫。
蒙毅紧跟其后。
两人刚坐下,门外寺人就来通报。
“扶苏公子求见!”
嬴政本来心情很好,一听到扶苏的名字,脸色立即沉了下来。
赵高观察着,心中窃喜。
看来,扶苏公子确实失宠了。
只是,他现在还不知道,给嬴政出谋划策的人到底是谁。
还需要将那人寻找出来才行!
接下来,他要盯着嬴政到底亲近哪个皇子。
这样的话,那个皇子的概率就越大。
他要为胡亥扫清障碍!
“让他进来吧!”嬴政叹息道。
扶苏走进来,对嬴政拱手行礼,沉声道:“父皇,儿臣有一件要事禀报!”
“说吧!”嬴政淡淡道。
他还想跟蒙毅分享喜悦呢。
扶苏看了看蒙毅和赵高,沉声道:“请陛下屏退左右!”
赵高脸色立即郁闷了起来。
现在怎么回事?
一张嘴就要屏退左右?
有什么事儿是自己不能听的吗?
都防着我是吧!
嬴政也微微蹙眉,看了看蒙毅和赵高,询问道:“可是关乎朝堂之事?”
“不是,是关乎父皇的安危!”扶苏道。
嬴政闻言,不由得一阵蹙眉。
赵高听了,立即开口道:“扶苏公子,您也不用太过忧虑,最近陛下太过劳累,龙体欠佳,但在这咸阳宫中,陛下不会有任何的危险!”
“若是危险来自身边人呢?”扶苏瞪着赵高。
赵高脸色微变,一双阴冷眸子立即盯着扶苏。
扶苏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赵高竟然拥有如此阴冷的眼神,心中不由得一惊。
赵惊鸿一直跟他说,赵高是多么的狼子野心。
他并不在意。
毕竟,这只是一个阉宦而已。
但他从未想过,赵高竟然能够拥有这样的眼神!
看来,赵高果然隐藏的很深!
赵先生所说没错啊!
赵高心中惊骇。
他觉得,扶苏很可能知道什么了!
但很快,赵高就收敛眼神,对扶苏露出卑微的笑容,道:“那扶苏公子就更不必担心了,陛下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不可能会有人对陛下不利!”
扶苏沉声道:“父皇!请屏退左右,儿臣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向您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