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村里干活都是互助,徐根庆地里收完就天天带着莲花走家串户的帮忙干活。秦氏一个人在家守着晒粮食,闷得心慌,天天想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尤其是王小菊的。
见到刘氏在隔壁田家干活,于是秦氏就厚着脸皮蹭到田家去,从早到晚的缠着不走。
在巴郡,夏季也是丰收的季节。
地里掰完苞米,也是红薯藤和野草是疯长的时候。
根部的红薯已经开始膨大,为了防止藤蔓疯长,乱扎根消耗养份,还要保证通风透气,每次下雨后都需要把藤蔓翻一次。
于是,每天早晚拔草翻藤又是重事,大人小孩齐进地,跟草抢粮。
等到中午太阳烈,趁着在家休息时,一家人还得剥苞米晒粮食。
不过看到金灿灿的粮食,再辛苦也值得。
成人的心情跟孩子们不同。
每天中午趁着大人不注意,村里的男孩子们就邀约着到河堰去洗澡摸鱼,大呼小叫着往水里扎。
“鸭儿洑水”“学狗刨”“踩立水”,花样百出。
还比赛“打沕儿头”,看谁潜水最远最久。
再苦的日子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快乐的,一个个精瘦赤裸的身子晒得油黑发亮,只要一笑就露出一口白牙。
直到远远看见谁家的爹娘提着黄荆条骂着追出来,水里的热闹才一哄而散。
女孩子们有空就会去秀才家,跟秀才娘子学绣花。
如今大家都知道,在村里随便骂人是要挨打的。
男孩女孩晚上都跟着秀才公在学字,还有各种学识。
小姑娘们下意识开始跟着秀才娘子学言谈举止,也听一些渝州城里的事。
山上老云崖也很快乐!
李老实坐在院里的树阴下,喝一口清凉解暑,用泉水镇过的金银花露,品着里面微苦中带着回甘的滋味。
“啧啧”感叹两声:江嫂子躲在山上过的真是神仙日子,这东西可是拿银子都难买的。
他知道金银花露,别人都是掺和在香脂里用,江嫂子直接就喝。
还有这家伙……李老实把正使劲拽自己裤子的野猪脑袋踹开。
佩琪肯定平时没少喝,这时候还跟自己抢。
佩琪哼唧一声,转身走了,李老实这才笑嘻嘻道:“江嫂子,我今天去镇上卖草药,小霍掌柜有话带给你!”
“什么话?”江枝晾晒着早上才采的草药,随口问道。
“小霍掌柜说,等入秋,霍家就会把麦冬苗送过来,让准备十亩地备着。”
江枝倏地转身,惊讶道:“真的是十亩?”
“嗯,没错,我还问过,怎么一下就是亩,是不是有些多?那东西还没有种过呢!小霍掌柜说,本家就是这样传的信。”李老实赶紧解释。
江枝有些激动了,霍二小姐还真是大手笔,第一次就上十亩,自己还以为会种两三亩麦冬试试水,再种一些其他的药。
既然霍二小姐都敢冒险,自己有什么不敢的。
“好,那就收粮食后赶紧腾地,该上肥的上肥!”
江枝兴致勃勃的开始安排,其实这些事她管得已经少了,村里有其他人在,农活根本就不用她操心。
倒是李老实专门上山说这事,让她有些奇怪。
自从二瑞几人进村听学以来,蚊香和驱蚊液都是直接带下山,有什么事也是当场解决,回来再跟自己说一声,用不着李老实再跑。
“李老实,除了说这事,你这上山有其他什么事吧!”
李老实含糊的打哈哈:“没事,就是送钱袋子来!”
李老实今天去药铺卖草药,所有的银子都在这,一共八百多文。
里面除有江枝每次上下山时顺带采的各种药,还有在村里收购的。
为了帮村里人增加收入,江枝把最常用,也是随处可见的草药,比如鱼腥草,金钱草,木贼草,石菖蒲这些,说了几样教会大家。
他们可以自己去镇上卖,也可以卖给自己,几文钱收入虽然不多,但能买一斤盐巴,或者半斤猪肉。
第242章
手艺人
江枝接过钱袋,又看一眼李老实,见他故作镇定的样子,就知道肚里憋着事。
“李老实,你在我面前还装什么样,有话就说,有屁快放!”江枝不耐烦道。
李老实挠挠头:“嘿嘿,就知道瞒不住!江嫂子,我想要一块地,呃呃,就只种药!”
“种药?种什么药?你想种麦冬?”江枝诧异道。
李老实是徐家村定居的,自然是像田贵武阳他们一样,有资格低价租赁土地。
可李老实懒啊,懒得烧蛇吃,只要有一口吃食就绝对不会动,那些土地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种,今天怎么又想种药?
难道是见到自己要种麦冬,他也想种麦冬?
种植业从来就没有事少的。
尤其是收麦冬时,药农坐在地里,剪下麦冬根须上那些像缩小版花生的膨大根,真的是一株一株的剪,剪得让人绝望!
李老实若能吃得下这苦,那还是一件好事。
李老实继续挠头:“我不种麦冬,是这样想的,鱼腥草不要人种,只要靠着水就能长,虽然遍地都是,可真正采起来也经不住几个人割。
嘿嘿,江嫂子,我先说好,这个生意是我的,你不能抢。”
这话……跟过年时担心江枝抢他卖药钱是一样的。
江枝根本没有往那方面,她只是觉得,李老实真是一个奇才,为了不干农活,脑子里是千方百计的找钱。
巴郡地区的鱼腥草有水就长,夏天的水边能长一米高。
现在折耳根还不是网红食品,人们肚里缺少油水,又缺少丰富的调料,哪怕在最能接受这味道的地方,真正喜欢吃的人也少,还真没有人故意种植。
李老实继续道:“我只要种一次,就能年年割,不上肥,不浇水,什么都不管就当捡钱……”
听到这,江枝苦笑一下,好嘛,还以为是要精心种药,原来是放手种草。
鱼腥草本来就是草,而且还是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的野草。
照李老实这样弄,那些好好打理出来的一块地,用不上两年就废了,而且卖的草药钱,比不上粮食多。
江枝直接否定他这危险做法,田贵几人若是见他这样糟蹋好地,肯定要跳脚。
一听江枝反对,李老实急了,他赶紧道:“是徐根宝不想做地,我就想用他的地种鱼腥草,反正又不占自己的庄稼地。”
他也知道一但种草,没几年农家肥好好调理,那地就要废。
意思是土地不是自己的,糟蹋起来不心疼!
江枝蹙眉,她听到其他意思:“徐根宝还是不种地?”
徐根宝夫妻这一次挨打后,变得老实多了。
两人下地干活,把徐根有剩下的苞米全部掰回来。
王小菊还给刘氏洗衣做饭,对田氏也恭恭敬敬,没有再瞧不起。
田氏是个能吃亏的,见弟媳变了,她也不再计较以前的事,替王小菊帮忙整理窝棚。
妯娌俩一下就亲亲热热起来。
看着家庭和睦,乐得刘氏在背后跟村里妇人夸过又抱怨,要是早几年就这样懂事该多好!
江枝还以为能维持一段时间,没想到狗改不了吃屎,现在又出什么幺蛾子?
李老实交代:“是徐根宝悄悄跟我说的,他不习惯种地,还是想做自己的手艺。
他是弹花匠,需要几天不回家,王小菊也不是能种地的,但可以帮他牵线打下手。
他想要带着媳妇出门做手艺,家里肯定不答应的,也不敢说,就想悄悄走。
地里现在收的粮食还给徐根有,把地交给我,随便种什么都行。”
江枝不吭声了。
她看得出来,徐根宝和李老实都是一样的人,不喜欢做农活,不愿意做庄稼,只想干干净净做手艺,不再种粮。
做纯粹的手艺人,在纯粹的农户人家眼里,多少有些不务正业。
民以食为天,种地是头等大事。
谁家都是半工半农,农忙种地,农闲才挣钱。
徐根宝带着媳妇出门挣钱,放在现代是很正常的事。
可在这里,夫妻俩就是很难说服徐根有和刘氏了。
徐根宝有手艺,王小菊能说会道,又是场镇上长大的女子,出门不像普通农家女那样怯生,会是徐根宝的好助手。
可前一阵夫妻俩被打怕了,最近在村里也抬不起头,怕被反对再挨一次打,现在就想带着孩子偷跑……
对江枝来说,人各有志,徐根宝的想法并不是坏事情,只不过应该跟家里多沟通沟通。
尤其是把土地丢给李老实这种想法极度错误,要是被徐根有知道,那就是彻底的伤心难过。
她想了想:“明天我下山去一趟,李老实,你带一些棉花下山,让徐根宝和王小菊在仓房来等着,我有话说。”
李老实答应下来,再把小满爷收的棉花用老骡子驮了下山。
江枝要用这些棉花弹棉被。
第二天,当江枝出现在晾棚时,徐根宝已经开始忙活。
他在准备弹花用的竹帘。
王小菊在摆弄手摇式的轧籽机褪棉籽。
用两根相邻木棒滚动挤压,一朵朵棉花从木棒中间的缝隙被拉过去,而有坚硬外皮的棉籽则从缝隙中被挤出来。
两人看见江枝,赶紧放下手上的活计站起来。
江枝摆摆手,直接了当道:“李老实已经把你们的事跟我说了,你们的想法是好的,但事情不能这样办。
这样,你们先弹一床棉絮再说。”
徐根宝在镇上也是帮人弹花,江枝并没有亲眼看见他的技术如何,最主要的是,江枝不信任王小菊。
如果自己去帮忙说服刘氏和徐根有,让夫妻俩出门挣钱,结果王小菊在偷懒耍滑的,那就是好心办坏事。
此时的王小菊,已经没有之前几次看见的飞扬跋扈。
脸上的伤已经好了,但鬓角边被娘家嫂子拽掉头发留下的痕迹还在,这时候就是细心挽了发髻也挡不住一指头大的空白。
就连看向江枝的眼神都躲闪着,努力控制自己的害怕和心慌。
徐根宝也是神情紧张,后背黄荆条抽的伤早好了,可心里的痛留下了,站在跟前都有些哆嗦。
第243章
弹棉花
见两人都紧张,江枝也不打算做出慈祥样。
菩萨心肠,金刚手段,该有的威严还是要有的。
于是只简单说了自己要做棉被,让徐根宝俩个好好做,就没再说其他话。
趁着去仓库里检查药材的机会,江枝悄悄透过门缝观察外面的情况。
自己之前动手打人,现在又使唤着做事,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不满。
虽然李老实去探过徐根宝的口风,自己还是亲自看一下。
此时见到外面的夫妻俩没有做什么不满的反应,这才暗暗点头。
被人打了心里不舒服很正常,能在十天半月里装得这样像,也需要功底。
她还真是多想了,此时的徐根宝和王小菊还真没有怨恨。
这份原因也是她抽的那几棒子上。
有内心一直不满的秦氏满村抱怨,王小菊才知道江村长打人是要扒裤子。
想到自己那日若是也在全村人面前被打光屁股,王小菊就心里发颤:要是自己也这样,恐怕是活不成了。
还有江婶子只打了自己两下,而徐根宝挨得最多,背都打烂了。
王小菊在家就被人宠惯,若是在以前,有娘家护着,她只会习惯认为谁对自己好都是应该的。
可现在被娘家撵出来,在村里又被人嘲笑抬不起头。
困境里能有外人的点滴“温暖”都很难得。
于是王小菊就念起江村长没扒裤子,少打几下的好来,而心里所有怨恨都落在娘家的两个嫂子身上。
若不是她们天天给自己脸色看,还摔盆打碗说些冷言冷语,自己也不会想在徐家村多拿些粮食,惹出这样大的事来。
现在,她只想有一天能在那两个女人面前扬眉吐气。
徐根宝也没有怨恨。
娘和哥都说过,若不是江婶子念着自己是徐家人,这一次定会直接送去县衙。
先一顿杀威棒,不死也要断几根骨头,再进大牢关上一年两年。
徐根宝心里清楚,自己要是进县衙,也就离家破人亡不远了。
现在背上的黄荆条子抽得虽然惨,但几天结痂后就不再痛。
离开王家时,听过那些极度挖苦的话,再被村里瞧不起,他也想直起腰杆当一回人。
心里有了相同的想法,夫妻俩就决定努力赚钱,不怕吃苦去偏僻的山村做手艺。
徐根宝在镇上久了,对周边的村子情况很清楚,还认识几个熟人,只要肯吃苦,就不愁挣钱的。
王小菊以前只在家带孩子,并没有弹过棉花。
虽然刚开始不够熟练,好在年轻脑子也好使,没一会就做得有模有样的。
江枝见这两个人没有异常,于是没有在这边停留多久,找个理由就转身去找刘氏和徐根有。
此时,刘氏母子俩正在家里剥苞米,也在焦急的等着江枝的到来。
在看着她人出现的瞬间,刘氏丢下手中苞米,急步迎过来,此时也不畏惧江婆子了,凑过头来压低声音道:“二瑞娘,你说要做棉絮就做,怎么能让根宝俩个人都出门去?
好不容易才掰过性子来,愿意种地干活,万一在外跑野了又收不住……唉唉,我说这事要不得。”
“根宝跟你说过了?”江枝意外。
她还以为自己需要仔细说一次,现在有徐根宝先说过,倒是省了自己费口舌。
“不是根宝,是小菊说的。她说让根宝出门,她也跟着去,两人走远些好挣钱,要我帮她带孩子。
还说每月给我钱,这样我不下地,也够买粮买肉吃,不用根有一家养老。”
刘氏愁得眼睛鼻子都皱在一起,她忧心忡忡:“我一个当奶的,带孙子也是应该,哪里需要她给钱,就怕她嘴巴甜,故意说这些乖巧话哄人。
话说得好听,结果丢下孩子不管,只顾自己逍遥快活去了。”
江枝没想的自己昨天才告诉李老实弹棉花,结果王小菊就直接告诉自己婆婆。
其实……这种有事说出来,比闷在心里使坏的人好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