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夏秀才想修竹编夹泥墙,不用挑土,只需要大量木头和竹子,对村里的工程影响不大。于是,村里只安排三五人上山砍竹,其他活全靠三个从驿站借调过来的木匠师傅。
一处竹编墙,一处夯土墙,大家铆足劲的两边开工。
竹编墙需要整体以木材为主,碗口大的木料开槽打眼,用榫卯技术把一根一根木柱拼接相连,形成房子的骨架,最后在木柱之间用竹编的泥墙分隔出内外房间。
几个工匠一边乒乒乓乓凿木,一边看着徐家村挑土飞奔的众人,真是越看越好奇:
没钱没粮的,给别人家干活还这样勤快,图啥啊?
第250章
喝稀饭
时间转眼就到了腊月中旬,巴郡持续一两个月的绵绵冬雨也早开始了。
在小雨朦胧中,一座座崭新的草顶房在田边山脚若隐若现。
大修房运动已经停止,最后修的是徐根有。
因为他不光是自家,还帮一直没有回村的徐根宝也修了房。
两个小三合院,堂屋上方和宽宽的屋檐盖着瓦片,有这漂亮的门盖儿,再加上木板的木格,目前在徐家村里是最好的房子。
修得少的人家就只有三间正屋一个拐角,再靠墙搭一间草棚,遮风避雨的家就有了。
到此时为止,村里除去放弃修建的石家,挪位的江枝小满家,还有直接说不修房只守仓房的李老实,其他徐家村人已经全部拆了窝棚,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新房。
盖好草帘铺出来的房顶,每家人都在打整自己的家。
整整一个多月如同打鸡血一样的拼命干活,徐家村的人也累了,需要停下来休息。
现在外面下雨无法干农活,就在家打灶台,敲地皮,抹墙皮,编竹子搭鸡棚,修院坝,做些细碎的活计。
村里还在动工的只是夏秀才家。
竹编泥墙的木框架已经成型,田贵和徐根有把切断的碎麻绳子和稻草节放进黄泥,再将黄泥抹在竹编上,两面抹到光滑,等黄泥半干时还需要再抹一层白灰。
虽然是竹墙土壁,但这种草筋泥很是结实,厚厚的泥壁,足够几十年保护里面的竹片不腐朽坏掉。
若是墙面泥土脱落,还可以将竹编拆下来,换新竹新泥就又是新房子。
木匠师傅给秀才公家留了几扇大窗,坐在屋里,支起窗格能看见外面的田地和青山。
若是在窗外种上一丛竹和几株芭蕉,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田叔!”徐根生挑起一筐湿泥巴过来:“婶子叫吃饭了!”
田贵把手中最后的稀泥抹在竹墙上,抬头对三个驿站工匠招呼道:“三位掌墨师,收工吃饭了!”
徐家村的人不管饭,但秀才公的房子是请的外人,是需要主人做饭的。
夏母做不了这样多的饭,也不方便在仓房那边煮饭,秀才公夏书言更不能应酬处理这些琐事。
都不用江枝安排,田贵和桃儿娘一口就揽下这事,夫妻俩一个帮工修房,一个带着孩子们做饭。
夏家的房子跟夯土墙不同,不需要很多人,目前就只有田家和徐根有、徐根生在干活。
细雨中,忙碌一个月的徐家村终于冷清下来,而外面的驿站却正修得如火如荼。
赵书吏坐在避雨的棚子里,黑着脸听下面各处报上来的进度。
徭役已经过去一月,可该修的路段才完成一半。
而规划好二十间房的驿站砌好墙,现在正天天加班盖屋顶,里面的设施一样没有完成。
“月底不能完工,你们就在这里过年!”
赵书吏怒吼:“你们看看徐家村的房子都修起十几栋了,就你们啥事没有做成!”
几个工头被骂得狗血淋头,可又不敢吭声。
等赵书吏走开,其中一人才啐一口低声骂道:“就这一点粥比七月半的水饭还稀,吃一碗一泡尿就没了,能干啥活!”
其他几个工头嘻嘻笑:“有得吃就不错了,还挑啥干稀。”
“是啊!以前你啃一个月长了霉的干饼子,饿慌了半夜起来吃干猪草也一样过了,现在至少是新鲜又滚烫的。”
按以前的方法,服徭役是不管饭的,每个人干半月就回家,换人再来,或者交钱代工。
现在章县令说管饭,民工们自然满心欢喜。
这可比以前好太多了,不仅省了代工银子,家里还省了口粮,纷纷来干活。
只是活计重,饭太稀,饿得快,拖拖拉拉的做不动,耗着时间等回家。
在这待一月,知道徐家村修房虽然不管饭,但主家还是要烧茶水,再煮一锅耙红薯让干活的人中途吃。
服徭役就啥也没有。
尤其是现在冬雨一下,不光是干活的地方到处湿漉漉,就连住人的窝棚里,衣服被褥也同样湿。
又冷又饿,日子不好过!
民工的大灶边,吃饭的人已经排好队。
看着伙夫给每个人的碗里盛上一半是清水,一半是菜叶,几颗米,再加上两坨鸡蛋大红薯的稀饭,最后再拿一个黑面杂粮饼时,每个人的脸都是神情复杂。
有人敲着碗唱:“走进灶屋门,稀饭一大盆,边边起波浪,中间淹死人。
一吹一个浪,一喝一个凼,不吃要饿,吃下去又胀。”
他的话引来哄堂大笑,旁边有人凑趣:“米放一捧,水舀一桶,裤带要扯烂,雀儿都屙肿!”
这一次笑的人更多了。
有人跟着帮腔:“那是你们在锅里舀饭没经验,我来教你们,一勺杵到底,顺边慢慢起,心里不能慌,一慌全是汤!”
闲着没事,等在后面的众人七嘴八舌的吐槽起来:“你说错了,这还得看掌勺的是不是要扯鸡爪疯,他们手一抖,你的红薯就没了!”
“那饼子……呵呵,硬得狗脑壳都要打肿,梗得人伸颈子。”
“那红薯稀饭,哼,装在碗里人影子都照得到,泼在石板上狗都撵不到!”
说话声音越来越大,赵书吏一声吼:“不吃就滚,交钱来代工,回家吃你的白米饭去!”
顿时,全部都不敢说话了。
口中抱怨归抱怨,却没有人真正愿意走。
这里饭虽然稀,总不至于饿死人,回家也不见得能吃得更好,服完徭役还能替家里省钱。
随着这时间一天天过去,压抑的情绪开始不稳定起来。
尤其是三个在夏家干活的工匠回来睡觉,时不时就说起来今天吃了什么。
饭还是普通的红薯苞米粥,虽然没有鱼肉油荤,可有炒素菜,青杠粉煎的软饼,还有大碗的青杠凉粉,至少填饱肚子管饱。
人比人气死人,命比命要气出病,本来还算满意的徭役,跟徐家村这边一比就啥都不是。
赵书吏不满意,民工们也不满意,上上下下都是抱怨连天。
蒙蒙细雨不停,虽然只堪堪润湿地皮,但经常踩踏的路还是很是泥泞。
路口上,在这一个多月里拦截住数次民工乱闯的保安室已经空了。
从村里修好房子,恢复安静后,徐长明就回自家,现在正天天忙着捶地皮。
第272章
甜甜的米花糖
这次村里修房,因为时间太紧,江枝把自家和小满家的事推迟到明年,但需要的材料已经买下堆放在村里。
山路湿滑,江枝和二瑞,小满没有进村,而是在山上翻整自家的房子。
徐二瑞和巧云住的那间房是以前的炭棚改的,低矮又狭小。
而且两年过去,房顶的树皮和麦草也需要换。
小彩霞渐渐大了,那小小的房间已经装不下她。
这一个冬天,连续修好村里十几户房,二瑞和小满对修房已经有了丰富经验。
于是,这一次就准备好好盖两间房。
村里停工,李老实这个监工就失业了,可也没有闲着。
他赶着老骡子一天一趟往山上运送青瓦,时不时还要跟半道出现的大野猪斗智斗勇,气得叫嚷着要给五花肉也绑一筐瓦。
江枝家要修房不在原地,而是搬下山崖。
以前的房子留做工坊,自己要是想做些什么也方便。
住山上虽然交通不方便,但其他就很满意了,想干啥就干,不用担心有人窥探。
取各种药材也方便,就好像菜园子里摘菜。
这近两年多时间里,小满家不远处的树林砍去几棵大树,整理出一片缓坡空地。
先是用来堆放着麦堆秸秆,后挖平,再用碎石黄土一点一点铺垫出平地。
现在腾空出来搭建房屋,这样一来,两家人就靠得更近了。
隔着二三十米的距离,彼此间能更好照顾,两个孩子也能时时待在一起。
江枝、巧云、春凤,二瑞、小满,还有行动不便的徐大柱都在忙碌。
土砖,大小适当的石片,再用草筋泥砌墙。
依然是雨雾蒙蒙,冷风嗖嗖,大家却忙得热火朝天。
二瑞和小满抬着木头,身上只穿着一件夹衣还汗水长流。
徐大柱坐在木头搭建的脚手架上,麻利的砌着石砖,春凤用竹筐装着草筋泥准确送到他身边。
小满爷也在旁边抹着泥墙。
巧云和江枝则忙着搬运山崖下的石片,这些都是大家一年多时间里在山上来去时,顺手捡拾堆放在那里的。
已经两百斤的佩琪这时候在家,哼哼唧唧翻着石片,它是在找石片里藏着的虫子。
江枝给它背上的筐子里装上石片,佩琪乖巧站着,一副任劳任怨的老实模样。
其实别看野猪此时这样乖,巧云已经告它几次状了。
这一个多月来,江枝都是在村里和城里,很少回山。
佩琪也不在家,最长一次十天不见踪影。
“娘,佩琪是不是要走了啊?这家伙刚开始还每天回家吃东西,那十天连东西都不吃了,还是你回来它才回来的!”巧云担心道。
佩琪是野猪,大家都知道迟早会回野猪群的,属于野猪的是自由自在。
现在家里养着两头小母猪,佩琪一样会在外面闲逛。
江枝看看佩琪身上那几道已经痊愈的小伤口,摇头道:“现在恐怕是不走了,再走也要等到明年。”
巧云惊讶道:“为啥?”
江枝道:“它已经去比武招亲过,你看这满身伤痕就是功勋。”
野外母猪的发情期就在腊月,佩琪正是青春热血的年纪,哪里能忍受那爱的召唤,肯定已经回去猪群,为了荷尔蒙奋斗过。
只可惜是否跟美人共眠就不得而知。
巧云弄清事情,笑得拿不住石块:“难怪佩琪回来就垂头丧气的趴着不动,现在也老实在家干活,肯定是打架输了。”
的确,两百斤的野猪看着威风,一但遇上那些四五百斤的大野猪,还是没有一战之力。
听到嘲笑自己,佩琪不满的哼哼唧唧,长嘴一拱,就把身边的石片挑得老高。
李老实赶着老骡子上山,卸下瓦块,放开缰绳让骡子自由吃草,他没有去看大家修房,而是直奔小满奶的厨房。
他知道小满奶肯定又在做什么好吃的东西。
入冬后,小满奶的灶房里火没有熄灭过。
今年没有野猪肉了,只有烟熏兔,烟熏鸡,还有几条腊肉。
灶房里又是火不停,今天小满奶没有炖肉汤,而是在给两个重孙女做红薯糖。
早在几天前就用一捧麦子发了麦芽,因为要熬红薯糖,这麦芽苗就是关键。
这一大早上,小满奶就将一篮子红薯洗干净切成碎丁放在锅里煮到软烂。
再把麦芽切成渣放进煮烂的红薯汤里,李老实到时,正遇上需要过滤汤渣。
此时地上摆着木盆,盆上用木棒架着一个放有稻草的箩筐。
旁边,妮妮和小彩霞正挤在灶门边烤火。
一边看太奶熬糖,一边偷偷摸摸烧苞米粒给自己吃,吃得满嘴黑灰。
“老实,快来帮我舀!”
一看见李老实进门,手忙脚乱的小满奶就给他安排事。
李老实最喜欢做这种事情,笑嘻嘻上前:“我可是熬糖的好手,手中也最出糖了!”
他撩起旁边缸里的水洗手,立即接过大木瓢舀锅里滚烫的红薯渣,一瓢一瓢倒进箩筐里。
热气腾腾的汤渣被稻草分离开,煮过红薯的水透过稻草节流到木盆里。
红薯渣和之前的麦芽渣都被隔离在上面,成为佩琪和它那两个小朋友的食物。
趁着红薯汤渣过滤需要时间,小满奶又把一碗苞米粒倒进空出来的锅里,准备炒爆米花:“老实,帮我在灶里添一把柴!”
李老实把两个已经糊成花猫的小人儿赶开:“妮妮,你尽吃些没爆开的,一会肚子疼。还有霞霞,你也吃这些,你奶一会就要抓你吃草!”
两个小女娃捂着嘴嬉笑着跑了!
小满奶这才知道孩子们在偷自己的苞米,忍不住笑骂一句:“两个馋嘴猫!”
苞米粒倒进锅里,没一会“噼噼啪啪”爆声就又把妮妮彩霞引回来了,一人装了一兜出门。
炒过爆米花,剩下的事就是熬糖。
木盆里过滤出来的汤汁倒入锅里,不停翻搅,用大火熬干收汁,等到浓稠挂勺才结束。
多的糖浆装进罐里,锅里那些剩下的也没有浪费。
把爆米花倒进锅里跟剩下的糖浆搅拌,捏成圆球,就是一个个米花糖。
等到晚上修房的人收工,小满奶的红薯糖和米花糖都做出来了。
一小罐红褐色黏黏糊糊的糖浆,只需要用一根小竹签在里面一搅,就厚厚裹上一层,吃起来又香又甜的,足够孩子们吃好一阵搅搅糖。
就是米花糖有点硬,江枝拿着差点咬不动。
几个年轻人却是喜欢得紧,每人拿着一个使劲啃,还嚷嚷着留着明天还吃!
这日子过得就像米花糖。
硬中带着甜,甜里带着苦,因为……最后粘锅底的糖有点糊!
第273章
何首乌、骨碎补
这次山上房子虽然只修的是两间正房,但盖了瓦片,砖石墙,有着宽宽的廊檐。
还有一间小屋归佩琪用,里面铺着干草,任由它自由出入,不用再围栏关到院外。
新家外面是一片缓坡树林,从小路可以直接去小猪猪们和老骡子住的棚子。
这个缓坡以后慢慢堆砌起来就是平地,比之前的高崖安全,不怕彩霞再摔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