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3章

    就在她忙碌时,不远边的草丛突然响起窸窣声,越来越大。

    江枝一惊,赶忙站起,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这里距离住处不远,能看见在梯田边给晚稻放水的徐二瑞,不会出现什么猛兽。

    就在江枝的注视下,随着声音渐大,很快从草丛中冒出一个长嘴大耳的怪物,才一露头,就鼻拱上下翻动,喉咙里发出细细尖叫,仿佛是受到天大委屈。

    原来是吃完点心的小野猪找过来了。

    江枝又是好气又好笑,这家伙有路不走,专门钻灌木丛。

    “佩奇,过来摸摸!”

    江枝现在觉得这个小家伙在身边,还挺有安全感的。

    小野猪靠过来让江枝在自己头上抓两把,屁股上再挨一巴掌,顿时舒服得直哼哼。

    “去吧,自己找吃的,别来烦我!”

    江枝推开它,小野猪又哼哼两声,乖乖转身开始拱地找吃食,填它那永远都填不满的肚子。

    此时,小满已经又到了村边崖上,盯着下面的军士跑操对练。

    尤其是张军头的长枪舞得乎乎生风,他想跟着比划,怎么也跟不上趟,急得抓耳挠腮:“哎呀,要是能跟着学就好了。明天江婶子下山,我一定要跟二瑞哥换一换!”

    明天,江枝又要下山,赶在绵绵秋雨之前道路好走,再加上医棚需要药材,就下山勤一些。

    到下午小满一回来就跟徐二瑞商量:“二瑞哥,明天婶子下山,你跟我换一下吧!”

    上一次遇到李老实拦路,江枝就说过让二瑞跟着自己进村去。

    徐二瑞还没有回答,旁边正在整理药材的江枝出声道:“小满,你下山得先跟你爷爷和大哥说过。”

    在外是有风险的,现在小满想去,肯定不能自己随便答应,得让家长同意再说。

    小满脸上笑嘻嘻:“好,我一会就说,婶子,要是我爷同意,你可要答应下来。”

    他想在江枝这里拿个准信,再去问自家人。

    江枝想了想就答应下来:“好,只要你听话!”

    “好呢!肯定听话!”小满乐滋滋跑了。

    第

    19章

    计划种木耳

    徐二瑞在旁边听着,见自家娘要换人,忙道:“娘,你说路上有流民,让小满去方便吗?”

    他还是觉得小满年纪小,肯定帮不上什么忙,也担心娘遇上麻烦。

    江枝“哚哚”切着药:“小满性子急,硬拦是拦不住的,再说还有他爷和大柱在,总会说服他。

    若是明天他真要跟我下山,你还是在半路上来接一下。”

    小满要下山是迟早的事,他家需要一个人在外走动,春凤也不方便露面。

    小满爷和徐大柱知道自家孩子的脾气,会仔细叮嘱。

    “好的,我早点下山来!”

    要自己在半路上接那就没事,徐二瑞这才放心。

    “对了,前些日子我让你收拾的炭窑你弄好没有?顶上的油布和土要盖严实。”江枝突然想起一事。

    “嗯,做好了,窑壁的土也被我铲了一层!”

    好,江枝很满意。

    徐二瑞没有什么见识眼界的,唯一的好处就是很听话,现在更是对自己的话字字句句都记在心里。

    夏天时,江枝就想到种植木耳,还将长过木耳的菌棒放在一边。

    只是简易版的种植棚也需要挖一米深的坑,上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在这山上要挖坑是麻烦事,而且冬天雨水一多,坑里就要积水,也没有薄膜,就搁置下来迟迟没有实施。

    木耳生长不需要阳光,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有一些散射光就足够了。

    于是江枝现在就想到那些被废弃的炭窑。

    自家的炭窑已经塌了,徐二瑞只需要将里面的土石清理出来,再把塌的顶部遮盖起来,再堆放进新鲜红薯。

    靠红薯的呼吸,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各项指标正常。

    只要进过红薯窖的人应该有体会,冬天里面温度比外面高,一打开窖门就要呼呼冒白气。

    有时候红薯堆太多了,会造成湿度过大,红薯上和窖壁上还会布上水珠。

    真是又湿又潮,丢一根木棒就要长菌子。

    这个也是江枝想起人家种灵芝的技术。

    灵芝木耳都是菌类,只要能种灵芝就可以种木耳。

    换句话说,只要江枝找到灵芝孢子粉,理论上就可以种出在现代是豆腐价的“千年灵芝”。

    江枝把种木耳的事告诉了春凤,徐大柱说很好,整理出炭窑种木耳,两家收的红薯也正好找到地方放,一举两得。

    本来没有计划红薯窖,想着没什么收成,只需要在房后找一段檐沟堆满就是。

    没想到这几天将各处石缝土沟里的红薯统统挖出来,居然是往年无法想象的产量,足足千斤。

    虽然长在草窠里的红薯被草根扎得千疮百孔,石缝里的又被挤压得奇形怪状,还有的红薯就是一把筋……

    丑是丑,也是货真价实的红薯,而且份量多,随便熬一下就是一碗香香的红薯汤。

    小满爷还挑出长得漂亮一些的红薯用藤条打成结,挂在檐下,风干后的红薯味道会特别甜。

    山上有足够多的红薯,那就不担心饿肚子了。

    这一年在山里的粮食收成实在是太低,真正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两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此时的崖下,小满挨说了!

    “小满,现在才过几天安稳日子,就脚下长草了?你江婶子是有事下山,你跟着下去干啥?”

    小满爷手上不停,正用刀子削竹筷,也不耽搁训小孙子。

    小满蹲在旁边帮忙整理竹片,争辩道:“爷,我没想玩耍,是觉得也该去换点粮食。

    江婶子家用药材换粮,我们就用圈里的兔子换,养得多了喂草也麻烦,再说我想让妮妮和大哥多吃点细粮。”

    小满爷停下手中的活计,看向旁边徐大柱。

    徐大柱在打草鞋,此时听到小满的话,也放下手中的蓑草。

    两人都知道小满说得对,是要想办法换点粮油。

    这两次江枝下山用药材换物资,小满爷没分粮食,只要了一些盐。

    那些药材都是别人家采的,他跟着白吃白喝还白拿,丢不起这个人。

    可人总不能靠一口气活着,还得替家里其他人着想。

    “你要是有人家二瑞那样性子稳就好了!”

    小满爷是下过山的,知道医棚的人不会为难,此时心里也想让小满找些粮,就担心小满会跟那些流民起冲突。

    小满紧皱眉头:“爷,我现在知道轻重,再说我十六岁了,大哥当年十六岁就开始撑家,你总不能什么事都不让我干吧!”

    提起当年事,小满爷心里就不好受,大柱十六岁就是自己的帮手,夏天顶着太阳在镇上干活,大冬天的卖炭。

    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结果一夜之间天塌了。

    现在小满也十六岁……

    想想这孩子虽然性子急,但还算懂事,小满爷长叹一声:“你下山也可以,但得听话,你江婶子说什么就要照做,不能自己出主意。”

    小满连连点头:“爷,我一定会听话的!”

    徐大柱想了想:“爷,你还得去跟江婶子说一声,小满给人家添麻烦了!”

    “是呢!一会我就带小满过去!”小满爷重新削竹筷,这种事得家长出面。

    吃过晚饭,小满爷就带着小满到崖上,把跟着下山的事说了:“二瑞娘,你放心,我们已经给小满说了听话,要是敢犟嘴,你就使劲抽他!”

    江枝让小满告诉家人,倒不是对他没信心,小满性子虽急,还是知道好坏。

    见小满爷说得太严厉,忙道:“小满是懂事听话,明天就让他跟我下山吧!你家要是有东西想换,那就带上!”

    事情既已说定,小满家就开始收拾东西。

    小满说卖些兔子,这倒是事实,兔子实在是太能生了。

    从山火起捡到两只小兔子,到五月底生第一窝,接下来每两月就是一胎五六只,兔圈里大小兔子已经满了。

    现在第一胎兔子眼看着又要下崽,数量会成倍增加,养是养不起了,光是打兔草就是一项大工程,妮妮早就下岗。

    虽然现在有春凤打兔草,但随着冬天来临,外面缺少嫩草,只喂干草就麻烦,必须卖一些或者是杀了吃肉。

    肉食现在不缺,还是换成粮食棉花可靠。

    另外徐大柱这些天打了不少草鞋,都是用蓑草加上麻皮编的,光滑结实,两家人穿不完,可以处理一些。

    春凤也捡了不少晒干的木耳和菌子,这些都能换粮。

    没想到零零碎碎收拾出来一背篓,若是能换来粮食就好,没粮就换盐。

    第二天早上,小满带着全家希望和叮嘱,终于跟着江枝下山。

    第91章

    蛇皮换戥子

    迎着凉爽秋风,没有重物下山的路很快,等两人到了徐家村太阳才爬上山顶。

    此时,在村里居住的流民也出门找吃食了。

    村外一片田地被人翻遍,房前屋后的芋头早没了,除去种的小菜,外面的各种野菜已经挖光。

    小满和江枝的出现,又引来一些目光,饥饿、羡慕、嫉妒。

    不过,很快医棚里的人过来,这些目光也消失了。

    许东对送来的药材很是满意,虽然现在已经过了最紧缺的时候,他还是喜欢看到这些刚刚采摘,还带着新鲜气息的药草。

    主要是不用自己去找。

    今天有些特别,江枝有药跟许东私下交易。

    “哎呀呀,这可是一条大蛇皮啊!”

    这次除去药材,江枝把几个月前捡到的那条蛇皮拿来了。

    蛇蜕,是锦蛇自然蜕下的表皮,去掉泥沙,风干就能入药,具有祛风定惊、祛翳止痒、解毒消肿的功效。

    临床上治疗小儿惊风抽搐以及眼病的常用药。蛇皮还能祛除人体内的风湿毒气,能预防风湿骨痛和关节炎。

    又是治疗皮肤肿痛、疔疮肿痛及皮肤瘙痒的常用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蛇皮研成粉末状直接涂抹在患处。

    山里蛇皮很常见,但像江枝带来的这条蛇皮就不常见了。

    许东摸着手中如绸如缎,还带着花纹光泽的蛇皮,当着江枝的面就啧啧赞叹:“真是难得的宝贝!”

    这蛇皮完整无破损,而且很大,明眼人都知道其中价值。

    江枝道:“许医官,这蛇皮是很难遇到的,我现在拿出来是有急需物品想跟你换。”

    这蛇皮留在任何药店都是镇店之宝,若不是现在对自己无用,又没有其他能拿得出手的,她也不愿意放弃。

    许东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你要换啥?”

    蛇皮都是论克卖,再贵也有一个固定数,眼前这条就不能了。

    许东是个郎中,怎么舍得放弃这好东西。

    他已经决定,若是这个村妇要狮子大开口,自己可能就要昧着良心说话。

    当然,若要价不多,自己能拿得出来,那就交易交易。

    不能一次把路走绝了,说不定以后还能从这些山民药农手中得到好东西。

    江枝就当没有看见许东面上神情变化,只道:“想跟许医官换一副戥子和铜锅!”

    “戥子?只要戥子!”许东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不由反问一句。

    戥子就是称药材,金银香料用的小称,一般都是铜制,也有象牙制品。

    江枝说的戥子就是称药,虽然能值一两银子,但跟眼前这条可遇不可求的蛇皮比起来就啥也不是。

    许东不相信就这样容易换了,肯定还有其他要求。

    江枝见他没什么反应,就继续说:“是的,若是方便,就再要一套推槽、铡刀!”

    许东更加惊奇,心里那点要硬吞下去的心也没有了。

    江枝要的这些东西虽然普通人不方便找到,但并不是特别为难的事,这些东西现在就有。

    戥子是称药配药必须品,药铺一般备有多余的。

    而铡刀铁辗更是药铺医馆常备的制药工具。

    徐家村要设医棚,自然就会有这一套设备。

    “江嫂子,你要这些东西是准备……”

    这话一说,那就真正是内行交流了。

    想想那些整理得规规矩矩的药材,面对一个容貌普通,毫不起眼的村中妇人,许东下意识语气变得客气起来。

    江枝道:“我懂一点制药的皮毛,就想试着自己做一些常用药。”

    许东心中一动,放下蛇皮,认真道:“江嫂子是要做膏药还是丹药?”

    民间出高人,就前面处理那些药材就能看出来,眼前这个村妇的确懂些药。

    万一是有什么祖传秘方……许东越想越激动。

    江枝却眉眼都不抬一下,苦笑道:“我只会扯些草草药,哪里懂什么炼丹术!

    只是在山里行走,难免磕着碰着,就想做些常用药粉,遇上受伤能用上。”

    常言道财不露白,江枝不可能将自己的计划全部说出来。

    许东有些失望,外用金疮药都是大同小异,一把香灰都可以止血。

    要说哪家配方好,当然还是军中的最好,毕竟新军用的是王府秘方。

    只是医棚的制药工具虽然有多余,但也不能随便被人拿走,换成借用就方便,至于什么时候还……那就遥遥无期了。

    假公济私就是这样的。

    两人又是好一番商量,许东将蛇皮悄悄收好,这才喊来张军头,说想替医棚煎制些大药。

    张军头一脸戏谑:“哎!老许,难得听到你要制药,是大磨上睡醒了,想转了喃?该不是见江嫂子会做药,就拿人当差。”

    他对许东是了解的,医术不错,就是人懒,缺药都不愿意上山采药,现在怎么可能主动制药。

    许东不想提自己不认药的事,面不改色道:“眼下正值入秋,燥热咳嗽,就想制些枇杷叶膏给伤员饮用。”

    他并不是对制药一无所知,只不过这知道跟动手是有差距的,而且制药辛苦。

    现在要制药,也是想看看江枝这个村妇具体懂多少,以后也知道能交往多深。

    现在医棚里伤员时有咳嗽,枇杷叶膏正是适合。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