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96章

    合香听到男孩女孩都要上学,赶紧问:“夫人,我能去上学吗?”

    这几个月在山上待着,合香看见巧云能记账很是羡慕。

    江枝当然希望自家奴婢个个识文断字,说出去自己这个主子面上都有光,至少不能发生把自己写好的东西拿去引火这种事。

    她对合香点头:“只要把家里该做的事做完,你有空也可以去听课!”

    合香欢喜:“夫人,我一定会把家里事做好。”

    江枝又看向谭氏:“以后大香小香也要学识字的!”

    谭氏动了动嘴巴,她想说女孩子学这些读书写字没用,还不如多学做鞋垫,等以后大了嫁人,男人才喜欢。

    可这些时日在徐家村的所见所闻,早已经一次次打破她的认知,而且自己要是再说“不要”,夫人会不高兴。

    于是,谭氏低下头道:“奴婢让大丫二丫好好学!”

    “记住,那是大香小香,你以后别再记错了!”江枝不厌其烦的纠正。

    谭氏今天答应得倒是爽快,这是好现象,不怕慢,只要能改就行。

    “是,是大香小香!”谭氏赶紧改口,并提醒自己再见到女儿,一定记得不再喊大丫二丫。

    第430章

    石猴子修房

    对徐家村办学堂的事,江枝先给夏秀才商量了。

    原本担心夏秀才不教这一群大大小小完全没有启蒙的农家娃,没想到他一口答应,还说以后还要教诗词歌赋,吟诗作赋。

    江枝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心中暗自叫苦:“妈呀,要教这些农家娃吟诗作赋,恐怕比教小牛耕地还要困难吧!”

    可心底又涌起一股挑战的冲动,有梦想总是好的,无论如何,多读书都是有益的事情。

    她开始想象着徐家村的未来,男男女女们见面时不再是简单的问候,而是满口的“之乎者也”;

    他们站在地头,吟诗两句后再挥起锄头,每一块田园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更有趣的是,那些打赤足挑着粪桶下田的庄稼汉们,也都散发着书卷气。

    这将是多么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啊!

    江枝心中狂笑,她仿佛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徐家村,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乡村。

    跟夏秀才这里说好,徐家村就在作坊停工后,召开一次村民大会。

    现在全村人口一百九十人,实到一百七十五人。

    除去在药坊上班的黄家、马家,武阳等,还有几天到镇上赶集的,其他人都来了。

    甚至出了月子的莲花抱着孩子,带着大香小香也来参加。

    第一件事,这无疑是全村最令人欣喜若狂的事情,那便是给在作坊辛勤劳作的人发钱。

    当着众人的面,夏秀才郑重其事拿出总账本,王小菊则也拿出自己的小账本,他们默契地一同核对账目。

    每拨动一下算盘,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将收到回报。

    之前大家已经领过一次工钱,如今又过去了几个月,这次结算下来,多的人家能有一两银子,少的也有两三百文,其他盈利全部归入基金池。

    这一刻,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法抑制的喜悦。

    一个巨大的箩筐被摆在正中,里面装满了成串的铜钱,闪耀着诱人的光芒。

    全村人的笑容如同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在阳光下绽放。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铜钱不仅仅是金钱,更是辛勤努力的象征,也对未来可期的畅想。

    除此之外,还有各家的分红。

    虽然不多,但按照人头分下来,每户也能分到几十到百文。

    这几十文钱在他们眼中,就是十几斤粮食,够一家人吃一个月的稀粥。

    每户当家的都在喊到名字时喜笑颜开地过去领着钱,一趟又一趟,仿佛永远也领不完。

    然而,后面来的几户流民只能坐在外面,眼巴巴地看着。

    他们没有资格进入作坊工作,自然也无法分享这份红利,眼神中的渴望和羡慕,是藏也藏不住。

    这事也怨不得江枝小气,他们才来三四个月,肯定不能分钱,要不让以前的村民不服。

    凭什么大家吃苦干大活的时候没有参加,现在只想分村民福利。

    他们只能先把自己融入这个大集体,才有同享福利的可能。

    不过,这种机会很快就会到来的。

    第二件事就是帮三户流民修房,这一次石家也要修,是石猴子主动申请的。

    石猴子瘦小的身影孤零零地站在全村人面前。

    他的脸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凸起,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声音略微颤抖地说道:“各位叔叔伯伯,婶子嫂子,我家的房子实在无法再住人了,请大家帮帮忙,帮我家修房子。

    我现在还没有能力偿还大家的工钱,但等我长大以后,一定会铭记各位的大恩大德!”

    话刚说完,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全村人砰砰磕头。

    他的额头重重地撞击着地面,带着坚定和决绝。

    修房建屋对每家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换作其他地方,单凭石猴子自己,即使有心也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压力。

    除非在长大后突然有了意外之财,否则他们一家可能永远无法摆脱困境。

    然而,如果从小没有良好的教育,没有周围环境的积极影响,他最终也只能在懵懂中被家庭的困境拖入泥潭,成为一个得过且过的人。

    就在石猴子刚跪下磕头的那一刻,周围的人们纷纷过来,七手八脚地将他扶起。

    秦氏哎哎叹息:“石猴子,你好好说就是,跪啥跪!弄得我眼泪都出来了!”

    出眼泪可不好,这样会把自己脸上刚买的胭脂粉冲掉,花了老实五十文钱,她正心疼着呢!

    田贵轻轻地拍着石猴子的肩膀:“好样的,我们帮你修!”

    徐家村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自己可以帮忙。

    石家妇人们此时就坐在人群中,脸上全是茫然和憨笑,都不知道石猴子在做啥。

    石老大和石老二显然是知道的,两人同样不知所措,一个扯衣服、一个在挠头。

    江枝全程坐着没有动,她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激动。

    之前石猴子给自己说过,他想给家里修房,担心村里人会不出手帮忙。

    江枝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你要学会主动说出自己的需要,同时表达出自己愿意付出的报酬。

    别人愿意帮你自然就帮,不愿意帮你,你也没有损失,再另外想办法解决问题。”

    “明天开大会,你就在场上这样对大家说……”

    江枝教他怎么说出自己的困难,怎么寻求帮忙。

    本以为石猴子就像刚才说的那几句一样,直接说请大家帮忙修房,以后慢慢偿还就是。

    没想到他会这样一跪,效果也太好了,把江枝都弄得差点没绷住。

    对于像石家这样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家,他们智商不够,仅仅依靠单纯的扶贫送东西,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他们需要明白,这些东西并不是无偿赠送的,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他们自己的努力。

    尤其是对于石猴子来说,他需要学会用那稚嫩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学会如何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这一次连同石家,总共需要给五户人家修房,相比起去年的全村大修,只是小意思了。

    这五户人家一样用工分制,不用管大家的饭菜,以后可以替工还工,也可以用五十文一工分的价格补偿。

    几户流民纷纷同意还工分,至于石家,大家都没有提,反正记一个账就是。

    等大家说完修房,江枝才道:“今年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修一个学堂。”

    哗!

    众人立即交头接耳起来:“真要修学堂?”

    第431章

    义务教育

    江枝无视下面的喧哗,继续道:“以后每家人的孩子都要进学堂念书两个时辰。

    徐家村从基金里出束脩,每年学业最好的孩子,会有一份大奖。”

    开学堂的事在几天前就被王小菊说出去了,在村里就谈论过,此时在江村长这里得到印证,顿时人群又议论纷纷。

    有同意的,有反对的,每户意见都不同。

    两个时辰差不多就是半天。

    有的家里孩子十多岁,已经是半个劳力,要是每个孩子每天需要两个时辰在学堂念书,这得耽搁多少农活?

    还有作坊里的钱也要少挣,自己家孩子不考官不研学,能上夜校识几个字,能算几笔钱就满意了。

    也有觉得不交束脩就能跟着秀才公在学堂念书,这种好事哪里找去。

    家里农活再多,自己早上早点起床,晚上迟点睡觉就赶出来了,不差孩子做的那点事。

    听到大家的议论,江枝才发现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她跟夏秀才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夏秀才当初是一直在学堂读书,从早到晚专心致志,举全家之力供他念书。

    江枝自然是从幼儿园到大学读过来的。

    忘记了农家人对念书多少还是抵触,觉得孩子每天念书,家里就少了一个人干活。

    这种事情在现代九年义务教育时就遇到的,还需要立法才勉强能保证实施下去。

    这事其实很好解决,只需要把两个时辰分成早课晚课就是,具体情况让夏秀才按课程安排。

    习字、讲解课就需要在学堂上,背书课可以在回家放牛中进行,不用拘在教室。

    不过,这话她不想对大家解释,也不会就这个问题有半步妥协。

    自己让一步,说不定就有人说两个时辰太多,一个时辰行不行?

    两天上一次行不行?

    毕竟在蚊香作坊里做活,能挣的就是真金白银。

    江枝沉下脸,环视众人,压着嗓子道:“是不是给你们脸了,你们就感觉骨头轻。

    我先把丑话说在这,你们可以不让孩子念书,留在家干活。

    但我也有规定。

    以后凡是在秀才公上课的时间段,谁家孩子出现在作坊,谁家那一天做出的所有蚊香盘充公不着数。”

    林小虎家和其他几家还想嚷上一嚷,说孩子要干活啥的,听到做蚊香都全部不作数,顿时就一噎。

    而眼见其他人家都支持赞同,那几个人只能悻悻闭嘴。

    在这个村里,江村长的话比圣旨还管用,皇帝老儿管不到自己那几文钱,江村长能管着。

    江枝接着道:“秀才公不收大家的束脩,但村里会每月给一两银子的茶水钱。

    弹琴费指甲,说话费精神,每天晚课秀才公滔滔不绝的讲课,你们当着是陪你们说起来耍的吗?”

    说完,江枝转头看向王小菊:“这事你要记下了!”

    之前夏秀才只得了自己补贴的粮,另外就是村民帮忙干活,讲了这么久的课没有真正意义上发工资,这次就得把老师的基本工资定下来。

    夏秀才还兼任着财务总监,不管多少,这部分工资还得另外计算。

    王小菊赶紧点头:“记住了,从作坊的基金里出!”

    她很上道,这钱不是基金出,就是江婶子出,自己这时候说就是给江婶子捧场。

    江枝赞赏的看她一眼,又看向场里其他人。

    那些心里惦记着孩子不上学,至少能干农活的人顿时傻眼。

    这是作坊的钱没有挣到,每月还要倒贴一坨。

    一年拿出去十二两,夏秀才拿多了,大家的分红自然就少了。

    不行,反正花钱了,修学堂家家出工的活干了,自己孩子不学白不学,坐都要坐够两个时辰。

    徐长明吧唧着嘴又把话咽下去,自己的孙子孙女也得去学,没看王小菊有点出息,在村里就耀武扬威了吗!

    徐根生没有表示意见,自己的孩子还在肚子里,想读书还是做工都还早。

    田贵更是想让自己家的小泉多念书,最好也能考个秀才啥的。

    小满这个姐夫都有官身,自己家也得有点出息,桃儿嫁过去才有底气。

    既然没有反对票,这事就这样说定了,该说的事已经说完,众人却没有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头接耳。

    说自己领到多少钱,问你家孩子上不上学,上一年级还是二年级。

    三户流民则围着徐根生、田贵、李老实他们问怎么安排修房时间,还有那工分又怎么借……

    凉棚周围全是人,大家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就在这时,已经散场走出去的徐长明突然大喊一声:“哎,你们这是在干啥子?”

    有耳尖的已经闻声望去,就看见一个庞然大物向着这边移动。

    仔细一看,才是独轮车上绑着两个背靠背的大红木柜子。

    因为体积大,推车的两个男人小心翼翼,生怕磕掉了漆。

    听到喊声,那两个男人先把车小心停住,这才探出头来。

    王老大对徐长明点头讪笑:“亲家老辈子,我是给我幺妹子送柜子来的!我幺妹在不在这啊?”

    徐长明满脸狐疑:“你舍得给你妹子送柜子?”

    王老二从大柜子旁边走出来,抹一把汗,扇着衣襟,大大咧咧道:“老辈子说的啥话,我幺妹用柜子该用,有啥舍不得的。”

    这边的情景很快引来那些村民注意,有认识王家兄弟的就去喊小菊。

    也有人走过来,摸着木柜子问:“这木柜子做得好,摸起扎实!”

    王老大赶紧道:“这是我们做给幺妹用的,全部都是柏木,板也是五厘厚,好得很!”

    王小菊听到自己娘家哥哥来了,还大张旗鼓说给自己送东西,立即气冲冲的来想撵人。

    一见王小菊出现,周围人纷纷道:“王组长,你哥给你送家具来了!”

    “这柜子做得好哦!真材实料做工也细!”

    王小菊一眼看见那两个大红柜子也是一愣,转头看向已经站过来的两个哥哥,没好气道:“我不稀罕你的东西,各人拿起走!”

    王老大对着徐长明露出苦笑:“哎呀,老辈子,你看我们把幺妹惯坏了,东西送来还赌气不要!”

    王老二的性子比老大直,见王小菊还要撵自己走,顿时就恼了,大声道:“你怪我们扣了你嫁妆钱,那钱是你自己不要,说不能让外人用了。

    你说说,以前你没嫁人时在家里煮过饭、洗过碗没有,全是你两个嫂子做。

    就是你嫁人后,我们哪顿炖鸡吃肉你没有来,你两口子次次都是在镇上吃了才走的。”

    “你从小到大闯了多少祸,哪次不是我们当哥的给你撑腰,给你捡烂摊子,替你打了多少架,你有没有点良心!”

    第432章

    兄妹和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