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夫人今日拜见淑贵妃娘娘可一切顺利?”“托老爷的福,妾身一切顺利。贵妃娘娘温婉和善,与妾身相谈甚欢。”
富察夫人说完,接过马齐摘下的帽子放到一边。
“老爷,妾身觉得淑贵妃不卑不亢,又沉得住气,是个有大福气的人。”
“夫人目光如炬,你看人从未出过错。只是历任帝王对某些事情都极为避讳,咱们为家族长久之计也不好做的太过明显。”
淑贵妃娘娘那边要交好,皇上这里也不能留下话柄。
马齐还是一如既往地谨慎行事,力求在各方面都做到周全。
第423章
族里补的嫁妆“老爷,妾身明白您心中的顾虑。可皇上将淑贵妃的母族抬入上三旗,并赐姓富察氏,这很显然有存了对他们母子的抬举之意。若是咱们不有所表示,恐怕皇上面上会过不去。”
富察夫人心中暗自思量,安陵容能从一个小小的县丞之女升为膝下养着三个孩子的贵妃,是有一些运道在身上的。
这样的人适合雪中送炭,他们要提前结交。
她深知老爷为人谨慎,便故意提起皇上。
福乐安是她的嫡亲孙子,富察夫人在他入宫当六阿哥的伴读之初,曾急得彻夜难眠。
皆因她闺蜜密友家的长孙不幸给曾经的三阿哥弘时当过伴读。
前三阿哥不仅厌学贪玩,还性情暴虐,常常无端殴打伴读。
富察夫人就两个月没有与好友相聚,再见之时差点儿没认出来。
好友因此事急得头发都白了大半,她怎能不为自己孙子担心?
当初家中接到让福乐安入宫当伴读的圣旨之时,她本想让老爷想法子婉拒的。
可老爷说能成为阿哥们的伴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于是他狠心将福乐安送入了宫中。
幸好淑贵妃教养出来的六阿哥谦逊有礼又待人和善。
孙子每日从宫中回来,都会同她额娘说一说在尚书房发生的趣事。
儿媳日日来请安时便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从那时起,富察夫人就对淑贵妃娘娘有了不错的印象。
今日一见,娘娘果然气度非凡,这让她更加坚定了结交之心。
老爷膝下还有其它的庶子,她得为自己的儿孙做长远打算。
孙子福乐安供六阿哥驱使,她则与淑贵妃打好关系。
祖孙俩这样双管齐下,他们大房的地位便牢不可破。
马齐一听夫人提及坚持中庸之道可能有损皇上颜面,便殷勤地给夫人递上一盏茶。
“夫人,你今日面见贵妃娘娘辛苦了,先喝杯茶润润嗓子。”
他按下了想尽快见到花姨娘和红姨娘的心思。
马齐深知娇嫩的小妾们再好,也比不过足智多谋的老妻。
他当年昏头在八阿哥身上押宝,后来当今皇上登基后没有对他清算,其中多亏了夫人在后面谋划。
如今富察家和淑贵妃之间如何相处还得看夫人的想法。
富察夫人如何不知道枕边人的心思,她没有挑破,温声道谢后,也递给马齐一盏茶水。
“老爷,您起早贪黑的为国为民办事,受累了一整日,也喝杯水润润喉。”
马齐往外扫了几眼,见附近没有人,便红着老脸低声下气地请求。
“夫人哟!为夫知错,劳烦夫人指点迷津。”
富察夫人不慌不忙地抿了一口清茶,故作沉思状。
马齐见夫人闭口不言,牙一咬,低声凑到她耳边商量。
“夫人,老爷我方才进门时听管家说花氏和红氏近日请安时不守规矩,咱们府上容不下这样的人,还望夫人将人送去别处......”
“学规矩”三个字还没说出口,逮着机会的富察夫人就立即接话。
“老爷,还是您明理。皇上向来重规矩,若是花氏和红氏出自烟花之地消息不慎走漏,难免会影响皇上对您的看法。”
那两个上不得台面的狐媚子在得知老爷要随驾到园子当值时,平日里恨不得掐个你死我活的二人竟然联手勾的老爷昏了头,哄骗的他把人偷偷的带入园子里。
来了园子也不老实,不仅每晚拉着老爷胡闹,还在请安时仗着宠爱甩脸子。
这要是在京城的府邸,富察夫人早就教她们如何做人。
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富察夫人可不想错过。
她三言两句就决定了二人的命运。
马齐脑海中闪过两位妾室的如花容颜,对此没有任何异议。
“夫人向来处事妥当,都听你的。”
“天色不早了,去你院里说吧。”
富察夫人含笑跟上了马齐的步伐。
上了年纪的她虽为了养生对老爷没什么想法,但并不意味着她愿意将其拱手让人。
月落日升又是新的一天,气色不错的富察夫人将心腹嬷嬷和管家召到跟前。
“老爷昨夜交代了本夫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们二人现在启程回府,同族老商量好后尽快的返回园子。”
“奴才(奴婢)遵命。”
两人都是主子跟前得力的心腹,离开时自然也带了仆人和侍女随行。
林氏在镂月开云等了三天,见富察家仍没有动静,急得嘴角都起了泡。
安陵容把一个小碗递到林氏的面前。
“额娘,女儿命人给您炖了雪梨汤,您快用一些。”
“容儿,你有心了。”
清甜的梨汤入喉,林氏心里更发愁。
春嬷嬷给她讲述了京中后宅女子的艰难,她更是心疼女儿,不愿把心中的担忧说给她听,以免她也跟着忧愁。
安陵容见林氏将碗放在一旁,诧异的问道。
“额娘,您可是住不惯这园子?”
这里处处都要讲规矩,确实不如府中自在。
林氏正要说话,宝鹊匆匆前来上禀。
“主子,富察夫人身边的覃嬷嬷求见。”
“请她进来。”
安陵容微微一笑,心中思量:看来富察家已作出了选择。
春嬷嬷在宝鹊出去时,轻轻的扯了一下林氏的衣裳,示意她们要避嫌。
林氏微微点了点头,在安陵容的默许下悄然离去。
“奴婢给淑贵妃娘娘请安,愿娘娘万福金安!”
“覃嬷嬷快起来吧。嬷嬷今日来镂月开云可是有事?”
覃嬷嬷是得了主子的吩咐前来办事,安陵容无需与这样的人打机锋。
“回禀娘娘,您日前赐下大量的点心,夫人念及族中有几位待嫁的姑奶奶们,便命奴婢送些回去,让她们沾沾娘娘您的福气。”
“夫人为感念娘娘的赏赐,亲手做了族里名下铺子中最受欢迎的喜饼来谢恩。”
覃嬷嬷将大红的漆木食盒恭敬的举在身前。
“好,既如此,那本宫也沾沾族里的喜气。”
覃嬷嬷走后,安陵容接过食盒,微微一晃,就知道下面的夹层里有东西。
晚上就寝前,宝鹊瞧着安陵容从食盒底部取出厚厚的几踏数额不小的银票时,惊讶的小嘴微张。
“主子,这些银子是?”
“族里补给本宫的嫁妆。”
第424章
果郡王报喜宝鹊一时之间有些懵怔,嫁妆还有后补这一说法吗?
不对,覃嬷嬷方才一番言语中,并未直接提及“嫁妆”二字,主子又是如何洞悉其意的呢?
她脸上的疑惑太明显,安陵容轻笑一声。
“大族出身的富察夫人是个心思细腻、聪慧绝顶之人。覃嬷嬷前来送喜饼时提及族中待嫁的姑奶奶们,便是暗示本宫作为富察一族的姑娘应该享有的待遇,这补上的陪嫁便是其中之一。”
同时提及族里名下受欢迎的喜饼铺子也意味着富察家族有供养族人的丰厚族产,这也是告诉她不用担心林氏和弟弟承乐未来的生活,他们母子二人自有家族供养。
富察夫人的心思真是巧妙,仅仅通过一盒喜饼,便传达了双方都心知肚明的不可言说之意。
“主子,奴婢曾听说过大家族嫁女给出的嫁妆通常包括:衣物首饰、日用器具、金银、庄子、店铺和宅院等物,富察夫人独独给大额银票,这又是何意?”
这种事很明显不能向索家嬷嬷请教,宝鹊就直接问主子。
安陵容数银票的手一停,又细细给她解说。
“皇上给本宫以及母族抬旗赐姓之事本就惹人注意,你所说的那些东西太过惹人眼。若是富察家大张旗鼓地送过来,本宫反而不能收。”
这便是富察夫人的高明之处。
富察一族的庄子、店铺和宅院自然有信得过的人打理。
若连人带物一起送来,难免让收礼的人多想;若将打理的人撤走,更会引人猜疑。
无论怎么处理都容易惹麻烦,折合成银票送到安陵容手中才是最稳妥的法子。
只要手中握着银子,庄子、店铺和宅院以及其它所需随时都能购买。
安陵容忙活了好一会儿,才将送进来的银子点清楚。
食盒底部上层的大额银票,足足有二十万两之巨。下层则是两个紧密贴合的匣子,里面装满了沉甸甸的金瓜子和金花生。
富察夫人真是有心了。
她仔细检查过,金瓜子和金花生上都没有任何印记。
安陵容随手抓了一把,放在宝鹊的手上。
“你近来辛苦,拿去买些女儿家用的物件儿吧。”
“奴婢多谢主子赏。”
宝鹊笑着谢恩。
“明日六阿哥下了尚书房,让他来本宫这里一趟。夜色渐深,本宫这里无需伺候,你早点回去歇息吧。”
安陵容让宝鹊退下后,将才得到的巨额银票连同金瓜子和金花生收入到小药柜中存放。
她躺在床上思考如何将银子利用起来以便获得更多的收益。
富察家送来的这一大笔银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救了急。
随着弘曕、弘曜和昭华渐渐长大,各方面的开销也日益增多。
弘曕那里肯定要花大头,弘曜出宫开府也需要补贴一部分,昭华的嫁妆也要提前准备。
安陵容对昭华的未来有了明确的规划,她准备先在京中置办一些产业。
“亥时已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一道尖细的打更声隐约传来,她才察觉时辰已晚。
隔日还需到茹古涵今请安,得尽早歇息才是。
整个镂月开云除了屋檐下挂着的几个灯笼散发出微弱的光芒外,住人的房间里已是一片漆黑。
而此时凌云峰的一间房窗外传来的“扑簌簌”声惊醒了直挺挺躺在床上的阿晋,他点燃蜡烛后,轻手轻脚地将窗户打开成人拳头大小的一条缝。
随后一只灰色的鸽子顺着缝隙钻进来,扑腾了两下翅膀,稳稳地落在了阿晋的胳膊上。
他取下鸽子脚处的小竹筒内的纸条,打开扫了一眼,又用竹片夹着将纸条送至蜡烛上点燃。
频繁往返安栖观和凌云峰的灰鸽子没有等到应有的投喂,急得“咕咕”直叫。
心烦的阿晋眼神不善地扫了灰鸽子一眼,还是从柜子里取出一小把特制的鸽子粮洒在墙角。
“废物,就知道吃吃吃!”
底下的那群人不仅没追击到万恶的准格尔人,还在途中遭受了不知名组织的袭击。
一想起来这个阿晋就气得要骂人,在外出任务竟然还想着大吃大喝。
旁人一把蒙汗药,就全给药倒抹了脖子。
若非第二批人手打点得及时,这事恐怕早就捅到皇上面前了。
到时候上面追查起来,就算他们做得再隐秘,也有暴露的可能。
此事应该已经传到了太妃娘娘的耳中,不然她老人家也不会大半夜的称病催主子爷下山。
阿晋将灰鸽子赶出去后,毫不犹豫地敲响不远处紧闭的房门。
“谁呀?”
一道带着浓浓睡意的温和男声响起,阿晋立即接话。
“主子,山下连夜送来的消息,说舒太妃娘娘突犯恶疾!”
“阿晋,你去收拾行囊,我马上就出来。”
果郡王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奴才遵命。”
阿晋走了几步远还能听到房里传来的男女对话声。
他举着火把等了差不多半刻钟,果郡王才从屋里出来,身后跟了披着斗篷的甄嬛。
她不舍地掰开果郡王牵着的手,饱含情意地提醒。
“王爷,太妃身子不适,你快走,别再耽搁了。”
“嬛儿,若非天黑路难行,我定会带你去见额娘,让你尽一尽为人媳的心。”
甄嬛脸颊一烫一烫,羞涩的低下了头。
她和允礼已私定终身,未来总有一天要郑重地面见舒太妃。
可甄嬛知道,现在还没到时候。
果郡王见她如此反应,又贴心地将粉色斗篷拢紧。
“外头凉,你快回屋吧。待额娘好转,我再回来陪你。”
“王爷,快上路吧。嬛儿会一直在这里等你。”
甄嬛看着果郡王主仆离去,睡意全无,端着烛台入了书房。
可那里又是她和允礼谈古论今、诗词相和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