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什么着急的事儿啊,让嬴政这么着急?他低头看向跪在地上等待的扶苏,心中嘀咕:“莫不是,他最爱的孩子,还是扶苏,让扶苏去上郡,终究是不忍心?所以反悔了?”
不应该吧!
赵惊鸿心中嘀咕。
始皇要是真的爱扶苏,也不至于对扶苏这样。
那所为何事?
赵惊鸿心中有股不好的预感。
他猜不到啊!
未知才是恐惧的根源!
聿!!!
嬴政拉扯缰绳,让马儿停下。
“臣,拜见父皇!”扶苏叩首行礼。
他等待嬴政让他起身,但等了许久,都没动静。
他悄悄地抬头看去。
只看到,他父皇坐在马上,一双眸子直勾勾地盯着赵惊鸿。
咋回事?
父皇不是来找我的?
这是舍不得让大哥走?
不是吧!
到底谁才是亲生儿子啊!
扶苏心中略感郁闷。
赵惊鸿也在看着嬴政,拱手行礼后,发现嬴政还在盯着自己。
他被嬴政这样直勾勾的盯着,心中直发毛。
凉亭里的琵琶声还在瑟瑟传来,仿佛加了背景音乐一般。
嬴政直勾勾地盯着赵惊鸿。
以往,他只觉得赵惊鸿非常俊朗,看着很是喜欢,长相有几分熟悉。
可如今,他越看赵惊鸿,越是从赵惊鸿的眉眼之间,看到了阿房的影子。
那一双漂亮的眸子,多么像啊!
那略薄的嘴唇轻抿之间的倔强,是多么相似。
这挺翘的鼻子,跟自己几乎一模一样。
看到现在的赵惊鸿,他仿佛看到了年少时的自己。
自己当初,也是如此俊俏。
此子,甚像朕!
“陛下!”蒙毅追上来,翻身下马,伸手去搀扶嬴政。
嬴政没有理会蒙毅,自己翻身下马。
蒙毅在嬴政耳边低声提醒道:“陛下,不要冲动,只是来自一个地方,不一定是阿房的孩子啊!”
嬴政没有理会蒙毅。
此刻,他已经冷静了下来。
刚才冲过来的时候,他心中有种不顾一切的冲动,要让赵惊鸿留下来。
但看到赵惊鸿以后,嬴政冷静了下来。
他不能这么做!
他在,确实可以不顾一切保护赵惊鸿的安全。
如果再冲动一点,他甚至可以力排众议,直接将赵惊鸿立为储君。
当然,前提是赵惊鸿是他和阿房的孩子。
他活着,就可以保证赵惊鸿的安全。
但如果他死了呢?
如今他的身体,他自己很清楚。
他撑不了太久的。
而且赵惊鸿势单力薄,没有人支持。
他扛不起大旗的。
甚至,还有可能要跟扶苏反目成仇。
他不希望看到兄弟相残的场景。
不过,他还是相信扶苏的,而且俩人友谊深厚,应该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但朝堂上呢?
如今咸阳风起云涌,风诡云谲,暗流涌动,赵惊鸿留下来,根本不安全。
甚至,连他都被赵高设计,用仙丹的间接下毒。
更何况赵惊鸿呢。
再加上,没有赵惊鸿的辅佐,扶苏能做成什么?
到了上郡,他就敢造反吗?
甚至连督军都督不好吧!
不是他瞧不上自己这个儿子,只是扶苏性格太软弱了。
他们身后,从宫中赶来的马车,仪仗队缓缓地追了上来。
嬴政也逐渐冷静下来,对扶苏道:“起来吧!”
“谢父皇!”扶苏这才从地上爬起来。
“伤势好些了吗?”嬴政问。
扶苏点头,“谢父皇关心,已经好多了。”
“那就好!”嬴政微微点头,始终都没看扶苏一眼,眼睛始终盯着赵惊鸿。
赵惊鸿满脸的不自在。
“惊……”嬴政刚想开口,猛地愣住了。
惊师?
万一这是阿房的孩子,自己一直喊他惊师?
这……一时间,嬴政竟然面红耳赤,说不出口。
“陛下可是有何吩咐?”赵惊鸿还是有眼力劲的,拱手问道。
嬴政点头,对赵惊鸿道:“可否一叙?”
“可!”赵惊鸿立即走向一旁。
第111章
你为何选择扶苏而不是朕?赵惊鸿来到凉亭十步远的距离,停下来。
嬴政也跟了上来。
“陛下请讲!”赵惊鸿道。
嬴政看着赵惊鸿,千言万语,竟然说不出来。
“赵惊鸿,你姓赵,又来自邯郸,可是赵国之后?”嬴政询问。
赵惊鸿蹙眉摇头,“应该不是,我记忆里,我们那个村好像是叫茅头村,就是一普通农人,但具体情况,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当流民的时候,被人闷了一棍,抢去了盘缠,醒来就很多事情记不清楚了。”
“不过,陛下可以放心,在下忠心为大秦,绝无二心,而且说要辅佐扶苏,便会辅佐扶苏,而且扶苏有恩于我,我赵惊鸿也不是那种知恩不图报之人,绝对不会做出任何伤害扶苏的事情的。”
赵惊鸿以为嬴政怀疑自己,立即表明态度。
要不然,为啥嬴政连惊师都不喊自己了,直接喊自己的名字。
嬴政闻言,心中叹息一声。
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调查。
如今,他只是怀疑,并无证据,也不能乱认儿子的。
只是阿房的名字给他的冲击太大了,让他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当即,嬴政点头道:“朕自然是信你的,扶苏性子软弱,做事瞻前顾后,到了上郡,就劳烦惊师了。”
“陛下放心,我还是很了解扶苏的性子的,有时候他做不了的事情,我替他做,哪怕双手沾满鲜血,也在所不惜!”赵惊鸿沉声道。
嬴政闻言一怔,惊讶地看向赵惊鸿。
赵惊鸿竟然甘愿为扶苏做到这个地步?
“为何?”嬴政问。
“什么?”赵惊鸿疑惑地看向嬴政。
嬴政沉声询问:“为何你要对扶苏这般?你先生才学,来辅佐朕,朕也会给你至高的礼仪,朝堂之上的职位,任由你挑选,封侯拜相,不在话下!而且,你了解朕,朕自来说话算话!”
“而且,就算不辅佐朕,你辅佐任何一位皇子,那位皇子都有可能坐上储君之位,为何一定是扶苏?”
“莫非,你也信奉儒家之言,君子之行?”
赵惊鸿笑了,对嬴政道:“我对儒家的态度,陛下您是知道的。至于信奉儒家之言,君子之行,我是信的。”
“信一点。”赵惊鸿见嬴政面色不善,急忙补充了一句。
“因为,儒家有给人洗脑的思想,让你确定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君子之风。当然,其实很多人都是虚伪的,顶着一个君子的名头,其实没什么真本事,也没有什么好的德行。”
“但扶苏不同,他有!”
“而且,扶苏多次有恩于我。”
“最重要的,陛下也应该知道,我措辞激烈,言语多有不妥之处,只有扶苏可以听从我的意见,容忍我的言行,其他人,怕是做不到。”
“若非如此,我去陈松柏府上的时候,就能留下来当门客了,也不至于被送入天牢。”
“应该还有!”嬴政盯着赵惊鸿沉声道。
赵惊鸿苦笑一声,暗道嬴政不好对付,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您虽然不喜扶苏的性格,但有一点您必须承认,扶苏心中有大理想!”
嬴政微微蹙眉,“大理想?何等大理想?”
“将大秦建造成一个盛世的理想!让天下人安居乐业的思想。”
“我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其实没几位管天下百姓死活的。大家都是为了荣誉,为了权利,金钱地位,只是为了享受这些。”
“像其他几位皇子,有几位敢摸着自己的胸口说:若有朝一日自己上位,倾心为国为民的?不贪图享乐?可能吗?”
“而且,我也说过,天下为官者,如今无一人为民矣!”
“而扶苏,是为数不多,真正愿意为天下百姓着想之人。”
“草民出身草根,若有所为,定然是为天下百姓着想。所以,我才会选择扶苏,因为扶苏代表了百姓的希望,更是天下之希望!”
“陛下!”赵惊鸿对嬴政拱手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如百姓,国则建立在百姓之上,若无百姓,国不能称之为国。国如舟,行在水之上。上善若水,水若为善水,舟亦能行远。而水为恶水,舟亦不能行,且会覆也!”
“治理国家,其实就一点,那就是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才会太平。”
嬴政闻言,心中颇有感触。
百姓?
在秦朝以前,百姓其实跟奴隶没有太大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奴隶,一个晚些时候会成为奴隶,如此区别而已。
奴隶,就是任人生杀的畜生,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所以,没有人会为百姓着想。
但是,秦朝不同。
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之所以强大,那是因为民强。
所以,秦朝历代君王,都是明白百姓的重要性的。
所以他是可以明白赵惊鸿这番话的。
“嬴政受教了。”嬴政拱手行礼。
“如此说来,也只有扶苏适合先生了。”嬴政笑道。
赵惊鸿微微点头。
嬴政犹豫了一下,询问道:“先生来自茅头村,可知道夏无且?”
“知道啊!”赵惊鸿直接回答。
嬴政顿时眼前一亮,激动地看向赵惊鸿。
“神医夏无且,谁不知道啊!”赵惊鸿笑着说道。
嬴政立即询问道:“可否讲讲?”
“有什么好讲的,现在关于夏无且的东西,只剩下我家老宅的那块墓地了吧!夏无且的墓就在我家后面。”赵惊鸿道。
“在……在你家宅后?”嬴政声音有些颤抖。
“嗯!不过,我觉得那是假的。”赵惊鸿道。
嬴政不解,“为何?”
赵惊鸿道:“夏无且啊,怎么说呢,他对医术的研究,已经到了一种非常高深的境界,他如今才多少岁,不可能死的。”
“我怀疑,那块墓地压根就是空的,为了掩人耳目罢了。”
毕竟,历史上的夏无且可是经历过三朝七帝的高寿者。
秦朝百姓的平均年龄,也就三四十岁左右。
但夏无且不一样,夏无且应该活了一百岁。
这个时候死?
不可能的!
“夏无且没有死?”嬴政激动无比,隐藏在宽大的袖袍里的双手都在颤抖着。
“那……那夏玉房呢?”嬴政声音颤抖地问出了这句话。
第112章
始皇终究破了防赵惊鸿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满脸激动,面色略微有些涨红的嬴政,心中暗叹一声:不愧是始皇啊,竟然还是一个情种。
始皇为了天下,放弃了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